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72节
“傻子。”林烬突然咬他耳朵,“《诗经》背得这么熟,怎么不记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他故意学程添锦平日引经据典的腔调,“要捆也是我捆你...”
程添锦猛地抬头,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他一把扯开床头柜抽屉,哗啦啦倒出一堆东西——英文病历、钢笔、怀表,还有...一捆红绳。
“顾安给的。”程添锦耳尖通红,“说是...意大利真丝...”
林烬笑得栽进枕头里,泪痣在月光下盈盈一闪:“程教授,你这是‘君子藏器于身’啊?”
突然被拽着手腕按在床头,红绳绕过腕子时,他故意挣了挣,“轻点,明天还要去书店...”
程添锦的吻落在那个平安扣形状的绳结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声音终于带上一贯的沉稳,“这次...不会再让你解开了。”
煤油灯渐渐暗下去,地板上那本医书摊开在“心悸治疗”那一页。
月光移过窗棂时,照见床头柜上那个怀表——鎏金表盖微微发亮,刻着“程林氏”。
第75章 1934片段2
1934年1月15日,上海法租界。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林烬裹紧了棉袍推开明德书店的门,铜铃在寒风中叮当作响。张冠清正趴在柜台上听收音机,老式电子管里传来播音员机械的声音:
“......普安轮劫案最新进展,英籍大副证实海盗伪装成乘客登船......”
“又出事了?”林烬把冻红的手凑到煤炉上方,哈出的白气在镜片上凝成一片雾。
张冠清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炉火的光:“昨日的事。听说劫匪穿着洋行职员的西装,还戴着金丝眼镜。”他指了指柜台上的《申报》,头版照片里模糊的轮船轮廓像条搁浅的鲸鱼。
林烬正要翻开报纸,门铃突然又响。
邮差裹着寒气闯进来,递过一封挂号信:“霞飞路左小姐的,说是急件。”
信封上是左南箫特有的潦草字迹,火漆印还带着海腥味。林烬用裁纸刀挑开封口时,一张船票滑落在地——“青岛至上海,1月18日”。
「林兄:
见字如晤。家父急召我回沪,原拟乘普安轮,幸而改期。船上李会计乃我同窗,其未婚妻今晨在码头哭晕,方知匪徒专绑穿西装戴怀表者。另,听闻劫匪中有人操苏北口音念《申报》股票行情,疑与上月纱厂罢工有关......」
炉子上的水壶突然尖啸起来。林烬盯着信纸上晕开的“怀表”二字,下意识摸了摸自己胸前——程添锦送的那块鎏金怀表正贴着心口发烫。
“怎么了?”张冠清凑过来,鼻尖几乎碰到信纸,“哟,左小姐这字还是这么龙飞凤舞......”
林烬把信折好塞回信封:“她说劫匪会背股票行情。”抬头看见杜老正踩着梯子整理书架,灰布长衫下露出半截西裤——老人家最近总爱在长衫里穿程添锦送的英国呢裤。
门铃又响,程添锦挟着寒气进来,羊绒围巾上落满雪粒。他手里举着刚买的《新闻报》,头版赫然印着:“普安轮被劫细节:匪徒用德制手枪逼乘客跳探戈”。
程添锦摘下眼镜擦拭雾气,忽然蹙眉,“你脸色怎么这么白?”
林烬把左南箫的信塞进程添锦大衣口袋,冰凉的手指触到他温热的怀表链:“今晚......”话到嘴边变成一声叹息,“把西装都收进樟木箱吧。”
窗外,报童的叫卖声刺破晨雾:“看报看报!普安轮绑匪索要十万大洋赎金!”
程添锦将《新闻报》折好放在柜台上,指尖在“德制手枪”那行字上轻轻一敲,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唇角微微扬起:“昨日在学堂遇见林时,那孩子蹿得真快,都快有你高了。”
林烬正往煤炉里添炭,闻言得意地一挑眉,炭钳在炉沿敲出清脆的响:“那可不,我弟。”炉火映得他眼角泪痣盈盈发亮,“长得帅吧?昨儿还有女学生往他书包里塞绢花呢。”
张冠清在柜台后“啧啧”摇头,钢笔尖在账本上洇开一团墨:“你们家这自恋是一脉相承......”
程添锦忽然伸手拂去林烬肩头的炭灰,羊绒手套擦过棉袍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低头时镜链垂下来,在炉火映照下晃着鎏金的光:“嗯。”
声音轻得像雪落在窗棂上,“但在我心里,你最好看。”
“哐当”——张冠清的钢笔掉在了地板上。他弯腰去捡时眼镜滑到鼻尖,正好看见杜老站在梯子上翻了个巨大的白眼。
“老夫去晒书!”杜老抱着《金瓶梅》气哼哼地往后院走,木梯被他跺得咚咚响,“晒《礼记》!晒《贞观政要》!晒《太上感应篇》!”
张冠清推了推眼镜,默默在账本上记:“正月初六,炭火费加三成——精神污染费。”
林烬掸了掸手上沾的炭灰,装作漫不经心地开口:“晚上顾安约我吃饭,你去吗?”
煤炉里的火苗“噼啪”炸了个火星。
程添锦整理围巾的手指顿了顿,羊绒料子在他指间绞出几道褶皱。沉默像冬日的雾气一样在两人之间蔓延,直到柜台后的座钟“咔嗒”走了一格。
“不去。”他终于开口,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林烬挑眉:“真的?”他故意凑近了些。
程添锦深吸一口气,镜片后的眼睛微微垂下:“‘君子之道,淡而不厌’。”他背《中庸》时喉结轻轻滚动,“我要学着...大方些。”
“行啊。”
林烬突然笑出声,伸手替他扶正歪掉的领针,“到时候可别又生闷气。”指尖在程添锦锁骨处故意停留了一瞬,“上次某人可是把《楚辞》抄了三遍才消气。”
后院传来杜老中气十足的咳嗽声:“《太上感应篇》有云:‘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张冠清突然从账本里抬头:“程教授,您眼镜起雾了。”他推了推自己的眼镜,镜片反着精明的光,“需要我帮您擦擦吗?”
程添锦这才发现自己的金丝眼镜确实蒙了层白雾。
他摘下眼镜时,耳尖红得像是被炭火烤过:“不必...我去趟印书馆。”转身时大衣下摆扫倒了柜台边的《诗经》,书页哗啦啦翻到《郑风》那篇。
林烬弯腰捡书,正好看见“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行诗被人用铅笔轻轻圈过。他摩挲着那个熟悉的笔迹,突然冲着程添锦仓皇逃离的背影喊:“沧浪阁的鲥鱼,给你留半条!”
门铃叮当作响,程添锦的背影在玻璃门外顿了顿,没回头,只是举起手比了个“三”——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意思是“最迟三更回来查岗”。
张冠清默默在账本上记:“《诗经》损页,修补费记顾氏账上。”
暮色四合,沧浪阁的雕花灯笼在寒风中摇曳。林烬掀开棉帘时,正看见顾婉清气鼓鼓地坐在窗边,杏眼圆睁地瞪着她二哥。
“她偏要来。”顾安耸耸肩,西装袖口的钻石纽扣在灯下闪着冷光。
林烬白了他一眼,径直落座。檀木椅还没坐热,他已经伸手探进顾安放在桌上的鳄鱼皮钱包,熟门熟路地抽出几张钞票塞进自己长衫内袋。
“嗯?”
顾安挑眉,目光带着些玩味。
林烬懒得解释——这是今早偷偷塞在程添锦枕下的“顾安敲诈基金”,说是每见一次顾安就要薅一把羊毛。他低头抿茶,青瓷盖碗遮住了嘴角的笑意。
顾婉清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绢帕绞成了麻花。更让她震惊的是,她那个连父亲筷子都不接的二哥,居然用公筷给林烬夹了块水晶肴肉!
“二哥!”她终于忍不住拍案而起,发间的珍珠步摇乱颤,“上回我要吃蟹粉狮子头,你说什么来着?‘自己没长手吗’?”
林烬头也不抬,把肴肉拨到小碟里:“这肉太肥。”说着又把碟子推回顾安面前,“你吃。”
顾安竟真的一筷子夹起来送入口中。顾婉清倒抽一口冷气,差点碰翻面前的醋碟。
“林先生。”她突然甜甜一笑,从手袋里抽出本《申报》,“今早程教授在《自由谈》发的新文章,您看了吗?”指尖特意点在署名处——“程添锦”三个铅字下面,赫然印着“与林氏同撰”。
林烬的筷子顿了顿。
顾安突然轻笑出声,从西装内袋摸出个牛皮纸包推过去:“你要的辣条。”
顾婉清看着两人之间诡异的默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傻瓜。她气呼呼地抓起手袋要走,却被林烬叫住。
“顾小姐。”林烬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摸出个锦盒,“程添锦托我带的。”盒里躺着支鎏金钢笔,笔帽上刻着顾家族徽,“说是谢你上回在茶楼......”
“啊啊啊不许说!”顾婉清瞬间涨红了脸,一把抢过盒子夺门而出。她上次在茶楼偷看程添锦亲林烬的事,居然被当事人知道了!
顾安望着妹妹落荒而逃的背影,突然倾身向前:“所以...”他指尖敲了敲那个牛皮纸包装,“你俩……”
林烬慢条斯理地拆开辣条包装,熟悉的香辛料味弥漫开来:“关你屁事。”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窗外,法租界的霓虹次第亮起。
谁也没注意到对街的梧桐树下,一个高挑身影正捧着新买的《申报》合订本,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温柔地落在沧浪阁的某扇窗户上。
顾安懒洋洋地撑着脸颊,那双与21世纪如出一辙的桃花眼直勾勾盯着林烬。窗外黄浦江的汽笛声隐约传来,衬得雅间里格外安静。
“看你爹干嘛?”林烬头也不抬,专心挑着鲥鱼的刺。
顾安摇摇头,忽然伸手按住林烬的筷子。两人目光在蒸汽氤氲中相接,顾安的眼睛在煤气灯下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干净得能看清每一丝情绪。
“你为什么喜欢程添锦?”他问得突兀。
林烬把筷子一放,瓷勺撞在碟沿“叮”的一声脆响:“你应该问他为什么喜欢我。”
“也对。”顾安忽然笑起来,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西装袖扣,“所以——”他拖长声调,“你为什么喜欢他?”
雅间的西洋自鸣钟“咔嗒咔嗒”走着。林烬望向窗外,江面上一艘英国邮轮正缓缓驶过,甲板上的探照灯扫过水面,像碎了一河的星星。
“之前霍乱最严重的时候,”林烬突然说,“他在工人夜校教课,染了病也不说。”手指无意识摸着怀表链,“我去送药,看见他发着烧还在给流民孩子改作业,眼镜滑到鼻尖都不知道。”
顾安的表情微妙地变了变。
“钢笔没墨水了,就蘸着茶杯里的水写。”林烬嗤笑一声,“傻得要命是不是?”指尖在桌布上画圈,“后来我才发现,他茶杯里根本不是茶...”
“是药。”顾安突然接话,眼神飘向窗外的夜色,“程家人最怕苦,他小时候喝碗汤药要配半斤蜜饯。”
林烬猛地抬头:“你怎么知道?”
“猜的。”顾安耸耸肩,突然从内袋掏出包烟。他叼着烟点燃,火光在轮廓分明的侧脸跳动,“所以你是被他的蠢劲打动的?”
“放屁。”林烬抢过他的烟盒,“是因为...…”话到嘴边突然卡住。
因为他在我取下平安扣时哭得像个傻子?
因为他在书页边角画满我的侧影?
还是因为每次乱世烽烟里,他永远第一个把我护在身后?
“算了。”林烬最终只是摆摆手,“跟你说不明白。”
顾安突然倾身向前,烟草味混着古龙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林烬。”他难得正经地叫全名,“如果...”
话没说完,雅间的门突然被推开。
程添锦站在门口,羊绒围巾上沾着夜露,手里捧着油纸包的热栗子。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在两人过近的距离上顿了顿。
“相公。”他声音温润如常,“栗子买来了。”顿了顿又补充,“刚碰到顾三小姐,她说你答应带《牡丹亭》的校注本给她。”
顾安慢慢靠回椅背,突然笑出声:“程教授来得正好。”他把烟按灭在瓷碟里,“刚说到你上回发烧写教案...…”
“顾安!”林烬一脚踹在他小腿上。
程添锦不紧不慢地解开围巾,栗子香气在室内漫开:“顾二少记错了。”他从容地坐到林烬身边,“那次是伤寒。”手指自然地拂去林烬衣领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况且...…”
他忽然从公文袋抽出一本装帧考究的书,扉页上烫金题签:《沪上名流轶事录》。翻到某页,赫然是顾安十五岁在牛津为了口红豆糕跟人打架的报道,配图里少年顾安眼角淤青,手里还死死攥着半块糕点。
“人都有犯傻的时候。”程添锦推了推眼镜,镜片反着精明的光。
程添锦猛地抬头,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他一把扯开床头柜抽屉,哗啦啦倒出一堆东西——英文病历、钢笔、怀表,还有...一捆红绳。
“顾安给的。”程添锦耳尖通红,“说是...意大利真丝...”
林烬笑得栽进枕头里,泪痣在月光下盈盈一闪:“程教授,你这是‘君子藏器于身’啊?”
突然被拽着手腕按在床头,红绳绕过腕子时,他故意挣了挣,“轻点,明天还要去书店...”
程添锦的吻落在那个平安扣形状的绳结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声音终于带上一贯的沉稳,“这次...不会再让你解开了。”
煤油灯渐渐暗下去,地板上那本医书摊开在“心悸治疗”那一页。
月光移过窗棂时,照见床头柜上那个怀表——鎏金表盖微微发亮,刻着“程林氏”。
第75章 1934片段2
1934年1月15日,上海法租界。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林烬裹紧了棉袍推开明德书店的门,铜铃在寒风中叮当作响。张冠清正趴在柜台上听收音机,老式电子管里传来播音员机械的声音:
“......普安轮劫案最新进展,英籍大副证实海盗伪装成乘客登船......”
“又出事了?”林烬把冻红的手凑到煤炉上方,哈出的白气在镜片上凝成一片雾。
张冠清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炉火的光:“昨日的事。听说劫匪穿着洋行职员的西装,还戴着金丝眼镜。”他指了指柜台上的《申报》,头版照片里模糊的轮船轮廓像条搁浅的鲸鱼。
林烬正要翻开报纸,门铃突然又响。
邮差裹着寒气闯进来,递过一封挂号信:“霞飞路左小姐的,说是急件。”
信封上是左南箫特有的潦草字迹,火漆印还带着海腥味。林烬用裁纸刀挑开封口时,一张船票滑落在地——“青岛至上海,1月18日”。
「林兄:
见字如晤。家父急召我回沪,原拟乘普安轮,幸而改期。船上李会计乃我同窗,其未婚妻今晨在码头哭晕,方知匪徒专绑穿西装戴怀表者。另,听闻劫匪中有人操苏北口音念《申报》股票行情,疑与上月纱厂罢工有关......」
炉子上的水壶突然尖啸起来。林烬盯着信纸上晕开的“怀表”二字,下意识摸了摸自己胸前——程添锦送的那块鎏金怀表正贴着心口发烫。
“怎么了?”张冠清凑过来,鼻尖几乎碰到信纸,“哟,左小姐这字还是这么龙飞凤舞......”
林烬把信折好塞回信封:“她说劫匪会背股票行情。”抬头看见杜老正踩着梯子整理书架,灰布长衫下露出半截西裤——老人家最近总爱在长衫里穿程添锦送的英国呢裤。
门铃又响,程添锦挟着寒气进来,羊绒围巾上落满雪粒。他手里举着刚买的《新闻报》,头版赫然印着:“普安轮被劫细节:匪徒用德制手枪逼乘客跳探戈”。
程添锦摘下眼镜擦拭雾气,忽然蹙眉,“你脸色怎么这么白?”
林烬把左南箫的信塞进程添锦大衣口袋,冰凉的手指触到他温热的怀表链:“今晚......”话到嘴边变成一声叹息,“把西装都收进樟木箱吧。”
窗外,报童的叫卖声刺破晨雾:“看报看报!普安轮绑匪索要十万大洋赎金!”
程添锦将《新闻报》折好放在柜台上,指尖在“德制手枪”那行字上轻轻一敲,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唇角微微扬起:“昨日在学堂遇见林时,那孩子蹿得真快,都快有你高了。”
林烬正往煤炉里添炭,闻言得意地一挑眉,炭钳在炉沿敲出清脆的响:“那可不,我弟。”炉火映得他眼角泪痣盈盈发亮,“长得帅吧?昨儿还有女学生往他书包里塞绢花呢。”
张冠清在柜台后“啧啧”摇头,钢笔尖在账本上洇开一团墨:“你们家这自恋是一脉相承......”
程添锦忽然伸手拂去林烬肩头的炭灰,羊绒手套擦过棉袍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低头时镜链垂下来,在炉火映照下晃着鎏金的光:“嗯。”
声音轻得像雪落在窗棂上,“但在我心里,你最好看。”
“哐当”——张冠清的钢笔掉在了地板上。他弯腰去捡时眼镜滑到鼻尖,正好看见杜老站在梯子上翻了个巨大的白眼。
“老夫去晒书!”杜老抱着《金瓶梅》气哼哼地往后院走,木梯被他跺得咚咚响,“晒《礼记》!晒《贞观政要》!晒《太上感应篇》!”
张冠清推了推眼镜,默默在账本上记:“正月初六,炭火费加三成——精神污染费。”
林烬掸了掸手上沾的炭灰,装作漫不经心地开口:“晚上顾安约我吃饭,你去吗?”
煤炉里的火苗“噼啪”炸了个火星。
程添锦整理围巾的手指顿了顿,羊绒料子在他指间绞出几道褶皱。沉默像冬日的雾气一样在两人之间蔓延,直到柜台后的座钟“咔嗒”走了一格。
“不去。”他终于开口,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林烬挑眉:“真的?”他故意凑近了些。
程添锦深吸一口气,镜片后的眼睛微微垂下:“‘君子之道,淡而不厌’。”他背《中庸》时喉结轻轻滚动,“我要学着...大方些。”
“行啊。”
林烬突然笑出声,伸手替他扶正歪掉的领针,“到时候可别又生闷气。”指尖在程添锦锁骨处故意停留了一瞬,“上次某人可是把《楚辞》抄了三遍才消气。”
后院传来杜老中气十足的咳嗽声:“《太上感应篇》有云:‘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张冠清突然从账本里抬头:“程教授,您眼镜起雾了。”他推了推自己的眼镜,镜片反着精明的光,“需要我帮您擦擦吗?”
程添锦这才发现自己的金丝眼镜确实蒙了层白雾。
他摘下眼镜时,耳尖红得像是被炭火烤过:“不必...我去趟印书馆。”转身时大衣下摆扫倒了柜台边的《诗经》,书页哗啦啦翻到《郑风》那篇。
林烬弯腰捡书,正好看见“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行诗被人用铅笔轻轻圈过。他摩挲着那个熟悉的笔迹,突然冲着程添锦仓皇逃离的背影喊:“沧浪阁的鲥鱼,给你留半条!”
门铃叮当作响,程添锦的背影在玻璃门外顿了顿,没回头,只是举起手比了个“三”——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意思是“最迟三更回来查岗”。
张冠清默默在账本上记:“《诗经》损页,修补费记顾氏账上。”
暮色四合,沧浪阁的雕花灯笼在寒风中摇曳。林烬掀开棉帘时,正看见顾婉清气鼓鼓地坐在窗边,杏眼圆睁地瞪着她二哥。
“她偏要来。”顾安耸耸肩,西装袖口的钻石纽扣在灯下闪着冷光。
林烬白了他一眼,径直落座。檀木椅还没坐热,他已经伸手探进顾安放在桌上的鳄鱼皮钱包,熟门熟路地抽出几张钞票塞进自己长衫内袋。
“嗯?”
顾安挑眉,目光带着些玩味。
林烬懒得解释——这是今早偷偷塞在程添锦枕下的“顾安敲诈基金”,说是每见一次顾安就要薅一把羊毛。他低头抿茶,青瓷盖碗遮住了嘴角的笑意。
顾婉清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绢帕绞成了麻花。更让她震惊的是,她那个连父亲筷子都不接的二哥,居然用公筷给林烬夹了块水晶肴肉!
“二哥!”她终于忍不住拍案而起,发间的珍珠步摇乱颤,“上回我要吃蟹粉狮子头,你说什么来着?‘自己没长手吗’?”
林烬头也不抬,把肴肉拨到小碟里:“这肉太肥。”说着又把碟子推回顾安面前,“你吃。”
顾安竟真的一筷子夹起来送入口中。顾婉清倒抽一口冷气,差点碰翻面前的醋碟。
“林先生。”她突然甜甜一笑,从手袋里抽出本《申报》,“今早程教授在《自由谈》发的新文章,您看了吗?”指尖特意点在署名处——“程添锦”三个铅字下面,赫然印着“与林氏同撰”。
林烬的筷子顿了顿。
顾安突然轻笑出声,从西装内袋摸出个牛皮纸包推过去:“你要的辣条。”
顾婉清看着两人之间诡异的默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傻瓜。她气呼呼地抓起手袋要走,却被林烬叫住。
“顾小姐。”林烬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摸出个锦盒,“程添锦托我带的。”盒里躺着支鎏金钢笔,笔帽上刻着顾家族徽,“说是谢你上回在茶楼......”
“啊啊啊不许说!”顾婉清瞬间涨红了脸,一把抢过盒子夺门而出。她上次在茶楼偷看程添锦亲林烬的事,居然被当事人知道了!
顾安望着妹妹落荒而逃的背影,突然倾身向前:“所以...”他指尖敲了敲那个牛皮纸包装,“你俩……”
林烬慢条斯理地拆开辣条包装,熟悉的香辛料味弥漫开来:“关你屁事。”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窗外,法租界的霓虹次第亮起。
谁也没注意到对街的梧桐树下,一个高挑身影正捧着新买的《申报》合订本,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温柔地落在沧浪阁的某扇窗户上。
顾安懒洋洋地撑着脸颊,那双与21世纪如出一辙的桃花眼直勾勾盯着林烬。窗外黄浦江的汽笛声隐约传来,衬得雅间里格外安静。
“看你爹干嘛?”林烬头也不抬,专心挑着鲥鱼的刺。
顾安摇摇头,忽然伸手按住林烬的筷子。两人目光在蒸汽氤氲中相接,顾安的眼睛在煤气灯下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干净得能看清每一丝情绪。
“你为什么喜欢程添锦?”他问得突兀。
林烬把筷子一放,瓷勺撞在碟沿“叮”的一声脆响:“你应该问他为什么喜欢我。”
“也对。”顾安忽然笑起来,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西装袖扣,“所以——”他拖长声调,“你为什么喜欢他?”
雅间的西洋自鸣钟“咔嗒咔嗒”走着。林烬望向窗外,江面上一艘英国邮轮正缓缓驶过,甲板上的探照灯扫过水面,像碎了一河的星星。
“之前霍乱最严重的时候,”林烬突然说,“他在工人夜校教课,染了病也不说。”手指无意识摸着怀表链,“我去送药,看见他发着烧还在给流民孩子改作业,眼镜滑到鼻尖都不知道。”
顾安的表情微妙地变了变。
“钢笔没墨水了,就蘸着茶杯里的水写。”林烬嗤笑一声,“傻得要命是不是?”指尖在桌布上画圈,“后来我才发现,他茶杯里根本不是茶...”
“是药。”顾安突然接话,眼神飘向窗外的夜色,“程家人最怕苦,他小时候喝碗汤药要配半斤蜜饯。”
林烬猛地抬头:“你怎么知道?”
“猜的。”顾安耸耸肩,突然从内袋掏出包烟。他叼着烟点燃,火光在轮廓分明的侧脸跳动,“所以你是被他的蠢劲打动的?”
“放屁。”林烬抢过他的烟盒,“是因为...…”话到嘴边突然卡住。
因为他在我取下平安扣时哭得像个傻子?
因为他在书页边角画满我的侧影?
还是因为每次乱世烽烟里,他永远第一个把我护在身后?
“算了。”林烬最终只是摆摆手,“跟你说不明白。”
顾安突然倾身向前,烟草味混着古龙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林烬。”他难得正经地叫全名,“如果...”
话没说完,雅间的门突然被推开。
程添锦站在门口,羊绒围巾上沾着夜露,手里捧着油纸包的热栗子。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在两人过近的距离上顿了顿。
“相公。”他声音温润如常,“栗子买来了。”顿了顿又补充,“刚碰到顾三小姐,她说你答应带《牡丹亭》的校注本给她。”
顾安慢慢靠回椅背,突然笑出声:“程教授来得正好。”他把烟按灭在瓷碟里,“刚说到你上回发烧写教案...…”
“顾安!”林烬一脚踹在他小腿上。
程添锦不紧不慢地解开围巾,栗子香气在室内漫开:“顾二少记错了。”他从容地坐到林烬身边,“那次是伤寒。”手指自然地拂去林烬衣领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况且...…”
他忽然从公文袋抽出一本装帧考究的书,扉页上烫金题签:《沪上名流轶事录》。翻到某页,赫然是顾安十五岁在牛津为了口红豆糕跟人打架的报道,配图里少年顾安眼角淤青,手里还死死攥着半块糕点。
“人都有犯傻的时候。”程添锦推了推眼镜,镜片反着精明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