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毕竟鸟类吃粮,天经地义嘛。
  时光飞逝,清明、端午、仲秋、重阳、新年很快到来,汉承秦制,将岁首定在每年十月一日。
  闻棠被封为县君,那身边家臣必不可少,府衙中也派人送来些家臣奴仆,别的倒也罢了,但家丞一职,相当于县君府中的大管家,在属吏中位置较高,负责管理家内大小杂物,秩二百石,必须要找亲近之人才行。
  二百石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多,但实际已经足够吃喝不愁了,后世某著名大诗人吏禄三百石,还能岁宴有余粮呢,更何况县君家丞平日人情来往结交的都是权贵之人,比秩俸更重要的是能结交的人脉圈子。
  闻棠是个恩怨分明的人,有仇的报仇,有恩的报恩,当初她在右贤王庭时被株累邪打得皮开肉绽时,是李萝给了她一块肉干,所以闻棠成为县君后第一时间就去找寻李萝,问她是否要来自己家中当家丞。
  当然,闻棠也不是非要强迫她来当,如果李萝没有这个想法,那闻棠会赠送给她一些财帛。
  总之就是让她自己选择要荣华,还是还富贵。
  李媪一开始的确是有推脱,但却不是因为不愿意,而是因为自己只读过一点书,会的字有限,家丞可是二百石的属吏,她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可后来一想,自己年纪大了,怎么活都无所谓,自己的小女孙却还年轻,自己要给她挣一个光明的前途,于是在闻棠劝说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正式上岗了广牧君家丞一职。
  闻棠家中,人少,事少,她平日深居简出很少社交,所以李媪的家丞一职上手还挺快,有自己处理不了的,也不端着,会去询问其他家臣,这半年里,积累的t经验多了,处理事物倒是越来越熟练,得心应手起来了。
  正旦日算是汉朝一年一次的大日子,要处理的东西很多,祭天、祭祖以祈祷五谷丰登,立神荼、还要组织“大傩”驱邪避恶,李媪都完成的很好。
  夜晚,放完爆竹,闻棠给大家发了压胜钱,让大家将其佩戴在身上用来吉祥辟邪,就算过完自己在汉朝的第一个新年了。
  夜晚,她刚要入睡,就听到了系统的声音:“宿主!为什么汉武帝还不传唤你去长安!”
  “是不是他身边又有别的术士了?!”
  闻棠:……
  她语气淡然,丝毫不慌:“不要着急。”
  然后解释:“前些日子秋收,加上各种上计会和新年祭祀,他肯定忙得要死,再过几天就会想起我来了。”
  “哇,宿主。”系统明明机械的声音却带着点阴阳怪气,“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与世无争了。”
  闻棠:“统子,你知道为什么后来者居上吗?”
  系统:“因为后者又挣又抢?”
  闻棠表示赞同,她告诉系统,夏天时经过试验与改良的铁犁和耧车被县长写成文书呈给长安,除此之外,一月前她根据元朝农学家王祯所著《农书》改良,能利用水力去除稻壳的水砻,以及能一次收割一大大片麦子,节省许多人力的麦钐此时应该也已经被刘彻接收到了。
  麦钐这种农具使用条件相对苛刻,土地肥沃稻谷密集的地方根本割不动,需要用在麦稻杆字稀疏且纤细的薄田,在粮食产量低下的古代使用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除此之外,她还有粗盐提纯、红糖熬制……等技术没有拿出。
  谁能拒绝一个既有仙人奇缘,又于国事大大有利的仙使呢?
  反正刘彻肯定拒绝不了。
  “我懂了,宿主。”系统恍然大悟,“你这是既要扮演方术士角色,又要扮演有卓越才能得杰出臣子形象。”
  它总结道:“你这是职场内卷啊!”
  闻棠:O.O
  闻棠:职场内卷不可取,但老板是汉武帝除外。
  经过系统这么一打岔,闻棠刚刚的困意消散许多,于是进入图书馆中看了一会儿史书,又背了两篇文章,这才入睡。
  第二日闻棠起了个大早,才刚洗漱完毕,就听到有人过来通传,说是氾老和许老来了,二人这几个月经常来一起研究玉米种植,再加上闻棠曾说过二人来了直接请往正厅,所以宅中众人也都对他们逐渐熟络起来。
  闻棠听后直接去正厅寻他们,一起用过朝食,便急匆匆地赶往玉米种植基地,为了保密种植,基地很偏,闻棠平时都是直接将基地交给他们,让其自己管理,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农业人才,自己只是个外行,但今日却破天荒地一起跟着去了。
  十月份,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枯黄的叶片随风摇曳,成活的一百多株玉米并不算多,但二人却收获的很小心翼翼,不像平日割麦收稻那样熟练而迅速,收获好的玉米棒也垒得整整齐齐,准备一会儿好好研究。
  反倒是闻棠这个平日不管不顾的甲方,下意识地拿起一个玉米棒,扒开外皮就开始搓搓搓,动作极其熟练,不一会儿,已经搓完两棒玉米了。
  许/氾:她怎么知道这种新奇的植物应该这样处理?
  而且看这娴熟程度,以前也没少搓吧?
  她认识这植物,还是说她认识那衔来种子的赤鸟?
  注意到他们疑惑的表情,闻棠露出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直……直觉。”
  连闻棠自己都不相信的解释,二人居然还真的信了,并给暗自她加了个“天赋”的技能,毕竟有奇遇的人都会有些非常人所能及之处。
  这,就是闻县君的厉害之处!
  不过相比只会搓玉米的闻棠,二人显然专业很多,观察研究一段时间后,分别在自己的竹简上写了果实的饱满程度、亩产、植株密度等,遇到自己无法确定的,二人还会相互讨论后再斟酌着写。
  整理完数据之后,二人都被仙粮这么多的亩产给震惊住了。
  闻棠则是看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从开始播种到现在,二人可真是没少用心,于是开口询问他们是否有著书立说的想法。
  古代和现代不同,写书的人要有许多阅历知识,往往是一个家族几代的积累,闻棠原以为他们会摆手拒绝,甚至连劝说的话都想好了,结果……
  氾老说已有此准备,只是现在尚不足积累,若写出来难免有误导他人之嫌,估计要子孙后代那一辈方可成书。
  许老说他们祖上写过农书,而且还是大名鼎鼎《吕氏春秋》中《上农》一篇,不过后来他家祖上四处得罪位高权重者,就逐渐隐姓埋名了。
  闻棠猜他口中的位高权重者可能是秦始皇。
  听了他们的话,若说之前还只是怀疑,那么现在就有九分确定,这位从氾水而来的氾老,大概率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汉代著名农书《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的直系,或旁系先祖。
  想不到这小小朔方,居然有两位农学界卧龙凤雏,而且还都被她给挖掘出来了,如果要是系统在旁边,肯定还要戏谑一句手气太欧,小心阳寿。
  闻棠还想卡bug将这些处理好的玉米种子放到系统空间里,但结果以失败告终,只好熄了这个心思,将其隐藏起来,并叮嘱二人一定要对这件事保密,不要声张,自己日后自会送他们一场富贵。
  二人连连点头称是。
  元日过后半个月,正当闻棠托着脑袋思考找什么理由来将玉米送到刘彻面前,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吵闹声,有人禀告说是长安那边派了使者过来,闻棠知其原因,心中有数,整理好仪容,确认身上并无不妥之处,这才出去接待使者。
  到了正室一看,来得还是她的老熟人,就是之前刘彻册封闻棠为县君时来传文书的那位使者。
  他这次来朔方,依旧是传达天子旨意,召闻棠前往长安,刘彻文书上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闻棠孝顺、闻棠设计出的这些新农具对大汉社稷有功、闻棠为人良善且性情坚韧……,所以要召她来长安会面。
  是一点没提有关神仙奇遇这件事。
  闻棠接过文书,佯装惊喜,又用一天时间收拾行李,第二日吃过朝食便直接出发了。
  其实闻棠也没啥行李可收拾的,之所以收拾一天是为了显得自己不那么迫不及待。
  刘彻特地调了十几名郎卫过来充当护卫,第二日吃过朝食,队伍准时出发,闻棠只带了李媪和两名女婢,临离开时,县长还特地过来相送,虽未明说,但意图再明显不过,无非就是想让闻棠在刘彻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
  却不知闻棠此时想的是:氾老许老在农学方面是难得的技术型人才,等自己稳定后一定要将他们也带到长安。制作新型农具的工匠水平极高,也可以一起带过去……
  如果闻棠再思考几刻钟,可能会将整个县的人才全部挖空,县长耗尽心思,最后结局是县里只剩下县衙地基。
  除了县城,车队朝长安方向行驶,闻棠乘坐驷马安车,上设伞盖,外安帷幕,算是这个时代最舒适最高档的马车了,平地还好,若是遇到坑洼之处,闻棠感觉自己屁股都要被颠成数瓣,痛苦不已,感觉也没比骑马舒服到哪里去,一想到自己还要再坚持好几天,就连这秋日的美景也没心情观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