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95节
程添锦倚着楼梯扶手轻笑,月光透过彩色玻璃在他身上投下斑驳光影。
他忽然轻声念道:“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见林烬又要瞪人,立刻举起双手作投降状,“这就去温牛奶——杜子美总不会教坏孩子吧?”
秦逸兴看着两人直摇头。
林时和沫沫一前一后跑进来,带进一阵冬夜的寒气。林时脸颊冻得通红,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林烬:“哥,晚上我和你睡。”
这时程添锦端着热牛奶从厨房出来,听到这句话明显一怔,玻璃杯在托盘上轻轻晃了晃。
林烬正给秦望擦手,闻言头也不抬:“你都多大了?”
沫沫在一旁偷笑,眼睛弯成月牙。
林时看了看程添锦,犹豫了一会,突然鼓起勇气:“我不管!”他梗着脖子,像个固执的小兽,“就今晚。”
秦逸兴适时地接过已经打哈欠的秦望,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一眼:“走咯,找你娘去。”临走时还故意撞了下程添锦的肩膀。
林烬叹了口气:“知道了。”他伸手揉了揉林时的头发,完全无视了程添锦欲言又止的表情。
程添锦默默把牛奶放在桌上,杯底与桌面相触时发出“咔”的一声轻响。他低头整理袖口,忽然轻声念了句:“仲冬寒气肃,独夜忆相亲...”
“少酸了,”林烬头也不回地打断他,却悄悄红了耳尖,“去把客房收拾出来。”
沫沫突然举手:“那我也睡客房!”
林时立刻瞪她:“你凑什么热闹?”
“我害怕嘛,”沫沫眨眨眼,意有所指地看向程添锦,“听说今晚要下大雪...”
程添锦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在林烬和两个孩子之间转了一圈,最终无奈地笑了:“好,都依你们。”他转身时,林烬分明看见他嘴角带着宠溺的弧度。
夜深了,公馆里的灯一盏盏熄灭。
只有程添锦房还亮着,程添锦独自坐在书桌前,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月光透过窗户,在他身上镀了一层银边。
突然,房门被轻轻推开,林烬抱着枕头站在门口。
“那小子睡相太差,”林烬撇撇嘴,“踢了我三脚。”
程添锦的钢笔顿在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他慢慢摘下眼镜,声音有些哑:“《诗经》有云...”
“闭嘴,”林烬把枕头砸在他脸上,“挪个位置。”
窗外,第一片雪花悄然落下。
程添锦伸手将林烬捞到怀里,温热的手掌贴在他后腰上,低笑道:“《礼记》有云:‘君子之道,淡而不厌...’”话音未落就被林烬掐着脸颊肉拧了半圈。
“嘶——”程添锦吃痛,却没躲,眼睛在昏暗里格外温润。他忽然握住林烬的手腕,就着这个姿势仰头看他:“《战国策》里说...…”
林烬直接捂住他的嘴:“再背一句书,今晚你就去睡书房。”手指缝里漏过程添锦闷闷的笑声,温热的呼吸烫得他掌心发痒。
程添锦忽然翻身将人压进羽绒被里,鼻尖蹭过他眼尾的泪痣:“那说点别的……”摘了眼镜的眉眼在夜色里模糊了棱角,声音也浸着罕见的柔软,“比如...林老师最近是不是太惯着那群小崽子了?”
林烬踹他的小腿,却被顺势扣住脚踝。
绸缎睡衣在纠缠中滑落肩头,露出锁骨上淡红的咬痕。窗外雪落无声,只剩床头小座钟的齿轮轻轻转动。
“程添锦!”林烬突然压低声音,“你手往哪...唔...”
后半句话被吞进唇齿间。
程添锦的指尖抚过他后颈突起的骨节,像翻阅一册熟稔的诗集。远处传来巡夜人模糊的梆子声,三更天了。
……
夜已深了,雪光透过纱帘映进来,房间里一片幽蓝的静谧。
程添锦静静凝视着怀里的人,林烬脸上还带着未散的红晕,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呼吸均匀地起伏着。
林烬忽然睁开眼,声音还带着事后的沙哑:“干嘛……还不睡觉?”
程添锦没说话,只是轻轻摇头,起身下了床。
煤油灯被点亮,暖黄的光晕在墙上摇曳,映出他修长的身影。林烬撑起身子,身上还有斑驳的痕迹,困惑地看着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截细铜丝,在火焰上烧得通红。
“林烬。”程添锦唤他,嗓音低沉。
程添锦伸出手,掌心向上,无名指的位置微微绷紧:“帮我烫。”
林烬瞬间清醒了:“你疯了?”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火光在他镜片上跳动,镜片后的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林烬突然明白了什么,呼吸一滞。
他赤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林烬的手在发抖,但还是接过了铜丝。
程添锦的眼睛在灯光下格外明亮:“《诗经》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他顿了顿,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我想和你...有个凭记。”
程添锦的手指修长白皙,骨节分明。当滚烫的铜丝贴上无名指根部时,皮肉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嗤——”
皮肉灼烧的细微声响里,程添锦连眉头都没皱一下。青烟升起,混着焦灼的气息,在两人之间缭绕。
林烬的手很稳,直到铜丝冷却才松开。
轮到他时,林烬主动伸出手。铜丝重新烧红的那一刻,他别过脸去,却把手指伸得更直。
剧痛袭来的瞬间,程添锦突然吻住他绷紧的嘴角。
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
两个崭新的戒痕在无名指上微微肿起,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深红的色泽。
程添锦用拇指轻轻摩挲着林烬的伤痕,忽然低声念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林烬看着两人交握的手,两个戒痕恰好相贴。他没说话,只是凑过去,在程添锦唇上狠狠咬了一口。
雪还在下,煤油灯渐渐暗了下去。
黑暗中,只有两个交缠的呼吸声,和无名指上隐隐作痛却无比真实的烙印。
【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第91章 1937+片段
1937年2月上海
晨雾还未散尽,林烬攥着刚送到的《申报》快步穿过法租界。头版头条刺目地印着“日侨在虹口遇袭”的新闻,他冷笑一声——这已经是本月第三起“不明身份者袭击日侨”的报道了。
拐角处两个日本浪人正对着电线杆上“抵制日货”的标语指指点点,腰间的武士刀鞘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烬哥哥!”
沫沫从明德书店里探出头,辫梢上还沾着浆糊——她显然刚帮着贴完新到的《抗战三日刊》。
少女神秘兮兮地拽他进店:“张哥哥在后院等你,说是有‘特别书单’要核对。”
后院天井里,张冠清正用镊子往《康熙字典》封皮里夹油印传单。
见林烬来了,推了推眼镜:“老杜去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座谈会了,托我告诉你——”他突然压低声音,“闸北夜校昨晚又被搜查,程教授让学生们把课本都藏进了咸菜缸。”
林烬听完,指尖在砚台边缘轻轻一顿,墨汁顺着砚台棱角缓缓淌下,在当天的《大公报》上晕开一小片阴影,恰好漫过“五届三中全会”那行铅字。
“他现在人呢?”
“放心,”张冠清从药箱底层抽出两包磺胺粉,“一早就去顾氏商行找那位‘顾二少’了,说是要谈什么...进口教材的事。”镜片后的眼睛意味深长地闪了闪。
傍晚时分,程添锦带着一身寒气回来,西装内袋鼓鼓囊囊的。林烬刚帮秦望擦完鼻涕,转头就看见这人正偷偷把什么东西往怀表暗格里塞。
“又搞什么鬼?”林烬拽过他手腕。
怀表盖弹开的瞬间,一张微缩的华北布防图胶片落在羊毛地毯上。
程添锦突然扣住他的后颈,额头相抵:“左南箫从北平捎来的。”呼吸间带着沧浪阁龙井的苦香,“顾安帮忙弄到了德国领事馆的通行证...”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爆发出喧哗。
他们冲到阳台上,看见霞飞路口一群复旦学生正高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横幅游行。
横幅边角被晨雾浸得发潮,墨迹却被几十双手攥得格外清晰——最前排的男生举着断裂的竹竿,木茬刺破掌心还在往前冲。
穿长衫的教员站在队伍前头,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里面打补丁的棉絮,他正扬着脖子领唱《义勇军进行曲》,声音劈了也不停:“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学生们的合唱里混着几声变声期的沙哑,却像钉子一样扎进雾里。
几个日本商社的保镖已经抄起了棍棒…
程添锦的手指突然嵌入林烬的指缝。远处传来警笛声时,他正用拇指摩挲林烬虎口的老茧——那是常年握笔留下的痕迹。
“秦逸兴下午来过,”林烬望着逐渐被警察冲散的队伍,“说阿曼姐的纱厂要组织女工救护队...”他感觉握着自己的手紧了紧,“我答应教她们包扎伤口。”
程添锦的怀表在暮色中咔哒作响。
当最后一丝天光消失在外滩方向时,他忽然念起《满江红》的句子,却在“待从头”三个字上含糊了尾音,转而吻住林烬的唇。
楼下传来沫沫教秦望认字的声音:“国——家——兴——亡——”,孩童的稚语混着远处轮船的汽笛,在黄浦江的夜雾里飘得很远。
1937年3月上海
雨水顺着玻璃窗蜿蜒而下,将窗外的霓虹灯折射成模糊的光晕。林烬站在窗前,指间的烟已经烧到尽头,烟灰簌簌落在窗台上。
“哥......”林时虚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烬猛地转身,烟头在窗台上摁出焦黑的痕迹。床上的少年脸色苍白,额头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左臂打着石膏——那是昨天在南京路游行时,被警察的马刀砍伤的。
“闭嘴。”林烬的声音比窗外的雨还冷,“等你伤好了,立刻带着沫沫去香港。”
程添锦端着药碗站在门口,镜片上蒙着一层水雾。他看见林烬的手在发抖,不是害怕,而是压抑的暴怒。
“我不走!”林时挣扎着要坐起来,牵动了伤口,疼得倒抽冷气,“那些狗日的......”
“啪!”
一记耳光清脆地响在房间里。林时呆住了,脸颊火辣辣地疼。
林烬的手还悬在半空,指节发白。
“你他妈以为自己是谁?”林烬的声音嘶哑,“英雄?烈士?你连枪都拿不稳!”
程添锦轻轻放下药碗,走到林烬身后,手掌按在他紧绷的肩胛骨上。他感觉到掌下的肌肉在微微颤抖。
他忽然轻声念道:“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见林烬又要瞪人,立刻举起双手作投降状,“这就去温牛奶——杜子美总不会教坏孩子吧?”
秦逸兴看着两人直摇头。
林时和沫沫一前一后跑进来,带进一阵冬夜的寒气。林时脸颊冻得通红,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林烬:“哥,晚上我和你睡。”
这时程添锦端着热牛奶从厨房出来,听到这句话明显一怔,玻璃杯在托盘上轻轻晃了晃。
林烬正给秦望擦手,闻言头也不抬:“你都多大了?”
沫沫在一旁偷笑,眼睛弯成月牙。
林时看了看程添锦,犹豫了一会,突然鼓起勇气:“我不管!”他梗着脖子,像个固执的小兽,“就今晚。”
秦逸兴适时地接过已经打哈欠的秦望,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一眼:“走咯,找你娘去。”临走时还故意撞了下程添锦的肩膀。
林烬叹了口气:“知道了。”他伸手揉了揉林时的头发,完全无视了程添锦欲言又止的表情。
程添锦默默把牛奶放在桌上,杯底与桌面相触时发出“咔”的一声轻响。他低头整理袖口,忽然轻声念了句:“仲冬寒气肃,独夜忆相亲...”
“少酸了,”林烬头也不回地打断他,却悄悄红了耳尖,“去把客房收拾出来。”
沫沫突然举手:“那我也睡客房!”
林时立刻瞪她:“你凑什么热闹?”
“我害怕嘛,”沫沫眨眨眼,意有所指地看向程添锦,“听说今晚要下大雪...”
程添锦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在林烬和两个孩子之间转了一圈,最终无奈地笑了:“好,都依你们。”他转身时,林烬分明看见他嘴角带着宠溺的弧度。
夜深了,公馆里的灯一盏盏熄灭。
只有程添锦房还亮着,程添锦独自坐在书桌前,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月光透过窗户,在他身上镀了一层银边。
突然,房门被轻轻推开,林烬抱着枕头站在门口。
“那小子睡相太差,”林烬撇撇嘴,“踢了我三脚。”
程添锦的钢笔顿在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他慢慢摘下眼镜,声音有些哑:“《诗经》有云...”
“闭嘴,”林烬把枕头砸在他脸上,“挪个位置。”
窗外,第一片雪花悄然落下。
程添锦伸手将林烬捞到怀里,温热的手掌贴在他后腰上,低笑道:“《礼记》有云:‘君子之道,淡而不厌...’”话音未落就被林烬掐着脸颊肉拧了半圈。
“嘶——”程添锦吃痛,却没躲,眼睛在昏暗里格外温润。他忽然握住林烬的手腕,就着这个姿势仰头看他:“《战国策》里说...…”
林烬直接捂住他的嘴:“再背一句书,今晚你就去睡书房。”手指缝里漏过程添锦闷闷的笑声,温热的呼吸烫得他掌心发痒。
程添锦忽然翻身将人压进羽绒被里,鼻尖蹭过他眼尾的泪痣:“那说点别的……”摘了眼镜的眉眼在夜色里模糊了棱角,声音也浸着罕见的柔软,“比如...林老师最近是不是太惯着那群小崽子了?”
林烬踹他的小腿,却被顺势扣住脚踝。
绸缎睡衣在纠缠中滑落肩头,露出锁骨上淡红的咬痕。窗外雪落无声,只剩床头小座钟的齿轮轻轻转动。
“程添锦!”林烬突然压低声音,“你手往哪...唔...”
后半句话被吞进唇齿间。
程添锦的指尖抚过他后颈突起的骨节,像翻阅一册熟稔的诗集。远处传来巡夜人模糊的梆子声,三更天了。
……
夜已深了,雪光透过纱帘映进来,房间里一片幽蓝的静谧。
程添锦静静凝视着怀里的人,林烬脸上还带着未散的红晕,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呼吸均匀地起伏着。
林烬忽然睁开眼,声音还带着事后的沙哑:“干嘛……还不睡觉?”
程添锦没说话,只是轻轻摇头,起身下了床。
煤油灯被点亮,暖黄的光晕在墙上摇曳,映出他修长的身影。林烬撑起身子,身上还有斑驳的痕迹,困惑地看着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截细铜丝,在火焰上烧得通红。
“林烬。”程添锦唤他,嗓音低沉。
程添锦伸出手,掌心向上,无名指的位置微微绷紧:“帮我烫。”
林烬瞬间清醒了:“你疯了?”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火光在他镜片上跳动,镜片后的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林烬突然明白了什么,呼吸一滞。
他赤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林烬的手在发抖,但还是接过了铜丝。
程添锦的眼睛在灯光下格外明亮:“《诗经》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他顿了顿,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我想和你...有个凭记。”
程添锦的手指修长白皙,骨节分明。当滚烫的铜丝贴上无名指根部时,皮肉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嗤——”
皮肉灼烧的细微声响里,程添锦连眉头都没皱一下。青烟升起,混着焦灼的气息,在两人之间缭绕。
林烬的手很稳,直到铜丝冷却才松开。
轮到他时,林烬主动伸出手。铜丝重新烧红的那一刻,他别过脸去,却把手指伸得更直。
剧痛袭来的瞬间,程添锦突然吻住他绷紧的嘴角。
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
两个崭新的戒痕在无名指上微微肿起,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深红的色泽。
程添锦用拇指轻轻摩挲着林烬的伤痕,忽然低声念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林烬看着两人交握的手,两个戒痕恰好相贴。他没说话,只是凑过去,在程添锦唇上狠狠咬了一口。
雪还在下,煤油灯渐渐暗了下去。
黑暗中,只有两个交缠的呼吸声,和无名指上隐隐作痛却无比真实的烙印。
【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第91章 1937+片段
1937年2月上海
晨雾还未散尽,林烬攥着刚送到的《申报》快步穿过法租界。头版头条刺目地印着“日侨在虹口遇袭”的新闻,他冷笑一声——这已经是本月第三起“不明身份者袭击日侨”的报道了。
拐角处两个日本浪人正对着电线杆上“抵制日货”的标语指指点点,腰间的武士刀鞘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烬哥哥!”
沫沫从明德书店里探出头,辫梢上还沾着浆糊——她显然刚帮着贴完新到的《抗战三日刊》。
少女神秘兮兮地拽他进店:“张哥哥在后院等你,说是有‘特别书单’要核对。”
后院天井里,张冠清正用镊子往《康熙字典》封皮里夹油印传单。
见林烬来了,推了推眼镜:“老杜去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座谈会了,托我告诉你——”他突然压低声音,“闸北夜校昨晚又被搜查,程教授让学生们把课本都藏进了咸菜缸。”
林烬听完,指尖在砚台边缘轻轻一顿,墨汁顺着砚台棱角缓缓淌下,在当天的《大公报》上晕开一小片阴影,恰好漫过“五届三中全会”那行铅字。
“他现在人呢?”
“放心,”张冠清从药箱底层抽出两包磺胺粉,“一早就去顾氏商行找那位‘顾二少’了,说是要谈什么...进口教材的事。”镜片后的眼睛意味深长地闪了闪。
傍晚时分,程添锦带着一身寒气回来,西装内袋鼓鼓囊囊的。林烬刚帮秦望擦完鼻涕,转头就看见这人正偷偷把什么东西往怀表暗格里塞。
“又搞什么鬼?”林烬拽过他手腕。
怀表盖弹开的瞬间,一张微缩的华北布防图胶片落在羊毛地毯上。
程添锦突然扣住他的后颈,额头相抵:“左南箫从北平捎来的。”呼吸间带着沧浪阁龙井的苦香,“顾安帮忙弄到了德国领事馆的通行证...”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爆发出喧哗。
他们冲到阳台上,看见霞飞路口一群复旦学生正高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横幅游行。
横幅边角被晨雾浸得发潮,墨迹却被几十双手攥得格外清晰——最前排的男生举着断裂的竹竿,木茬刺破掌心还在往前冲。
穿长衫的教员站在队伍前头,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里面打补丁的棉絮,他正扬着脖子领唱《义勇军进行曲》,声音劈了也不停:“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学生们的合唱里混着几声变声期的沙哑,却像钉子一样扎进雾里。
几个日本商社的保镖已经抄起了棍棒…
程添锦的手指突然嵌入林烬的指缝。远处传来警笛声时,他正用拇指摩挲林烬虎口的老茧——那是常年握笔留下的痕迹。
“秦逸兴下午来过,”林烬望着逐渐被警察冲散的队伍,“说阿曼姐的纱厂要组织女工救护队...”他感觉握着自己的手紧了紧,“我答应教她们包扎伤口。”
程添锦的怀表在暮色中咔哒作响。
当最后一丝天光消失在外滩方向时,他忽然念起《满江红》的句子,却在“待从头”三个字上含糊了尾音,转而吻住林烬的唇。
楼下传来沫沫教秦望认字的声音:“国——家——兴——亡——”,孩童的稚语混着远处轮船的汽笛,在黄浦江的夜雾里飘得很远。
1937年3月上海
雨水顺着玻璃窗蜿蜒而下,将窗外的霓虹灯折射成模糊的光晕。林烬站在窗前,指间的烟已经烧到尽头,烟灰簌簌落在窗台上。
“哥......”林时虚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烬猛地转身,烟头在窗台上摁出焦黑的痕迹。床上的少年脸色苍白,额头上缠着厚厚的绷带,左臂打着石膏——那是昨天在南京路游行时,被警察的马刀砍伤的。
“闭嘴。”林烬的声音比窗外的雨还冷,“等你伤好了,立刻带着沫沫去香港。”
程添锦端着药碗站在门口,镜片上蒙着一层水雾。他看见林烬的手在发抖,不是害怕,而是压抑的暴怒。
“我不走!”林时挣扎着要坐起来,牵动了伤口,疼得倒抽冷气,“那些狗日的......”
“啪!”
一记耳光清脆地响在房间里。林时呆住了,脸颊火辣辣地疼。
林烬的手还悬在半空,指节发白。
“你他妈以为自己是谁?”林烬的声音嘶哑,“英雄?烈士?你连枪都拿不稳!”
程添锦轻轻放下药碗,走到林烬身后,手掌按在他紧绷的肩胛骨上。他感觉到掌下的肌肉在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