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76节
这般熬得久了,耗伤了自己的身体,看着倒是比皇后的模样更像大病初愈。
第133章 皇后求见
皇后眼中闪过一抹厉色,淡淡看了贤妃一眼,纵然众人都对她被禁足凤仪宫的始末心知肚明,但皇后终究是皇后,积年累月养就的气度犹在,在外人面前,她从不曾低头露怯。
“贤妃与昭贵妃怎么说也是同宗同族的姐妹,这一笔写不出两个顾字来,怎么你要见昭贵妃一面,还要通过本宫了?”
皇后淡笑,看着贤妃阴沉沉的脸,心中的郁气倒是消散了不少。
幸亏这顾家两姐妹的关系并不亲厚,各自为营,不然这后宫,早就是顾家的天下了。
她一面觉得这两姐妹只顾着内讧太过愚蠢,一面又庆幸着。
庆幸那年纪尚轻的贵妃正沉湎于情情爱爱之中,尚未发觉权势的美妙,没在这半年里笼络起牢固的势力。
她只盼着顾瑾的这份天真能更长久些。
皇后一早给玉清宫送东西,是有几分与顾瑾示好的意思,可顾瑾的态度与皇帝的维护,又实在叫她不悦。
但她刚刚被解了禁,就算心中再多的意难平,此时也只能隐忍下来。
贤妃却没有皇后的养气功夫,她心口起伏,一时有些激动,连带着头上的钗环珠翠都跟着轻微颤动。
自顾瑾当上贵妃后,她明里暗里不知受了多少奚落,皇后这话是明晃晃的往她痛处戳。
“娘娘说笑了。”贤妃皮笑肉不笑道:“既进了宫,共同服侍陛下,便该不论宗族出处,尽都是一家子姐妹了。”
“皇后娘娘说什么顾家、永定侯府的,倒像是臣妾与贵妃有所勾连,意欲祸乱宫闱似的。”
贤妃恨顾瑾,但也瞧不上皇后,当初她怀着五皇子的时候,皇后暗中的小动作可从没少过,孩子能顺利生下来,全凭她自己战战兢兢的护着。
那一段如履薄冰的日子,任是何时都不会忘记,也因此,哪怕顾瑾风头再盛,她都没想过与皇后短暂结盟的可能。
既注定不是一路人,也就没必要做小伏低的委屈自己了。
皇后敛眉,语声沾染着薄怒:“贤妃,你言辞可是有些过了,祸乱宫闱这种话,不是能随意说的。”
殿内气氛沉沉,要是早前,尚且会有依附于皇后的妃嫔站出来,帮着皇后说话,但如今,皇后与贤妃对上,大家也只默默的看着热闹,并无人肯出头。
直到这一刻,皇后才真切的意识到现下的形势。
这中宫之位,她坐的有名无实。
原本的威信经过这一遭,已经全然败尽。皇帝肯放她出来,未尝不是看她再没本事掀起什么风浪来。
想见的贵妃没能到场,在坐的所有人都兴致缺缺,一场请安草草结束,凤仪宫里又是一片冷清。
待人走后,皇后弯起的唇角渐渐绷直,殿内气氛沉沉。
贴身伺候的宫人深知自家主子阴晴不定的性子,没人敢上前劝慰,但想着外面备好的鸾驾,踌躇了片刻还是道:“娘娘,可要起驾去寿康宫?”
皇后揉了揉眉心,撑起身子:“去,自然是要去的。”
她心里很明白,夫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想要与皇帝修睦已经是不可能了,在这宫里,也就只有太后对她尚有几分香火情了。
无论太后对她态度如何,她都要紧紧扒在太后的身上,保住自己和两个孩子的尊荣。
*
寿康宫内,太后正在挑拣着给孩童打造的长命锁样式。
裕王府的小皇孙出了宫,未满周岁的孩子体质弱,入冬后就不敢再抱进宫来请安了,太后虽嘴上不说,却明显有些失望,但看着顾瑾日渐隆起的肚子,又把所有的期盼都移到了她身上。
这孩子还没呱呱坠地,太后就已经琢磨着该送什么样式的长命锁了。
她兴致勃勃的比量着图样,精神头看着倒比往日抄经念佛时要好许多,姜妤便也由着她,领着一众宫人跟着一起参详。
当然,司造处奉上来的样式,无论寓意还是款式就没有不好的,谁都不敢糊弄太后不是?
这可就苦了姜妤她们,看来看去,只干巴巴的夸赞了几声,说不出半分不好来。
太后也不气,她也是看哪个都好,都想命人给打出来。
只可惜这其乐融融的气氛并没有维持太久,当听见通传知道皇后来时,太后就笑容全消,阖着眼没说话。既没传人进来,也未曾叫她直接转道回去。
姜妤冲着陪太后解闷的宫人们摆了摆手,直到殿内只剩下主仆二人,这才低声劝道:“娘娘若是不愿见皇后,直接让人回去也就是了,没得为了这么件小事儿坏了心情。”
太后放下了手里的图纸,沉沉叹气:“她是笃定了哀家不会将她拒之门外。”
哪怕是为着恒王和嘉宁公主,太后也总会为她留有几分情面。
“恒王是个好孩子,不像他那生母的性子,满腹算计。虽无大才,却胜在老实敦厚。嘉宁……是有些被娇惯坏了,可终归是皇帝膝下唯一的公主,哀家这做祖母的,又怎会不疼爱?”
姜妤也跟着摇头叹息,却没法子劝。
太后对恒王和嘉宁公主又何止是疼爱?
那场风波之中,年幼的恒王和嘉宁公主被作为质子,处境危险,被救出后,帝后之间嫌隙已生。
不忠不义之人,德不配位,自然做不得一国之母,刚继位的皇帝动了废黜发妻的心思,两个年幼的孩子自然也就被送到了太后膝下。
太后是实打实养过他们半年多的。
五六岁大的稚童正是乖巧惹人怜的时候,带在身边久了,日日相见,比起其他几个皇孙来,自然会多几分偏爱。
这也是太后当初为何会帮着皇后求情,保住她后位的原因。
不是看在所谓的过往情分,而是为着孙子,孙女。
稚童何辜呢?一朝巨变,从尊贵的嫡子变成罪妇所出,染了污糟的出身,被流言蜚语裹挟着,还能昂起胸膛做人么?
再者,宫里是个拜高踩低的地方,没有生母庇护的孩子,怕是连活到成年都难。
太后不后悔当初对皇后的回护,无论是为了两个孩子,还是为着安抚那些勋贵望族,那都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
但现如今……
“哀家是盼着这日子能平顺过下去的,但你看看皇后,再看看皇帝……”
第134章 请罪
知子莫若母,旁人都以为皇帝这回是受了各方的压迫,不得不妥协,在年关前放皇后出来主持大局。
但太后却感应出了些许不同。
他这是在等着皇后犯错呢!
老老实实的幽禁在凤仪宫里,也就没了动手脚的机会,想要名正言顺的废后,可不就要先将人放出来,给她走上不归路的机会?
或许就算皇后当真吃足了教训,这回变得老实了,皇帝也会一边诱导,一边逼迫,给她铺好了脚下的路。
皇帝的情谊可都用在了贵妃身上,半点儿没给皇后留。这绝情起来会是什么样……想也能知道。
太后隐约猜到了皇后的结局,但也只是轻叹了一声,连跟着姜妤都没法倾诉。
“万般皆是命啊……”
总归皇后还是多享了十几年荣华的,太后忽地转而道:“嘉宁的亲事,是该尽快定下来了。”
不然日后恐受了她生母的拖累。
姜妤一愣,没反应过来太后是怎么想到了嘉宁公主身上,况且皇家嫁女,向来都是晚嫁,拖到双十的年纪也常有,何必着急?
但她也没贸然问出口,稍琢磨了一下,笑着回道:“也是呢,公主的年岁虽算不得大,却也是时候相看驸马了,您看……可要传了皇后进来一同商量商量?”
皇后可就在外面,无论如何,这女儿的亲事总不能越过她去。
“去传她进来吧。”
桌上的长命锁图纸被尽数收起,宫人点起了香炉,寿康宫里一派宁静祥和。皇后走进来时,就见太后正阖眼撑着头,由宫婢为她捏肩捶腿,并没有要搭理自己的意思。
她也识趣,老老实实的跪倒在太后身前,恭顺的请了安。
太后没睁眼,宫人们也都垂眸敛目,半分不敢多看多说,只叫皇后孤零零的跪在殿中。
这是太后对她的不满与惩戒,皇后心知肚明,所以哪怕被宫婢们围观着罚跪,也不敢流露出半分不服,反而是微躬着腰,放下了在妃嫔面前端着的傲气,处处示弱。
软榻上的太后似是真的睡着了,这场悄然无声的罚跪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直到皇后身形摇晃,太后才缓缓睁了眼。
太后定定的看着下面略显狼狈的人影,终是开了口:“皇后来了?”
皇后原本跪的有些恍神,猛然听见太后开口,这才惊觉太后已经睁了眼,她连忙规整了身形,唤了一声:“母后。”
太后坐起身,接过姜妤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这才怪罪道:“你们是怎么当差的?皇后来了,竟不赐座,也不叫人免礼,就让这么跪着?”
姜妤连连告罪,却不见多少诚意,连膝盖都没弯。
仍旧跪着的皇后笑容有些牵强,唇角不住的抖动着,最终也只是隐忍的开了口道:“是臣妾自愿跪着的,还望母后莫要责怪姜姑姑。”
“一来是见您睡得正香,不好打搅您,二来……臣妾也是来与母后请罪的,自然只能跪着。之前是臣妾心思狭隘了,还请母后能饶恕臣妾一次。”
太后似乎这才想起未叫她起身,连忙抬手道:“怎么还跪着说话?快起来吧,这模样叫外人瞧了去,还以为是哀家在磋磨你。”
皇后垂首应是,欲要起身,可她养尊处优了这么些年,皮肉金贵,愣是撑了两下都没站起来。
跪在冰冷的地砖上,与礼佛祭祖时跪的蒲团可不同,两条腿又麻又冷,像是失去了知觉。
太后冷眼看她自己折腾,好半天才发话道:“姜妤,别干看着,去扶皇后一把。”
姜妤从善如流,听着太后的吩咐将人慢慢搀起,坐到一旁的圈椅上。
这还是太后头一次看到皇后在自己面前如此谨小慎微的模样。以前她还是王妃的时候,每每进宫请安时虽都遵着礼数,但对自己这无权无宠的婆母,眼神里尽是掩饰不住的嫌弃与轻视。
待身份变幻,自己成了太后,皇后也确实恭敬了许多,但那股子世家勋贵的傲气仍在,除了皇帝,对着谁都是高人一等的姿态。
这样骄傲的性子,原来也是会服软的。
太后命人上了茶,等着她微微平复了一阵,才开口:“哀家这年岁大了,不止好打瞌睡,记性也不算好,险些忘记问了,皇后刚说是来请罪的,哀家怎么不知,你何罪之有?”
皇后咬了咬牙,见着太后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样子,只能咬着一口银牙,扑通一声,再度跪倒:“母后如此问,当真是羞煞臣妾。”
“臣妾错在不该善妒,未尽中宫之责,妄图阻拦昭贵妃当初进宫时的册封。”
“万望母后恕罪。”
她这错认得还算诚恳,就算太后也不能再多训斥什么。
其实单论这件事,皇后的举止虽有不当,却也实在算不得什么错处。
第133章 皇后求见
皇后眼中闪过一抹厉色,淡淡看了贤妃一眼,纵然众人都对她被禁足凤仪宫的始末心知肚明,但皇后终究是皇后,积年累月养就的气度犹在,在外人面前,她从不曾低头露怯。
“贤妃与昭贵妃怎么说也是同宗同族的姐妹,这一笔写不出两个顾字来,怎么你要见昭贵妃一面,还要通过本宫了?”
皇后淡笑,看着贤妃阴沉沉的脸,心中的郁气倒是消散了不少。
幸亏这顾家两姐妹的关系并不亲厚,各自为营,不然这后宫,早就是顾家的天下了。
她一面觉得这两姐妹只顾着内讧太过愚蠢,一面又庆幸着。
庆幸那年纪尚轻的贵妃正沉湎于情情爱爱之中,尚未发觉权势的美妙,没在这半年里笼络起牢固的势力。
她只盼着顾瑾的这份天真能更长久些。
皇后一早给玉清宫送东西,是有几分与顾瑾示好的意思,可顾瑾的态度与皇帝的维护,又实在叫她不悦。
但她刚刚被解了禁,就算心中再多的意难平,此时也只能隐忍下来。
贤妃却没有皇后的养气功夫,她心口起伏,一时有些激动,连带着头上的钗环珠翠都跟着轻微颤动。
自顾瑾当上贵妃后,她明里暗里不知受了多少奚落,皇后这话是明晃晃的往她痛处戳。
“娘娘说笑了。”贤妃皮笑肉不笑道:“既进了宫,共同服侍陛下,便该不论宗族出处,尽都是一家子姐妹了。”
“皇后娘娘说什么顾家、永定侯府的,倒像是臣妾与贵妃有所勾连,意欲祸乱宫闱似的。”
贤妃恨顾瑾,但也瞧不上皇后,当初她怀着五皇子的时候,皇后暗中的小动作可从没少过,孩子能顺利生下来,全凭她自己战战兢兢的护着。
那一段如履薄冰的日子,任是何时都不会忘记,也因此,哪怕顾瑾风头再盛,她都没想过与皇后短暂结盟的可能。
既注定不是一路人,也就没必要做小伏低的委屈自己了。
皇后敛眉,语声沾染着薄怒:“贤妃,你言辞可是有些过了,祸乱宫闱这种话,不是能随意说的。”
殿内气氛沉沉,要是早前,尚且会有依附于皇后的妃嫔站出来,帮着皇后说话,但如今,皇后与贤妃对上,大家也只默默的看着热闹,并无人肯出头。
直到这一刻,皇后才真切的意识到现下的形势。
这中宫之位,她坐的有名无实。
原本的威信经过这一遭,已经全然败尽。皇帝肯放她出来,未尝不是看她再没本事掀起什么风浪来。
想见的贵妃没能到场,在坐的所有人都兴致缺缺,一场请安草草结束,凤仪宫里又是一片冷清。
待人走后,皇后弯起的唇角渐渐绷直,殿内气氛沉沉。
贴身伺候的宫人深知自家主子阴晴不定的性子,没人敢上前劝慰,但想着外面备好的鸾驾,踌躇了片刻还是道:“娘娘,可要起驾去寿康宫?”
皇后揉了揉眉心,撑起身子:“去,自然是要去的。”
她心里很明白,夫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想要与皇帝修睦已经是不可能了,在这宫里,也就只有太后对她尚有几分香火情了。
无论太后对她态度如何,她都要紧紧扒在太后的身上,保住自己和两个孩子的尊荣。
*
寿康宫内,太后正在挑拣着给孩童打造的长命锁样式。
裕王府的小皇孙出了宫,未满周岁的孩子体质弱,入冬后就不敢再抱进宫来请安了,太后虽嘴上不说,却明显有些失望,但看着顾瑾日渐隆起的肚子,又把所有的期盼都移到了她身上。
这孩子还没呱呱坠地,太后就已经琢磨着该送什么样式的长命锁了。
她兴致勃勃的比量着图样,精神头看着倒比往日抄经念佛时要好许多,姜妤便也由着她,领着一众宫人跟着一起参详。
当然,司造处奉上来的样式,无论寓意还是款式就没有不好的,谁都不敢糊弄太后不是?
这可就苦了姜妤她们,看来看去,只干巴巴的夸赞了几声,说不出半分不好来。
太后也不气,她也是看哪个都好,都想命人给打出来。
只可惜这其乐融融的气氛并没有维持太久,当听见通传知道皇后来时,太后就笑容全消,阖着眼没说话。既没传人进来,也未曾叫她直接转道回去。
姜妤冲着陪太后解闷的宫人们摆了摆手,直到殿内只剩下主仆二人,这才低声劝道:“娘娘若是不愿见皇后,直接让人回去也就是了,没得为了这么件小事儿坏了心情。”
太后放下了手里的图纸,沉沉叹气:“她是笃定了哀家不会将她拒之门外。”
哪怕是为着恒王和嘉宁公主,太后也总会为她留有几分情面。
“恒王是个好孩子,不像他那生母的性子,满腹算计。虽无大才,却胜在老实敦厚。嘉宁……是有些被娇惯坏了,可终归是皇帝膝下唯一的公主,哀家这做祖母的,又怎会不疼爱?”
姜妤也跟着摇头叹息,却没法子劝。
太后对恒王和嘉宁公主又何止是疼爱?
那场风波之中,年幼的恒王和嘉宁公主被作为质子,处境危险,被救出后,帝后之间嫌隙已生。
不忠不义之人,德不配位,自然做不得一国之母,刚继位的皇帝动了废黜发妻的心思,两个年幼的孩子自然也就被送到了太后膝下。
太后是实打实养过他们半年多的。
五六岁大的稚童正是乖巧惹人怜的时候,带在身边久了,日日相见,比起其他几个皇孙来,自然会多几分偏爱。
这也是太后当初为何会帮着皇后求情,保住她后位的原因。
不是看在所谓的过往情分,而是为着孙子,孙女。
稚童何辜呢?一朝巨变,从尊贵的嫡子变成罪妇所出,染了污糟的出身,被流言蜚语裹挟着,还能昂起胸膛做人么?
再者,宫里是个拜高踩低的地方,没有生母庇护的孩子,怕是连活到成年都难。
太后不后悔当初对皇后的回护,无论是为了两个孩子,还是为着安抚那些勋贵望族,那都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
但现如今……
“哀家是盼着这日子能平顺过下去的,但你看看皇后,再看看皇帝……”
第134章 请罪
知子莫若母,旁人都以为皇帝这回是受了各方的压迫,不得不妥协,在年关前放皇后出来主持大局。
但太后却感应出了些许不同。
他这是在等着皇后犯错呢!
老老实实的幽禁在凤仪宫里,也就没了动手脚的机会,想要名正言顺的废后,可不就要先将人放出来,给她走上不归路的机会?
或许就算皇后当真吃足了教训,这回变得老实了,皇帝也会一边诱导,一边逼迫,给她铺好了脚下的路。
皇帝的情谊可都用在了贵妃身上,半点儿没给皇后留。这绝情起来会是什么样……想也能知道。
太后隐约猜到了皇后的结局,但也只是轻叹了一声,连跟着姜妤都没法倾诉。
“万般皆是命啊……”
总归皇后还是多享了十几年荣华的,太后忽地转而道:“嘉宁的亲事,是该尽快定下来了。”
不然日后恐受了她生母的拖累。
姜妤一愣,没反应过来太后是怎么想到了嘉宁公主身上,况且皇家嫁女,向来都是晚嫁,拖到双十的年纪也常有,何必着急?
但她也没贸然问出口,稍琢磨了一下,笑着回道:“也是呢,公主的年岁虽算不得大,却也是时候相看驸马了,您看……可要传了皇后进来一同商量商量?”
皇后可就在外面,无论如何,这女儿的亲事总不能越过她去。
“去传她进来吧。”
桌上的长命锁图纸被尽数收起,宫人点起了香炉,寿康宫里一派宁静祥和。皇后走进来时,就见太后正阖眼撑着头,由宫婢为她捏肩捶腿,并没有要搭理自己的意思。
她也识趣,老老实实的跪倒在太后身前,恭顺的请了安。
太后没睁眼,宫人们也都垂眸敛目,半分不敢多看多说,只叫皇后孤零零的跪在殿中。
这是太后对她的不满与惩戒,皇后心知肚明,所以哪怕被宫婢们围观着罚跪,也不敢流露出半分不服,反而是微躬着腰,放下了在妃嫔面前端着的傲气,处处示弱。
软榻上的太后似是真的睡着了,这场悄然无声的罚跪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直到皇后身形摇晃,太后才缓缓睁了眼。
太后定定的看着下面略显狼狈的人影,终是开了口:“皇后来了?”
皇后原本跪的有些恍神,猛然听见太后开口,这才惊觉太后已经睁了眼,她连忙规整了身形,唤了一声:“母后。”
太后坐起身,接过姜妤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这才怪罪道:“你们是怎么当差的?皇后来了,竟不赐座,也不叫人免礼,就让这么跪着?”
姜妤连连告罪,却不见多少诚意,连膝盖都没弯。
仍旧跪着的皇后笑容有些牵强,唇角不住的抖动着,最终也只是隐忍的开了口道:“是臣妾自愿跪着的,还望母后莫要责怪姜姑姑。”
“一来是见您睡得正香,不好打搅您,二来……臣妾也是来与母后请罪的,自然只能跪着。之前是臣妾心思狭隘了,还请母后能饶恕臣妾一次。”
太后似乎这才想起未叫她起身,连忙抬手道:“怎么还跪着说话?快起来吧,这模样叫外人瞧了去,还以为是哀家在磋磨你。”
皇后垂首应是,欲要起身,可她养尊处优了这么些年,皮肉金贵,愣是撑了两下都没站起来。
跪在冰冷的地砖上,与礼佛祭祖时跪的蒲团可不同,两条腿又麻又冷,像是失去了知觉。
太后冷眼看她自己折腾,好半天才发话道:“姜妤,别干看着,去扶皇后一把。”
姜妤从善如流,听着太后的吩咐将人慢慢搀起,坐到一旁的圈椅上。
这还是太后头一次看到皇后在自己面前如此谨小慎微的模样。以前她还是王妃的时候,每每进宫请安时虽都遵着礼数,但对自己这无权无宠的婆母,眼神里尽是掩饰不住的嫌弃与轻视。
待身份变幻,自己成了太后,皇后也确实恭敬了许多,但那股子世家勋贵的傲气仍在,除了皇帝,对着谁都是高人一等的姿态。
这样骄傲的性子,原来也是会服软的。
太后命人上了茶,等着她微微平复了一阵,才开口:“哀家这年岁大了,不止好打瞌睡,记性也不算好,险些忘记问了,皇后刚说是来请罪的,哀家怎么不知,你何罪之有?”
皇后咬了咬牙,见着太后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样子,只能咬着一口银牙,扑通一声,再度跪倒:“母后如此问,当真是羞煞臣妾。”
“臣妾错在不该善妒,未尽中宫之责,妄图阻拦昭贵妃当初进宫时的册封。”
“万望母后恕罪。”
她这错认得还算诚恳,就算太后也不能再多训斥什么。
其实单论这件事,皇后的举止虽有不当,却也实在算不得什么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