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从民办教师做起 第350节
“如果领导眼馋,只要拿钱来,我可以帮忙买。”李可灼笑着说。
“唉!这些机器设备太贵了,国家买不起啊。”领导摇头。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朝李可灼问:“李老师,如果我们工业部的科学家需要用到这些机器设备,可不可以借用?”
“如果是他们人来这边,当然没问题,如果要把机器设备借过去,那肯定是不行的。”李可灼笑着说。
如果要他把机器设备借到别处,他肯定是不会答应的,这个年代,好的实验设备太多人需要了,李可灼要是敢借出去,想要拿回来可就难了。
“当然是人来这边用机器设备。”领导也是笑着说。
“那就没问题。”李可灼点头。
李可灼带着领导们参观了材料试验室,又看了一会李可灼的学生如何做实验的以后,这才离开。
回到学校,领导开始和李可灼谈判他的试验室研发的材料的问题。
上面的意思是,希望能够从李可灼这里大批量低价购买材料。
而李可灼则是希望,能够和工业部专门合作成立一家材料生产工厂,由李可灼出技术,工业部出人出力,把材料生产厂设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北方,这样就不用消耗太多运力。
最后,工业部领导听完李可灼的合作意见后,同意了李可灼的想法。
确实是李可灼提供的合作方法更加适合国家发展。
“李老师,虽然咱们合作建厂,但是厂房建立起来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咱们国家是需要这些材料的,所以你看能不能先把你们厂生产的材料份额给国我们一些?”领导朝李可灼问。
“你们需要多少?”李可灼问。
“像你们生产的一号合金,我们大概需要五十万吨,十二号钛合金,我们需要十万吨,六号铝合金我们需要三十万吨……”
“噗……”
领导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可灼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就喷了出来。
“领导,不是,您这……咱们厂生产的材料,一个月加起来都没有一万吨,您这张口就是五十万三十万吨的,是不是不太符合实际……”
“哎哎!我就是说一下我们现在对这些材料的需求嘛,你看,咱们厂里如今最多能给出多少份额呢?”领导朝李可灼问。
“这个,如今的材料生产厂,因为人手不够,原料不够,生产的材料有效。”
李可灼说道:“如果国家能够给我们提供充足的原料以及充足的人手,咱们厂一个月的产能差不多能扩大到五万吨。”
“每一种材料都五万吨吗?”领导问。
“这怎么可能?所有材料加在一起。”李可灼说。
“这,五万吨还是太少了。”
“领导,这些都是特种材料,五万吨已经不少了。”李可灼苦笑说。
他的材料生产厂又不是普通的炼钢厂。
普通炼钢厂,只要机器设备多,工人多,想炼多少钢就能炼多少钢。
但是他的材料厂不一样,能够在这个厂工作的人,最低都得是高中学历,然后还被李可灼培训了一两年的人才行,这还只是普通工人。
真正的管理岗位,都是李可灼培训了好几年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学生担任的。
------------
第492章 关乎国家安全的材料
再说了,向李可灼的材料生产厂生产的材料,大部分都是用在特殊地方的,比如制造机床领域,这些材料都是用在了轴承,精密零部件等方面。
像机床的外壳,基座等等,都是李可灼直接花钱从其他钢铁厂购买的钢材。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李可灼生产的材料,就是刀刃儿上的哪一点好钢。
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能每个月几十万几百万吨的量产呢?
“李老师,你看这样行不行?你需要什么材料,工业部这边帮你协调。你需要的人才,工业部这边也帮你解决。工业部这边帮你解决难题后,你看能不能把除了你机床厂用的材料处在,其余的所有材料都便宜一点卖给国家?”领导朝李可灼问。
听到领导的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领导,我后面还会建芯片厂和计算机厂……”
“我的意思是,除了你自己需要的材料,剩下的材料都给国家,是这样。”领导朝李可灼解释说道。
“意思就是我不能给别人卖?是这样吧?我明白了。”李可灼点点头,然后答应说道:“可以,但这只限于咱们合作的工厂完工之前,如果咱们合作的工厂完工后,我这边工厂有权利终止这个合约,你看这样行不行?”
听到李可灼的话,领导点点头。“行,不过国家有优先购买权,而且你这边不准故意抬高价格。”
“这是当然。”李可灼点点头。
对于国家的顾虑,李可灼自然懂。
他的材料生产厂,生产的很多材料,都是世界顶尖的。
有些材料更是能够在军事战争,航空航天领域发挥重大的运用。
可以说,这些材料关乎国家安全都不为过,由此看来,国家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国家不希望这样的材料失去控制,所以提出了收购的条件,只不过价格不能太高。
李可灼把多余的材料卖给国家,只要有钱赚,又何乐而不为呢?
李可灼之所以最后要求有权终止合约,也是不想看到有些人故意从他这里低价购买,然后高价倒卖的情况发生。
后世很多二代们,就靠着关系倒卖物资批条,然后发了大财。
像李可灼材料厂生产的材料,他低价卖给国家,如果被人投入正常的市场,绝对能翻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价格卖出。
比如米国出口到中国的一种用于航空方面的铝合金,李可灼这边拥有和进口铝合金质量相当的铝合金材料,但是生产成本才只有进口价格的三十分之一不到。
李可灼作为一个国人,他就算要把这种材料卖给国家,也不会高于成本价的两倍。
但是这样的铝合金材料,如果放入民用市场上后,价格瞬间翻十倍都是少的。
李可灼不想因为签订了低价采购合约,就成为被人利用来给别人赚钱的工具。
如果这些材料以后进入民用市场,他肯定也会掺和一手,这样还能控制市场价格。
谈合作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八点多才结束,双方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合作。
“李老师,听说你还有一个芯片试验室,明天能不能带我看看?”结束后,工业部领导朝李可灼问。
“这当然没问题。”李可灼点头答应。
第二天上午八点左右,李可灼再次见到了领导,一起吃了一顿早餐后,李可灼就带着领导们朝里水沟村的芯片试验室而去。
“领导,这里就是我的芯片试验室,现在试验室里面目前有一百多人。”
李可灼介绍说道:“那边是液晶试验室,人数少一些暂时只有八十多人。”
“还有液晶试验室?你觉得液晶技术比显像管更好?”领导朝李可灼问。
听到领导的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不否认显像管技术目前比液晶技术更加实用,但是液晶技术是未来,未来的某一天,液晶技术必然淘汰显像管。”
“为什么这么说?”领导好奇问。
“因为显像管屏,很难被做薄做大,而液晶技术不一样,它不仅能做薄,做大,还能做小做清。”
“做薄时,它可以薄的像一张纸,做大时,他可以覆盖整个大厦。做小做轻时,他能够给移动电话当屏幕。”
最后李可灼说道:“这些,都不是显像管屏能够做到的,当某一天液晶屏技术发展到此显像管更加清晰,以及更加便宜的时候,液晶技术淘汰传统的显像管是必然的趋势。”
“这,那你估计液晶屏取代显像管屏,需要多久呢?”您发的朝李可灼问。
“大概二十年之内。”李可灼想了想后说道。
历史上,进入两千年后,拥有液晶屏技术的外国公司,就把只拥有显像管屏技术的中国公司打败的一塌糊涂。
到了李可灼穿越过来的时候,市场上早就已经是液晶屏的天下了。
如果国内拥有先进的液晶屏,李可灼估计,不需要到两千年以后,九十年代就能把国内的显像管屏打败。
然而听到李可灼说二十年之内,领导诧异说道:“既然要二十年才能淘汰显像管,那你为什么现在就投诉这么大研发液晶屏呢?”
听到领导的话,李可灼很是无语。
不过他还是解释说道:“领导,液晶屏技术虽然现在还不成熟,但是该投入研发的还是必须要研发的,不然等到了液晶屏真正要淘汰显像管的时候,那时候再研发就迟了。”
“还是李老师你看得远。”对于李可灼的话,领导只能夸赞一句。
很快,李可灼就带着领导来到了芯片试验室。
此时的芯片试验室中,李可灼的学生们正在忙着各种实验。见到李可灼到来,也只是打了声招呼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李老师,你这芯片试验室,怎么和材料试验室一样,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难道这些都是你的学生?”领导参观了芯片试验室后,惊讶的朝李可灼问。
“是啊,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李可灼点头:“还有隔壁研发液晶屏的,这都是我的学生。”
“这,你的这些学生,难道都掌握了博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领导惊讶问。
------------
第493章 光刻机
听到领导的问话,李可灼点点头:“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掌握了,不然他们也没办法参加科研工作。”
一个连基础理论知识都没有没有掌握的人,就算是去搞研究,也是会重复之前科学家前辈们走过的老路,之前科学家们经历的挫折,他们也会经历一遍。
而李可灼教出来的博士研究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都是全世界最前沿的。
他们学习的很多理论知识,就是国内很多专业领域的教授都没有掌握。
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留学生要出国?就是因为国内的科学水平,没办法让他们再提升了。
只有去到欧美最顶尖的学府,才能学习到更加先进的前沿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这个年代,仅仅是在国内就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他们参加工作后,通常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追赶国外科学家们早已走过的路,而且不一定追赶的上。
1980年,国家推选出了283名科学院院士。这些院士中,其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欧美留学生。
2018年最新调查显示,两千年以后,84%的科学院院士,以及75%的工程院院士。
还有80%的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们,基本上都有过出国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
而且其中90%,都是从欧美留学归来的。
“唉!这些机器设备太贵了,国家买不起啊。”领导摇头。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朝李可灼问:“李老师,如果我们工业部的科学家需要用到这些机器设备,可不可以借用?”
“如果是他们人来这边,当然没问题,如果要把机器设备借过去,那肯定是不行的。”李可灼笑着说。
如果要他把机器设备借到别处,他肯定是不会答应的,这个年代,好的实验设备太多人需要了,李可灼要是敢借出去,想要拿回来可就难了。
“当然是人来这边用机器设备。”领导也是笑着说。
“那就没问题。”李可灼点头。
李可灼带着领导们参观了材料试验室,又看了一会李可灼的学生如何做实验的以后,这才离开。
回到学校,领导开始和李可灼谈判他的试验室研发的材料的问题。
上面的意思是,希望能够从李可灼这里大批量低价购买材料。
而李可灼则是希望,能够和工业部专门合作成立一家材料生产工厂,由李可灼出技术,工业部出人出力,把材料生产厂设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北方,这样就不用消耗太多运力。
最后,工业部领导听完李可灼的合作意见后,同意了李可灼的想法。
确实是李可灼提供的合作方法更加适合国家发展。
“李老师,虽然咱们合作建厂,但是厂房建立起来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咱们国家是需要这些材料的,所以你看能不能先把你们厂生产的材料份额给国我们一些?”领导朝李可灼问。
“你们需要多少?”李可灼问。
“像你们生产的一号合金,我们大概需要五十万吨,十二号钛合金,我们需要十万吨,六号铝合金我们需要三十万吨……”
“噗……”
领导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可灼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就喷了出来。
“领导,不是,您这……咱们厂生产的材料,一个月加起来都没有一万吨,您这张口就是五十万三十万吨的,是不是不太符合实际……”
“哎哎!我就是说一下我们现在对这些材料的需求嘛,你看,咱们厂里如今最多能给出多少份额呢?”领导朝李可灼问。
“这个,如今的材料生产厂,因为人手不够,原料不够,生产的材料有效。”
李可灼说道:“如果国家能够给我们提供充足的原料以及充足的人手,咱们厂一个月的产能差不多能扩大到五万吨。”
“每一种材料都五万吨吗?”领导问。
“这怎么可能?所有材料加在一起。”李可灼说。
“这,五万吨还是太少了。”
“领导,这些都是特种材料,五万吨已经不少了。”李可灼苦笑说。
他的材料生产厂又不是普通的炼钢厂。
普通炼钢厂,只要机器设备多,工人多,想炼多少钢就能炼多少钢。
但是他的材料厂不一样,能够在这个厂工作的人,最低都得是高中学历,然后还被李可灼培训了一两年的人才行,这还只是普通工人。
真正的管理岗位,都是李可灼培训了好几年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学生担任的。
------------
第492章 关乎国家安全的材料
再说了,向李可灼的材料生产厂生产的材料,大部分都是用在特殊地方的,比如制造机床领域,这些材料都是用在了轴承,精密零部件等方面。
像机床的外壳,基座等等,都是李可灼直接花钱从其他钢铁厂购买的钢材。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李可灼生产的材料,就是刀刃儿上的哪一点好钢。
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能每个月几十万几百万吨的量产呢?
“李老师,你看这样行不行?你需要什么材料,工业部这边帮你协调。你需要的人才,工业部这边也帮你解决。工业部这边帮你解决难题后,你看能不能把除了你机床厂用的材料处在,其余的所有材料都便宜一点卖给国家?”领导朝李可灼问。
听到领导的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领导,我后面还会建芯片厂和计算机厂……”
“我的意思是,除了你自己需要的材料,剩下的材料都给国家,是这样。”领导朝李可灼解释说道。
“意思就是我不能给别人卖?是这样吧?我明白了。”李可灼点点头,然后答应说道:“可以,但这只限于咱们合作的工厂完工之前,如果咱们合作的工厂完工后,我这边工厂有权利终止这个合约,你看这样行不行?”
听到李可灼的话,领导点点头。“行,不过国家有优先购买权,而且你这边不准故意抬高价格。”
“这是当然。”李可灼点点头。
对于国家的顾虑,李可灼自然懂。
他的材料生产厂,生产的很多材料,都是世界顶尖的。
有些材料更是能够在军事战争,航空航天领域发挥重大的运用。
可以说,这些材料关乎国家安全都不为过,由此看来,国家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国家不希望这样的材料失去控制,所以提出了收购的条件,只不过价格不能太高。
李可灼把多余的材料卖给国家,只要有钱赚,又何乐而不为呢?
李可灼之所以最后要求有权终止合约,也是不想看到有些人故意从他这里低价购买,然后高价倒卖的情况发生。
后世很多二代们,就靠着关系倒卖物资批条,然后发了大财。
像李可灼材料厂生产的材料,他低价卖给国家,如果被人投入正常的市场,绝对能翻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价格卖出。
比如米国出口到中国的一种用于航空方面的铝合金,李可灼这边拥有和进口铝合金质量相当的铝合金材料,但是生产成本才只有进口价格的三十分之一不到。
李可灼作为一个国人,他就算要把这种材料卖给国家,也不会高于成本价的两倍。
但是这样的铝合金材料,如果放入民用市场上后,价格瞬间翻十倍都是少的。
李可灼不想因为签订了低价采购合约,就成为被人利用来给别人赚钱的工具。
如果这些材料以后进入民用市场,他肯定也会掺和一手,这样还能控制市场价格。
谈合作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八点多才结束,双方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合作。
“李老师,听说你还有一个芯片试验室,明天能不能带我看看?”结束后,工业部领导朝李可灼问。
“这当然没问题。”李可灼点头答应。
第二天上午八点左右,李可灼再次见到了领导,一起吃了一顿早餐后,李可灼就带着领导们朝里水沟村的芯片试验室而去。
“领导,这里就是我的芯片试验室,现在试验室里面目前有一百多人。”
李可灼介绍说道:“那边是液晶试验室,人数少一些暂时只有八十多人。”
“还有液晶试验室?你觉得液晶技术比显像管更好?”领导朝李可灼问。
听到领导的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不否认显像管技术目前比液晶技术更加实用,但是液晶技术是未来,未来的某一天,液晶技术必然淘汰显像管。”
“为什么这么说?”领导好奇问。
“因为显像管屏,很难被做薄做大,而液晶技术不一样,它不仅能做薄,做大,还能做小做清。”
“做薄时,它可以薄的像一张纸,做大时,他可以覆盖整个大厦。做小做轻时,他能够给移动电话当屏幕。”
最后李可灼说道:“这些,都不是显像管屏能够做到的,当某一天液晶屏技术发展到此显像管更加清晰,以及更加便宜的时候,液晶技术淘汰传统的显像管是必然的趋势。”
“这,那你估计液晶屏取代显像管屏,需要多久呢?”您发的朝李可灼问。
“大概二十年之内。”李可灼想了想后说道。
历史上,进入两千年后,拥有液晶屏技术的外国公司,就把只拥有显像管屏技术的中国公司打败的一塌糊涂。
到了李可灼穿越过来的时候,市场上早就已经是液晶屏的天下了。
如果国内拥有先进的液晶屏,李可灼估计,不需要到两千年以后,九十年代就能把国内的显像管屏打败。
然而听到李可灼说二十年之内,领导诧异说道:“既然要二十年才能淘汰显像管,那你为什么现在就投诉这么大研发液晶屏呢?”
听到领导的话,李可灼很是无语。
不过他还是解释说道:“领导,液晶屏技术虽然现在还不成熟,但是该投入研发的还是必须要研发的,不然等到了液晶屏真正要淘汰显像管的时候,那时候再研发就迟了。”
“还是李老师你看得远。”对于李可灼的话,领导只能夸赞一句。
很快,李可灼就带着领导来到了芯片试验室。
此时的芯片试验室中,李可灼的学生们正在忙着各种实验。见到李可灼到来,也只是打了声招呼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李老师,你这芯片试验室,怎么和材料试验室一样,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难道这些都是你的学生?”领导参观了芯片试验室后,惊讶的朝李可灼问。
“是啊,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李可灼点头:“还有隔壁研发液晶屏的,这都是我的学生。”
“这,你的这些学生,难道都掌握了博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领导惊讶问。
------------
第493章 光刻机
听到领导的问话,李可灼点点头:“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掌握了,不然他们也没办法参加科研工作。”
一个连基础理论知识都没有没有掌握的人,就算是去搞研究,也是会重复之前科学家前辈们走过的老路,之前科学家们经历的挫折,他们也会经历一遍。
而李可灼教出来的博士研究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都是全世界最前沿的。
他们学习的很多理论知识,就是国内很多专业领域的教授都没有掌握。
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留学生要出国?就是因为国内的科学水平,没办法让他们再提升了。
只有去到欧美最顶尖的学府,才能学习到更加先进的前沿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这个年代,仅仅是在国内就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他们参加工作后,通常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追赶国外科学家们早已走过的路,而且不一定追赶的上。
1980年,国家推选出了283名科学院院士。这些院士中,其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欧美留学生。
2018年最新调查显示,两千年以后,84%的科学院院士,以及75%的工程院院士。
还有80%的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们,基本上都有过出国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
而且其中90%,都是从欧美留学归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