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125节
第201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4
皇后难得见到一回皇帝,此时不免有些激动,连忙回道:“不是什么大事,臣妾想指了顾二姑娘来给嘉宁做个伴读,嘉宁一时有些不情愿,闹了会儿脾气。”
“陛下放心,待臣妾回头劝劝她,她就能想开了。”
皇后自说自话,然而皇帝却并没有叫顾瑾给嘉宁当伴读的意思,或者说……与曹家有关的人,都不想让他们与顾瑾有所牵连。他眼底一片暗沉,蕴藏着不得不暂且压制的杀机,看着皇后的目光全然不似看一个妻子,直叫人遍体生寒。
皇后原本笑容温婉的等着皇帝能点个头,甚至无需夸赞,只需对她这个皇后的行事表露出一分肯定即可,可没想到等来的却只是宛如寒冰般的漠视。
那样的眼神,霎时击退了皇后想要靠近的勇气。
“嘉宁不愿意,无需逼着她。”
皇后怀里的嘉宁不由眼神一亮,偷偷看着皇帝。
父皇这是在为她做主吗?
然而就在她隐隐高兴的时候,却听皇帝再度开口,只是这回却已是带着几分不满:“身为本朝公主,无论何时,都当行止有度,嘉宁的礼数,皇后是如何教导的?”
“教导好儿女之前,无需你操心旁的事。”
嘉宁又立马缩回头去,不敢再看了,父皇还是那个冷脸父皇,果然没变。
皇后只能带着嘉宁认错,而伴读的事情,也因为皇帝轻描淡写的一句作罢了。
太后看着呆愣愣坐在自己怀里的小姑娘,不免有些可惜,但想想又觉不做伴读也好。嘉宁性子娇蛮,做她的伴读,少不得要受欺负的。顾瑾又这般乖巧,没准儿连告状都不会,只会暗暗受罪。
既然留不下人,那就多给些赏赐吧。永定侯府瞧见皇家对这孩子的重视,以后才不敢怠慢了去。
太后还在想着该给顾瑾些什么赏赐才好,怀中就猛然一轻,她回神,就见皇帝倾过身来,掐着小姑娘的腋下,轻轻松松的将人提溜到了怀里。
顾瑾仰着头与皇帝大眼瞪小眼,手里还掐着吃剩的半块糕点,僵着身子半分都不敢动。
她会看人眼色,刚刚皇帝一进来,又哭又闹的小公主就不敢吱声了,皇后也要给他认错,显然一屋子里,他是最厉害的一个,当然……脸也是最冷的。
如今被这个最不好惹的人抱在怀里,顾瑾不是不想哭,而是被吓得哭不出来。
“不想住在宫里?”
顾瑾攥紧了小手,桂花糕都被捏下了沫子,掉在玄黑的衣袍上,格外显眼。
皇帝:“……”
这孩子,比起小时候,倒是少了几分灵动,怎么呆愣愣的?
看着她的那一双眼睛,皇帝恍惚间想起了当年在边城抱她的那一回,分明是个肉墩墩的胖团子,如今却像是被人掐空了馅,只留下一层皮。
顾丛炣啊……
若是他见了自己如珠如宝的女儿成了这副模样,会是何种心情?
皇帝本没想过将顾瑾养在宫里,永定侯府的人再不可靠,但为了名声,总归不会真叫小姑娘没了命,但内宫之中却有皇后,有潜藏在暗处的曹家人手,他与曹家的角逐未见高低之前,难保故人之子不会受到牵连。
是在血亲手里受些不会伤及性命的磋磨?还是在宫中承接不知何时会来临的危险?皇帝早就已经替她做了选择。
可今日鬼使神差的来了这一遭,亲自将人抱在了怀里,素来雷厉风行的皇帝却有些动摇了。
交给永定侯府,真的是对这小姑娘好吗?
皇帝掂量了一番顾瑾的小身板,沉声问道:“永定侯府没给你吃饱饭?”
顾瑾呆呆的点头,又连连摇头。
皇后有心想插嘴,但皇帝连一个眼神都没分给她,长公主在旁看了许久,见皇帝对这小姑娘很是关怀,甚至还亲自抱在了怀里,便出声叹道:“想是吃不饱的,永定侯府那帮子人也都拎不清,瞧瞧这么大点的孩子,就想叫她为父母守孝三年。”
“这要真三年茹素,就凭这丫头的小身板,哪里禁得住?”
皇帝面上平静,心中却不免升腾起怒火,顾丛頫刚刚承袭了他兄长的爵位,在自己面前也信誓旦旦的要照顾好兄长遗孤,到头来就是这么照顾的?
“不必再回去了。”
皇帝盯着怀里的小姑娘,做下定论:“日后你便留在寿康宫里,与太后作伴吧。”
……
皇帝的话,便是圣旨,容不得人反驳,永定侯府等了整整一日,没等到带着恩赏回来的顾瑾,反而是等来了一道加封郡主的旨意,传旨的小黄门更是笑呵呵道:“顾老夫人,顾侯,可喜可贺啊。”
“顾二姑娘得了太后娘娘的青睐,日后养在太后娘娘身边,不单是前途无量,更是光耀侯府门楣的好事呐。”
顾丛頫笑呵呵的取来银钱打点了他,待送走宫中来人后,转身就变了脸色,皱眉道:“母亲,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都交代好了吗?瑾丫头怎么还是留在了宫里?”
“我在外可是好一番打点,眼看着就能推举琳儿入宫了,如今瑾丫头却得了郡主封号,留在了宫里……这要如何是好?”
顾瑾留在了宫里,又得封郡主,这就算是将顾丛炣的功绩和面子都用掉了,朝中的那些大臣自不会再推举顾家女儿入宫伴驾,总不能仗着功勋,就将所有好事都占尽了吧?
可顾瑾一个还不懂事的孩子,留在宫里能有什么用处?又能给顾家带来什么好处?
顾丛頫想要将兄长战死的利益发挥到最大,可顾瑾这一下子,却全然毁了他的打算。
顾老夫人和李氏面色都不太好,李氏更是咬牙切齿道:“从那丫头回来后就一直在教导着,若她按着咱们的吩咐在太后面前说话,绝不会出了差错。”
“定是那死丫头藏了心眼,面上看着唯唯诺诺的,实则精着呢!生生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顾老夫人敲着手中的拐杖,怒道:“这生来克父的孽种!跟她生母一样,走到哪里都是个祸害!”
“就不该叫她有机会进宫,一副药喂进去,卧榻告病推了太后也就是了,哪还会有这麻烦。”
顾丛頫也是后悔,原本是觉得顾瑾乖顺好摆布,进一趟宫也没什么,或许还能多捞回些好处,谁能想就出了岔子。
第202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5
一旁安抚着顾老夫人的顾琳默不作声,直等几人都抱怨够了,这才道:“父亲也无需心急,虽是形势有变,但也不是全然到了绝路。”
三人皆看向她。
顾琳温婉一笑:“好在二妹妹还在宫中不是么?女儿大可借以探望二妹妹的名义出入皇宫。”
“只要能有面见陛下和太后的机会,女儿就有信心。”
顾家人都是好样貌,顾琳的容色堪称盛京一绝,她自幼更是饱读诗书,颇有才女的名声。
也正是美名加身,让她养出了些许傲骨,觉得自己与那些庸脂俗粉颇有不同,就算早听过当今圣上不好女色的传闻,她也自信皇帝只要见到了她,就不会无动于衷。
再者,就算她一时得不到皇帝的喜爱,凭着自己的能耐,也定比个还不懂事的小孩子更能哄得太后开怀。
如今前朝都在请旨给皇帝推选妃嫔,那内宫之首的太后在这事儿上,不是比前朝的大臣更能说得上话?
只要攀上了皇帝和太后中的任何一个,她都能进宫。
顾琳对此事势在必得。
“等过几日,女儿就递帖子进宫看望二妹妹,自她回来的这段日子,我也是没少照拂她,想来她会与我亲近的。”
顾老夫人终于缓和了怒气,轻拍着顾琳的手,爱怜道:“乖孙女,你有这志向是好事,祖母果然没看错你,咱们的琳儿是最有主意的,日后定也是最有出息和福气的。”
*
顾瑾并不知道永定侯府众人的想法。
皇帝的话既说出了口就是圣旨,无人能改。他叫顾瑾留在宫里陪伴太后,那先前顾老夫人再多的哭诉,还有所谓的孝道都无人再理会。
只一句话,就叫永定侯府的算计落空。
太后对此倒是很高兴,当下便吩咐了姜妤去给小姑娘收拾寝殿,安排伺候的人手,还撵走了一直碍眼的皇后,叫膳房尽快送些膳食来。
虽然还没到午膳的时候,但小姑娘饿了,提早传膳也无妨。
太后兴冲冲的安排着,见皇帝仍旧抱着顾瑾没撒手,便提议道:“皇帝前朝可忙完了?若是空闲,不如在哀家这用了膳再回。”
她本意只是想客气客气,这话听着是邀请,实则是在送客。
有新住进来的小姑娘和长公主陪她用膳已经够了,用不着皇帝作陪。况且皇帝威压太重,顾瑾在他怀里动都不敢动,明显是在害怕,他还不知情识趣的撒手,要是给孩子惊吓着就不好了。
只可惜皇帝没听出她的意思,反而是颔首道:“好。”
太后:“……”
太后:“?”
长公主看得乐不可支:“真是稀奇,陛下竟然有空陪母后用膳了?”
“只是陛下怕是没听出来,母后是想撵您走呢。”
皇帝锐利似剑的目光终于从怀里枯瘦的丫头身上移开,挑眉看向长公主,颇有些不明所以。
长公主笑着指了指他怀中的小姑娘,道:“陛下的威仪可止小儿夜啼,就没发觉这孩子怕您么?动都不敢动一下,母后是怕您待的久了,再将孩子给吓出个好歹。”
皇帝这才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了顾瑾的害怕,这倒也不怪他迟钝,顾瑾坐到他怀里后虽然呆愣,但眼睛却一直盯着自己,不似别的孩子一般,畏畏缩缩的连头都不敢抬。
更何况,在他的回忆中,这小姑娘该是个活泼开朗的性子,从小骑在顾丛炣脖子上长大的,第一次见面就敢抱着自己叫哥哥,甚至还敢亲他,那样的孩子,怎么到了如今,竟会变得胆怯了?
皇帝沉吟,还是有些难以置信,认真问道:“宝儿怕朕?”
顾瑾身子一抖,有些空茫的眼神里终于泛起了波动,又慢慢地蓄起水雾,像是要哭。
太后连忙把人抢过来,瞪了皇帝一眼道:“知道孩子怕你还不松手,瞧瞧,这都快被你吓哭了。”
长公主敏锐的抓住了皇帝对顾瑾的称呼,好奇问道:“宝儿?是这孩子的小字?陛下对这孩子如此在意,可是以前见过?”
皇帝摩挲着指间留下的余温,掸了掸身上的糕点沫子,道:“见过一回,宝儿是顾侯起的小字,常会听他提起。”
太后看着怀中蔫巴巴的孩子,明白这孩子不是被吓哭的,怕是想起了她那再也回不来的父亲了。
她轻轻拍哄着,等饭菜送进来后,忙将人抱到桌前,温声道:乖孩子,不是饿了吗?咱们先吃饭好不好?”
顾瑾看见了摆好的膳食,腹中的饥饿终归战胜了对皇帝的惧怕和刚刚涌起的伤心委屈,一瞬不瞬地盯着那一道道饭菜。
姜妤在旁给太后和顾瑾布菜,筷子刚要伸出去又止住,低声请示道:“娘娘,您看这守孝……”
最终还是留下来用膳的皇帝大手一挥道:“饮食上不必忌讳了,只穿着孝服就好。”
这么丁点大的孩子,自然该以身体为重,想必顾丛炣也见不得他的掌上明珠为自己受苦。
……
顾瑾终于吃上了回盛京后近半月来难得的一顿饱饭,她想起祖母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听话而生气,却又在太后温柔的拍抚中眼皮发沉,最后还是没抵抗过困意,靠在太后身上睡着了,全然不知皇帝,长公主和太后的目光尽数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太后怜惜的摸了摸顾瑾的小脸,看皇帝还在盯着小姑娘瞧,不由叹息了一声道:“难得这孩子合了你的眼缘,你放心,永定侯有恩于你,数次救驾于微末,冲着这份恩情,哀家也会替永定侯照拂好这孩子的。”
皇后难得见到一回皇帝,此时不免有些激动,连忙回道:“不是什么大事,臣妾想指了顾二姑娘来给嘉宁做个伴读,嘉宁一时有些不情愿,闹了会儿脾气。”
“陛下放心,待臣妾回头劝劝她,她就能想开了。”
皇后自说自话,然而皇帝却并没有叫顾瑾给嘉宁当伴读的意思,或者说……与曹家有关的人,都不想让他们与顾瑾有所牵连。他眼底一片暗沉,蕴藏着不得不暂且压制的杀机,看着皇后的目光全然不似看一个妻子,直叫人遍体生寒。
皇后原本笑容温婉的等着皇帝能点个头,甚至无需夸赞,只需对她这个皇后的行事表露出一分肯定即可,可没想到等来的却只是宛如寒冰般的漠视。
那样的眼神,霎时击退了皇后想要靠近的勇气。
“嘉宁不愿意,无需逼着她。”
皇后怀里的嘉宁不由眼神一亮,偷偷看着皇帝。
父皇这是在为她做主吗?
然而就在她隐隐高兴的时候,却听皇帝再度开口,只是这回却已是带着几分不满:“身为本朝公主,无论何时,都当行止有度,嘉宁的礼数,皇后是如何教导的?”
“教导好儿女之前,无需你操心旁的事。”
嘉宁又立马缩回头去,不敢再看了,父皇还是那个冷脸父皇,果然没变。
皇后只能带着嘉宁认错,而伴读的事情,也因为皇帝轻描淡写的一句作罢了。
太后看着呆愣愣坐在自己怀里的小姑娘,不免有些可惜,但想想又觉不做伴读也好。嘉宁性子娇蛮,做她的伴读,少不得要受欺负的。顾瑾又这般乖巧,没准儿连告状都不会,只会暗暗受罪。
既然留不下人,那就多给些赏赐吧。永定侯府瞧见皇家对这孩子的重视,以后才不敢怠慢了去。
太后还在想着该给顾瑾些什么赏赐才好,怀中就猛然一轻,她回神,就见皇帝倾过身来,掐着小姑娘的腋下,轻轻松松的将人提溜到了怀里。
顾瑾仰着头与皇帝大眼瞪小眼,手里还掐着吃剩的半块糕点,僵着身子半分都不敢动。
她会看人眼色,刚刚皇帝一进来,又哭又闹的小公主就不敢吱声了,皇后也要给他认错,显然一屋子里,他是最厉害的一个,当然……脸也是最冷的。
如今被这个最不好惹的人抱在怀里,顾瑾不是不想哭,而是被吓得哭不出来。
“不想住在宫里?”
顾瑾攥紧了小手,桂花糕都被捏下了沫子,掉在玄黑的衣袍上,格外显眼。
皇帝:“……”
这孩子,比起小时候,倒是少了几分灵动,怎么呆愣愣的?
看着她的那一双眼睛,皇帝恍惚间想起了当年在边城抱她的那一回,分明是个肉墩墩的胖团子,如今却像是被人掐空了馅,只留下一层皮。
顾丛炣啊……
若是他见了自己如珠如宝的女儿成了这副模样,会是何种心情?
皇帝本没想过将顾瑾养在宫里,永定侯府的人再不可靠,但为了名声,总归不会真叫小姑娘没了命,但内宫之中却有皇后,有潜藏在暗处的曹家人手,他与曹家的角逐未见高低之前,难保故人之子不会受到牵连。
是在血亲手里受些不会伤及性命的磋磨?还是在宫中承接不知何时会来临的危险?皇帝早就已经替她做了选择。
可今日鬼使神差的来了这一遭,亲自将人抱在了怀里,素来雷厉风行的皇帝却有些动摇了。
交给永定侯府,真的是对这小姑娘好吗?
皇帝掂量了一番顾瑾的小身板,沉声问道:“永定侯府没给你吃饱饭?”
顾瑾呆呆的点头,又连连摇头。
皇后有心想插嘴,但皇帝连一个眼神都没分给她,长公主在旁看了许久,见皇帝对这小姑娘很是关怀,甚至还亲自抱在了怀里,便出声叹道:“想是吃不饱的,永定侯府那帮子人也都拎不清,瞧瞧这么大点的孩子,就想叫她为父母守孝三年。”
“这要真三年茹素,就凭这丫头的小身板,哪里禁得住?”
皇帝面上平静,心中却不免升腾起怒火,顾丛頫刚刚承袭了他兄长的爵位,在自己面前也信誓旦旦的要照顾好兄长遗孤,到头来就是这么照顾的?
“不必再回去了。”
皇帝盯着怀里的小姑娘,做下定论:“日后你便留在寿康宫里,与太后作伴吧。”
……
皇帝的话,便是圣旨,容不得人反驳,永定侯府等了整整一日,没等到带着恩赏回来的顾瑾,反而是等来了一道加封郡主的旨意,传旨的小黄门更是笑呵呵道:“顾老夫人,顾侯,可喜可贺啊。”
“顾二姑娘得了太后娘娘的青睐,日后养在太后娘娘身边,不单是前途无量,更是光耀侯府门楣的好事呐。”
顾丛頫笑呵呵的取来银钱打点了他,待送走宫中来人后,转身就变了脸色,皱眉道:“母亲,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都交代好了吗?瑾丫头怎么还是留在了宫里?”
“我在外可是好一番打点,眼看着就能推举琳儿入宫了,如今瑾丫头却得了郡主封号,留在了宫里……这要如何是好?”
顾瑾留在了宫里,又得封郡主,这就算是将顾丛炣的功绩和面子都用掉了,朝中的那些大臣自不会再推举顾家女儿入宫伴驾,总不能仗着功勋,就将所有好事都占尽了吧?
可顾瑾一个还不懂事的孩子,留在宫里能有什么用处?又能给顾家带来什么好处?
顾丛頫想要将兄长战死的利益发挥到最大,可顾瑾这一下子,却全然毁了他的打算。
顾老夫人和李氏面色都不太好,李氏更是咬牙切齿道:“从那丫头回来后就一直在教导着,若她按着咱们的吩咐在太后面前说话,绝不会出了差错。”
“定是那死丫头藏了心眼,面上看着唯唯诺诺的,实则精着呢!生生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顾老夫人敲着手中的拐杖,怒道:“这生来克父的孽种!跟她生母一样,走到哪里都是个祸害!”
“就不该叫她有机会进宫,一副药喂进去,卧榻告病推了太后也就是了,哪还会有这麻烦。”
顾丛頫也是后悔,原本是觉得顾瑾乖顺好摆布,进一趟宫也没什么,或许还能多捞回些好处,谁能想就出了岔子。
第202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5
一旁安抚着顾老夫人的顾琳默不作声,直等几人都抱怨够了,这才道:“父亲也无需心急,虽是形势有变,但也不是全然到了绝路。”
三人皆看向她。
顾琳温婉一笑:“好在二妹妹还在宫中不是么?女儿大可借以探望二妹妹的名义出入皇宫。”
“只要能有面见陛下和太后的机会,女儿就有信心。”
顾家人都是好样貌,顾琳的容色堪称盛京一绝,她自幼更是饱读诗书,颇有才女的名声。
也正是美名加身,让她养出了些许傲骨,觉得自己与那些庸脂俗粉颇有不同,就算早听过当今圣上不好女色的传闻,她也自信皇帝只要见到了她,就不会无动于衷。
再者,就算她一时得不到皇帝的喜爱,凭着自己的能耐,也定比个还不懂事的小孩子更能哄得太后开怀。
如今前朝都在请旨给皇帝推选妃嫔,那内宫之首的太后在这事儿上,不是比前朝的大臣更能说得上话?
只要攀上了皇帝和太后中的任何一个,她都能进宫。
顾琳对此事势在必得。
“等过几日,女儿就递帖子进宫看望二妹妹,自她回来的这段日子,我也是没少照拂她,想来她会与我亲近的。”
顾老夫人终于缓和了怒气,轻拍着顾琳的手,爱怜道:“乖孙女,你有这志向是好事,祖母果然没看错你,咱们的琳儿是最有主意的,日后定也是最有出息和福气的。”
*
顾瑾并不知道永定侯府众人的想法。
皇帝的话既说出了口就是圣旨,无人能改。他叫顾瑾留在宫里陪伴太后,那先前顾老夫人再多的哭诉,还有所谓的孝道都无人再理会。
只一句话,就叫永定侯府的算计落空。
太后对此倒是很高兴,当下便吩咐了姜妤去给小姑娘收拾寝殿,安排伺候的人手,还撵走了一直碍眼的皇后,叫膳房尽快送些膳食来。
虽然还没到午膳的时候,但小姑娘饿了,提早传膳也无妨。
太后兴冲冲的安排着,见皇帝仍旧抱着顾瑾没撒手,便提议道:“皇帝前朝可忙完了?若是空闲,不如在哀家这用了膳再回。”
她本意只是想客气客气,这话听着是邀请,实则是在送客。
有新住进来的小姑娘和长公主陪她用膳已经够了,用不着皇帝作陪。况且皇帝威压太重,顾瑾在他怀里动都不敢动,明显是在害怕,他还不知情识趣的撒手,要是给孩子惊吓着就不好了。
只可惜皇帝没听出她的意思,反而是颔首道:“好。”
太后:“……”
太后:“?”
长公主看得乐不可支:“真是稀奇,陛下竟然有空陪母后用膳了?”
“只是陛下怕是没听出来,母后是想撵您走呢。”
皇帝锐利似剑的目光终于从怀里枯瘦的丫头身上移开,挑眉看向长公主,颇有些不明所以。
长公主笑着指了指他怀中的小姑娘,道:“陛下的威仪可止小儿夜啼,就没发觉这孩子怕您么?动都不敢动一下,母后是怕您待的久了,再将孩子给吓出个好歹。”
皇帝这才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了顾瑾的害怕,这倒也不怪他迟钝,顾瑾坐到他怀里后虽然呆愣,但眼睛却一直盯着自己,不似别的孩子一般,畏畏缩缩的连头都不敢抬。
更何况,在他的回忆中,这小姑娘该是个活泼开朗的性子,从小骑在顾丛炣脖子上长大的,第一次见面就敢抱着自己叫哥哥,甚至还敢亲他,那样的孩子,怎么到了如今,竟会变得胆怯了?
皇帝沉吟,还是有些难以置信,认真问道:“宝儿怕朕?”
顾瑾身子一抖,有些空茫的眼神里终于泛起了波动,又慢慢地蓄起水雾,像是要哭。
太后连忙把人抢过来,瞪了皇帝一眼道:“知道孩子怕你还不松手,瞧瞧,这都快被你吓哭了。”
长公主敏锐的抓住了皇帝对顾瑾的称呼,好奇问道:“宝儿?是这孩子的小字?陛下对这孩子如此在意,可是以前见过?”
皇帝摩挲着指间留下的余温,掸了掸身上的糕点沫子,道:“见过一回,宝儿是顾侯起的小字,常会听他提起。”
太后看着怀中蔫巴巴的孩子,明白这孩子不是被吓哭的,怕是想起了她那再也回不来的父亲了。
她轻轻拍哄着,等饭菜送进来后,忙将人抱到桌前,温声道:乖孩子,不是饿了吗?咱们先吃饭好不好?”
顾瑾看见了摆好的膳食,腹中的饥饿终归战胜了对皇帝的惧怕和刚刚涌起的伤心委屈,一瞬不瞬地盯着那一道道饭菜。
姜妤在旁给太后和顾瑾布菜,筷子刚要伸出去又止住,低声请示道:“娘娘,您看这守孝……”
最终还是留下来用膳的皇帝大手一挥道:“饮食上不必忌讳了,只穿着孝服就好。”
这么丁点大的孩子,自然该以身体为重,想必顾丛炣也见不得他的掌上明珠为自己受苦。
……
顾瑾终于吃上了回盛京后近半月来难得的一顿饱饭,她想起祖母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听话而生气,却又在太后温柔的拍抚中眼皮发沉,最后还是没抵抗过困意,靠在太后身上睡着了,全然不知皇帝,长公主和太后的目光尽数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太后怜惜的摸了摸顾瑾的小脸,看皇帝还在盯着小姑娘瞧,不由叹息了一声道:“难得这孩子合了你的眼缘,你放心,永定侯有恩于你,数次救驾于微末,冲着这份恩情,哀家也会替永定侯照拂好这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