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51节
沫沫把《三字经》课本竖在课桌上,底下偷偷描摹着传单上的漫画:一个巨人把太阳旗踩在脚下。她辫梢的红头绳格外显眼——那是林烬用日军燃烧弹的残片染料染的。
“秦沫沫!”日本籍教员突然点名,“把课文第三段读一遍!”
教室里死一般寂静。
沫沫慢慢站起来,课本“不小心”掉在地上,露出底下藏着的《告全国同胞书》。她清脆的声音念着日语课文,眼睛却死死盯着教员身后
——那里挂着被撕破的中国地图。
沧浪阁茶楼密室
张冠清的钢笔尖戳破了账本。他面前摊着左南箫偷拍的日军布防图,而柜台上摆着伪装成《红楼梦》的伤员名册。
“杜老头说...”他推了推裂开的眼镜,“日本人在公共租界新开了六家妓院,专做英美军官生意。”
林烬冷笑。
窗外,霓虹灯下的南京路上,美国水兵正搂着穿旗袍的舞女走进“大上海舞厅”,隔壁就是新开张的“昭和料理”。
一个枯瘦如柴的黄包车夫跪在地上,舔着打翻的日本清酒——那是他今天唯一的“收入”。
林烬突然从噩梦中惊醒,冷汗浸透真丝睡衣。程添锦的怀表在床头柜上滴答作响,时针指向三点——正是历史上热河沦陷的时刻。
还要等五年...七年...十三年...
身后传来温暖的触感。
程添锦的手臂环住他颤抖的脊背,指尖在他掌心慢慢写字——是《牡丹亭》的戏文:“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月光透过防弹玻璃,在柚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远处外滩的钟声敲了四下,林烬数着钟声,突然想起沫沫课本上被撕掉的《国耻歌》,想起林时藏在床底的自制火药,想起秦逸兴磨出血泡的脚...
程添锦的呼吸渐渐均匀。
林烬轻轻起身,光脚走到窗前。法租界的夜空居然能看见星星,而一江之隔的闸北,今夜又有多少户人家在饥寒中数着炮声等天明?
这就是1932年的上海——
租界里喝着红酒听着留声机
闸北的废墟下还埋着未寒的尸骨
而我们...就活在这裂缝里
书桌上,程添锦明天要用的教案旁,静静躺着一份英文报纸。
头条标题在月光下清晰可辨:《满洲国正式成立——大日本帝国承认新政权》。林烬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红木窗棂上留下四道月牙形的凹痕。
1932年6月上海公共租界
林烬蹲在明德书店临时搭建的木板柜台后,指尖沾着墨水,正给一本被巡捕撕破的《呐喊》重新装订。
樟木箱改造成的书架上,鲁迅的杂文集和胡适的《尝试集》都裹着《论语》《孟子》的封皮——这是杜老头想出的法子,巡捕来查时,一掀封皮就能变成“圣贤书”。
店门前的马路上,几个日本浪人踢着空罐头盒经过,木屐踩在“抵制日货”的标语上。
他们腰间别着短刀,刀鞘上缠着旭日旗的布条——自从三月《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这些浪人在租界里越发肆无忌惮。
历史书上可没说他们敢这么嚣张...
“林先生...”一个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闪进店里,声音发颤,“能...能借《饮冰室合集》吗?”
林烬抬头,瞥见她袖口露出的青紫——是上周在南京路示威时被巡捕的警棍打的。他不动声色地抽出一本《了凡四训》,翻开内页却是梁启超的《新民说》。
“三天后还。”他压低声音,顺手塞了片黄色的消炎粉在书脊夹层里——这年头磺胺是稀罕物。
女学生眼眶突然红了,鞠了一躬匆匆离开,辫梢系着的白布条扫过门槛——那是上个月在闸北阵亡的兄长戴过的孝。
门外突然骚动起来。
林烬扒着门框望去,几个英国巡捕正推搡着卖报的阿婆。老太太的竹篮被打翻,《申报》《新闻报》散了一地,头条赫然印着《日军在虹口演习流弹伤及平民》。
“老不死的!”印度巡捕操着洋泾浜上海话吼道,“谁准你卖这种报纸?”
林烬抄起门闩就要冲出去,却被张冠清一把拽住。
“找死啊?”张冠清镜片后的眼睛充血,“杜老头刚从巡捕房保释出来不久...”话音未落,街角传来整齐的皮靴声——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巡逻队来了,刺刀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操,连租界都成他们的地盘了...
他退回店里,撞翻了修补用的浆糊碗。黏稠的液体漫过桌上摊开的《东方杂志》,正好糊住扉页上胡适的文章——《上海战事结束后之感想》。
傍晚关店时,林烬在门缝里发现张字条。
是左南箫的笔迹:“明早六点,慕尔堂后门,带蔡司相机。”他划亮火柴烧掉纸条,火光中浮现出程添锦今早说的话
——顾安发现日军在江湾偷偷建了油库,就挨着商务印书馆的废墟。
又要开始了...
最后一缕夕阳透过“仁丹”广告牌,在柜台上投下血色的光斑。
林烬摸出程添锦给的怀表,表盖内侧新夹了张小照——是上周在程公馆拍的,林时和沫沫穿着实验小学的制服,背后隐约可见黄浦江面上日本军舰的桅杆。
远处传来卖桂花糕的梆子声,混着弄堂里留声机播放的日本军歌。
林烬突然想起21世纪上海外滩的钟声,那时他只当历史书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段遥远的屈辱,而现在——
他踢了脚路边印着太阳旗的香烟盒,惊起一群啄食腐肉的老鸹。
顾公馆的书房比林烬想象中更安静。
红木雕花的门无声合上,引路的仆人退了出去,房间里只剩下落地钟的滴答声。
顾安站在窗前,西装笔挺,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香烟,逆光下的轮廓像是被刀削出来的。
林烬盯着他,胸口起伏。
“顾安。”他开口,声音比想象中哑。
顾安没动,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林烬向前一步,鞋踩在波斯地毯上,没发出半点声响。
“你是顾安。”
这次顾安没应。
林烬又走近一步,近到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香水味,近到能看清他领针上刻着的家徽。
他猛地揪住顾安的领子,强迫他低头。
“顾安。”
顾安的睫毛颤了一下,终于偏开视线:“......我在。”
林烬的拳头攥紧又松开,最后只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你这个王八蛋。”
窗外,黄浦江上的汽笛声远远传来,像是某种嘲弄。
林烬突然一把拽住顾安的领子,额头抵在他肩膀上,眼眶通红。顾安整个人僵住,手指悬在半空,烟灰簌簌落在波斯地毯上。
“......你他妈一直看我装傻是不是?”林烬声音闷在他西装里,带着哽咽。
顾安的手终于慢慢落在他背上,很轻地拍了拍:“......嗯。”
林烬猛地抬头,眼角还泛着红:“混蛋!为什么不跟我相认?!”
顾安垂下眼睛,喉结动了动:“......你不是最讨厌我了吗。”
“我就是最讨厌你!”林烬一把推开他,手背狠狠抹了下眼睛。
窗外突然传来日本军车的引擎声,两人同时绷紧脊背。等噪音远去,顾安才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你的程教授不错。”
“你他妈都什么时候了还是这副德行!”林烬抬腿就踹他小腿,皮鞋尖撞在顾安的西装裤上,发出闷响。
顾安没躲,反而笑了。
他望着那笑容,扬起的眉梢,那藏在笑意里的几分顽劣,恍惚看见了21世纪那个总爱跟他争来抢去的冤家,连带着记忆里那些拌嘴的画面,都忽然清晰起来。
“疼吗?”林烬突然问。
顾安低头整理被扯歪的领带:“什么?”
“替我挡的那枪。”林烬盯着他左臂——绷带的轮廓在西装下若隐若现,“在闸北的时候。”
顾安的动作顿了一下。远处教堂的钟敲了六下,暮色透过彩绘玻璃,在他侧脸投下斑驳的光影。
“比不上你当年在实验室扎我那针疼。”
林烬的呼吸滞住了。那支打翻的试管,那个暴雨天,那些他以为永远埋葬在21世纪的记忆——原来顾安都记得。
妈的......
他抓起书桌上的威士忌猛灌一口,酒精灼烧着喉咙,就像1932年的上海灼烧着他的灵魂。
顾安一把夺过酒瓶:“别喝了,死宅男。”
“滚蛋!你这个畜牲!”林烬骂着,却被顾安突然拽进怀里,像哄小孩似的晃了晃。
“......滚啊,”林烬声音闷在他肩头,“别以为这样我就会原谅你。”
可他攥着顾安西装后襟的手却始终没松开。
顾安低笑,又抱了好一会儿才放开。
林烬眼眶红得厉害,像只炸毛的猫:“你知不知道我刚穿过来的时候住贫民窟?跟老鼠抢吃的!”他越说越气,“凭什么你是大少爷?啊?凭什么?”
顾安看着他张牙舞爪的样子,忽然伸手,指尖轻轻蹭过他发红的眼尾:“......现在不是找到你了吗。”
这个动作太熟悉了——就像高中时林烬熬夜写作业睡着,顾安也是这样把他戳醒的。
林烬突然安静下来。
窗外暮色沉沉,日本宪兵队的摩托车呼啸而过,车灯扫过书房墙壁,照亮了顾安书桌上摊开的地图——虹口日军布防图,上面用红笔画着几个醒目的叉。
原来他一直在......
“喂,”林烬别过脸,“程添锦不知道我是穿来的。”
“猜到了。”顾安慢条斯理地整理袖扣,“你看他的眼神......”他顿了顿,露出那种让林烬想揍人的了然表情,“跟当年看实验室新到的电子显微镜一模一样。”
“顾安你大爷的!!”
一本《申报》砸过去,顾安笑着接住。月光终于爬上窗棂,两个穿越时空的灵魂在这一刻短暂地找回了些许21世纪的温度。
林烬一屁股坐在顾安那张真皮椅子上,两条腿直接架在红木书桌上,把顾安整齐的文件踢得乱七八糟。
“秦沫沫!”日本籍教员突然点名,“把课文第三段读一遍!”
教室里死一般寂静。
沫沫慢慢站起来,课本“不小心”掉在地上,露出底下藏着的《告全国同胞书》。她清脆的声音念着日语课文,眼睛却死死盯着教员身后
——那里挂着被撕破的中国地图。
沧浪阁茶楼密室
张冠清的钢笔尖戳破了账本。他面前摊着左南箫偷拍的日军布防图,而柜台上摆着伪装成《红楼梦》的伤员名册。
“杜老头说...”他推了推裂开的眼镜,“日本人在公共租界新开了六家妓院,专做英美军官生意。”
林烬冷笑。
窗外,霓虹灯下的南京路上,美国水兵正搂着穿旗袍的舞女走进“大上海舞厅”,隔壁就是新开张的“昭和料理”。
一个枯瘦如柴的黄包车夫跪在地上,舔着打翻的日本清酒——那是他今天唯一的“收入”。
林烬突然从噩梦中惊醒,冷汗浸透真丝睡衣。程添锦的怀表在床头柜上滴答作响,时针指向三点——正是历史上热河沦陷的时刻。
还要等五年...七年...十三年...
身后传来温暖的触感。
程添锦的手臂环住他颤抖的脊背,指尖在他掌心慢慢写字——是《牡丹亭》的戏文:“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月光透过防弹玻璃,在柚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远处外滩的钟声敲了四下,林烬数着钟声,突然想起沫沫课本上被撕掉的《国耻歌》,想起林时藏在床底的自制火药,想起秦逸兴磨出血泡的脚...
程添锦的呼吸渐渐均匀。
林烬轻轻起身,光脚走到窗前。法租界的夜空居然能看见星星,而一江之隔的闸北,今夜又有多少户人家在饥寒中数着炮声等天明?
这就是1932年的上海——
租界里喝着红酒听着留声机
闸北的废墟下还埋着未寒的尸骨
而我们...就活在这裂缝里
书桌上,程添锦明天要用的教案旁,静静躺着一份英文报纸。
头条标题在月光下清晰可辨:《满洲国正式成立——大日本帝国承认新政权》。林烬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红木窗棂上留下四道月牙形的凹痕。
1932年6月上海公共租界
林烬蹲在明德书店临时搭建的木板柜台后,指尖沾着墨水,正给一本被巡捕撕破的《呐喊》重新装订。
樟木箱改造成的书架上,鲁迅的杂文集和胡适的《尝试集》都裹着《论语》《孟子》的封皮——这是杜老头想出的法子,巡捕来查时,一掀封皮就能变成“圣贤书”。
店门前的马路上,几个日本浪人踢着空罐头盒经过,木屐踩在“抵制日货”的标语上。
他们腰间别着短刀,刀鞘上缠着旭日旗的布条——自从三月《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这些浪人在租界里越发肆无忌惮。
历史书上可没说他们敢这么嚣张...
“林先生...”一个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闪进店里,声音发颤,“能...能借《饮冰室合集》吗?”
林烬抬头,瞥见她袖口露出的青紫——是上周在南京路示威时被巡捕的警棍打的。他不动声色地抽出一本《了凡四训》,翻开内页却是梁启超的《新民说》。
“三天后还。”他压低声音,顺手塞了片黄色的消炎粉在书脊夹层里——这年头磺胺是稀罕物。
女学生眼眶突然红了,鞠了一躬匆匆离开,辫梢系着的白布条扫过门槛——那是上个月在闸北阵亡的兄长戴过的孝。
门外突然骚动起来。
林烬扒着门框望去,几个英国巡捕正推搡着卖报的阿婆。老太太的竹篮被打翻,《申报》《新闻报》散了一地,头条赫然印着《日军在虹口演习流弹伤及平民》。
“老不死的!”印度巡捕操着洋泾浜上海话吼道,“谁准你卖这种报纸?”
林烬抄起门闩就要冲出去,却被张冠清一把拽住。
“找死啊?”张冠清镜片后的眼睛充血,“杜老头刚从巡捕房保释出来不久...”话音未落,街角传来整齐的皮靴声——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巡逻队来了,刺刀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操,连租界都成他们的地盘了...
他退回店里,撞翻了修补用的浆糊碗。黏稠的液体漫过桌上摊开的《东方杂志》,正好糊住扉页上胡适的文章——《上海战事结束后之感想》。
傍晚关店时,林烬在门缝里发现张字条。
是左南箫的笔迹:“明早六点,慕尔堂后门,带蔡司相机。”他划亮火柴烧掉纸条,火光中浮现出程添锦今早说的话
——顾安发现日军在江湾偷偷建了油库,就挨着商务印书馆的废墟。
又要开始了...
最后一缕夕阳透过“仁丹”广告牌,在柜台上投下血色的光斑。
林烬摸出程添锦给的怀表,表盖内侧新夹了张小照——是上周在程公馆拍的,林时和沫沫穿着实验小学的制服,背后隐约可见黄浦江面上日本军舰的桅杆。
远处传来卖桂花糕的梆子声,混着弄堂里留声机播放的日本军歌。
林烬突然想起21世纪上海外滩的钟声,那时他只当历史书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段遥远的屈辱,而现在——
他踢了脚路边印着太阳旗的香烟盒,惊起一群啄食腐肉的老鸹。
顾公馆的书房比林烬想象中更安静。
红木雕花的门无声合上,引路的仆人退了出去,房间里只剩下落地钟的滴答声。
顾安站在窗前,西装笔挺,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香烟,逆光下的轮廓像是被刀削出来的。
林烬盯着他,胸口起伏。
“顾安。”他开口,声音比想象中哑。
顾安没动,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林烬向前一步,鞋踩在波斯地毯上,没发出半点声响。
“你是顾安。”
这次顾安没应。
林烬又走近一步,近到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香水味,近到能看清他领针上刻着的家徽。
他猛地揪住顾安的领子,强迫他低头。
“顾安。”
顾安的睫毛颤了一下,终于偏开视线:“......我在。”
林烬的拳头攥紧又松开,最后只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你这个王八蛋。”
窗外,黄浦江上的汽笛声远远传来,像是某种嘲弄。
林烬突然一把拽住顾安的领子,额头抵在他肩膀上,眼眶通红。顾安整个人僵住,手指悬在半空,烟灰簌簌落在波斯地毯上。
“......你他妈一直看我装傻是不是?”林烬声音闷在他西装里,带着哽咽。
顾安的手终于慢慢落在他背上,很轻地拍了拍:“......嗯。”
林烬猛地抬头,眼角还泛着红:“混蛋!为什么不跟我相认?!”
顾安垂下眼睛,喉结动了动:“......你不是最讨厌我了吗。”
“我就是最讨厌你!”林烬一把推开他,手背狠狠抹了下眼睛。
窗外突然传来日本军车的引擎声,两人同时绷紧脊背。等噪音远去,顾安才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你的程教授不错。”
“你他妈都什么时候了还是这副德行!”林烬抬腿就踹他小腿,皮鞋尖撞在顾安的西装裤上,发出闷响。
顾安没躲,反而笑了。
他望着那笑容,扬起的眉梢,那藏在笑意里的几分顽劣,恍惚看见了21世纪那个总爱跟他争来抢去的冤家,连带着记忆里那些拌嘴的画面,都忽然清晰起来。
“疼吗?”林烬突然问。
顾安低头整理被扯歪的领带:“什么?”
“替我挡的那枪。”林烬盯着他左臂——绷带的轮廓在西装下若隐若现,“在闸北的时候。”
顾安的动作顿了一下。远处教堂的钟敲了六下,暮色透过彩绘玻璃,在他侧脸投下斑驳的光影。
“比不上你当年在实验室扎我那针疼。”
林烬的呼吸滞住了。那支打翻的试管,那个暴雨天,那些他以为永远埋葬在21世纪的记忆——原来顾安都记得。
妈的......
他抓起书桌上的威士忌猛灌一口,酒精灼烧着喉咙,就像1932年的上海灼烧着他的灵魂。
顾安一把夺过酒瓶:“别喝了,死宅男。”
“滚蛋!你这个畜牲!”林烬骂着,却被顾安突然拽进怀里,像哄小孩似的晃了晃。
“......滚啊,”林烬声音闷在他肩头,“别以为这样我就会原谅你。”
可他攥着顾安西装后襟的手却始终没松开。
顾安低笑,又抱了好一会儿才放开。
林烬眼眶红得厉害,像只炸毛的猫:“你知不知道我刚穿过来的时候住贫民窟?跟老鼠抢吃的!”他越说越气,“凭什么你是大少爷?啊?凭什么?”
顾安看着他张牙舞爪的样子,忽然伸手,指尖轻轻蹭过他发红的眼尾:“......现在不是找到你了吗。”
这个动作太熟悉了——就像高中时林烬熬夜写作业睡着,顾安也是这样把他戳醒的。
林烬突然安静下来。
窗外暮色沉沉,日本宪兵队的摩托车呼啸而过,车灯扫过书房墙壁,照亮了顾安书桌上摊开的地图——虹口日军布防图,上面用红笔画着几个醒目的叉。
原来他一直在......
“喂,”林烬别过脸,“程添锦不知道我是穿来的。”
“猜到了。”顾安慢条斯理地整理袖扣,“你看他的眼神......”他顿了顿,露出那种让林烬想揍人的了然表情,“跟当年看实验室新到的电子显微镜一模一样。”
“顾安你大爷的!!”
一本《申报》砸过去,顾安笑着接住。月光终于爬上窗棂,两个穿越时空的灵魂在这一刻短暂地找回了些许21世纪的温度。
林烬一屁股坐在顾安那张真皮椅子上,两条腿直接架在红木书桌上,把顾安整齐的文件踢得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