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穆暄玑听出戚暮山的意思,说:“只要是在三个月内死亡的,黑骑都能验出来。”
可若要开棺验尸的话,得去城外的义冢掘地三尺,先不说梁氏未必会答应,就是城门守卫也不会轻易给南溟使团放行。
戚暮山忖度片刻,否决了他的提议:“黑骑在万平行动有限,此事还是交由瑞王查办。”
穆暄玑奇道:“你让那家伙去挖尸?”
“当然不是。”戚暮山一拍穆暄玑大腿,“我是想让他派人再去审孙延和吴鸿永。”
前者现在还监禁在大理寺,后者因为买官的事被谪降,眼下正只稍赶在福王反应过来决定灭他们口之前坦白从宽,还或能戴罪立功。
“我只是个门客,不是什么事都需亲力亲为的,更何况……”戚暮山侧过瘦削的身子,附在穆暄玑耳边轻声道,“我要多花点时间来陪我的相公了。”
后面的话穆暄玑一个字也没听清,只觉得脑袋顿时“轰”地炸开。
即使最意乱/情迷时都未曾脱口而出的字眼,此刻却清清楚楚地回荡在他耳畔,叫穆暄玑一时难断梦里梦外。
戚暮山咬了咬他的下唇,全身上下被檀木清甜的气息紧紧包裹。
穆暄玑抱着戚暮山,贴着耳根说道:“假如一切安定,和我再回一趟瓦隆吧。”
尽管知道接下来的话有些煞风景,戚暮山仍低头埋进他的颈窝,闷声问他:“如果事与愿违呢?”
“那我也不回去了。”
第100章
几日后。
林州接连传来奏疏, 文国公与吏部侍郎顺利发放赈灾款到了每位百姓家中,让百姓们得以熬过这场洪灾。堤坝重建工程也采购了会宁那边的石材,有望不日即可动工。
然而与林州近邻的宜川却意外发生了动乱。
万林运河的洪水主要冲毁林州一带, 其次殃及其周遭州县。宜川处下游, 地势凹陷, 灾情严重程度不亚于林州,但宜川知府的文书却晚了三日才送到万平。
国库没法同时给多地赈灾, 只好暂时搁置宜川灾情, 不成想这一缓竟直接激起当地民愤,纷纷揭竿而起。
起义起得快、压得也快,昭帝迅速派兵前往宜川,处死了众多“刁民”,消息传到万平,都言道当今圣上暴虐无道, 天公因此降灾于昭国。
不过这样的流言很快也被遏止了。
但南方洪灾与饥荒牵扰圣心,昭帝宣布将今年城郊春祭提前半月,以求接下来各地风调雨顺、来年好收成。
“天灾不是拜神就可消解的, 人祸也一样。”穆暄玑边磨着药碗,边说, “与其祈求神明保佑, 还不如做出点实际的。”
戚暮山把他磨好的草药递给阿妮苏:“照你这么说, 与其‘愿帕尔黛保佑你’,还不如自力更生。”
“那可不一样。”穆暄玑看阿妮苏半天没打好燧石,过去帮她点起火, “帕尔黛是神也是人,我们只‘愿’她能保佑,而非‘求’她保佑。”
戚暮山问:“愿与求, 有什么区别吗?”
“有啊,愿是美好的祝愿,但求的话,就有好有坏了。”穆暄玑蹲在地上,仰头看向戚暮山,笑道,“就像此时此刻,我只想愿帕尔黛保佑你。”
这可把一旁的萧衡听得咳嗽起来,同样不在春祭随行人员中便干脆一起来驿馆的程子尧见状,忙关切道:“萧大人,您感风寒了?”
萧衡掩饰道:“咳,没有!”
倒是阿妮苏边扇着炉火,边弱弱发问:“哥,暮山哥……你俩最近怎么老是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穆暄玑看着戚暮山,反问道:“有吗?”
戚暮山耸了耸肩:“没有吧。”
“……”阿妮苏叹了口气,一副这两人没救了的模样,回忆着他俩是哪天开始变这么腻歪的——嗯,好像是她劝她老哥尽快与暮山哥和好之后时起……
果然,天璇姨母说的对,不以和离为目的的吵架,就不要多管闲事了。
那日墨如谭与穆暄玑当街对峙,此事不知被哪个家伙走漏了风声,而且走偏了,现在外头都在传福王欲强取豪夺靖安侯不成反遭南溟少主横刀夺爱。
程子尧本是将那些传言一如既往地当作玩笑一笑而过,毕竟在其他的版本里靖安侯还同时跟瑞王、晋王、端王、罗青青,甚至江宴池都有爱恨纠葛。
直到刚才穆暄玑趁着给戚暮山递药碗的功夫暗送秋波之前,他都以为侯爷和少主只是单纯的关系要好。
合着福王强取豪夺或许是假,穆少主横刀夺爱绝对是真。
萧衡也算见过点世面,到底是亲眼目睹过南溟人是怎么个民风奔放,对此只能背着鸿胪寺卿悄悄把戚暮山放进来,颇有种友人私会自己帮忙放风顺带偷听的刺激……啊不,使命感。
“小公主啊,您可悠着点,千万别把驿馆给烧了。”萧衡说道,倒不是真担心阿妮苏煮药把房子也煮了,而是担心被人发现戚暮山也在这,届时他们五个可就说不清了。
“烧了再赔你们一个便是。”阿妮苏抬起头来,“而且我已经不小了,不要再叫小公主了,听着好奇怪。”
她这半年长得很快,个头抽条,肌肉也结实不少,现在的五官相较半年前,已变得如穆暄玑那般深邃,几乎快看不出半点儿昭国人的痕迹。
南溟女子作风多豪迈,萧衡立马从善如流地改口道:“是是,公主说的在理。”
阿妮苏没再跟他计较,继而转移话题道:“对了,福王最近在做什么?好久没听闻他的动静了。”
戚暮山说:“他如今在朝中地位不稳,陛下疑心,国库与户部都脱离掌控,眼下就还剩个陈门镖局和他唇亡齿寒,恐怕是在自顾不暇了。”
程子尧说:“没动静不是正好吗?趁这几天陛下出城祭祀,咱们也可好好休整一番。”
阿妮苏点头道:“好是好,我还想着再接古丽阿姐来一趟呢。”
穆暄玑却摇摇头:“福王心思诡谲,怕是不会坐以待毙。”
“你哥说的对。”戚暮山附和道,“我们尚未斩草除根,他就有垂死挣扎的机会,更何况他还留着后手。”
“什么后手?”
听阿妮苏这么问,戚暮山想起穆暄玑不仅瞒着他,连自己亲妹妹也瞒着。
他转头看了眼穆暄玑,后者别过脸,默默捣药,他于是说道:“福王与皇后联手把持陈家商路多年,牵动朝堂诸多官员资产命脉,陈门镖局势力广泛、家业深厚、牵扯重大,哪怕福王现在放弃,陈家人也会推着他继续争斗。”
百年前昭国以农立国,重读书取士、轻工商,直到近几年福王为解国库之急推行商策,改制农耕,得以让各地商行发展起来,也让陈家迅速壮大。
然而昭帝□□,发展商道只是权益之举,陈家唯有扶持福王上位,才能继续一家独大。
官不遏商,那就以商制商。
使团刚抵万平时恰逢易门镖局的镖队,起镖的是他们的少当家易芷枫,阿妮苏对她印象颇深,趁着她与穆暄玑交谈时了解到陈易两大家在京中举足轻重,近乎并驾齐驱。
阿妮苏思忖片刻道:“要想短时间内压制陈门镖局的话,只能依靠易门镖局。”
“没错,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戚暮山看回阿妮苏,“这几日除了提防福王外,还需小心陈皇后,你入宫看望秦姨时务必多加谨慎。”
阿妮苏疑惑:“我?”
“是,因为从始至终……”戚暮山缓缓垂下眼,避开她的视线,“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杀公主,引战火。
墨如谭横跨两国设计行刺阿妮苏,正因为她是昭国先帝与溟国旧王的孩子。
她活着,昭溟两国才能和平相处。她若死,烽烟不止。
穆暄玑闻言停下手中动作,抬眸望向阿妮苏错愕的面庞,接着说道:“禁苑外有禁军护卫,可入了禁苑就是她的地盘,陈皇后的手段只会比福王更深。秦姨和缇雅做不到时刻保护你,如果届时真的遇险,你尽管以保全自己为先。”
他顿了顿:“此外,无论发生何事,还有我。”
阿妮苏沉默半晌,终是缓慢而用力地一点头:“……好。”
药炉沸腾,满室沁香。
萧衡清了清嗓,小声提醒道:“公主,药煮开了。”
阿妮苏抽出两根柴,调小火候。
见难得的闲暇时刻被搞得这么沉重,程子尧边听边剥好了一盘橘子,分给他们道:“话又说回来,福王之前一直是陛下身边的红人,陛下此次刻意打压福王,未免太突然了些?”
萧衡嚼着橘子,含糊道:“是啊,虽然那次廷议我没去,但也听说了。”
若是以往昭帝反对福王的谏言,看在手足兄弟的份上还会留点情面,但上回昭帝力挺侄子瑞王时却丝毫不留情面,很难不让人在意他们兄弟俩何故莫名反目。
“并非突然。”戚暮山平静道,“参天古木、发自毫末,陛下对福王其实忌惮已久。”
可若要开棺验尸的话,得去城外的义冢掘地三尺,先不说梁氏未必会答应,就是城门守卫也不会轻易给南溟使团放行。
戚暮山忖度片刻,否决了他的提议:“黑骑在万平行动有限,此事还是交由瑞王查办。”
穆暄玑奇道:“你让那家伙去挖尸?”
“当然不是。”戚暮山一拍穆暄玑大腿,“我是想让他派人再去审孙延和吴鸿永。”
前者现在还监禁在大理寺,后者因为买官的事被谪降,眼下正只稍赶在福王反应过来决定灭他们口之前坦白从宽,还或能戴罪立功。
“我只是个门客,不是什么事都需亲力亲为的,更何况……”戚暮山侧过瘦削的身子,附在穆暄玑耳边轻声道,“我要多花点时间来陪我的相公了。”
后面的话穆暄玑一个字也没听清,只觉得脑袋顿时“轰”地炸开。
即使最意乱/情迷时都未曾脱口而出的字眼,此刻却清清楚楚地回荡在他耳畔,叫穆暄玑一时难断梦里梦外。
戚暮山咬了咬他的下唇,全身上下被檀木清甜的气息紧紧包裹。
穆暄玑抱着戚暮山,贴着耳根说道:“假如一切安定,和我再回一趟瓦隆吧。”
尽管知道接下来的话有些煞风景,戚暮山仍低头埋进他的颈窝,闷声问他:“如果事与愿违呢?”
“那我也不回去了。”
第100章
几日后。
林州接连传来奏疏, 文国公与吏部侍郎顺利发放赈灾款到了每位百姓家中,让百姓们得以熬过这场洪灾。堤坝重建工程也采购了会宁那边的石材,有望不日即可动工。
然而与林州近邻的宜川却意外发生了动乱。
万林运河的洪水主要冲毁林州一带, 其次殃及其周遭州县。宜川处下游, 地势凹陷, 灾情严重程度不亚于林州,但宜川知府的文书却晚了三日才送到万平。
国库没法同时给多地赈灾, 只好暂时搁置宜川灾情, 不成想这一缓竟直接激起当地民愤,纷纷揭竿而起。
起义起得快、压得也快,昭帝迅速派兵前往宜川,处死了众多“刁民”,消息传到万平,都言道当今圣上暴虐无道, 天公因此降灾于昭国。
不过这样的流言很快也被遏止了。
但南方洪灾与饥荒牵扰圣心,昭帝宣布将今年城郊春祭提前半月,以求接下来各地风调雨顺、来年好收成。
“天灾不是拜神就可消解的, 人祸也一样。”穆暄玑边磨着药碗,边说, “与其祈求神明保佑, 还不如做出点实际的。”
戚暮山把他磨好的草药递给阿妮苏:“照你这么说, 与其‘愿帕尔黛保佑你’,还不如自力更生。”
“那可不一样。”穆暄玑看阿妮苏半天没打好燧石,过去帮她点起火, “帕尔黛是神也是人,我们只‘愿’她能保佑,而非‘求’她保佑。”
戚暮山问:“愿与求, 有什么区别吗?”
“有啊,愿是美好的祝愿,但求的话,就有好有坏了。”穆暄玑蹲在地上,仰头看向戚暮山,笑道,“就像此时此刻,我只想愿帕尔黛保佑你。”
这可把一旁的萧衡听得咳嗽起来,同样不在春祭随行人员中便干脆一起来驿馆的程子尧见状,忙关切道:“萧大人,您感风寒了?”
萧衡掩饰道:“咳,没有!”
倒是阿妮苏边扇着炉火,边弱弱发问:“哥,暮山哥……你俩最近怎么老是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穆暄玑看着戚暮山,反问道:“有吗?”
戚暮山耸了耸肩:“没有吧。”
“……”阿妮苏叹了口气,一副这两人没救了的模样,回忆着他俩是哪天开始变这么腻歪的——嗯,好像是她劝她老哥尽快与暮山哥和好之后时起……
果然,天璇姨母说的对,不以和离为目的的吵架,就不要多管闲事了。
那日墨如谭与穆暄玑当街对峙,此事不知被哪个家伙走漏了风声,而且走偏了,现在外头都在传福王欲强取豪夺靖安侯不成反遭南溟少主横刀夺爱。
程子尧本是将那些传言一如既往地当作玩笑一笑而过,毕竟在其他的版本里靖安侯还同时跟瑞王、晋王、端王、罗青青,甚至江宴池都有爱恨纠葛。
直到刚才穆暄玑趁着给戚暮山递药碗的功夫暗送秋波之前,他都以为侯爷和少主只是单纯的关系要好。
合着福王强取豪夺或许是假,穆少主横刀夺爱绝对是真。
萧衡也算见过点世面,到底是亲眼目睹过南溟人是怎么个民风奔放,对此只能背着鸿胪寺卿悄悄把戚暮山放进来,颇有种友人私会自己帮忙放风顺带偷听的刺激……啊不,使命感。
“小公主啊,您可悠着点,千万别把驿馆给烧了。”萧衡说道,倒不是真担心阿妮苏煮药把房子也煮了,而是担心被人发现戚暮山也在这,届时他们五个可就说不清了。
“烧了再赔你们一个便是。”阿妮苏抬起头来,“而且我已经不小了,不要再叫小公主了,听着好奇怪。”
她这半年长得很快,个头抽条,肌肉也结实不少,现在的五官相较半年前,已变得如穆暄玑那般深邃,几乎快看不出半点儿昭国人的痕迹。
南溟女子作风多豪迈,萧衡立马从善如流地改口道:“是是,公主说的在理。”
阿妮苏没再跟他计较,继而转移话题道:“对了,福王最近在做什么?好久没听闻他的动静了。”
戚暮山说:“他如今在朝中地位不稳,陛下疑心,国库与户部都脱离掌控,眼下就还剩个陈门镖局和他唇亡齿寒,恐怕是在自顾不暇了。”
程子尧说:“没动静不是正好吗?趁这几天陛下出城祭祀,咱们也可好好休整一番。”
阿妮苏点头道:“好是好,我还想着再接古丽阿姐来一趟呢。”
穆暄玑却摇摇头:“福王心思诡谲,怕是不会坐以待毙。”
“你哥说的对。”戚暮山附和道,“我们尚未斩草除根,他就有垂死挣扎的机会,更何况他还留着后手。”
“什么后手?”
听阿妮苏这么问,戚暮山想起穆暄玑不仅瞒着他,连自己亲妹妹也瞒着。
他转头看了眼穆暄玑,后者别过脸,默默捣药,他于是说道:“福王与皇后联手把持陈家商路多年,牵动朝堂诸多官员资产命脉,陈门镖局势力广泛、家业深厚、牵扯重大,哪怕福王现在放弃,陈家人也会推着他继续争斗。”
百年前昭国以农立国,重读书取士、轻工商,直到近几年福王为解国库之急推行商策,改制农耕,得以让各地商行发展起来,也让陈家迅速壮大。
然而昭帝□□,发展商道只是权益之举,陈家唯有扶持福王上位,才能继续一家独大。
官不遏商,那就以商制商。
使团刚抵万平时恰逢易门镖局的镖队,起镖的是他们的少当家易芷枫,阿妮苏对她印象颇深,趁着她与穆暄玑交谈时了解到陈易两大家在京中举足轻重,近乎并驾齐驱。
阿妮苏思忖片刻道:“要想短时间内压制陈门镖局的话,只能依靠易门镖局。”
“没错,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戚暮山看回阿妮苏,“这几日除了提防福王外,还需小心陈皇后,你入宫看望秦姨时务必多加谨慎。”
阿妮苏疑惑:“我?”
“是,因为从始至终……”戚暮山缓缓垂下眼,避开她的视线,“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杀公主,引战火。
墨如谭横跨两国设计行刺阿妮苏,正因为她是昭国先帝与溟国旧王的孩子。
她活着,昭溟两国才能和平相处。她若死,烽烟不止。
穆暄玑闻言停下手中动作,抬眸望向阿妮苏错愕的面庞,接着说道:“禁苑外有禁军护卫,可入了禁苑就是她的地盘,陈皇后的手段只会比福王更深。秦姨和缇雅做不到时刻保护你,如果届时真的遇险,你尽管以保全自己为先。”
他顿了顿:“此外,无论发生何事,还有我。”
阿妮苏沉默半晌,终是缓慢而用力地一点头:“……好。”
药炉沸腾,满室沁香。
萧衡清了清嗓,小声提醒道:“公主,药煮开了。”
阿妮苏抽出两根柴,调小火候。
见难得的闲暇时刻被搞得这么沉重,程子尧边听边剥好了一盘橘子,分给他们道:“话又说回来,福王之前一直是陛下身边的红人,陛下此次刻意打压福王,未免太突然了些?”
萧衡嚼着橘子,含糊道:“是啊,虽然那次廷议我没去,但也听说了。”
若是以往昭帝反对福王的谏言,看在手足兄弟的份上还会留点情面,但上回昭帝力挺侄子瑞王时却丝毫不留情面,很难不让人在意他们兄弟俩何故莫名反目。
“并非突然。”戚暮山平静道,“参天古木、发自毫末,陛下对福王其实忌惮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