云程家的小夫郎 第69节
打湿了的稻子并不多,大多被赵云程在雨来前就收了起来,厢房里的炕空着,他撤下了炕席,将竹席铺在上面,又将湿了的稻谷摊了上去,若是捂得发了霉,这些稻谷就真要白白浪费了,只能这般先晾晾看。
徐言其换了衣裳,在檐下张望着快要忙完的赵云程:“摊完稻谷就快回来,那衣裳湿的都能往下淌水了,我把干净的衣裳放在卧房炕上了,快换上去。”
言罢,他拿下墙上挂着的篾帽,去了灶房炒菜,掐着时辰,锅里的精米已经蒸好了。
卧房中赵时桉正自己摆弄着燕几图,见赵云程进屋,欠身把炕上的衣裳往前推了推:“爹换衣裳。”
“嗳,桉哥儿真乖。”赵云程不习惯在孩子面前换衣,拿着衣裳去了堂屋。
这天儿一下雨,屋里就潮得慌,赵云程往炕灶里烧了些柴,能去去潮气。
屋外传来徐言其的唤声,赵云程高声应了一句,抱着赵时桉去了灶房吃饭,饭桌上摆着一盘茭白炒肉丝,瞧着就有食欲。
赵云程接过徐言其递过来的米饭,先给赵时桉的小碗中夹了些菜拌好,赵时桉早就拿着勺子乖乖在板凳上坐好,等赵云程将碗在他面前也没有动筷,直到身旁的徐言其坐下端起了碗,才舀着米饭送进嘴里咀嚼。
一个多月下来,赵时桉总是在灶房等着吃头份儿的毛病,终于被两人扳正了过来,现在还懂得饭桌上长辈先动筷的道理。
“阿么做的饭好吃。”赵时桉歪头道,小手又舀了一勺米吃进嘴里。
赵云程不甘示弱,紧跟着追问道:“爹做的不好吃吗?”
赵时桉蹙紧了眉头,十分嫌弃的摇头,逗的一旁的徐言其直乐:“你瞧,自找没趣了吧。”
卧房的炕上散着暖意,徐言其和赵时桉先歇了晌,赵云程去了厢房,用耙子翻动了一番打湿的稻谷。
急雨往往就是那一阵儿,现在屋外的天儿虽然还阴着,但雨已经停了有一会儿。
至五月之后,赵云程手中又攒了一些墨条,田昭这回将机会给了田文,让他先出去试上一次,等明年墨条多了些,两兄弟再分着卖。
田文第一次出去,还是独自一个人,田见山和张芝难免会心有忧虑,田昭见不得爹娘这样,正巧他手上有趟去代州的镖,顺路与田文同行一程,只是回程就余他一人。
临行时,赵云竹心里焦灼不已,多往包袱里塞了些银两,夜里躺在炕上,不禁嘱咐了一遍又一遍。
“道儿上别不舍得吃住,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子照顾好,你切记着些。”自从结亲以来,赵云竹从未和田文分开过,他心中不舍,话语声中带着一丝哽咽。
田文握紧他身侧的手:“没事儿,我至多半月就回来,以后出去时,我也尽量和大哥走镖时一起。”
“早些睡,明儿得早起赶路。”赵云竹吸着鼻子点头道。
翌日清早,赵云竹先去后山的院子里开了房门,后又急急的赶回来送了田文一程,直至到了村口的大槐树处,他才返了回去。
田昭会在镇上等着田文,路上结伴总归省心些。
第151章 脱壳
被雨浇的那些稻谷终究是没保住,几日之后还是发了霉,徐言其和赵云程从苦日子过来,见了那些发霉的稻谷多少有些心疼。
“今年咱收了五亩地的稻子,够咱一年的口粮了,那点儿稻谷坏了就坏了。”赵云程坐在矮凳上给赵时桉削着陀螺,朝炕上叠衣裳的徐言其道,“明儿我把土砻和谷风车搬出来,先给稻谷脱了壳。”
“今年一天可干不完这活儿,我和你轮换着来,一直推土砻也累得慌。”徐言其下了炕,将叠好的衣裳放进了衣箱里,合上箱盖的那一刻,他瞅了一眼铜镜中的自己,叹声道,“云程,你觉没觉得我最近又胖了?”
赵云程还没来得及出言搭话,本来蹲在一旁瞧着削陀螺的赵时桉倒先跑了过去:“不胖,我阿么最好看。”
“你这孩子,竟会说些讨人喜欢的话。”徐言其捏了捏他的小脸,失笑道。
屋外阳光正好,徐言其闲来无事,想着出去串串门儿,他问了赵时桉要不要和他一块儿出去,却遭了拒,赵时桉现在一门心思都扑在赵云程手下的陀螺上。
交好的哥儿均去了后山上工,也就能去李家和李乔琛坐坐,要是何隽则再大些,李乔琛出去跑了生意,他在这村里连个串门的地儿怕是都难寻。
何隽则现在长开了,徐言其进门时,叶怡正抱着孩子喂羊奶,那圆眼滴溜溜的转着,不知在看些什么。
“今儿怀宇难得不在,又接新活儿了?”徐言其调侃道,他之前每次过来,何怀宇可都在儿子跟前守着。
李乔琛颔首道:“去十里村送砖瓦去了,走时可不情愿了,说什么也要向云程那般,以后招人干活。”
砖窑里的砖瓦多数是销往了外地,船只顺着邬江支流而下,正好可停靠在砖窑处,交通十分便利,只有在四方镇接了活儿时,才需要驾车去送,何怀宇便没有特意安排人,来管这块儿的生意。
“这怀宇啊,可切切实实是个孩子奴。”叶怡笑道,碗里的羊奶已经见底,她小心地侧过怀中何隽则的身子,给他拍了拍嗝。
徐言其一笑,不禁想起了赵时桉小时候,赵云程也是这般不舍得离开孩子。
巳时末,徐言其才起身从李家回去,院儿里赵云程和赵时桉正拿着鞭子,在空地上抽着陀螺耍,见徐言其走来,还牵着他的手过去,邀他一起玩儿。
“阿么玩不来,你和你爹耍着,阿么去做饭好不好?”
闻言,赵时桉也收了鞭子,因着每次做饭时,赵云程会一起去灶房帮着忙活儿,久而久之,赵时桉也就习惯了。
他将手中的鞭子递给了赵云程,稚声道:“爹收着,歇完晌再耍。”
昨儿夜里发了面,晌午徐言其包了包子吃,燃起灶膛中的火后,赵云程舀水洗了洗手,和他一块儿做着事儿。
“爹包的包子可真丑。”赵时桉嫌弃了一句,立马跑出灶房追着元宝和家旺玩儿,徒留赵云程在原地干瞪眼。
赵云程又拿起一张包子皮,边包边嘟囔着:“丑怎么了,不也照样吃进肚子里?”
徐言其好笑的碰了碰他的胳膊:“水开了,你把笼屉放上去,剩下的几个我来包。”
锅上的包子先蒸着,赵云程看着灶膛里的火,适才玩陀螺玩了一身的汗,徐言其摆手招过了赵时桉,舀了些温水给他洗脸洗手,一会儿就该吃饭了。
过了晌儿,趁着赵时桉还没醒,赵云程牵上了牛,背着筐篓去了后山一趟。
不出意料,回来时赵时桉果然有了脾气,说好了歇过晌要和他玩儿陀螺,等他醒了却又不见人。
“好了,你爹这不是回来陪你耍了吗?”徐言其在中间当着和事佬。
赵时桉撇着嘴,勉强原谅了赵云程,在院中玩儿了没一会儿,便就忘了先前的别扭,两人嬉闹间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明日要早起干活儿,饭后回了卧房泡过脚后,一家三口早早的躺在炕上歇下。
初日东升,赵云程在鸡啼声中起身,穿戴好衣物出了堂屋,先去灶房烧火温水,趁着空闲,一并把喂家禽和牲畜的食儿剁碎拌好。
今儿要给稻谷脱壳,他又把土砻搬到了院儿里,一日的时间怕是干不完,就只先扛了几袋稻谷出来。
吃过晨食,徐言其和赵云程分工干活儿,一人往砻心里添着稻谷,一人推动着上臼使得稻谷碾磨脱壳。
怕赵时桉一个人待着无聊,徐言其领过了田子昂,让两个孩子在院儿里耍儿着,有两个大人在一旁,出不了什么差池。
“云程,你推了有一阵了,我来替你干一会儿。”徐言其拍了拍手,接过赵云程手中的活儿。
赵云程没让徐言其替他太久,略歇了片刻,就过去接过了手,还是添稻谷的活儿轻省一些。
晌午,张芝过来领田子昂,俩兄弟好不容易凑到一块儿,自是不愿意回去,徐言其就留下了他,饭后歇晌时,这两个孩子都要挨着躺在炕上睡。
徐言其和赵云程收拾完灶房,紧着时间睡了阵儿,申时起来还要继续干活儿。
白日的一番劳作,使得夜里赵云程胳膊酸疼得厉害,瞅见他捏胳膊的动作,赵时桉机灵的起身过去,站在他的身后给他捶了捶肩。
“一会儿再给阿么捶,阿么也累了一日。”赵时桉懂事道,倒是把这个小家伙忙得不可开交。
翌日将稻谷全部脱了壳,徐言其没让赵云程急着用谷风车去壳,两人歇了半日功夫。
收拾完稻谷,就等着衙役过来收税,去年刚涨过丁税,今年只盼着粮税别再涨。
没过几日,里正在村口处召集起村民,说了税收的事儿,今年的税收不变,让各家回去先预备着,衙役这两日就会进村收税。
村民闻声松了口气,他们不指望降税,维持去年的税收就是好事。
上门的衙役依旧是徐言其招呼的,赵云程去厢房搬粮的功夫,他塞给了衙役一些茶水钱,今年的来人并非前几年的那两个衙役,直至察觉到手中的铜板,脸上才有了几分笑模样。
“小哥儿挺上道儿啊。”衙役瞧了一眼身后的同伴,先将铜板收到了怀里,笑言道。
徐言其赔着笑脸:“哪里,官爷来一趟也辛苦。”
称完粮食,收了丁税,衙役赶着车去了下家,徐言其这才心安了下来,这一时间换了衙役,搞得他倒是同第一次应付衙役上门时那般紧张。
第152章 我是季清萍
并州,周陵县,衙门二堂。
一名瘦弱的汉子佝偻着腰走到主簿的桌前,手中攥着一节竹片,眼中还闪烁着泪花。
“大人,我来替家中阿么销籍证。”言罢,那汉子将竹片递了过去。
主簿漫不经心的接过,瞧了眼竹片上所记,突然坐直了身:“季清萍,算算年纪,应是四十四岁。”
“正是。”那汉子颔首道,家中贫苦,他阿么病了许久都不曾凑足买药材的银钱,终是在昨日撒手人寰。
主簿微不可察的勾了勾唇,这人还是个哥儿,虽说年纪上差了两岁,但也不碍什么事,在这穷苦之地蹉跎,显老一些再正常不过,正合适顶替高宴清。
“籍证就先放这儿吧,户籍簿箱锁的钥匙没在跟前,我之后除了这名就是。”主簿起了心思,应付着道了一句。
那汉子不敢置喙,连连点头退出了屋门。
隔了片刻功夫,主簿才起身带着那节竹片去了三堂内,去禀明县令这事。
县令拿过主簿手中的籍证瞧了又瞧,不禁抚掌叫好,他将竹片交还给了主簿,走至罗汉塌前坐下,倒了一杯茶水,浅咂一口道:“你将这籍证给那人送去,带上附有高宴清的户籍簿,得了咱们该拿的银钱后,当面勾去高宴清的名字。”
主簿道了句明白,匆匆出了堂内,特意换了身衣裳才离开了衙门,他记得那人上次临走时交代的话,寻至郊外的一处破庙中,找到了其中唯一一名衣不蔽体的孩童前去传信。
字条言明,明日巳时初,于木香居二楼厢房凝碧轩相见,托付之事已成。
而当翌日去往木香居时,厢房中的来人却并非前几月所见,竟是一副生面孔。
“可是周陵县主簿?我家老爷人已不在并州,特地留我在此恭候您的消息。”
主簿松了口气,他还以为这事儿败露了出去,若是传到州府通判的耳中,他和县令怕是都逃脱不了被问责。
“万两白银已经备好,只要事成,这便都是您和县令的。”那人将身后的箱子打开一道缝隙,白灿灿的银光不禁让人心中泛喜。
主簿嘴边止不住的往上扬去,眯眼在圆桌前坐下,将手中季清萍的籍证交到了对面人的手中:“此人名为季清萍,生前住在白云村,年纪四十有四,是个哥儿,与高宴清只相差了两年,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个身份。”
那人接过籍证,细看了一番上面所记之字,与主簿口中所言倒是没有出入。
“那高宴清的籍证…”
主簿从怀中取出一本籍簿,言道:“大人让我带了户籍簿来,我自然会当面划名,至于籍证销毁便可。”
喊来堂倌取来笔墨,那人亲眼见着主簿找到高宴清之名,执笔抹去了那一栏。
将季清萍的籍证收好,那人拱手而别,至于万两白银如何分取,就不关他什么事儿了。
马车停在半坡村往南百米处,那人步行寻到高宴清所居的土房处,轻轻叩响院门。
高宴清闻声出来,看向院门前站着的人一阵恍惚,他往前走了几步,才确认了来人:“丁山?”
“嗳,公子这些年受苦了。”丁山不禁红了眼,身为高家府上内院中的管事,他和高宴清甚为熟悉,这次来接高宴清,便是他为高府办的最后一件事,此后他就要归乡闲居,当然,高府不会亏待了他,每月的月俸自会差人送去。
土屋中没什么好收拾的东西,高宴清只带了一个小包袱,随丁山连夜赶路去往陇州,现在高宴清的精神面貌属实不佳,陇州与兆州相邻,以高舒阳之意,是想让他在此地休养三月,待过年之时,再前去四方镇,与徐言其一家团圆。
徐言其换了衣裳,在檐下张望着快要忙完的赵云程:“摊完稻谷就快回来,那衣裳湿的都能往下淌水了,我把干净的衣裳放在卧房炕上了,快换上去。”
言罢,他拿下墙上挂着的篾帽,去了灶房炒菜,掐着时辰,锅里的精米已经蒸好了。
卧房中赵时桉正自己摆弄着燕几图,见赵云程进屋,欠身把炕上的衣裳往前推了推:“爹换衣裳。”
“嗳,桉哥儿真乖。”赵云程不习惯在孩子面前换衣,拿着衣裳去了堂屋。
这天儿一下雨,屋里就潮得慌,赵云程往炕灶里烧了些柴,能去去潮气。
屋外传来徐言其的唤声,赵云程高声应了一句,抱着赵时桉去了灶房吃饭,饭桌上摆着一盘茭白炒肉丝,瞧着就有食欲。
赵云程接过徐言其递过来的米饭,先给赵时桉的小碗中夹了些菜拌好,赵时桉早就拿着勺子乖乖在板凳上坐好,等赵云程将碗在他面前也没有动筷,直到身旁的徐言其坐下端起了碗,才舀着米饭送进嘴里咀嚼。
一个多月下来,赵时桉总是在灶房等着吃头份儿的毛病,终于被两人扳正了过来,现在还懂得饭桌上长辈先动筷的道理。
“阿么做的饭好吃。”赵时桉歪头道,小手又舀了一勺米吃进嘴里。
赵云程不甘示弱,紧跟着追问道:“爹做的不好吃吗?”
赵时桉蹙紧了眉头,十分嫌弃的摇头,逗的一旁的徐言其直乐:“你瞧,自找没趣了吧。”
卧房的炕上散着暖意,徐言其和赵时桉先歇了晌,赵云程去了厢房,用耙子翻动了一番打湿的稻谷。
急雨往往就是那一阵儿,现在屋外的天儿虽然还阴着,但雨已经停了有一会儿。
至五月之后,赵云程手中又攒了一些墨条,田昭这回将机会给了田文,让他先出去试上一次,等明年墨条多了些,两兄弟再分着卖。
田文第一次出去,还是独自一个人,田见山和张芝难免会心有忧虑,田昭见不得爹娘这样,正巧他手上有趟去代州的镖,顺路与田文同行一程,只是回程就余他一人。
临行时,赵云竹心里焦灼不已,多往包袱里塞了些银两,夜里躺在炕上,不禁嘱咐了一遍又一遍。
“道儿上别不舍得吃住,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子照顾好,你切记着些。”自从结亲以来,赵云竹从未和田文分开过,他心中不舍,话语声中带着一丝哽咽。
田文握紧他身侧的手:“没事儿,我至多半月就回来,以后出去时,我也尽量和大哥走镖时一起。”
“早些睡,明儿得早起赶路。”赵云竹吸着鼻子点头道。
翌日清早,赵云竹先去后山的院子里开了房门,后又急急的赶回来送了田文一程,直至到了村口的大槐树处,他才返了回去。
田昭会在镇上等着田文,路上结伴总归省心些。
第151章 脱壳
被雨浇的那些稻谷终究是没保住,几日之后还是发了霉,徐言其和赵云程从苦日子过来,见了那些发霉的稻谷多少有些心疼。
“今年咱收了五亩地的稻子,够咱一年的口粮了,那点儿稻谷坏了就坏了。”赵云程坐在矮凳上给赵时桉削着陀螺,朝炕上叠衣裳的徐言其道,“明儿我把土砻和谷风车搬出来,先给稻谷脱了壳。”
“今年一天可干不完这活儿,我和你轮换着来,一直推土砻也累得慌。”徐言其下了炕,将叠好的衣裳放进了衣箱里,合上箱盖的那一刻,他瞅了一眼铜镜中的自己,叹声道,“云程,你觉没觉得我最近又胖了?”
赵云程还没来得及出言搭话,本来蹲在一旁瞧着削陀螺的赵时桉倒先跑了过去:“不胖,我阿么最好看。”
“你这孩子,竟会说些讨人喜欢的话。”徐言其捏了捏他的小脸,失笑道。
屋外阳光正好,徐言其闲来无事,想着出去串串门儿,他问了赵时桉要不要和他一块儿出去,却遭了拒,赵时桉现在一门心思都扑在赵云程手下的陀螺上。
交好的哥儿均去了后山上工,也就能去李家和李乔琛坐坐,要是何隽则再大些,李乔琛出去跑了生意,他在这村里连个串门的地儿怕是都难寻。
何隽则现在长开了,徐言其进门时,叶怡正抱着孩子喂羊奶,那圆眼滴溜溜的转着,不知在看些什么。
“今儿怀宇难得不在,又接新活儿了?”徐言其调侃道,他之前每次过来,何怀宇可都在儿子跟前守着。
李乔琛颔首道:“去十里村送砖瓦去了,走时可不情愿了,说什么也要向云程那般,以后招人干活。”
砖窑里的砖瓦多数是销往了外地,船只顺着邬江支流而下,正好可停靠在砖窑处,交通十分便利,只有在四方镇接了活儿时,才需要驾车去送,何怀宇便没有特意安排人,来管这块儿的生意。
“这怀宇啊,可切切实实是个孩子奴。”叶怡笑道,碗里的羊奶已经见底,她小心地侧过怀中何隽则的身子,给他拍了拍嗝。
徐言其一笑,不禁想起了赵时桉小时候,赵云程也是这般不舍得离开孩子。
巳时末,徐言其才起身从李家回去,院儿里赵云程和赵时桉正拿着鞭子,在空地上抽着陀螺耍,见徐言其走来,还牵着他的手过去,邀他一起玩儿。
“阿么玩不来,你和你爹耍着,阿么去做饭好不好?”
闻言,赵时桉也收了鞭子,因着每次做饭时,赵云程会一起去灶房帮着忙活儿,久而久之,赵时桉也就习惯了。
他将手中的鞭子递给了赵云程,稚声道:“爹收着,歇完晌再耍。”
昨儿夜里发了面,晌午徐言其包了包子吃,燃起灶膛中的火后,赵云程舀水洗了洗手,和他一块儿做着事儿。
“爹包的包子可真丑。”赵时桉嫌弃了一句,立马跑出灶房追着元宝和家旺玩儿,徒留赵云程在原地干瞪眼。
赵云程又拿起一张包子皮,边包边嘟囔着:“丑怎么了,不也照样吃进肚子里?”
徐言其好笑的碰了碰他的胳膊:“水开了,你把笼屉放上去,剩下的几个我来包。”
锅上的包子先蒸着,赵云程看着灶膛里的火,适才玩陀螺玩了一身的汗,徐言其摆手招过了赵时桉,舀了些温水给他洗脸洗手,一会儿就该吃饭了。
过了晌儿,趁着赵时桉还没醒,赵云程牵上了牛,背着筐篓去了后山一趟。
不出意料,回来时赵时桉果然有了脾气,说好了歇过晌要和他玩儿陀螺,等他醒了却又不见人。
“好了,你爹这不是回来陪你耍了吗?”徐言其在中间当着和事佬。
赵时桉撇着嘴,勉强原谅了赵云程,在院中玩儿了没一会儿,便就忘了先前的别扭,两人嬉闹间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明日要早起干活儿,饭后回了卧房泡过脚后,一家三口早早的躺在炕上歇下。
初日东升,赵云程在鸡啼声中起身,穿戴好衣物出了堂屋,先去灶房烧火温水,趁着空闲,一并把喂家禽和牲畜的食儿剁碎拌好。
今儿要给稻谷脱壳,他又把土砻搬到了院儿里,一日的时间怕是干不完,就只先扛了几袋稻谷出来。
吃过晨食,徐言其和赵云程分工干活儿,一人往砻心里添着稻谷,一人推动着上臼使得稻谷碾磨脱壳。
怕赵时桉一个人待着无聊,徐言其领过了田子昂,让两个孩子在院儿里耍儿着,有两个大人在一旁,出不了什么差池。
“云程,你推了有一阵了,我来替你干一会儿。”徐言其拍了拍手,接过赵云程手中的活儿。
赵云程没让徐言其替他太久,略歇了片刻,就过去接过了手,还是添稻谷的活儿轻省一些。
晌午,张芝过来领田子昂,俩兄弟好不容易凑到一块儿,自是不愿意回去,徐言其就留下了他,饭后歇晌时,这两个孩子都要挨着躺在炕上睡。
徐言其和赵云程收拾完灶房,紧着时间睡了阵儿,申时起来还要继续干活儿。
白日的一番劳作,使得夜里赵云程胳膊酸疼得厉害,瞅见他捏胳膊的动作,赵时桉机灵的起身过去,站在他的身后给他捶了捶肩。
“一会儿再给阿么捶,阿么也累了一日。”赵时桉懂事道,倒是把这个小家伙忙得不可开交。
翌日将稻谷全部脱了壳,徐言其没让赵云程急着用谷风车去壳,两人歇了半日功夫。
收拾完稻谷,就等着衙役过来收税,去年刚涨过丁税,今年只盼着粮税别再涨。
没过几日,里正在村口处召集起村民,说了税收的事儿,今年的税收不变,让各家回去先预备着,衙役这两日就会进村收税。
村民闻声松了口气,他们不指望降税,维持去年的税收就是好事。
上门的衙役依旧是徐言其招呼的,赵云程去厢房搬粮的功夫,他塞给了衙役一些茶水钱,今年的来人并非前几年的那两个衙役,直至察觉到手中的铜板,脸上才有了几分笑模样。
“小哥儿挺上道儿啊。”衙役瞧了一眼身后的同伴,先将铜板收到了怀里,笑言道。
徐言其赔着笑脸:“哪里,官爷来一趟也辛苦。”
称完粮食,收了丁税,衙役赶着车去了下家,徐言其这才心安了下来,这一时间换了衙役,搞得他倒是同第一次应付衙役上门时那般紧张。
第152章 我是季清萍
并州,周陵县,衙门二堂。
一名瘦弱的汉子佝偻着腰走到主簿的桌前,手中攥着一节竹片,眼中还闪烁着泪花。
“大人,我来替家中阿么销籍证。”言罢,那汉子将竹片递了过去。
主簿漫不经心的接过,瞧了眼竹片上所记,突然坐直了身:“季清萍,算算年纪,应是四十四岁。”
“正是。”那汉子颔首道,家中贫苦,他阿么病了许久都不曾凑足买药材的银钱,终是在昨日撒手人寰。
主簿微不可察的勾了勾唇,这人还是个哥儿,虽说年纪上差了两岁,但也不碍什么事,在这穷苦之地蹉跎,显老一些再正常不过,正合适顶替高宴清。
“籍证就先放这儿吧,户籍簿箱锁的钥匙没在跟前,我之后除了这名就是。”主簿起了心思,应付着道了一句。
那汉子不敢置喙,连连点头退出了屋门。
隔了片刻功夫,主簿才起身带着那节竹片去了三堂内,去禀明县令这事。
县令拿过主簿手中的籍证瞧了又瞧,不禁抚掌叫好,他将竹片交还给了主簿,走至罗汉塌前坐下,倒了一杯茶水,浅咂一口道:“你将这籍证给那人送去,带上附有高宴清的户籍簿,得了咱们该拿的银钱后,当面勾去高宴清的名字。”
主簿道了句明白,匆匆出了堂内,特意换了身衣裳才离开了衙门,他记得那人上次临走时交代的话,寻至郊外的一处破庙中,找到了其中唯一一名衣不蔽体的孩童前去传信。
字条言明,明日巳时初,于木香居二楼厢房凝碧轩相见,托付之事已成。
而当翌日去往木香居时,厢房中的来人却并非前几月所见,竟是一副生面孔。
“可是周陵县主簿?我家老爷人已不在并州,特地留我在此恭候您的消息。”
主簿松了口气,他还以为这事儿败露了出去,若是传到州府通判的耳中,他和县令怕是都逃脱不了被问责。
“万两白银已经备好,只要事成,这便都是您和县令的。”那人将身后的箱子打开一道缝隙,白灿灿的银光不禁让人心中泛喜。
主簿嘴边止不住的往上扬去,眯眼在圆桌前坐下,将手中季清萍的籍证交到了对面人的手中:“此人名为季清萍,生前住在白云村,年纪四十有四,是个哥儿,与高宴清只相差了两年,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个身份。”
那人接过籍证,细看了一番上面所记之字,与主簿口中所言倒是没有出入。
“那高宴清的籍证…”
主簿从怀中取出一本籍簿,言道:“大人让我带了户籍簿来,我自然会当面划名,至于籍证销毁便可。”
喊来堂倌取来笔墨,那人亲眼见着主簿找到高宴清之名,执笔抹去了那一栏。
将季清萍的籍证收好,那人拱手而别,至于万两白银如何分取,就不关他什么事儿了。
马车停在半坡村往南百米处,那人步行寻到高宴清所居的土房处,轻轻叩响院门。
高宴清闻声出来,看向院门前站着的人一阵恍惚,他往前走了几步,才确认了来人:“丁山?”
“嗳,公子这些年受苦了。”丁山不禁红了眼,身为高家府上内院中的管事,他和高宴清甚为熟悉,这次来接高宴清,便是他为高府办的最后一件事,此后他就要归乡闲居,当然,高府不会亏待了他,每月的月俸自会差人送去。
土屋中没什么好收拾的东西,高宴清只带了一个小包袱,随丁山连夜赶路去往陇州,现在高宴清的精神面貌属实不佳,陇州与兆州相邻,以高舒阳之意,是想让他在此地休养三月,待过年之时,再前去四方镇,与徐言其一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