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从民办教师做起 第106节
  “啥叫时尚?”王友明问。
  “你又插嘴干什么,就不能让人家小灼说完吗?”一旁的刘秀娟责怪。
  “小灼说的什么我不懂我还不能问了?我不懂的情况下他说再多有什么用?”王友明反驳老婆。
  听到这话,李可灼哭笑不得的解释说道:“王叔,时尚就是潮流好看的意思,说别人衣服时尚就是说别人衣服好看。”
  “原来是好看的意思,你继续说吧。”王友明摆手。
  听到王友明的话,李可灼继续说道:“县里的衣服之所以卖不出去,就是因为不好看,太土了,现在改革开放都好几年了,沿海地区出现了很多做服装贸易的乡镇企业。
  除此之外还有港商,华侨等等在国内投资服装厂,他们生产出来的衣服样式非常漂亮,也卖的非常好。”
  “也正因为他们的衣服漂亮卖的好,老百姓都去买他们的衣服了,所以县里服装厂生产的丑衣服自然就卖不出去了。”
  “我让王叔你办乡镇企业,主要是因为咱们可以灵活生产各种各样的衣服,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仿照最流行的时尚服装生产,什么衣服流行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样就不怕卖不出去了。”
  “而办服装厂,不仅能够为公社赚钱,还能让很多村民多一份工作,也多一份收入不是。”
  ------------
  第141章 入股风波
  “小灼,你确定办这个什么服装厂能够赚到钱?”
  听完李可灼的介绍,最后王友明朝他询问。
  “能,肯定能。”李可灼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行,既然你说能够赚到钱,那叔就信你,这个服装厂我办了。”王友明十分豪气说道。
  只是话题一转,他就朝李可灼问:“办个服装厂大概要多少钱呐?”
  听到王友明的话,李可灼想了想说道:“这个要看办多大的规模,小的服装厂几万块钱不嫌少,大一些的服装厂几十万上百万也不嫌多。”
  “我觉得先办一个小服装厂就行,等赚到钱了再说吧。”
  从王友明家里出来,李可灼长长的出个一口气。
  其实办乡镇企业,是李可灼去年就有的想法,只是当时的吴书记对此不感兴趣,所以后来李可灼就一直没提。
  现在王友明重新回到了公社,他终于把之前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之所以想要让公社办乡镇企业,主要也是想要为家乡做点贡献。
  以前是他没有那个能力,但是现在不一样,他有能力为家乡做贡献了,他为什么不去做呢。
  他之所以让王友明办服装厂,主要也是因为他有系统,可以查询到之后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各种服装款式,他只管抄就行了,保证能让服装厂做大做强。
  等以后服装厂做大后,他还可以让公社来办其他一些技术含量高,赚钱也多的工厂,比如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录音机等等。
  等到了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还可以做手机,再等到了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还可以做智能手机。
  反正只要有他在,他就不怕小安乡公社创办的乡镇企业赚不到钱。
  第二天,酒醒之后,王友明再次找到了李可灼,和他商量创办服装厂的细节。
  李可灼的建议,是让公社的村民们以家庭为单位出钱入股,没钱的以承包的土地作为抵押入股。
  实在不行的他也可以给村民借钱入股,并且不收利息,只要服装厂赚钱后再还给他就行。
  王友明虽然被“贬”回了小安乡公社,并且引起了公社百姓的议论纷纷。
  但是作为小安乡公社十几年的老书记,他在小安乡的威望不是盖的。
  很快,王友明就召集了公社所有大队小队的队长们开会,然后把小安乡要办服装厂的想法说了一下。
  他先让各个生产队的队长们和村民沟通,几天后要在公社开大会,到时候所有家庭都要派代表过来开会。
  开会的这天,各个生产队的百姓们纷纷而来!
  就连李可灼家里母亲胡艳玲都亲自来了。
  “同志们,我是王友明,今天把大家叫过来开会,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
  “咱们小安乡公社被县里列为了重点试点公社,所以就派我这个副县长来这边亲自主持公社的发展。”
  “我回咱们小安乡公社,主要任务就是为了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所以接下来,我准备以公社的名义办一个服装厂。”
  “这个服装厂呢,所有小安乡的村民都可以入股,有钱的可以多入一股,没钱的也可以少入一股。”
  “至于不想入股的,我也不拦着你们非要让你们入股,反正我丑话说在前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现在不入股,以后别后悔。”
  “别到时候看到别人入股分了钱,你们分不到而羡慕嫉妒恨的话,我到时候就会问你们早干嘛去了?”
  “另外,大家也别觉得我办这个服装厂赚不到钱,这是县里扶持的重点项目,赚不到钱那不是打县府的脸嘛!所以赚钱方面大家不用担心……”
  “下面,我说一下入股的方式,服装厂入股,一百块钱算一股,没有钱的可以用土地抵押入股,另外还可以去李可灼李老师那里借钱入股。
  人家李老师说了,借钱入股不算你们利息,等服装厂赚钱了再还……”
  “接下来,想要入股的人请到刘会计这边登记,抵押入股的交出你们的承包合同,借钱入股的去李老师那边借钱,马上就可以入股……”
  “王书记,这个服装厂确定能够赚到钱吗?”这时候有村民大声朝王友明问。
  “不敢打百分百的包票,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能赚钱,你要是不相信可以不入股,没人会强迫你。”王友明也朝那人大声说。
  “好了,大家想入股的就去登记签名,不想入股了可以回去了。”
  会议进行到这里,就进入了最后的环节。
  此时公社的会议台左侧,李可灼和刘会计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李可灼的面前,是一箱子一叠一叠的十元大钞,只要有村民借钱,李可灼就可以在签了借条后把一百元递给一旁的刘会计。
  反正他借钱是不会经过村民的手,他怕村民借钱了不入股而是拿去花销。
  会议结束后,村民们并没有马上就来借钱或者是入股。而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商量着。
  直到几分钟后,才有几个家庭结伴而来要求借钱入股。
  五个家庭,带着户籍资料,还有他们生产队队长作证,所以李可灼也是放心的把钱借了出去。
  这五个家庭胆子很大,每个家庭直接借了两百块钱入了两股。
  在有了第一个傍样后,很快又有村民纷纷来借钱入股。
  抵押田地承包合同入股的家庭,几乎一户都没有,都是想从李可灼这里借鸡生蛋。
  不过对于这样的情况李可灼也是乐见其成。
  最后,李可灼和刘会计一直忙到了天黑才登记完,这还是公社其他人帮忙登记的情况下。
  最后统计下来,一共有三百六十多户家庭借了钱入股,还有四百多户家庭并没有参与入股。
  李可灼希望等以后服装厂赚钱了这些人可别后悔。
  三百多户家庭,大部分都只入了一股,有少部分村民入了两股。
  这少部分村民中,里水沟村的村民占据绝大多数。
  他们之所以敢入两股,也是相信李可灼,因为在之前李可灼就给他们说过可以多入一两股!
  不过让李可灼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芳爸爸,他从李可灼这里直接一口气借了一千块钱入了十股。
  当然比王芳爸爸还疯狂的就是李可灼的母亲胡艳玲了,她直接掏了三千块钱入了三十股。
  她之所以敢入这么多股,也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儿子不会骗她。
  如果不是李可灼让她不要入股太多以免以后遭人嫉妒,胡艳玲还准备拿出一万块钱出来入一百股的。
  晚上,经过统计,小安乡公社村民入股的钱,加起来达到了四万三千多元。
  这些钱,已经足够开一个小服装厂了。
  不过在各个生产队队长离开的时候,王友明还嘱咐他们,让他们回去告诉村民,想要入股的还可以来公社登记,不过只有三天时间,三天过了之后没有来就算放弃了。
  ------------
  第142章 为什么?
  李可灼之所以给村民借钱,主要是如果他不借钱,服装厂就办不起来。
  公社本身是没有多少钱的,凑的话或许能够凑到几百上千块钱。
  但是几百块钱就想要办服装厂几乎是天荒夜谈一样,估计连缝纫机都买不来两台。
  办服装厂,李可灼又不能一个人出钱,到时候服装厂算是他的还是公社的?
  算公社的?他还没那么大公无私,拿自己的钱帮公社发展。
  如果算是他自己的企业的话,那么现在才是1982年,私有化并不明朗,发展起来后肯定有人眼红,到时候李可灼就会有大麻烦。
  特别是83年严打,这一年可不仅只是严打地痞流氓,这一年足足有数万投机倒把的人被判了刑。
  就连傻子瓜子的年广久,都因为赚钱太多被人眼红,然后就被人搞了,接连入狱三次,最后还是国家高层发话才救了他。
  李可灼不认为要是自己办服装厂的话,等服装厂发展起来后会没有人眼红他想搞他。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公社的村民们共同入股办这个服装厂,李可灼只需要混在其中拿一部分好处就行。
  这样一来,这个企业就不算是私人企业,而是算乡镇集体企业,别人就算是想要搞他也都没有办法。
  最重要的是,李可灼身家上百万,他并不缺那几万块钱,几万块钱能够授之以渔,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点投入就值。
  最重要的是,李可灼有信心把服装厂发展起来,到时候他借出去的钱都能还回来,等于这些钱就是从他的手里周转一圈而已。
  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他做不到兼济天下的程度,但仅仅只是兼济相邻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接下来三天,又有四十几家人跑来找李可灼借钱入股,不过李可灼并没有把钱直接给他们,而是让他们登记,到时候他会直接把钱交给公社。
  三天后,公社一共凑到了近五万块钱的启动资金。
  于是王友明便开始筹备服装厂的事情。
  首先是厂房,这个好办,只要把建筑材料买回来,然后每个入股的家庭抽一个劳力,很快就能把厂房建好!
  厂房好办,稍微有些难的是采购机器设备以及原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