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103节
  添锦一生,为国为民,死得其所。而你——林烬,你还有未竟之事。
  我在山西,随八路军转战敌后。若你尚存一分血性,便该站起来,替他看看这山河光复之日。」
  「左南萧手书」
  信纸的边角有些皱,像是被反复展开又折起。林烬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锋利的字迹,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左南萧的怒火与不甘。
  他沉默了一会儿,又拆开了宣雨青的信。
  「林先生:
  雨青泣笔。
  闻噩耗,夜不能寐。忆及前岁,添锦兄于沧浪阁为你布菜,眉目含笑,言‘此生无憾’。今思之,肝肠寸断。
  然乱世如炉,淬炼者方成真金。望你珍重此身,为逝者,为生者,更为他未竟之志。
  我知你此刻心如死灰,但添锦若在,必不愿见你如此消沉。
  上海已成孤岛,然租界尚存一线生机。若你愿意,可随时来港。顾家船队仍通航,我必全力接应。」
  「雨青谨启」
  信纸上的字迹有些晕开,像是写信时落了泪。
  林烬盯着那几处模糊的墨迹,喉咙发紧。
  顾安掐灭了烟,走过来,将一杯热茶放在他手边:“左南萧还是老样子,连安慰人都像在发战斗檄文。”
  林烬没说话,只是将信纸折好,塞回信封。
  顾安看着他,忽然道:“她说得对。”
  “……”
  “程添锦死了,但你还活着。”顾安的声音很低,却字字清晰,“他拼命护下来的命,不是让你在这烂掉的。”
  林烬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茶水的热气氤氲而上,模糊了他的视线。
  窗外,寒风呼啸,租界的霓虹灯依旧没心没肺地亮着。
  林烬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我知道。”
  第97章 1937生
  1937年11月上海租界
  壁炉里的火光映在林烬的侧脸上,将他的轮廓勾勒得锋利而清晰。
  他坐在书桌前,指腹轻轻摩挲着那枚染血的怀表,表盖上的弹痕依旧狰狞,但里面的小像已经被他重新放好——那是程添锦留给他的最后一点念想。
  他展开信纸,提笔蘸墨,字迹沉稳而坚定。
  「南萧:
  信已收到。
  添锦走时,未曾痛苦。他最后一眼看的是我,最后一句话……是《诗经》。
  你说得对,革命尚未成功,我辈岂能轻言生死?
  等我。
  林烬」
  他又展开另一张纸,写给宣雨青。
  「雨青:
  多谢挂念。
  我很好,只是需要时间。租界虽暂安,但终非久留之地。若他日有变,再劳你相助。」
  「烬」
  最后,他给香港的秦逸兴和林时写了一封长信。
  「逸兴、阿曼、林时、沫沫、望儿:
  一切安好,勿念。
  上海虽乱,但租界尚稳。添锦走后,程家父母待我如亲子,你们不必担忧。
  林时,你既已入学,便好好读书。沫沫,照顾好望儿。逸兴,阿曼,保重身体。」
  「等战事平息,我来接你们回家。」
  「林烬」
  他写完最后一笔,将信纸折好,装入信封,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半分犹豫。
  顾安靠在门边,手里端着一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轻轻摇晃。他盯着林烬的背影,忽然开口:“想明白了?”
  林烬没有回头,只是将信封一一封好,声音平静:“嗯。”
  顾安挑眉:“然后呢?”
  林烬站起身,转身看向他,眼神是从未有过的坚定
  “我要去参军。”
  顾安一怔,酒杯在指尖微微一顿:“你认真的?”
  “是。”
  空气沉默了一瞬。
  顾安忽然笑了,仰头将酒一饮而尽,玻璃杯重重搁在桌上:“行,我安排。”
  林烬看着他:“你不拦我?”
  顾安嗤笑一声,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通行证,拍在桌上:“早就准备好了。”
  林烬低头一看——“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特别通行证”。
  顾安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锐利如刀:“左南萧在山西,杜老认识几个地下党的联络人,我有门路送你出上海。”
  他顿了顿,盯着林烬:“但你想清楚——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
  林烬拿起那张通行证,指腹擦过上面鲜红的印章,忽然笑了:“他也没回来。”
  程添锦没回来。
  所以,他得去。
  顾安静静看了他一会儿,最终只是掐灭了烟,转身走向门口:“明天早上六点,码头见。”
  门关上后,林烬低头,再次摩挲着那枚怀表。
  表盖内侧,“程林氏”三个字依旧清晰。
  他轻声念了一句——
  “与子同仇。”
  窗外,寒风呼啸,而租界的钟声,正敲响午夜十二下。
  公馆里静得只剩下怀表的滴答声。
  林烬坐在床沿,指腹一遍遍摩挲着那枚染血的怀表,表链已经被他重新加固,金属扣紧贴着掌心,冰凉又沉重。
  他低头看着表盖内侧那三个字
  “程林氏”
  ——程添锦的字迹依旧清晰,仿佛昨日才刻上去。
  他站起身,走到衣柜前,拉开最底层的抽屉。
  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他们成亲时的红盖头大红的绸缎上绣着金线鸳鸯、正红云纹的广袖婚袍、珍珠流苏的玉冠、精心裱糊的婚书上面工整的小楷写着“两姓联姻,一堂缔约”,下方还有他们二人的手印……
  林烬的指尖轻轻抚过绸缎,布料早已褪色,可回忆却鲜明如昨。
  他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皮面笔记本,翻开扉页,是程添锦亲手抄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
  (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
  页边还有程添锦用钢笔写的批注:「林老师较夏日更烈。」
  林烬的喉咙发紧,猛地合上本子。
  最后,他拿起那本《牡丹亭》,书页已经泛黄,折角处是程添锦最常念的那段——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旁边还有他当年随手写的批注:「酸。」而程添锦在下边补了一句:「林老师嘴硬。」
  “王八蛋……”
  林烬攥紧书脊,眼泪砸在纸页上,晕开了墨迹。
  他深吸一口气,将这些东西一样一样收好,放回原处,仿佛这样就能假装那个人还会回来,还会在清晨推开房门,笑着问他:“昨夜睡得可好?”
  可房间里只有沉默。
  他走回书桌前,铺开信纸,提笔蘸墨,给程家父母写信——
  「伯父、伯母:
  今夜启程赴晋,投身行伍。
  添锦生前常言,国若破,家何存?故烬虽不才,亦愿效绵薄之力,承其遗志。
  此去凶险,生死难料。若有不测,望二老勿悲——黄泉路上,我必寻他,亲口告知家中一切安好。」
  「公馆钥匙交予顾安,藏书字画皆已登记造册。添锦手稿、日记,已整理装箱,存于汇丰银行保险柜,凭您印章可取。」
  「唯有一事相求——若他日山河光复,望将我与添锦合葬。无需碑文,只刻四字:『程林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