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129节
  一个养得通身气度,容颜娇嫩,一个养得瘦骨嶙峋,小脸萎黄,相差实在太大。
  本来顾瑾有太后呵护,半个多月来已经补回来不少了,但与细皮嫩肉的顾琳相比,还是能看出明显的不同。
  顾琳连忙起身,躬身道:“太后娘娘恕罪。”
  “家中祖母当初骤闻大伯父战死沙场的噩耗,难免悲痛交加,二妹妹回京后,更是思及故人,以致神志有些失常,强压着二妹妹为大伯父守孝。”
  “原本臣女父亲是不赞同的,二妹妹还小,又刚从边城回来,遭逢大变吃了不少苦头,身子骨也弱,并不适宜茹素守孝,大伯父膝下无子,他的身后事,本都该由臣女这一房代劳的。”
  太后审视的看着顾琳,见她今日进宫穿得素净,说这话时也是眼角含泪,姿态拿捏的很好。
  “只是尊长之命难违,祖母决意如此,因着父亲的阻拦,甚至还病了两回,这才不得已,只能暂且先委屈二妹妹了。”
  顾琳面露惭愧:“臣女无能,虽心疼二妹妹,也不敢明着惹祖母不悦,只敢暗中稍稍照顾着些,但还是叫二妹妹在府中受了不少委屈。”
  说到这,她还转头对着顾瑾屈膝一礼,诚心实意道:“二妹妹,姐姐这厢,先与妹妹道歉了。”
  顾瑾有些不自在,拉着青玉小跑到太后身边缩着,并不去看面上温温柔柔的顾琳。
  顾琳神情略有些失望,似乎感慨于妹妹与自己的生疏,却还是劝道:“祖母半个多月没再见到二妹妹,如今已是万分想念,对之前的事情也很是后悔,天天念叨着想要见二妹妹一面。”
  “只望二妹妹能不计前嫌,回府看一看她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祖母也着实不易。”
  顾瑾靠在太后身边,也不说话,她很怕那个祖母,分明顾老夫人能对着府中其他一众小辈和颜悦色,满目的疼爱,可对上自己的时候,就满满都是阴沉的恨意。
  没遇到太后之前,顾瑾纵然胆怯,却还是妄图靠近,笨拙的讨好,就像幼兽想要寻求一个可以容身的巢穴,但如今……对顾老夫人,她除了畏惧,就是避之唯恐不及。
  大晋朝重孝道,按理说太后听了这话,该是劝着顾瑾回府看看才是,但她只是慈爱的摸了摸顾瑾的头,道:“顾老夫人是丧子之痛,咱们瑾丫头也失了父母,伤心悲恸可半点儿不比她少。”
  “就算再多的借口,也终归是你们永定侯府亏待了瑾丫头,哪里有说不计前嫌,就不计前嫌的道理?”
  “瑾丫头什么时候想回去,全都由她自己,就不要逼着她了。”
  顾琳沉默下来,有太后如此维护,她还能说什么呢?
  此番进宫,她是为了讨太后喜欢来的,可不是为了与太后唱反调,既然太后不吃这一套,又明显的偏爱顾瑾,顾琳也聪明的退让,换一种方式展现自己的温柔贤良,一脸的顺从道:“太后娘娘说的是。”
  越过了是否回侯府的话题后,顾琳就是对着顾瑾好一阵的嘘寒问暖,言语间尽是真心实意的关切,哪怕顾瑾并不怎么理她,也仍旧是温温柔柔的,满是包容之态。
  甚至在临告退前,还求了太后,希望能偶尔进宫,来陪一陪顾瑾。
  太后倒是没有拒绝,欣然的应下了,遣人送她出宫前,还特意赏下了一根金丝八宝攒珠钗。
  待人走后,顾瑾也带着青玉去殿外玩儿了,姜妤才道:“娘娘瞧着似乎很是喜欢这顾大姑娘。”
  太后不置可否,只喝了口茶,问道:“听你这话,是不怎么喜欢她?”
  姜妤与太后做了多年主仆,也不藏着掖着,实话实说道:“奴婢只是觉得,这顾大姑娘是个心思深的。”
  她看似句句都在关怀妹妹,但实则先是指责顾瑾没有礼数,又暗示太后,顾瑾不回府看望祖母,是为不孝。
  这是明晃晃的挑拨与试探,想要踩着顾瑾,用小姑娘来衬托自己的好处,若不是见到太后维护的态度,说不得后面还要继续暗戳戳的含沙射影。
  太后笑了笑:“她小心思是很多。”
  不止心思多,还自以为掩饰的很好,殊不知太后也是在后宫沉浮数十载的,在后宫中什么样的女人没见过,顾琳矫饰的伎俩还是太稚嫩了些,狐狸尾巴根本藏不住。
  “但她也是个知情识趣的,懂得看人眼色,见到哀家护着瑾丫头,就及时改了路子,知道借由讨好瑾丫头来讨好哀家。”
  这后宫里的女人,可没有纯善的,谁又没点儿心机呢?只要这心机用对了地方,就不算是坏事。
  姜妤琢磨着太后的话,轻声问道:“看娘娘的意思,是想召顾大姑娘入宫伴驾了?”
  太后摇了摇头:“哀家只是看她模样生得不错罢了,想着没准儿皇帝会喜欢这样的新鲜颜色。”
  “至于能不能进宫……还要看她是不是个明白人。”
  太后也是有些私心的,左右是要给皇帝充盈后宫,若选个跟顾瑾有亲缘的,日后在后宫站稳了脚跟,也可和小姑娘守望相助,在自己百年后,多回护顾瑾几分。
  但这前提是,她足够聪明,肯真心对顾瑾好,顾瑾也愿意接受这个姐姐。
  “哀家准了她日后进宫探望,就是给她一个机会,且看她会如何对待瑾丫头,能否把握得住吧。”
  第210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13
  有了青玉的陪伴,再有太后耐心的教导,顾瑾的状态明显比刚进宫时好了许多,她明白只有听话的孩子才讨人喜欢,便就尽量乖顺,不哭不闹,从不惹太后生气。
  她也感觉得到,太后喜欢自己粘人,活泼些的样子,于是就将对阿爹和阿娘的思念全都藏在了心底,只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抱着青玉一起偷偷掉一掉眼泪。
  在人前,她都会是太后喜欢的模样。
  不止对太后,就连对皇帝,也亲近了不少,每每听见皇帝来寿康宫给太后请安,顾瑾都会开开心心的跑到宫门前去迎。
  皇帝也不嫌烦,或可说他很享受顾瑾对自己的依赖。
  小孩子眼中是纯然的信任,一眼就能望到底的澄澈,叫皇帝紧绷着的心神都跟着放松了许多,他总是下意识的去捏一捏那张小脸,估摸着要将其喂到圆滚滚的,一戳一个坑需要多久。
  当然,这样的好心情往往只能维持到太后拿出那一幅幅画像之前。
  近几个月来,请求皇帝充盈后宫的声音愈演愈烈,自皇帝继位以来,宫中还没有皇嗣诞生,凡是有心想送女儿进宫争一争的,都想抢先生下皇子,搏个好彩头。
  皇帝在朝臣们日复一日的谏言下,终于松了口,同意了选妃的谏言。
  而择选后宫妃嫔这种事,原本本该是皇后做主,但皇后如今正被禁足,德妃等人又不敢拿主意,这画像和名册,自然就都送到了太后这里。
  宫中别的事情太后或许不喜欢掺和,但对选妃的事情,却很有兴致。
  每每皇帝来时,都见缝插针的把画像拿出来,管他情不情愿,只要拿在他眼前晃悠,总能时不时的瞥见一眼。
  “这个翰林学士赵家的姑娘,容貌清丽可人,更写得一手好字,哀家看着不错。”
  “这礼部王侍郎家的姑娘,也是秀外慧中,听闻家中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就有七个,可见是有子孙运道的,召进宫来,定能为皇帝延绵皇嗣。”
  皇帝仍然不为所动,甚至悠闲的拿着糕点逗弄顾瑾,显然是不感兴趣,太后无奈,又换了一幅画像:“还有这户部尚书徐家的姑娘,哀家最看好的就是这个。”
  “皇帝不是喜欢下棋吗?听闻这姑娘棋艺了得,小小年纪就能解开古谱残局,若选了她进宫,就有人陪着皇帝对弈了……”
  一连将所有推举上来的姑娘都念叨了一遍,皇帝硬是连眼睛都没抬一下,反是坐在他怀里的顾瑾,看得似乎是津津有味。
  这事不关己的样子直叫太后心口一阵憋闷,都好几天了,她天天抓着皇帝过来用膳,就是想叫他选个合心意的姑娘出来,结果却连点儿反应都没有,一日两日的如此太后也就忍了,一直如此,就让人头疼了。
  太后啪地一声将手中的画像摔在桌上,肃容道:“皇帝,你究竟相中了哪个?总要给哀家一句准话吧!”
  “都拖延多久了?这些姑娘们也都是谈婚论嫁的年纪,一日不知是否落选,她们家中便一日不敢相看,你这样,也是在耽误这群姑娘的好年华。”
  皇帝淡淡道:“圈拟好的名册,不是已经给母后了么?”
  太后提起这个就更气不顺了,皇帝圈出来的名册,乍一看都是不错的姑娘,但仔细推敲,就能发现,那里面不是野心勃勃的世家女,就是皇帝想要笼络的大臣之女。
  显然,选出来的每一个都多多少少带着些用意,与其说是选妃,不如说是选他们的爹。
  “哀家是想给你选个贴心人!你选的那些又都是什么?你敢说里面有你喜欢的?”
  皇帝有些烦躁,对女人,他并无什么偏好。
  虽然这么说稍显无情了些,但宫中妃嫔,于皇帝而言更像是繁衍子嗣的工具,甚至因为先帝后宫的乱象,他还多有厌恶。
  或许唯一一次让他想要好好对待的女人,就是当初刚嫁给自己做王妃的曹氏了。幼时见惯了慈安皇后的贤德,只觉原配嫡妻的意义是不同的。
  皇帝曾想过,他们夫妻就算做不到恩爱有加,也该是能举案齐眉,他会给予妻子足够的尊重,绝不会如先帝那般,做出为妾室逼死正室的事情来。
  但最终的结局却叫他失望了。
  “朕说过,由母后做主便是。”皇帝眼底闪过暗色,又被他压了下去:“能递到您这的名册,都是经由朝堂推选的,选哪个都可。”
  “你……”太后指着皇帝,半天都没说出话来,最后只能叹息道:“不愿亲自选就算了,那你也总该说说,想选些什么样的吧?这妃是给你纳的,又不是来伺候哀家的。”
  皇帝大掌揉了揉顾瑾头上那小小的发髻,问道:“小丫头,你想选什么样的?”
  太后:“……”
  太后心中略感不妙。
  顾瑾仰起头,疑惑道:“我不选妃呀!”
  “是给陛下选的,要陛下喜欢。”
  太后早已经告诉过她了,选妃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找又漂亮又温婉的姐姐来给陛下生孩子,以后宫里还会有更小的皇子公主一起玩儿。
  皇帝扬眉,道:“朕不知道怎么选,要是你选,想选个什么样的?”
  顾瑾还真的认认真真的思考了起来,好一会儿才道:“选最漂亮的,还会做好吃的糕点。”
  真是个小馋丫头,皇帝笑了一声,看向太后:“既如此,那就照着她说的选吧。”
  太后:“……”
  太后唬着脸:“胡闹!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听个孩子胡说?”
  “如何不可?”皇帝并不在乎选进来的是谁:“朕就觉得很好,若母后认为不妥,那就还是照着母后的喜好来选。”
  皇帝显然也怕太后的唠叨,说完这话,就将顾瑾放到了一边,站起身道:“朕前头还有事,就不陪母后了。”
  皇帝走的时候步履匆匆,像是生怕被太后追上一般。
  太后看得好气又好笑,转过来掐了顾瑾的小脸一下,笑骂道:“这个把月的,不见长肉,尽是长了胆子,什么主意都敢出!”
  顾瑾也不怕,甚至还歪着身子,把脸蛋往太后手边递了递,叫她掐的更顺手些,一双乌溜溜的杏眼瞧着很是无辜,看得太后心都软成一团。
  罢了,她跟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计较个什么,小姑娘显然就是皇帝推出来的挡箭牌。
  第211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14
  选妃的事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眼看人选都要拟定好了,太后那边还是迟迟没有松口的意思,顾琳就不免心中焦急。
  明明太后还是很喜欢她的,每次进宫拜见时,或多或少都会给自己些赏赐,还多番夸赞过自己,为何就没了下文?
  是她哪里做的不好么?顾琳仔细想了又想,这几个月她不止是讨好太后,对待顾瑾,更是态度温和,明里暗里的讨好着,并无什么错处。
  难道她耐着性子做小伏低了这么久,就真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顾琳不甘心,往皇宫跑的更勤快了。
  也正巧,这一日太后正在寿康宫中召见徐家大姑娘,徐蓉蓉,两人曾在京中的各种茶会、诗会上有过几面之缘,虽不相熟,但彼此都是认识的。而徐蓉蓉,坊间早有传言,她是此番进宫的内定人选。
  原本顾琳还不知真假,但太后都传她入宫觐见了,想来这传言是真。
  顾琳笑着与徐蓉蓉相互见了礼,道:“没想到在宫里也能遇见徐大姑娘,当真是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