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128节
那位小娘子也是西北军政人家出身,受不了这个苦,狠心斩断了情根另嫁他人。
没见阚公子多伤心,反而打着疗愈情伤的借口又跟兄弟们结结实实喝了好几场大酒。
“这样的男子……还能嫁吗?”麦花嘴快,倒豆子一般说完这些事就赶紧问起自家姑娘。
山茶在旁边茫然摇摇头,又赶紧点点头。
“山茶的意思是?”顾一昭问她。
山茶就答:“若是他是与我家境一般的家生子,我自然不愿意嫁,可若是他家家境比我家强好几倍,是个得力管事或良家秀才,那我咬咬牙能嫁。”
一句话,相同家境下这阚公子没有不可替代性。
顾一昭失笑:“也对,他这毛病在许多人眼里也不算毛病。”,即使在现代这样的男人都要被称赞为搞事业楷模,朋友遍天下四处钻营攀爬,这算什么缺点?又不是在外面跟兄弟们嫖赌,纯粹是吃饭喝酒,而且这些兄弟们都是对丈夫事业有助力的因素,这简直就是另一种“加班”!
“想必阚公子自小身世坎坷,所以不知何谓家庭。唯一的快乐都来自兄弟们,所以才会长成这样。”
想想就明白了:这位阚公子孤苦伶仃,无父无母,但结识了一帮兄弟,里头的兄长们给他做“爹”,弟弟们则做“家人”,大家凑在一起无忧无虑说说笑笑,让他在友情之余又多了亲情,结义让他们之间多了类似爱情的“排他性”,所以这几种感情混合在一起,才能让阚公子将兄弟们视为此生挚爱。
“只不过这么一来,这丈夫嫁得就挺没意思的,跟嫁了一堆人有什么区别?只怕兄弟家和家里同时出什么事,他第一个就帮兄弟家。”
别的不提,某位功夫巨星和歌中皇帝就是这样性格,据说吃饭时永远是一大桌,顾一昭前世也见过不少这类将兄弟之情视作真爱的男子,说实话真的很没有恋爱体验感:他后面有一帮兄弟给他出谋划策,生怕自己兄弟吃亏,从追你开始到谈恋爱期间你们所有的互动都明白清楚敞露在外人跟前。也只有没有自我有所图或是顶级恋爱脑的女人才能忍受这样跟一大堆人谈恋爱的生活
答案呼之欲出,顾一昭苦笑:“怎么跟爹交待?”,阚家这婚事算是很完美了,顾介甫肯定不会将阚公子的这个缺点当缺点,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她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理由。
“我去跟他说。”四姨娘猛地站起来了,她才不想让女儿吃这亏呢,“要打要骂我认了,只不能这么糟践我女儿。”
“五妹可是不愿意?”四娘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门口,她眼神坚定,“我愿意。”
顾一昭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他的缺陷……四姐可听见了?”
“这人没有见识过什么是正常的夫君,正常的家庭,所以不会在家庭中扮演丈夫和家庭,给他快乐的源泉是兄弟,所以他一生都会追求兄弟间的快乐,情爱沤珠槿艳后他难免会忽略妻子和家人。” 她极为诚恳给四娘子讲解。
“不就是不懂家庭不懂夫君的概念么?”四娘子大大方方承认,“可我又懂得吗?”
她自嘲一笑:“我娘是个拿来固宠的通房丫鬟,自小就只会教导我要讨好太太和二娘子,我爹……不提也罢。”
“正好,他不懂什么叫家庭,我也不懂什么叫家庭,他一心顾着他兄弟没关系,只要有钱有官职我又怕什么?”
“是啊,姨娘,五娘子,你们就同t意了吧。”四娘子的丫鬟也跟了进来,噗通跪在地上,磕头帮自家姑娘说话,“这位阚公子有家势有才干,本人虽然跟兄弟们走得近但这几天也极为尊重顾家,不会闹得太出格,何况他也不好色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风流事,这还不算好婚事么?”
的确,这位阚公子刨除这个毛病的确是个难得的乘龙快婿,而且他结交兄弟们也是为了事业,可以预见不过十年他必然能在西北崭露头角,这样的人终非池中物。
“就算结交兄弟算什么?且不说戏文里的刘关张,刘邦当初做亭长时还不是广招贤士?唐太宗结交尉迟恭在内的诸多兄弟,要不玄武门之变里哪里来许多忠义之士?赵匡胤黄袍加身前结交的义社十兄弟虽然后面被杯酒释兵权,但也是陈桥兵变中拱卫他上位的主力。”四娘子昂着脖子开口。
倒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顾一昭苦笑,半响点点头:“你既想好了,我自然没有道理拦着。”
她回答得这么快,让屋里的四姨娘和丫鬟们惊讶,也让问询赶来的六娘子惊在原地。
四娘子也是讶然。
不过她很快就反应过来,收起大张的嘴巴,转而傲气抬起头。
“我知道你一贯怜悯我,可这怜悯就是一种看不起。”四娘子硬邦邦开口,“是,我是没本事,连夫婿都要捡你挑剩的,可你看着,我定要好好把日子过出个样子!”,说罢就扬长而去。
顾一昭看着她决绝的背影,摇头苦笑:“何苦来哉。”
六娘子则转而安慰她:“若不攀着这门婚事,只怕爹爹还会给四姐姐指个更差的。”,她们几个都心知肚明,二姨娘失了太太欢心后就更不得老爷关爱,再加上还用了那一招逼迫老爷,只怕老爷对四娘子早就心生芥蒂。
再者姐妹中论学问论才干论长相,她都不及五娘子,家里给她筹谋的婚配对象自然是不及阚公子,这么一来,握住阚家这根救命稻草倒是上策。
四姨娘也可怜四娘子,之后几天就尽量带着四娘子露面,顾一昭原本购置好的衣裳首饰也尽数让给四娘子,务必让她光彩照人,顾一昭则告病躲在屋里,将这些露面的机会都让给四娘子。
四娘子果然很看重这个机会,谈吐文雅、跟阚家上下交好、跟阚公子本人更是进展飞速。
等几人启程回家时,阚公子骑着马陪在马车外护送时已经会特意给四娘子专门送一份点心了。
四娘子捂嘴笑,顾一昭也放下心来:不管对这门婚事有什么功利目的,至少四娘子能在婚姻初期跟未婚夫产生感情,不至于彻底的盲婚哑嫁。
人生太短,婚姻又太苦,对古代女子而言,若不能嫁给真爱,恐怕太难捱了。
第90章
四娘子出嫁得轰轰烈烈。
两家定下亲之后,六礼里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每一步骤都极其讲究,甚至比前面几位姐妹都更甚。
这却不是顾介甫偏爱她,而是先前他做着苏州府知府要低调,此时是个归家的田园翁,必须铺张高调让四野的官府、地头蛇知道顾家余威犹在,不得当成软柿子捏。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阚家也讲究,阚总督觉得小儿子要成婚,想法子将他从六品的千总调到五品的守备,这样成婚时有面子。
他到底心里还是有小儿子一席之地,又特意给小儿子塞了两万两的财产,估计他也知道小儿子没有娘的嫁妆,成婚前帮衬又难免被其他儿子发现所以索性借着成婚的由头给小儿子添补一回。
因着怕郡主嫡系有意见,这钱就是从四娘子的嫁妆里走的。也就是说四娘子日后和离还能带走这两万两,阚公子以后要待四娘子不好也要掂量下这两万两的份量。顾介甫也很上道,私下里给阚总督保证以后若有什么情形他必归还这笔银子。
于是四娘子的嫁妆单子一下就丰厚起来:田庄、铺子、药材、珠宝、银票,每日里来对账的管事就能有七八个。
她只好别别扭扭来寻五娘子:“五妹,那个账册……”
顾一昭噗嗤一笑:“四姐那天那般硬气,我还当不来求我呢。”
偏八娘子九娘子嘻嘻哈哈拿着一个湘妃竹挠背路过,俗称“不求人”,惹得五娘子越发笑得灿烂。
四娘子瞪了顾一昭一眼,可自己也没憋住,跟着笑了起来。
这下两姐妹相视而笑,那对双胞胎虽然不明白姐姐们在笑什么,但也跟着附和着笑,四娘子和五娘子于是也跟着越发哈哈大笑起来。
五娘子就帮四娘子看起了账册,太太到底还是顾惜二姨娘当日的小心谨慎,又特意将自己陪嫁的管事派过去帮四娘子理账,就是她自己也把四娘子带到身边悉心教导起来:“早知道你要掌管这么大家业,早就该教你学更多本事。”
她先前教授庶女也都都是教导她们寻常中等官宦门户的理家道理,再往高就没有了,所以这些天忙着给四娘子教授知识,顺带也叫其余几个跟着学。
顾一昭也跟着蹭了一波高门往来、人情世故与官场相联系的道理,当然对她而言不过是复习,四娘子也酸溜溜说“五妹早就知道这些。”,倒没有嫉妒之心,因为她也清楚五娘子天生聪颖,这些都是靠她自己悟性和自己争取而来。
阚元驹与四娘子定亲后也能顺理成章以未婚夫婿的名义给四娘子送起了节礼,他在榆林值守没法子常来常往,就打发了仆从时常送些边疆的小玩意儿:什么阿瑞卫的羊毛挂毯、罕东卫的红玛瑙、红宝石、赤斤蒙古卫的羊毛毡鞋,杏干、小刀,甚至将人家畏兀儿的馕饼都给府里捎了来。
那红宝石颜色纯净,色泽温润,红丝绒一般,就连见多识广的太太也惊讶:“看来阚家打仗是攒了不少好东西。”
古代打仗大部分都能肥军,若是心黑贪婪些,扮成土匪劫掠一波百姓,再杀了百姓人头充作匪首冒领军功,手里能搜刮不少好东西。
四娘子听了往心里去了,将首饰原样不变退了回去,去了太原府的大相国寺给阚元驹祈福,自己吃斋念佛求了平安符,还给阚元驹捎话说以后莫要沾染罪孽钱。
阚元驹写信解释说那些都是自己购买的,所用资财也都是薪俸和祖产里的分红,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
惹得四姨娘跟太太笑:“这小儿女们倒是要做圣人哩。”
顾一昭则很是欣慰:看来两人感情日渐甜蜜,这是好事。
等到成婚时阚家提前送来了凤冠霞帔还有五品夫人的仪服,那凤冠是赤金,上面镶嵌着拇指大的雪白珍珠和明红宝石,四娘子看着五品夫人的衣裳脸激动得红彤彤,谁能想到庶女还能有今天?
她也因此特意给太太磕了个头:“多谢母亲这么多年照顾我。”,这个头磕得真情实意,再抬起头来已经隐约有了泪意。
太太也抹眼泪:“好孩子,这里是你娘家,崔家是你舅家,以后有事自有我给你撑腰。”,看着四娘子她想起了二姨娘,又是欣慰四娘子长大成人又惋惜二姨娘歪了性子不能亲眼看见女儿出息。
四娘子磕头拜别父母后,又走到顾一昭身边,想说什么,却什么都没说,扭头跟着夫婿走了。
除了官府的礼仪,还有障车、却扇、闹房等唐宋时延续下来的婚俗,热热闹闹闹了一场将四娘子嫁到了阚家,这门婚事之盛大,让太原府的邻居们津津乐道了好几天。
三朝回门时,四娘子面色红润,和阚公子携手而立,像一对玉人儿,她含羞对太太道:“婆母体恤,让我随夫君去榆林卫。不日就要动身。”
太太欣慰:“阚夫人是个心胸开阔的。”,否则阚夫人以孝顺的名义将四娘子拉到眼前昼夜磋磨,她这个做娘家母亲的也不好说什么,又打发给人给四娘子准备行李。
“不用不用,我那边行装都没拆呢,大件的家具早就运到阚家老宅了,如今只要收拾细软就能走。”四娘子成婚后就像变了个人,懂事了许多,说话也有条理。
顾一昭思忖一回也点点头:“母亲,就听四姐姐的罢。”。
一家人送走了四娘子,太太少不得挂念,牵挂四娘子又要去条件更艰苦的边疆,收拾了些胰子霜和茉莉香粉之类给四娘子带到身上。
四娘子也不客气,写信过来要家里多寄送些茉莉香粉,她要给丈夫那些结拜兄弟们的家眷们也送些。
单看这一点就知道她会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阚家这门婚事被四娘子挑走了,顾介甫就自然而然叫五娘子看起了曹家的婚事。
这些日子三皇子简直就如烈火烹油,越发得到皇帝宠爱信重,他与青阳郡主也正式成了婚,听说大婚当日许多文武t百官前去道贺,贵妃娘娘也极为得意,听说在宫里已经隐约盖过皇后风头。
五个皇子,大皇子被废黜,排行二的太子如今不得宠爱又身患重病,眼看退幕是早晚的事,四皇子又个性懦弱,五皇子与太子一母同胞,被哥哥牵连。
这大雍的太子宝座眼看就要落到三皇子手里。
这时候对顾家来说曹家婚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在这种情形下顾一昭被顾介甫授意、由太太安排在后堂窥探见了曹言堂一面。
曹家祖宅太原,曹言堂这位嫡孙野如今在乡下读书,他意在下一次科举考试,这也促使顾介甫想要尽快促成这门婚事——否则等他高中进士,哪里轮得上顾家?
第91章
曹言堂和想象中的有点像又有点不像,有点像的部分是他肤色白净细腻,举止文雅有礼,跟黄其、亲爹这些士大夫文人相似;不像的部分是他鼻子略有些扁塌,山根凹陷,少了些精致。
可一开口就出口成章,与顾介甫侃侃而谈两淮水患,丝毫不怯场,看得出来是世家大族精心培育过的。
太太私下跟钱妈妈叹息:“到底是不及黄其,早知道……”,当初黄其她反对,现在回想黄其皮相胜过这位。
钱妈妈就安抚太太:“这就是出身的作用了,曹家在朝廷上的地位太太比奴婢懂,曹家少爷不用生得万里挑一也能捧一碗饭,黄家毫无根底,要脱颖而出就得比其他世家子弟更打眼才行。”
“是啊。”太太满怀感慨,将篮子里纳鞋底的改锥随手戳破了丝缎面,“要锋芒毕露才能出头。”
钱妈妈见太太释怀,继续在旁边附和:“再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五娘子嫁到曹家,至少儿女两代的富贵是定势了,皮相哪里能当饭吃?”
“皮相怎么不能当饭吃?”旁边伺候的白芷话锋一转,“听说姑爷仗着皮相好在大人跟前露脸,就连皇上都过问了好几回。”
说起卢兰陵这个嫡亲女婿,太太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他小孩儿家家,倒是在圣上跟前得了器重,只可惜没进翰林院。”,若是当年考得更好些直接进翰林院,如今又有了圣眷,以后也未尝不能争夺内阁的位子。
嘴上虽然贬低,可话语里的自豪和欣赏是怎么也藏不住。
几个仆从听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夸起了卢兰陵:
“太太这话不对,奴婢姐夫随着二娘子陪嫁过去,如今跟着二姑爷当马夫,说三五不时就要赶车送二姑爷去皇宫,他自己在门外侯久了,跟侍卫们都熟了。”
“啧啧啧,那得多频繁啊?说不定过些日子二姑爷就能像崔老爷一样,做内阁重臣呢!”
“仕途有前景不说,待我们二娘子分外好呢,听说有幕僚送来些歌姬美人,姑爷直接叫二娘子处置,自己看都不看半眼。”
把太太哄得合不拢嘴,笑道:“你们几个猴儿,惯会哄我开心,那匣子里一盒海蓝宝,你们拿去分了吧。”
没见阚公子多伤心,反而打着疗愈情伤的借口又跟兄弟们结结实实喝了好几场大酒。
“这样的男子……还能嫁吗?”麦花嘴快,倒豆子一般说完这些事就赶紧问起自家姑娘。
山茶在旁边茫然摇摇头,又赶紧点点头。
“山茶的意思是?”顾一昭问她。
山茶就答:“若是他是与我家境一般的家生子,我自然不愿意嫁,可若是他家家境比我家强好几倍,是个得力管事或良家秀才,那我咬咬牙能嫁。”
一句话,相同家境下这阚公子没有不可替代性。
顾一昭失笑:“也对,他这毛病在许多人眼里也不算毛病。”,即使在现代这样的男人都要被称赞为搞事业楷模,朋友遍天下四处钻营攀爬,这算什么缺点?又不是在外面跟兄弟们嫖赌,纯粹是吃饭喝酒,而且这些兄弟们都是对丈夫事业有助力的因素,这简直就是另一种“加班”!
“想必阚公子自小身世坎坷,所以不知何谓家庭。唯一的快乐都来自兄弟们,所以才会长成这样。”
想想就明白了:这位阚公子孤苦伶仃,无父无母,但结识了一帮兄弟,里头的兄长们给他做“爹”,弟弟们则做“家人”,大家凑在一起无忧无虑说说笑笑,让他在友情之余又多了亲情,结义让他们之间多了类似爱情的“排他性”,所以这几种感情混合在一起,才能让阚公子将兄弟们视为此生挚爱。
“只不过这么一来,这丈夫嫁得就挺没意思的,跟嫁了一堆人有什么区别?只怕兄弟家和家里同时出什么事,他第一个就帮兄弟家。”
别的不提,某位功夫巨星和歌中皇帝就是这样性格,据说吃饭时永远是一大桌,顾一昭前世也见过不少这类将兄弟之情视作真爱的男子,说实话真的很没有恋爱体验感:他后面有一帮兄弟给他出谋划策,生怕自己兄弟吃亏,从追你开始到谈恋爱期间你们所有的互动都明白清楚敞露在外人跟前。也只有没有自我有所图或是顶级恋爱脑的女人才能忍受这样跟一大堆人谈恋爱的生活
答案呼之欲出,顾一昭苦笑:“怎么跟爹交待?”,阚家这婚事算是很完美了,顾介甫肯定不会将阚公子的这个缺点当缺点,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她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理由。
“我去跟他说。”四姨娘猛地站起来了,她才不想让女儿吃这亏呢,“要打要骂我认了,只不能这么糟践我女儿。”
“五妹可是不愿意?”四娘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门口,她眼神坚定,“我愿意。”
顾一昭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他的缺陷……四姐可听见了?”
“这人没有见识过什么是正常的夫君,正常的家庭,所以不会在家庭中扮演丈夫和家庭,给他快乐的源泉是兄弟,所以他一生都会追求兄弟间的快乐,情爱沤珠槿艳后他难免会忽略妻子和家人。” 她极为诚恳给四娘子讲解。
“不就是不懂家庭不懂夫君的概念么?”四娘子大大方方承认,“可我又懂得吗?”
她自嘲一笑:“我娘是个拿来固宠的通房丫鬟,自小就只会教导我要讨好太太和二娘子,我爹……不提也罢。”
“正好,他不懂什么叫家庭,我也不懂什么叫家庭,他一心顾着他兄弟没关系,只要有钱有官职我又怕什么?”
“是啊,姨娘,五娘子,你们就同t意了吧。”四娘子的丫鬟也跟了进来,噗通跪在地上,磕头帮自家姑娘说话,“这位阚公子有家势有才干,本人虽然跟兄弟们走得近但这几天也极为尊重顾家,不会闹得太出格,何况他也不好色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风流事,这还不算好婚事么?”
的确,这位阚公子刨除这个毛病的确是个难得的乘龙快婿,而且他结交兄弟们也是为了事业,可以预见不过十年他必然能在西北崭露头角,这样的人终非池中物。
“就算结交兄弟算什么?且不说戏文里的刘关张,刘邦当初做亭长时还不是广招贤士?唐太宗结交尉迟恭在内的诸多兄弟,要不玄武门之变里哪里来许多忠义之士?赵匡胤黄袍加身前结交的义社十兄弟虽然后面被杯酒释兵权,但也是陈桥兵变中拱卫他上位的主力。”四娘子昂着脖子开口。
倒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顾一昭苦笑,半响点点头:“你既想好了,我自然没有道理拦着。”
她回答得这么快,让屋里的四姨娘和丫鬟们惊讶,也让问询赶来的六娘子惊在原地。
四娘子也是讶然。
不过她很快就反应过来,收起大张的嘴巴,转而傲气抬起头。
“我知道你一贯怜悯我,可这怜悯就是一种看不起。”四娘子硬邦邦开口,“是,我是没本事,连夫婿都要捡你挑剩的,可你看着,我定要好好把日子过出个样子!”,说罢就扬长而去。
顾一昭看着她决绝的背影,摇头苦笑:“何苦来哉。”
六娘子则转而安慰她:“若不攀着这门婚事,只怕爹爹还会给四姐姐指个更差的。”,她们几个都心知肚明,二姨娘失了太太欢心后就更不得老爷关爱,再加上还用了那一招逼迫老爷,只怕老爷对四娘子早就心生芥蒂。
再者姐妹中论学问论才干论长相,她都不及五娘子,家里给她筹谋的婚配对象自然是不及阚公子,这么一来,握住阚家这根救命稻草倒是上策。
四姨娘也可怜四娘子,之后几天就尽量带着四娘子露面,顾一昭原本购置好的衣裳首饰也尽数让给四娘子,务必让她光彩照人,顾一昭则告病躲在屋里,将这些露面的机会都让给四娘子。
四娘子果然很看重这个机会,谈吐文雅、跟阚家上下交好、跟阚公子本人更是进展飞速。
等几人启程回家时,阚公子骑着马陪在马车外护送时已经会特意给四娘子专门送一份点心了。
四娘子捂嘴笑,顾一昭也放下心来:不管对这门婚事有什么功利目的,至少四娘子能在婚姻初期跟未婚夫产生感情,不至于彻底的盲婚哑嫁。
人生太短,婚姻又太苦,对古代女子而言,若不能嫁给真爱,恐怕太难捱了。
第90章
四娘子出嫁得轰轰烈烈。
两家定下亲之后,六礼里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每一步骤都极其讲究,甚至比前面几位姐妹都更甚。
这却不是顾介甫偏爱她,而是先前他做着苏州府知府要低调,此时是个归家的田园翁,必须铺张高调让四野的官府、地头蛇知道顾家余威犹在,不得当成软柿子捏。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阚家也讲究,阚总督觉得小儿子要成婚,想法子将他从六品的千总调到五品的守备,这样成婚时有面子。
他到底心里还是有小儿子一席之地,又特意给小儿子塞了两万两的财产,估计他也知道小儿子没有娘的嫁妆,成婚前帮衬又难免被其他儿子发现所以索性借着成婚的由头给小儿子添补一回。
因着怕郡主嫡系有意见,这钱就是从四娘子的嫁妆里走的。也就是说四娘子日后和离还能带走这两万两,阚公子以后要待四娘子不好也要掂量下这两万两的份量。顾介甫也很上道,私下里给阚总督保证以后若有什么情形他必归还这笔银子。
于是四娘子的嫁妆单子一下就丰厚起来:田庄、铺子、药材、珠宝、银票,每日里来对账的管事就能有七八个。
她只好别别扭扭来寻五娘子:“五妹,那个账册……”
顾一昭噗嗤一笑:“四姐那天那般硬气,我还当不来求我呢。”
偏八娘子九娘子嘻嘻哈哈拿着一个湘妃竹挠背路过,俗称“不求人”,惹得五娘子越发笑得灿烂。
四娘子瞪了顾一昭一眼,可自己也没憋住,跟着笑了起来。
这下两姐妹相视而笑,那对双胞胎虽然不明白姐姐们在笑什么,但也跟着附和着笑,四娘子和五娘子于是也跟着越发哈哈大笑起来。
五娘子就帮四娘子看起了账册,太太到底还是顾惜二姨娘当日的小心谨慎,又特意将自己陪嫁的管事派过去帮四娘子理账,就是她自己也把四娘子带到身边悉心教导起来:“早知道你要掌管这么大家业,早就该教你学更多本事。”
她先前教授庶女也都都是教导她们寻常中等官宦门户的理家道理,再往高就没有了,所以这些天忙着给四娘子教授知识,顺带也叫其余几个跟着学。
顾一昭也跟着蹭了一波高门往来、人情世故与官场相联系的道理,当然对她而言不过是复习,四娘子也酸溜溜说“五妹早就知道这些。”,倒没有嫉妒之心,因为她也清楚五娘子天生聪颖,这些都是靠她自己悟性和自己争取而来。
阚元驹与四娘子定亲后也能顺理成章以未婚夫婿的名义给四娘子送起了节礼,他在榆林值守没法子常来常往,就打发了仆从时常送些边疆的小玩意儿:什么阿瑞卫的羊毛挂毯、罕东卫的红玛瑙、红宝石、赤斤蒙古卫的羊毛毡鞋,杏干、小刀,甚至将人家畏兀儿的馕饼都给府里捎了来。
那红宝石颜色纯净,色泽温润,红丝绒一般,就连见多识广的太太也惊讶:“看来阚家打仗是攒了不少好东西。”
古代打仗大部分都能肥军,若是心黑贪婪些,扮成土匪劫掠一波百姓,再杀了百姓人头充作匪首冒领军功,手里能搜刮不少好东西。
四娘子听了往心里去了,将首饰原样不变退了回去,去了太原府的大相国寺给阚元驹祈福,自己吃斋念佛求了平安符,还给阚元驹捎话说以后莫要沾染罪孽钱。
阚元驹写信解释说那些都是自己购买的,所用资财也都是薪俸和祖产里的分红,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
惹得四姨娘跟太太笑:“这小儿女们倒是要做圣人哩。”
顾一昭则很是欣慰:看来两人感情日渐甜蜜,这是好事。
等到成婚时阚家提前送来了凤冠霞帔还有五品夫人的仪服,那凤冠是赤金,上面镶嵌着拇指大的雪白珍珠和明红宝石,四娘子看着五品夫人的衣裳脸激动得红彤彤,谁能想到庶女还能有今天?
她也因此特意给太太磕了个头:“多谢母亲这么多年照顾我。”,这个头磕得真情实意,再抬起头来已经隐约有了泪意。
太太也抹眼泪:“好孩子,这里是你娘家,崔家是你舅家,以后有事自有我给你撑腰。”,看着四娘子她想起了二姨娘,又是欣慰四娘子长大成人又惋惜二姨娘歪了性子不能亲眼看见女儿出息。
四娘子磕头拜别父母后,又走到顾一昭身边,想说什么,却什么都没说,扭头跟着夫婿走了。
除了官府的礼仪,还有障车、却扇、闹房等唐宋时延续下来的婚俗,热热闹闹闹了一场将四娘子嫁到了阚家,这门婚事之盛大,让太原府的邻居们津津乐道了好几天。
三朝回门时,四娘子面色红润,和阚公子携手而立,像一对玉人儿,她含羞对太太道:“婆母体恤,让我随夫君去榆林卫。不日就要动身。”
太太欣慰:“阚夫人是个心胸开阔的。”,否则阚夫人以孝顺的名义将四娘子拉到眼前昼夜磋磨,她这个做娘家母亲的也不好说什么,又打发给人给四娘子准备行李。
“不用不用,我那边行装都没拆呢,大件的家具早就运到阚家老宅了,如今只要收拾细软就能走。”四娘子成婚后就像变了个人,懂事了许多,说话也有条理。
顾一昭思忖一回也点点头:“母亲,就听四姐姐的罢。”。
一家人送走了四娘子,太太少不得挂念,牵挂四娘子又要去条件更艰苦的边疆,收拾了些胰子霜和茉莉香粉之类给四娘子带到身上。
四娘子也不客气,写信过来要家里多寄送些茉莉香粉,她要给丈夫那些结拜兄弟们的家眷们也送些。
单看这一点就知道她会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阚家这门婚事被四娘子挑走了,顾介甫就自然而然叫五娘子看起了曹家的婚事。
这些日子三皇子简直就如烈火烹油,越发得到皇帝宠爱信重,他与青阳郡主也正式成了婚,听说大婚当日许多文武t百官前去道贺,贵妃娘娘也极为得意,听说在宫里已经隐约盖过皇后风头。
五个皇子,大皇子被废黜,排行二的太子如今不得宠爱又身患重病,眼看退幕是早晚的事,四皇子又个性懦弱,五皇子与太子一母同胞,被哥哥牵连。
这大雍的太子宝座眼看就要落到三皇子手里。
这时候对顾家来说曹家婚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在这种情形下顾一昭被顾介甫授意、由太太安排在后堂窥探见了曹言堂一面。
曹家祖宅太原,曹言堂这位嫡孙野如今在乡下读书,他意在下一次科举考试,这也促使顾介甫想要尽快促成这门婚事——否则等他高中进士,哪里轮得上顾家?
第91章
曹言堂和想象中的有点像又有点不像,有点像的部分是他肤色白净细腻,举止文雅有礼,跟黄其、亲爹这些士大夫文人相似;不像的部分是他鼻子略有些扁塌,山根凹陷,少了些精致。
可一开口就出口成章,与顾介甫侃侃而谈两淮水患,丝毫不怯场,看得出来是世家大族精心培育过的。
太太私下跟钱妈妈叹息:“到底是不及黄其,早知道……”,当初黄其她反对,现在回想黄其皮相胜过这位。
钱妈妈就安抚太太:“这就是出身的作用了,曹家在朝廷上的地位太太比奴婢懂,曹家少爷不用生得万里挑一也能捧一碗饭,黄家毫无根底,要脱颖而出就得比其他世家子弟更打眼才行。”
“是啊。”太太满怀感慨,将篮子里纳鞋底的改锥随手戳破了丝缎面,“要锋芒毕露才能出头。”
钱妈妈见太太释怀,继续在旁边附和:“再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五娘子嫁到曹家,至少儿女两代的富贵是定势了,皮相哪里能当饭吃?”
“皮相怎么不能当饭吃?”旁边伺候的白芷话锋一转,“听说姑爷仗着皮相好在大人跟前露脸,就连皇上都过问了好几回。”
说起卢兰陵这个嫡亲女婿,太太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他小孩儿家家,倒是在圣上跟前得了器重,只可惜没进翰林院。”,若是当年考得更好些直接进翰林院,如今又有了圣眷,以后也未尝不能争夺内阁的位子。
嘴上虽然贬低,可话语里的自豪和欣赏是怎么也藏不住。
几个仆从听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夸起了卢兰陵:
“太太这话不对,奴婢姐夫随着二娘子陪嫁过去,如今跟着二姑爷当马夫,说三五不时就要赶车送二姑爷去皇宫,他自己在门外侯久了,跟侍卫们都熟了。”
“啧啧啧,那得多频繁啊?说不定过些日子二姑爷就能像崔老爷一样,做内阁重臣呢!”
“仕途有前景不说,待我们二娘子分外好呢,听说有幕僚送来些歌姬美人,姑爷直接叫二娘子处置,自己看都不看半眼。”
把太太哄得合不拢嘴,笑道:“你们几个猴儿,惯会哄我开心,那匣子里一盒海蓝宝,你们拿去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