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139节
“为何就不能生出杂念?”
皇帝冷呵了一声:“这前朝后宫,谁人不敬重于朕?有敬重,才更该服从不是吗?”
他踱步向前,直将小姑娘一步步的逼退到了博古架前,再也退无可退,性情中的专横霸道展露无疑:“私心杂念既生了,那不妨就遵从本心,朕尚且没曾克制,又何须你来克制?”
“这不是你拒绝朕的理由。”
没有人敢拒绝他,还是用这样无稽荒诞的理由。若小姑娘是已经心有所属,皇帝不屑于横刀夺爱,或许还会放手,但如今,他已将顾瑾视为己有,就容不得她再逃出自己的手掌心。
顾瑾听出了皇帝话语中的不悦,不由有些瑟缩,能当着皇帝的面说不,就是用尽全部的勇气了,更何况皇帝眼下已是隐隐薄怒,顾瑾膝盖一软,险些没跪下去,却在那一瞬被皇帝稳稳扶住。
其实皇帝大可不问顾瑾的意愿,直接下旨将人纳入后宫,但顾瑾终归是有些不同的,他想要人心甘情愿的答复,也对这样的结果很是失望。
皇帝没打算就此放手,将人扶稳后便拂袖而去,将要出门时,沉声留下一句:“朕会与太后商讨此事,在一切落定之前,你就在寿康宫中候旨吧。”
“至于那冯骥,或是出宫另嫁他人,便不用再想了。”
待皇帝走后,顾瑾已是瘫倒在地,吓得青玉连忙将人扶起,忧心道:“郡主,您没事吧?”
“奴婢刚刚瞧见陛下离开时似有怒气,您是不是……”
顾瑾摇了摇头,既害怕,又气馁,深觉自己不自量力,也高估了皇帝对自己的容忍。
“没事,只怕我再难迈出宫门了……”
而转道回宫的皇帝,却是直接来了寿康宫,跟他一道来的还有不甚放心的长公主,太后见到二人时还有些诧异:“你们怎么一道过来了?”
但眼下她最关心的,还是顾瑾的事情,太后看向长公主:“瑾丫头呢?昨夜不是宿在你府上了么?怎么没一道带回来?”
长公主只能尴尬的笑了笑道:“她昨日宿醉,刚醒没多久呢,等会儿收拾好了就回。”
您老人家还是先压一压皇帝的脾气才最要紧。
太后显然不知情,甚至都不知皇帝去过了长公主府,只以为长公主早早进宫是为了回禀昨日顾瑾与冯骥相看的结果,便也一脸急切的问道:“那冯骥瞧着如何?”
“品貌可还端正?与瑾丫头相不相配?”
“瑾丫头可还满意?”
太后一连就是好几个问题,长公主就算想给她提个醒儿都没机会,直等她话落,皇帝才淡淡道:“冯骥不合适。”
“朕打算下旨召顾瑾入后宫,这是朕拟好的两道册封旨意,母后且先看看,哪一道更合适。”
皇帝直接甩出了两道圣旨,太后都没曾打开,就已经愣住,甚至还满目的惊疑,带着浓浓的不敢置信,深觉自己是听错了:“你说什么?”
长公主捂着脸,但见到皇帝冷硬的神色,又不得不为他转圜:“母后您也先别激动,其实细细一想,这也是件好事不是?”
“陛下这么多年难得动了回心思,日后待瑾丫头入了宫,定也是对她如珠如玉的,不会叫她受了丁点儿委屈。”
“再者,正好您也舍不得那丫头,入了后宫,岂不就能一直留在您身边了?不过是换了个儿媳的身份罢了,反倒更亲近了几分呢。”
第231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34
“不行!”
太后的反应比之长公主想象的还要激烈:“绝对不行!”
太后扒拉开那两道圣旨一看,一道封妃的,一道立后的,更是板着脸直接全砸在了皇帝身上:“你想封谁为妃,立谁为后都由你,宫外头千千万万个女人任你挑选,别来糟蹋哀家的瑾丫头!”
“竟还敢让哀家来挑,哀家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无论是封妃还是立后,哀家的瑾丫头都不稀罕!”
皇帝今日已经被顾瑾拒绝了一回,正是余怒难消的时候,听见太后如此说,也冷下了眉眼,沉声道:“朕心意已决,今日过来,也只是告知您一声。”
他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如今被太后的态度一刺激,更是下定了决心,随手捡起身侧的两道旨意,权衡一番,最后留下了立后的那一道。
原本应是先封妃,待诞育皇嗣后再行立后更为稳妥,但太后既不放心,直接立后也无妨,左不过是在前朝多斡旋几回罢了。
“朕原想叫顾瑾回寿康宫待旨的,但如今看来,在这册封旨意未曾传达前,就让她暂且留在在长公主府吧。”
“等母后什么时候想开了,就加盖了印玺,派人给朕送去。圣旨昭告天下那日,朕再叫她回来。”
话落,便起身离去。
太后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远去的背影,指着他的手指都在发颤,不可思议的问着长公主:“他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用强不成?”
长公主坐在一旁揉着眉心,也是发愁。
她跟着进宫就是想在起了争执的时候从中和缓的,谁承想都没有她说话的余地,两个人一个赛一个的脾气暴躁。
“母后您也是,陛下是个什么性子,您又不是不知,素来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何必意气用事呢?”
“好好商量着来,也不至于闹到如此。”
现在好了,皇帝明言要把小姑娘扣在自己府里,太后若是非要见人,就要来为难自己,她都能预见,事情没解决前,自己定是要夹在这两人中间,左右不是人了。
太后胸中的一口气泄了劲,也知道自己刚刚说的有些过了,不免叹息道:“哀家也是一时情急,没压住脾气……你看这该如何是好?皇帝怎么就瞧上了瑾丫头呢?”
长公主将那道留下的圣旨捧到太后眼前,安慰道:“这男女情事,本就玄之又玄,没人能预料得到。”
“一个鲜妍明媚的小姑娘就在自己眼前晃悠着,以前是年纪小,陛下没曾注意,但这长成了,可不就入了陛下的眼?”
“陛下久不入后宫,其中多有那废后曹氏的原因,又不是真的断情绝爱了,喜欢上瑾丫头也不算奇事。”
对皇帝会看上顾瑾的事情,长公主倒不觉奇怪,顾瑾的容貌长相都属其次,最关键的,是那小姑娘最懂如何讨皇帝欢心。
这点从顾瑾年幼时便能看出端倪,嘉宁公主和几个皇子都视皇帝如豺狼虎豹的时候,只有顾瑾,敢小心翼翼拉着皇帝的袍角,顶着那赫赫的威仪让人抱。她的亲近或许只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求存的一种手段,但也确实让皇帝将她放在了心上,甚至比对几个皇子公主还要宠爱纵容许多。
“母后且先平心静气的想一想,瑾丫头就当真不能进后宫么?”
眼见着太后欲张口反驳,长公主连忙给她倒了盏温茶,暂且堵住她的嘴,继续游说道:“且不说陛下这么多年难得在男女之事上动了回心,错过了这次,要是能转头再看上一个还算好,若真的因此失望而冷了心肠,那往后可就真的要成了孤家寡人了。陛下可是您的亲子啊……”
太后有多盼着皇帝身边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没道理人选近在眼前,却生生推开不是?
也正如长公主所想,太后眼中闪过一抹意动,但又很快清醒过来,只是语气却比刚刚对着皇帝的时候软和了许多:“那也不成。”
“瑾丫头的性子软和,又多有几分敏感,不适合后宫。”
那可是太后心尖尖上的小姑娘,皇帝幼时被抱养在慈安皇后膝下,慈安皇后仙逝后,先皇也并没将皇帝交还给太后这个生母看顾,而是随意将人撵去了集贤殿住着,太后只能暗中照顾着长公主和皇帝。
算起来,顾瑾是她唯一一个亲手带大的孩子,感情自不可轻估。这么多年也正因有顾瑾陪在身边,才让太后多了许多笑颜。
太后是忧心于皇帝,可这不代表她就能不顾及顾瑾。
“她合该找一个能一心一意待她的夫郎,爱她重她,不说能琴瑟和鸣一辈子,也要能相敬如宾,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可皇帝呢?他高高在上惯了,并不懂得如何爱人,就算对瑾丫头有几分喜欢,那也全然是瑾丫头捧着他,敬着他的份儿,夫妻名分前,摆着的是尊卑,是君臣之别,半分容不得违逆,你也是女人,更见识过这后宫里面的种种风波,总该能明白,两种日子,哪个更好过些。”
顾瑾嫁给别人,哪怕是公爵府邸,有郡主的封号,有太后撑腰,她都可挺直了腰杆做那当家主母,夫郎要敬重她,婆母也绝不敢给她立规矩,妯娌叔伯和房中的妾室,更要看她的眼色行事,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自在尊贵。
可留在后宫里呢?就算位份尊贵如皇后,生死也都掌握在皇帝手里,荣宠富贵,全都仰赖一个男人的喜恶,繁花似锦都是面子上的,里面的苦楚,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孤寂中体会。
若是追逐权势,那后宫无疑是个好地方,但顾瑾一个孤女,又无需给家族拼前程,只活个欢快自在就好,何苦在宫里委屈自己呢?
长公主默然了一瞬,不得不说,太后的话很有道理,她是真心实意的疼爱顾瑾,也在切实的为她打算。
皇帝,确实不是顾瑾最好的选择。
可就算明白,长公主又能如何呢?
帮着太后反过来劝皇帝?那是绝不可能的,她的立场,始终都是与皇帝一同的。
第232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35
“母后也不必这般想,我瞧着陛下待瑾丫头就很是不同,与她说话素来都是温声和气的,就算入了后宫,那陛下也只有宠着的份儿,哪里舍得让她吃苦头呢?”
“再者,这不还有您在宫中坐镇么?”
“陛下哪儿敢越过您去欺负瑾丫头呢?”
太后叹息了一声,没有说话,她这般年纪了,又能活几个年头呢?注定是要早走一步的,庇护不了顾瑾一辈子。
“母后,劝了您这么久,我也说句不中听的,就算您不同意,当真能改变陛下的想法么?”
“陛下是什么人?是一朝天子,生杀决断尽握在手,他喜欢上的女人,叫他拱手让人?这满朝上下,谁又敢接呢?”
长公主深知,她今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叫太后转变想法。若是就这样与皇帝耗着,最后哪边儿都落不着好。
“您大可想想,就算您用孝道压着陛下,强行将瑾丫头嫁了出去,您就能保证,日后不会出现君夺臣妻的戏码?”
太后僵住,她刚刚确实起了用绝食装病的法子来逼迫皇帝,只要将顾瑾快速嫁出去,也就绝了皇帝的心思了。
但这心思真的这么好绝么?
男人嘛,越是得不到的,往往越会惦记着,无权无势的人没法儿争,再多的不甘也只能憋在心里,但这求而不得的人换成了皇帝呢?
抢与不抢,还不是只在一刹间?
“嫁了人,只要陛下不愿放手,也能变成寡妇不是?到时候瑾丫头成了寡居的孀妇,要么顶着红颜祸水的骂名入宫为妃,要么落发为尼,半辈子清苦,岂不是还不如顺着陛下的心意?”
“起码这名声上还是清清白白的,能免除许多流言与非议。”
长公主字字句句都说在了太后的心坎里,掐准了她所有的顾忌,直叫太后好一阵沉默,最后也只能沉沉叹道:“你可真是……你就是皇帝派来的说客吧?照你这么说,哀家只能眼看着瑾丫头被皇帝攥在手心里,半点儿逃不得了?”
长公主笑道:“您也不是干看着,该为瑾丫头争取的,咱们还得为瑾丫头争取不是?您这可既是婆母,也是瑾丫头的娘家人呢。”
“往后瑾丫头的日子,还要靠您撑腰呢。”
……
顾瑾并不知道寿康宫中的波澜,皇帝离开不久,她的院子就被金吾卫给围了起来,连伺候的婢女都不能进出。而这期间,皇帝是这方小院里唯一的常客。
最开始顾瑾还有些害怕,毕竟她之前所说的话冒犯了皇帝,就连被治罪的下场都想过了,但却不曾想,皇帝的态度分外温和,似乎先前的不愉快并未发生一般。
若不是外面守着的金吾卫,顾瑾或许当真就觉得皇帝是放下了。
就这样被关了小半个月,这一日,顾瑾刚用过早膳,内侍省的尚服女官就带了数名绣娘进了院子,恭恭敬敬的行礼道:“郡主万福,奴婢等奉陛下旨意,前来为郡主量体裁衣。”
顾瑾怔愣,直到量尺在身上挪动,才回神问道:“为何是奉陛下的旨?要做什么衣裳?”
尚服微有些讶然,但对着这未来的中宫之主,也将是内侍省的主子,还是笑容满面的回道:“自然是为郡主裁制凤袍,立后的旨意已经过了礼部,内侍省与礼部正筹备着您的册典呢,想来圣旨不日便会昭告天下了,奴婢先恭贺郡主大喜。”
凤袍,立后。
顾瑾耳边如惊雷炸响,她知道皇帝将自己禁足在这儿是还没歇了心思,但近来温和的态度也叫顾瑾瞧见了转旋余地,本想着等皇帝消了芥蒂,再好好说一说的,却没想到,早在自己不知不觉间,立后的消息就已经在外面传遍了。
“郡主?”
顾瑾摇摇头,直到尚服和绣娘们量好了尺退出去后还有些恍惚。
皇帝冷呵了一声:“这前朝后宫,谁人不敬重于朕?有敬重,才更该服从不是吗?”
他踱步向前,直将小姑娘一步步的逼退到了博古架前,再也退无可退,性情中的专横霸道展露无疑:“私心杂念既生了,那不妨就遵从本心,朕尚且没曾克制,又何须你来克制?”
“这不是你拒绝朕的理由。”
没有人敢拒绝他,还是用这样无稽荒诞的理由。若小姑娘是已经心有所属,皇帝不屑于横刀夺爱,或许还会放手,但如今,他已将顾瑾视为己有,就容不得她再逃出自己的手掌心。
顾瑾听出了皇帝话语中的不悦,不由有些瑟缩,能当着皇帝的面说不,就是用尽全部的勇气了,更何况皇帝眼下已是隐隐薄怒,顾瑾膝盖一软,险些没跪下去,却在那一瞬被皇帝稳稳扶住。
其实皇帝大可不问顾瑾的意愿,直接下旨将人纳入后宫,但顾瑾终归是有些不同的,他想要人心甘情愿的答复,也对这样的结果很是失望。
皇帝没打算就此放手,将人扶稳后便拂袖而去,将要出门时,沉声留下一句:“朕会与太后商讨此事,在一切落定之前,你就在寿康宫中候旨吧。”
“至于那冯骥,或是出宫另嫁他人,便不用再想了。”
待皇帝走后,顾瑾已是瘫倒在地,吓得青玉连忙将人扶起,忧心道:“郡主,您没事吧?”
“奴婢刚刚瞧见陛下离开时似有怒气,您是不是……”
顾瑾摇了摇头,既害怕,又气馁,深觉自己不自量力,也高估了皇帝对自己的容忍。
“没事,只怕我再难迈出宫门了……”
而转道回宫的皇帝,却是直接来了寿康宫,跟他一道来的还有不甚放心的长公主,太后见到二人时还有些诧异:“你们怎么一道过来了?”
但眼下她最关心的,还是顾瑾的事情,太后看向长公主:“瑾丫头呢?昨夜不是宿在你府上了么?怎么没一道带回来?”
长公主只能尴尬的笑了笑道:“她昨日宿醉,刚醒没多久呢,等会儿收拾好了就回。”
您老人家还是先压一压皇帝的脾气才最要紧。
太后显然不知情,甚至都不知皇帝去过了长公主府,只以为长公主早早进宫是为了回禀昨日顾瑾与冯骥相看的结果,便也一脸急切的问道:“那冯骥瞧着如何?”
“品貌可还端正?与瑾丫头相不相配?”
“瑾丫头可还满意?”
太后一连就是好几个问题,长公主就算想给她提个醒儿都没机会,直等她话落,皇帝才淡淡道:“冯骥不合适。”
“朕打算下旨召顾瑾入后宫,这是朕拟好的两道册封旨意,母后且先看看,哪一道更合适。”
皇帝直接甩出了两道圣旨,太后都没曾打开,就已经愣住,甚至还满目的惊疑,带着浓浓的不敢置信,深觉自己是听错了:“你说什么?”
长公主捂着脸,但见到皇帝冷硬的神色,又不得不为他转圜:“母后您也先别激动,其实细细一想,这也是件好事不是?”
“陛下这么多年难得动了回心思,日后待瑾丫头入了宫,定也是对她如珠如玉的,不会叫她受了丁点儿委屈。”
“再者,正好您也舍不得那丫头,入了后宫,岂不就能一直留在您身边了?不过是换了个儿媳的身份罢了,反倒更亲近了几分呢。”
第231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34
“不行!”
太后的反应比之长公主想象的还要激烈:“绝对不行!”
太后扒拉开那两道圣旨一看,一道封妃的,一道立后的,更是板着脸直接全砸在了皇帝身上:“你想封谁为妃,立谁为后都由你,宫外头千千万万个女人任你挑选,别来糟蹋哀家的瑾丫头!”
“竟还敢让哀家来挑,哀家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无论是封妃还是立后,哀家的瑾丫头都不稀罕!”
皇帝今日已经被顾瑾拒绝了一回,正是余怒难消的时候,听见太后如此说,也冷下了眉眼,沉声道:“朕心意已决,今日过来,也只是告知您一声。”
他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如今被太后的态度一刺激,更是下定了决心,随手捡起身侧的两道旨意,权衡一番,最后留下了立后的那一道。
原本应是先封妃,待诞育皇嗣后再行立后更为稳妥,但太后既不放心,直接立后也无妨,左不过是在前朝多斡旋几回罢了。
“朕原想叫顾瑾回寿康宫待旨的,但如今看来,在这册封旨意未曾传达前,就让她暂且留在在长公主府吧。”
“等母后什么时候想开了,就加盖了印玺,派人给朕送去。圣旨昭告天下那日,朕再叫她回来。”
话落,便起身离去。
太后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远去的背影,指着他的手指都在发颤,不可思议的问着长公主:“他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用强不成?”
长公主坐在一旁揉着眉心,也是发愁。
她跟着进宫就是想在起了争执的时候从中和缓的,谁承想都没有她说话的余地,两个人一个赛一个的脾气暴躁。
“母后您也是,陛下是个什么性子,您又不是不知,素来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何必意气用事呢?”
“好好商量着来,也不至于闹到如此。”
现在好了,皇帝明言要把小姑娘扣在自己府里,太后若是非要见人,就要来为难自己,她都能预见,事情没解决前,自己定是要夹在这两人中间,左右不是人了。
太后胸中的一口气泄了劲,也知道自己刚刚说的有些过了,不免叹息道:“哀家也是一时情急,没压住脾气……你看这该如何是好?皇帝怎么就瞧上了瑾丫头呢?”
长公主将那道留下的圣旨捧到太后眼前,安慰道:“这男女情事,本就玄之又玄,没人能预料得到。”
“一个鲜妍明媚的小姑娘就在自己眼前晃悠着,以前是年纪小,陛下没曾注意,但这长成了,可不就入了陛下的眼?”
“陛下久不入后宫,其中多有那废后曹氏的原因,又不是真的断情绝爱了,喜欢上瑾丫头也不算奇事。”
对皇帝会看上顾瑾的事情,长公主倒不觉奇怪,顾瑾的容貌长相都属其次,最关键的,是那小姑娘最懂如何讨皇帝欢心。
这点从顾瑾年幼时便能看出端倪,嘉宁公主和几个皇子都视皇帝如豺狼虎豹的时候,只有顾瑾,敢小心翼翼拉着皇帝的袍角,顶着那赫赫的威仪让人抱。她的亲近或许只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求存的一种手段,但也确实让皇帝将她放在了心上,甚至比对几个皇子公主还要宠爱纵容许多。
“母后且先平心静气的想一想,瑾丫头就当真不能进后宫么?”
眼见着太后欲张口反驳,长公主连忙给她倒了盏温茶,暂且堵住她的嘴,继续游说道:“且不说陛下这么多年难得在男女之事上动了回心,错过了这次,要是能转头再看上一个还算好,若真的因此失望而冷了心肠,那往后可就真的要成了孤家寡人了。陛下可是您的亲子啊……”
太后有多盼着皇帝身边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没道理人选近在眼前,却生生推开不是?
也正如长公主所想,太后眼中闪过一抹意动,但又很快清醒过来,只是语气却比刚刚对着皇帝的时候软和了许多:“那也不成。”
“瑾丫头的性子软和,又多有几分敏感,不适合后宫。”
那可是太后心尖尖上的小姑娘,皇帝幼时被抱养在慈安皇后膝下,慈安皇后仙逝后,先皇也并没将皇帝交还给太后这个生母看顾,而是随意将人撵去了集贤殿住着,太后只能暗中照顾着长公主和皇帝。
算起来,顾瑾是她唯一一个亲手带大的孩子,感情自不可轻估。这么多年也正因有顾瑾陪在身边,才让太后多了许多笑颜。
太后是忧心于皇帝,可这不代表她就能不顾及顾瑾。
“她合该找一个能一心一意待她的夫郎,爱她重她,不说能琴瑟和鸣一辈子,也要能相敬如宾,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可皇帝呢?他高高在上惯了,并不懂得如何爱人,就算对瑾丫头有几分喜欢,那也全然是瑾丫头捧着他,敬着他的份儿,夫妻名分前,摆着的是尊卑,是君臣之别,半分容不得违逆,你也是女人,更见识过这后宫里面的种种风波,总该能明白,两种日子,哪个更好过些。”
顾瑾嫁给别人,哪怕是公爵府邸,有郡主的封号,有太后撑腰,她都可挺直了腰杆做那当家主母,夫郎要敬重她,婆母也绝不敢给她立规矩,妯娌叔伯和房中的妾室,更要看她的眼色行事,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自在尊贵。
可留在后宫里呢?就算位份尊贵如皇后,生死也都掌握在皇帝手里,荣宠富贵,全都仰赖一个男人的喜恶,繁花似锦都是面子上的,里面的苦楚,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孤寂中体会。
若是追逐权势,那后宫无疑是个好地方,但顾瑾一个孤女,又无需给家族拼前程,只活个欢快自在就好,何苦在宫里委屈自己呢?
长公主默然了一瞬,不得不说,太后的话很有道理,她是真心实意的疼爱顾瑾,也在切实的为她打算。
皇帝,确实不是顾瑾最好的选择。
可就算明白,长公主又能如何呢?
帮着太后反过来劝皇帝?那是绝不可能的,她的立场,始终都是与皇帝一同的。
第232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35
“母后也不必这般想,我瞧着陛下待瑾丫头就很是不同,与她说话素来都是温声和气的,就算入了后宫,那陛下也只有宠着的份儿,哪里舍得让她吃苦头呢?”
“再者,这不还有您在宫中坐镇么?”
“陛下哪儿敢越过您去欺负瑾丫头呢?”
太后叹息了一声,没有说话,她这般年纪了,又能活几个年头呢?注定是要早走一步的,庇护不了顾瑾一辈子。
“母后,劝了您这么久,我也说句不中听的,就算您不同意,当真能改变陛下的想法么?”
“陛下是什么人?是一朝天子,生杀决断尽握在手,他喜欢上的女人,叫他拱手让人?这满朝上下,谁又敢接呢?”
长公主深知,她今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叫太后转变想法。若是就这样与皇帝耗着,最后哪边儿都落不着好。
“您大可想想,就算您用孝道压着陛下,强行将瑾丫头嫁了出去,您就能保证,日后不会出现君夺臣妻的戏码?”
太后僵住,她刚刚确实起了用绝食装病的法子来逼迫皇帝,只要将顾瑾快速嫁出去,也就绝了皇帝的心思了。
但这心思真的这么好绝么?
男人嘛,越是得不到的,往往越会惦记着,无权无势的人没法儿争,再多的不甘也只能憋在心里,但这求而不得的人换成了皇帝呢?
抢与不抢,还不是只在一刹间?
“嫁了人,只要陛下不愿放手,也能变成寡妇不是?到时候瑾丫头成了寡居的孀妇,要么顶着红颜祸水的骂名入宫为妃,要么落发为尼,半辈子清苦,岂不是还不如顺着陛下的心意?”
“起码这名声上还是清清白白的,能免除许多流言与非议。”
长公主字字句句都说在了太后的心坎里,掐准了她所有的顾忌,直叫太后好一阵沉默,最后也只能沉沉叹道:“你可真是……你就是皇帝派来的说客吧?照你这么说,哀家只能眼看着瑾丫头被皇帝攥在手心里,半点儿逃不得了?”
长公主笑道:“您也不是干看着,该为瑾丫头争取的,咱们还得为瑾丫头争取不是?您这可既是婆母,也是瑾丫头的娘家人呢。”
“往后瑾丫头的日子,还要靠您撑腰呢。”
……
顾瑾并不知道寿康宫中的波澜,皇帝离开不久,她的院子就被金吾卫给围了起来,连伺候的婢女都不能进出。而这期间,皇帝是这方小院里唯一的常客。
最开始顾瑾还有些害怕,毕竟她之前所说的话冒犯了皇帝,就连被治罪的下场都想过了,但却不曾想,皇帝的态度分外温和,似乎先前的不愉快并未发生一般。
若不是外面守着的金吾卫,顾瑾或许当真就觉得皇帝是放下了。
就这样被关了小半个月,这一日,顾瑾刚用过早膳,内侍省的尚服女官就带了数名绣娘进了院子,恭恭敬敬的行礼道:“郡主万福,奴婢等奉陛下旨意,前来为郡主量体裁衣。”
顾瑾怔愣,直到量尺在身上挪动,才回神问道:“为何是奉陛下的旨?要做什么衣裳?”
尚服微有些讶然,但对着这未来的中宫之主,也将是内侍省的主子,还是笑容满面的回道:“自然是为郡主裁制凤袍,立后的旨意已经过了礼部,内侍省与礼部正筹备着您的册典呢,想来圣旨不日便会昭告天下了,奴婢先恭贺郡主大喜。”
凤袍,立后。
顾瑾耳边如惊雷炸响,她知道皇帝将自己禁足在这儿是还没歇了心思,但近来温和的态度也叫顾瑾瞧见了转旋余地,本想着等皇帝消了芥蒂,再好好说一说的,却没想到,早在自己不知不觉间,立后的消息就已经在外面传遍了。
“郡主?”
顾瑾摇摇头,直到尚服和绣娘们量好了尺退出去后还有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