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13节
  顾一昭就任由她忙,有点事做总归是好事,省得她满脑子宅斗还斗不明白。
  或许是太太对四姨娘的乖觉很满意,等晚饭时就派人叫了四姨娘一起吃团圆宴。
  四姨娘这回聪明了,问过女儿后婉拒:“其他几个姨娘不在,妾身去了还得单开一席,就不麻烦太太了。”
  拒绝得很生硬,但也符合她一贯不会说话的秉性,所以太太非但没恼火,还叫当归又送了一碗梅干菜炖肉以示安抚。
  所以这桌团圆宴就摆了一桌,一家人团团坐满一桌。
  可能今天太太心情好,厨房也要卖力讨好老爷,所以这一桌菜格外丰盛:烧笋鹅、清蒸糟鱼、风猪肉、油炸小河虾、甘草荼蘼花羹、黍米凉糕、木香叶拌着油盐做的凉菜……
  鹅是庄子上养了几年的,风鱼是庄头自己捕来腌制的,小河虾是庄户孩子们现捕捞的,荼蘼和甘草黍米都是庄子上的特产,对于久居城里的顾家上下来说,这些特产都算是新奇有趣。
  顾介甫看着这桌餐就笑:“莫笑农家腊酒浑。” ,饶有兴致,还赋诗了一首,崔氏叫六娘子写下来回去装裱:“难为你们爹爹有雅兴。”
  三娘子不甘示弱:“爹爹治下风和日丽,才有百姓富足。”,惹得顾介甫大为开怀,被二娘子翻了个白眼。
  顾一昭则安静吃饭。这几天被四姨娘熏陶,她倒对美食也多了几份兴致:笋干红烧配鹅块,红油赤酱是甜咸口味。
  风猪肉是腊肉切块后蒸煮过,看上去晶莹剔透,更绝的是垫在腊肉下的芋头,吸满了腊肉的油脂后又软又香,而且还带着微微的甜,吃起来恨不得连那点烫都顾不上了。
  小河虾被油炸后酥皮脆脆,本来惹人厌的外壳此时变成了食物本身,也能直接咬碎咽下去,毫不费力,外壳上沾染着的胡椒孜然粒也满口生香,里头的虾肉更是细嫩紧致,让人吃得格外过瘾。
  崔氏还特意吩咐了厨下给老爷再烫一壶黄酒:“这小河虾配酒肯定香。”
  黍米凉糕是新鲜黄米加糖加红枣煮熟,用勺子挖一勺后黏黏的小黄米送进嘴里又软又糯又甜,搭配上红枣鲜甜,堪称完美的饭后甜点。
  顾一昭吃着吃着就拿了一盏放在手边,想着一会散席了给四姨娘送过去,反正这是冷食,不用担心放凉。
  想想四姨娘又觉好笑,她肯定这会在屋里眉飞色舞吃扣肉呢,也不知道太太还会不会再赏赐给她旁的菜?
  宴席上还有城里很少吃到的凉拌木香叶和甘草荼蘼花羹,一个香油盐粒简单凉拌都能极其美味,一个甘草淡香荼蘼花嫩,别有一番风味。
  太太就吩咐:“做两道菜的厨子带走,回头老爷宴请同僚时用,既有野趣又开胃。”
  也不知道是哪个厨子要出头。顾一昭想,这小小的庭院里每日每刻都在上演职场升职记,也是,以顾家的体量,放到现代多少也算个世界五百强,员工们明争暗斗才是正经。
  像这会,抓住这小小的机会就能从别院直接到府上大厨房做事,算是飞黄腾达。
  顾介甫点点头:“正好,我还想着赵同知那里也该宴请一回。”
  同知是五品官,相当于是副市长,虽然顾介甫作为市长,但他初来乍到也不能直接以权凌人,还是需要私下有点私交恩威并施才更有助于开展工作。
  太太出主意:“听说赵同知夫人是陇上人氏,我倒有个堂妹嫁到了那边,到时候看能不能攀上亲……”
  两人就小声聊起了公事,顾介甫看崔氏的眼里多了丝柔情。
  顾一昭默默想,政治联姻应当就是这样的,就算情爱不再也有许多共同利益绑定,这种情形下四姨娘所谓的情啊爱啊就统统靠边站了。
  吃完饭喝着茶,顾介甫满意看着膝下女儿们各个绕膝的天伦之乐,闲闲开口:“先前的独孤信也不过如此了吧。”
  独孤信是南北朝时大将军,三个女儿分别成为北周明敬皇后、隋文献皇后、唐元贞皇后,被称为一门三皇后。
  顾一昭警铃大作,看来顾介甫虽然有意跟崔氏修复关系,但并未完全放弃跟王芜联姻。
  她瞥了一眼崔氏。
  崔氏果然脸色不好,刚才还是恬淡安逸的少妇,现在脸上已经多了紧张,握着茶杯的手骨关节也微微发白。
  三娘子目光微闪:“爹说的是,说不定我们家以后也是《满床笏》呢。”,言语间有挡不住的野心勃勃。
  二娘子则看了一眼母亲,急急回答:“一门三皇后固然尊贵,可改朝换代时儿女厮杀,独孤信难免被世人指指点点,颜面难存。”
  不愧是母女连心,即使得罪亲爹也要维护太太。
  顾介甫的脸色就一下变得有点阴晴不定。
  几个小娘子你看我我看你,大气都有点不敢喘。
  眼看气氛就要崩坏,顾一昭想一想,开口:“前些天女儿读史书,看见了‘国’二字,不知爹爹可听说过?”
  顾介甫面色一顿,原本想发火也止住了。
  “我听说过!”六娘子答,“窦怀贞本就出身高官士族,为更进一步攀附权势依附于韦皇后,改名为窦从一,迎娶韦皇后乳母,时人讥讽为‘国’。”
  窦怀贞等韦皇后失势后最终自缢身亡。
  顾介甫就陷入了沉思。
  顾一昭并未再多说,作为政客顾介甫应该会明白自己会面临什么。
  顾家世代官宦,财富人脉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顾介甫就算稳打稳扎也能靠自己谋求个高位,何必再多此一举?
  攀附上宦官飞升得快,可也掉下来得快,要是像窦怀贞一样被政治斗争连累又何必?
  崔氏大喜,看顾一昭的神情更为和蔼:“回城还要收拾行李,你们姐妹几个先下去收拾吧。”
  姐妹们乖乖行礼退下。
  顾一昭也跟着退下,她没有再画蛇添足,再说多了只怕顾介甫又要怀疑到崔氏身上。
  顾介甫的确没有怀疑崔氏。五娘子跟着四姨娘,又是被崔氏罚到庄子上的,顾介甫再怎么也想不到顾一昭是有心帮崔氏带话,只觉得是女儿聪慧。
  第14章
  王芜押宝成功,如今做了御前第一人,得了皇帝信任,又比普通太监有学问,还能放下面子,随时舍弃读书人尊严,只怕是个狠角色,可这样的人也极容易在权势斗争中翻车。
  背后没有功勋显著的世家,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业绩,到时候清算起来连个依傍都没有。
  将女儿嫁给他的养侄,必然会背上“奸佞”的印记,得利不得利两说,可顾家几代清白书香门第明摆着会化为乌有。
  顾老爷并未在别院久留,当天就坐船又回了苏州城,他并未说什么,可从第二天请安时崔氏脸上明显的喜色就知道这件事是不成了。
  顾一昭松口气。
  崔氏肯定舍不得亲生的二娘子,又不会推前头夫人生的大娘子,否则一个“歹毒后母”的名号就能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根据她跟大姨娘的争斗史也不会推三娘子和六娘子,否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这来来去去,就只剩下了四娘子和自己。
  万一二姨娘受了太太影响也不愿四娘子嫁过去,那岂不是最后倒霉嫁过去的是自己?
  虽说现在还小只不过顶个名头,而且还能狐假虎威让自己日子好过些,但日后真嫁过去了,只怕抄家灭族起来也跑不掉。
  说服顾老爷让他放弃这门亲事才是上上选。
  此时顾一昭还不知道,她跟四姨娘偷偷推开船舱里的窗扇,往外张望。
  姑苏人烟阜盛,百姓枕河而眠。
  顾一昭讶然,她还从未见过古代水乡呢。
  十步一水港,五步一小桥,石桥朱塔处处相望,纵横城中到处是水路,细雨垂杨系着各式小船,有卖菱藕的,还有卖唱花船。
  看见花船后四姨娘吓得赶紧捂女儿眼睛,想了想又松开:“看看也罢,万一走丢了还知道不能上那种船求救。”
  接着正色教育顾一昭那种船不是好东西,不得靠近云云。
  顾一昭忍不住偷笑。
  原来四姨娘教育理念还挺先进,知道疏不如导的道理。
  从阊门进城后四姨娘就给顾一昭讲解:“那是乌鹊桥,还有阖闾城,老爷说南浦春天里一川烟草俱绿,是极好的景色呢。”
  又指点风光:“听你爹说从苏州城一路往西北上,就能到金陵府,再沿着京杭大运河,还能到更远的地方。”
  她这点见识都源自老爷,但也让顾一昭听得津津有味。原来古代就已有这么发达的水上城市,比威尼斯都繁华许多。
  沿河进了城,又在一处码头停下来,过了许久,顾一昭才听见仆从在外面说:“请姨娘、娘子们落轿。”
  下了船,偷偷打量看见这里是个小码头,落在河边,朴素石头不显,也不知是特意清场了还是t自家仆妇多,居然没看见顾家仆妇之外的人。
  后来坐了轿往码头后头走,看见码头靠岸这一侧都圈了以来,顾一昭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私家码头。
  即使知道顾家有钱,也没想到能这么有钱。
  坐了轿子又走了半盏茶功夫才到顾家大门口。
  四姨娘旅途劳顿,不满嘀咕:“怎得刚才下船不直接进府啊?非得绕这么一圈累死人?老娘都快憋不住了,急煞人。”
  顾一昭赶紧扯扯她袖子,仔细询问,才知下船地方是顾宅后侧的一处码头,太太偏要坐着轿子进大门,所以才绕了这么一圈。
  旁边服侍的小丫鬟不明所以,倒豆子一般说出来:“实在是不巧,原本我们家大门挨着的那块河道淤堵清河,所以只能委屈太太从后门进来。”
  顾一昭摇摇头,顾介甫是一城长官,在封建皇权下哪个清河道的不长眼,敢专挑知府夫人进门时清河道?想必一般都会跟府上打招呼,和管事询问核定过日期后再动工。
  崔氏不在家,那对接的管事想必就是两位姨娘的人……
  崔氏也没接这茬,而是让人又抬轿子到正门,怪不得先前在码头耽搁了那么久。
  太太轿子从正门进了宅,顾家这些小娘子和姨娘走得西侧门,四姨娘趁机去五谷轮回之处,轿子又走了一段距离,这才听见一声“落轿!”
  顾家别院已经够让五娘子惊讶,没想到城里的顾家大宅更是宏伟,大约有60亩地,40000平方米,相当于五个足球场,要知道恭王府也就90多亩地,也多亏祖上置下这片家业,否则真不敢住。
  “那算什么?那一整条街都是顾家的宅邸。”四姨娘小声给顾一昭讲解。
  据说老爷嫌官衙挤窄,索性就搬进了这套祖宅,反正是祖产,也不怕言官们弹劾。
  等进了正院与太太汇齐,自有仆妇打帘,除了老爷,为首几位珠翠满头的早立在日头下,恭顺行礼:“见过太太。”
  太太却并未让礼,由着她们几个在女儿前行礼,倒是几位小娘子有眼色赶紧侧身去不受亲娘的全礼。
  顾一昭小心打量,打头那个绝色美女应当是三姨娘,非但生得好,一举一动都柔弱无骨,所以即使一脸的飞扬跋扈也让人心生怜惜;
  旁边长得朴素的应当是二姨娘,上来就亲亲热热来扶崔氏,一脸“我要告状她们欺负我!”的神色;
  而两人背后很低调随大流的应当就是大姨娘,笑得得体,站得笔直,就是总让人感觉没有灵魂,有一种伪人感。
  “小五看什么呢?”
  顾一昭不提防忽然被老爷点了一句,赶紧低头做不好意思状:“我觉得咱家真大!”
  老爷笑:“倒不及太原老家一半大。”,一边伸手来扶太太进院:“这几个月园子整修完了,正好今日搬进去。”
  太太便问起院子的修缮情况。
  两人一问一答,倒衬得其他人多余了。
  几位姨娘看着老爷扶太太的手,就流露出各种神色,却也都懂得收敛,反应过来后相视一笑。
  这一笑倒把几人素来的恩怨冲淡了几份,于是携手热热闹闹进了听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