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45节
他知道程添锦昨晚在闸北夜校讲《田中奏折》节录——那份揭露日本侵华野心的秘密文件,最近正通过油印传单在进步青年中流传,也知道今早租界增派了印度巡捕。
“伯母很担心。”宣雨青从手袋里取出个信封,推到他面前,“这是顾家刚拿到的密查名单。”
她的指甲在“程添锦”三个字上轻轻一划,墨迹有些晕开,“林烬,你有空多劝劝他...别这么冒险。”
窗外突然传来整齐的皮靴声。两人同时噤声,看着一队日本商团成员趾高气扬地走过,他们胸前的“满洲贸易考察团”徽章在阳光下刺得人眼睛发疼。
“他现在...”林烬盯着玻璃上反光的“仁丹”广告,“在讲《唯物史观研究》还是东北局势?”
宣雨青的瞳孔微微一缩:“都有。上周在沧浪阁,他还当着英国领事的面,说帝国主义是...”她突然住口,因为张冠清正带着两个生面孔的顾客走近。
林烬若无其事地翻开账本,等脚步声远去才低声道:“你知道我劝不住他。”
“但你能跟着他!”宣雨青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婚戒硌得人生疼,“前天他在杨树浦演讲时,要不是顾安的人提前报信...”
她猛地松开手,从手袋里摸出手帕擦拭眼角,“他现在连我们家都不肯去,说会连累我丈夫的纱厂生意。”
一本《良友》画报从架子上滑落,露出夹在其中的传单——《为日军侵占东三省告同胞书》。
林烬弯腰去捡,正好掩饰自己发颤的手指。他想起昨晚程添锦肋下的新伤,想起黑暗中那人说“别开灯,怕有狙击手”时的语气。
“我会想办法。”林烬最终只能这样承诺,却见宣雨青从檀木梳齿里抽出卷薄如蝉翼的胶片——是缩微拍摄的布防图。
“顾邦宁让我转交的。”她借着整理鬓发的动作,将胶卷塞进林烬掌心,“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口的布防图。”起身时,她的香水味混着一句几不可闻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门铃再次响起时,林烬才发现自己攥着胶卷的手心全是冷汗。
窗外,工部局的告示栏贴出新通告:严禁集会演讲,违者以扰乱治安论处。几个穿学生装的青年正在偷偷覆盖上面的“抗日”二字,而巡捕房的警车就停在二十米外,引擎一直没熄火。
暮色像血一样漫过上海的天空。
林烬刚将宣雨青给的胶卷藏进《辞源》的夹层,书店的门就被猛地撞开——林时和秦沫沫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小脸上满是汗水和灰尘。
“你们怎么还不回家!”林烬一把拽过两个孩子,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林时的学生装被扯破了一道口子,沫沫的辫子散了,发梢还沾着可疑的褐红色痕迹将头发黏成一块。
“哥哥!”林时双眼发亮,声音却压得极低,“我们看见几百个学生举着旗子,在外滩烧日本布匹!”
他比划着,袖口露出擦伤的手肘,“他们喊‘誓死不当亡国奴’,连巡捕的水龙都冲不散!”
沫沫突然抓住林烬的衣角,手指冰凉:“警察...警察用铁棍打穿白衬衫哥哥的头...”她辫子上原来是溅到的血渍,“血喷在‘抵制日货’的横幅上,像...像过年写春联的朱砂...”
林烬的心猛地揪紧。他蹲下身,用袖子擦沫沫脸上的污渍,却越擦越花——孩子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
“王阿姊家的百货店...”沫沫抽噎着,眼泪砸在地板上,“就因橱窗摆着日本毛巾,被人砸得...她父亲蹲在碎玻璃里捡算盘珠子,哭得...”
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
张冠清一个箭步拉下半边铁闸,从缝隙里看见印度巡捕正驱散人群。
有个穿蓝布学生裙的女学生被揪着头发拖上警车,她挣扎时,怀里的传单雪花般飘落——《东北抗日宣言》油印稿。
“进去!”林烬几乎是拎着两个孩子往后间冲。杜老早已掀开地板的暗格,下面藏着他们为禁书挖的地窖。
林时却突然挣脱,从书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飞机:“哥哥!这是游行时飘到我手里的!”
林烬展开纸飞机,是油印的《告全国学生书》,落款处盖着“上海各大学抗日救国会”的血指印。
他想起程添锦昨晚说的话:“学生运动要起来了,租界会发疯一样镇压...”
“藏好。”他将传单塞进灶膛,火苗瞬间吞没了那些激昂的文字。
转身时,却见沫沫正偷偷从口袋里摸出半块染血的馒头——显然是哪个受伤学生掉落的。
“还能吃...”孩子怯生生地说,却被林烬一把打掉馒头。发霉的馒头上沾着暗红血迹,滚到墙角不动了。
“会得病!”林烬声音发颤,一把将两个孩子搂进怀里。他们的心跳又急又轻,像笼中鸟的扑棱。
后巷突然传来砸门声,接着是安南巡捕生硬的中国话:“查、查禁书!”
杜老飞快地往孩子们手里塞了两本《三字经》,自己则举起账本迎上去。
林烬趁机把胶卷转塞到林时的鞋垫下,贴着耳朵嘱咐:“要是哥哥今晚回不来,把这交给程教授...只能给他!”
沫沫突然死死抱住他:“烬哥哥别出去!外面在抓人!”她的眼泪浸透了林烬的衣衫,“那些警察...专抓穿长衫的...”
林烬望向窗外。
暮色中,几个穿中山装的青年被绑成一串游街,他们额头上用红漆写着“赤匪”。街对面茶楼的二楼,顾安正倚在窗边抽烟,烟雾模糊了他望向书店的目光。
“听话。”林烬掰开沫沫的手,在她掌心画了个他们约定的暗号——程添锦教过的,代表“安全”的摩斯密码,“去背《三字经》给杜爷爷听。”
当巡捕的皮靴声逼近后间时,林烬已经翻出后窗。
他贴着墙根飞奔,怀里的《申报》裹着一把匕首——那是程添锦去年送他防身的,刀柄上刻着“宁为玉碎”。
远处,沧浪阁的灯笼刚刚点亮,在1931年深秋的风里摇晃如血。
林烬刚拐进一条暗巷,突然被一股力道猛地拽住手腕,后背重重抵在潮湿的砖墙上。顾安的黑西装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只有指间香烟的红光在黑暗中明灭。
“你去哪?”顾安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冷意,“就不能好好呆着?”
林烬挣了一下,没挣开,反而被顾安扣得更紧。巷子外传来巡捕的皮靴声和警哨,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巷口,照亮顾安紧绷的下颌线。
“放开!”林烬咬牙,“程添锦他——”
“——他比你聪明。”
顾安打断他,烟头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弧线,“他知道躲,知道迂回,知道什么叫留得青山在。”他的拇指按在林烬腕间的脉搏上,力道重得发疼,“你呢?拎着把刀就敢往租界警局的方向跑?”
林烬呼吸一滞——顾安怎么会知道他怀里藏着刀?
像是看出他的疑惑,顾安冷笑一声,突然扯开他的衣襟,匕首的寒光在月色下一闪而过。“《申报》包刀?”他声音里带着讥诮,“你以为那些印度巡捕是傻子?”
巷子深处传来野猫的嘶叫,接着是几声刻意压低的咳嗽——是顾安的人在放哨。林烬这才注意到,顾安的西装下藏着枪套的轮廓,而他的皮鞋上沾着新鲜的血迹。
“程添锦不在警局。”顾安突然松手,从内袋掏出张纸条塞进林烬领口,“在霞飞路76号,我家的仓库。”他顿了顿,“再乱跑,下次捆着你送回去。”
林烬展开纸条,上面是程添锦的字迹,只有简短的三个字——“安,勿寻。”
远处,警笛声骤然尖锐起来。
顾安猛地将林烬推进一扇隐蔽的小门,自己则转身走向巷口,黑西装很快融入夜色。
林烬攥着纸条,听见顾安用日语对巡捕说了句什么,接着是皮靴远去的声响。
门后是间废弃的茶仓,霉味混着陈年的茶香。月光从气窗漏进来,照见墙角一个小木箱——上面放着程添锦的怀表,表链断了一截,像是匆忙间扯落的。
林烬慢慢蹲下身,指尖触到表盖上那道弹痕时,突然明白了顾安那句“他比你聪明”是什么意思。程添锦早就料到他会冲动,所以提前留了后路。而顾安……
他望向窗外。
月光下,顾安的身影立在巷口,像一道沉默的屏障,挡在所有可能追来的危险之前。
1931年10月的夜,上海滩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林烬借着月光,悄无声息地穿过霞飞路的小巷。顾安给的纸条被他攥在手心,汗水浸透了纸张边缘。
拐角处突然传来脚步声,林烬迅速闪进一家早已打烊的绸缎庄门廊下。
三个日本浪人提着酒瓶踉跄走过,嘴里用日语叫嚷着“支那人都是懦夫”。林烬的手指不自觉地摸向怀中的匕首,却在触到程添锦的怀表时停住了。
要冷静...
他深吸一口气,等浪人走远后才继续前行。
霞飞路76号是顾家的一处旧仓库,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林烬按照顾安纸条上的提示,在锈蚀的铁门上有节奏地敲了七下——三长两短再两长。
门开了一条缝,程添锦的脸在煤油灯的光晕中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把将林烬拽进去,力道大得让两人都踉跄了几步。
“你怎么——”程添锦的话没说完,林烬已经死死抱住了他。掌心下的绷带透着湿意,混合着药味和血腥气。
“林时和沫沫...”林烬的声音闷在程添锦肩头,“他们带着胶卷...”
程添锦的身体明显僵了一瞬。他推开林烬,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刀:“什么胶卷?”
“宣雨青给的,虹口布防图。”林烬这才注意到仓库里还有其他人——两个穿学生装的青年正在整理油印机,地上散落着《告全国同胞书》的传单。
程添锦闭了闭眼,突然拽着林烬往仓库深处走。最里间的货架上堆满茶叶箱,他移开其中一个,露出后面的暗门。
“听着。”程添锦的声音压得极低,“明天天亮前,会有人接林时他们来这儿。”他的手指抚过林烬颈侧,那里有一道被顾安掐出的红痕,“顾安的人一直在书店附近守着。”
林烬这才稍稍放心,但随即又想起什么:“你的伤...”
“子弹擦伤而已。”程添锦轻描淡写地带过,却在不经意转身时皱了眉。煤油灯下,林烬看见他白衬衫后腰处渗出的血迹已经干涸成褐色。
外面突然传来三声猫头鹰叫——是约定的警报信号。程添锦迅速吹灭油灯,在黑暗中准确无误地捂住林烬的嘴。
“巡捕查房。”他在林烬耳边轻声道,温热的呼吸扫过耳廓,“别出声。”
沉重的皮靴声由远及近,手电筒的光柱透过木板缝隙扫进来。林烬屏住呼吸,感觉程添锦的心跳透过相贴的胸膛传来,又快又重。
“...顾家的产业,查什么查!”一个醉醺醺的声音响起,带着浓重的宁波口音,“二少爷刚打过招呼...”
脚步声渐渐远去。程添锦长舒一口气,却仍保持着将林烬圈在怀里的姿势。黑暗中,他的唇无意间擦过林烬的额角。
“胶卷的事...”程添锦终于松开手,“你做得对。”
林烬摸到他的手腕,在上面轻轻划了个“安”字,程添锦低笑一声,回划了一个“心”。
货架后传来窸窣声,一个青年探头进来:“程先生,最新消息,南京那边...”
程添锦立刻恢复了往日的沉稳,拍了拍林烬的肩:“去休息会儿,里面有小床。”他转身时,白衬衫上的血迹在月光下像一幅残缺的地图。
林烬没有动。
他望着程添锦走向油印机的背影,突然想起21世纪历史书上那些模糊的黑白照片,原来所谓“抗日救亡运动”,就是由这样一个个不眠之夜组成的。
林烬上前猛地攥住程添锦的手腕,力道大得让正在整理传单的青年们都抬头望来。煤油灯的光晕里,他看见程添锦镜片上自己扭曲的倒影。
“我跟你们一起。”林烬一字一顿地说,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不是作为被保护的累赘,是作为——”
程添锦突然反手握住他的手指,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骨节:“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仓库角落的油印机突然卡住,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慌忙去修,手指被油墨染得漆黑。林烬盯着那些飞散的传单,上面“收复东北”四个大字被油墨晕染得模糊不清。
“意味着...”林烬抽出手,从怀里掏出那把刻着“宁为玉碎”的匕首,“下次你受伤时,我能挡在你前面。”
程添锦的呼吸明显一滞。
“林烬。”程添锦最终只是这样叫他,声音轻得像叹息,“你弟弟才十二岁。”
这句话像把刀,精准地扎进林烬最柔软的软肋。
他想起林时鞋垫下的胶卷,想起沫沫辫子上的血点,想起杜老咳嗽时手帕上的血迹。
“伯母很担心。”宣雨青从手袋里取出个信封,推到他面前,“这是顾家刚拿到的密查名单。”
她的指甲在“程添锦”三个字上轻轻一划,墨迹有些晕开,“林烬,你有空多劝劝他...别这么冒险。”
窗外突然传来整齐的皮靴声。两人同时噤声,看着一队日本商团成员趾高气扬地走过,他们胸前的“满洲贸易考察团”徽章在阳光下刺得人眼睛发疼。
“他现在...”林烬盯着玻璃上反光的“仁丹”广告,“在讲《唯物史观研究》还是东北局势?”
宣雨青的瞳孔微微一缩:“都有。上周在沧浪阁,他还当着英国领事的面,说帝国主义是...”她突然住口,因为张冠清正带着两个生面孔的顾客走近。
林烬若无其事地翻开账本,等脚步声远去才低声道:“你知道我劝不住他。”
“但你能跟着他!”宣雨青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婚戒硌得人生疼,“前天他在杨树浦演讲时,要不是顾安的人提前报信...”
她猛地松开手,从手袋里摸出手帕擦拭眼角,“他现在连我们家都不肯去,说会连累我丈夫的纱厂生意。”
一本《良友》画报从架子上滑落,露出夹在其中的传单——《为日军侵占东三省告同胞书》。
林烬弯腰去捡,正好掩饰自己发颤的手指。他想起昨晚程添锦肋下的新伤,想起黑暗中那人说“别开灯,怕有狙击手”时的语气。
“我会想办法。”林烬最终只能这样承诺,却见宣雨青从檀木梳齿里抽出卷薄如蝉翼的胶片——是缩微拍摄的布防图。
“顾邦宁让我转交的。”她借着整理鬓发的动作,将胶卷塞进林烬掌心,“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口的布防图。”起身时,她的香水味混着一句几不可闻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门铃再次响起时,林烬才发现自己攥着胶卷的手心全是冷汗。
窗外,工部局的告示栏贴出新通告:严禁集会演讲,违者以扰乱治安论处。几个穿学生装的青年正在偷偷覆盖上面的“抗日”二字,而巡捕房的警车就停在二十米外,引擎一直没熄火。
暮色像血一样漫过上海的天空。
林烬刚将宣雨青给的胶卷藏进《辞源》的夹层,书店的门就被猛地撞开——林时和秦沫沫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小脸上满是汗水和灰尘。
“你们怎么还不回家!”林烬一把拽过两个孩子,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林时的学生装被扯破了一道口子,沫沫的辫子散了,发梢还沾着可疑的褐红色痕迹将头发黏成一块。
“哥哥!”林时双眼发亮,声音却压得极低,“我们看见几百个学生举着旗子,在外滩烧日本布匹!”
他比划着,袖口露出擦伤的手肘,“他们喊‘誓死不当亡国奴’,连巡捕的水龙都冲不散!”
沫沫突然抓住林烬的衣角,手指冰凉:“警察...警察用铁棍打穿白衬衫哥哥的头...”她辫子上原来是溅到的血渍,“血喷在‘抵制日货’的横幅上,像...像过年写春联的朱砂...”
林烬的心猛地揪紧。他蹲下身,用袖子擦沫沫脸上的污渍,却越擦越花——孩子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
“王阿姊家的百货店...”沫沫抽噎着,眼泪砸在地板上,“就因橱窗摆着日本毛巾,被人砸得...她父亲蹲在碎玻璃里捡算盘珠子,哭得...”
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
张冠清一个箭步拉下半边铁闸,从缝隙里看见印度巡捕正驱散人群。
有个穿蓝布学生裙的女学生被揪着头发拖上警车,她挣扎时,怀里的传单雪花般飘落——《东北抗日宣言》油印稿。
“进去!”林烬几乎是拎着两个孩子往后间冲。杜老早已掀开地板的暗格,下面藏着他们为禁书挖的地窖。
林时却突然挣脱,从书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飞机:“哥哥!这是游行时飘到我手里的!”
林烬展开纸飞机,是油印的《告全国学生书》,落款处盖着“上海各大学抗日救国会”的血指印。
他想起程添锦昨晚说的话:“学生运动要起来了,租界会发疯一样镇压...”
“藏好。”他将传单塞进灶膛,火苗瞬间吞没了那些激昂的文字。
转身时,却见沫沫正偷偷从口袋里摸出半块染血的馒头——显然是哪个受伤学生掉落的。
“还能吃...”孩子怯生生地说,却被林烬一把打掉馒头。发霉的馒头上沾着暗红血迹,滚到墙角不动了。
“会得病!”林烬声音发颤,一把将两个孩子搂进怀里。他们的心跳又急又轻,像笼中鸟的扑棱。
后巷突然传来砸门声,接着是安南巡捕生硬的中国话:“查、查禁书!”
杜老飞快地往孩子们手里塞了两本《三字经》,自己则举起账本迎上去。
林烬趁机把胶卷转塞到林时的鞋垫下,贴着耳朵嘱咐:“要是哥哥今晚回不来,把这交给程教授...只能给他!”
沫沫突然死死抱住他:“烬哥哥别出去!外面在抓人!”她的眼泪浸透了林烬的衣衫,“那些警察...专抓穿长衫的...”
林烬望向窗外。
暮色中,几个穿中山装的青年被绑成一串游街,他们额头上用红漆写着“赤匪”。街对面茶楼的二楼,顾安正倚在窗边抽烟,烟雾模糊了他望向书店的目光。
“听话。”林烬掰开沫沫的手,在她掌心画了个他们约定的暗号——程添锦教过的,代表“安全”的摩斯密码,“去背《三字经》给杜爷爷听。”
当巡捕的皮靴声逼近后间时,林烬已经翻出后窗。
他贴着墙根飞奔,怀里的《申报》裹着一把匕首——那是程添锦去年送他防身的,刀柄上刻着“宁为玉碎”。
远处,沧浪阁的灯笼刚刚点亮,在1931年深秋的风里摇晃如血。
林烬刚拐进一条暗巷,突然被一股力道猛地拽住手腕,后背重重抵在潮湿的砖墙上。顾安的黑西装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只有指间香烟的红光在黑暗中明灭。
“你去哪?”顾安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冷意,“就不能好好呆着?”
林烬挣了一下,没挣开,反而被顾安扣得更紧。巷子外传来巡捕的皮靴声和警哨,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巷口,照亮顾安紧绷的下颌线。
“放开!”林烬咬牙,“程添锦他——”
“——他比你聪明。”
顾安打断他,烟头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弧线,“他知道躲,知道迂回,知道什么叫留得青山在。”他的拇指按在林烬腕间的脉搏上,力道重得发疼,“你呢?拎着把刀就敢往租界警局的方向跑?”
林烬呼吸一滞——顾安怎么会知道他怀里藏着刀?
像是看出他的疑惑,顾安冷笑一声,突然扯开他的衣襟,匕首的寒光在月色下一闪而过。“《申报》包刀?”他声音里带着讥诮,“你以为那些印度巡捕是傻子?”
巷子深处传来野猫的嘶叫,接着是几声刻意压低的咳嗽——是顾安的人在放哨。林烬这才注意到,顾安的西装下藏着枪套的轮廓,而他的皮鞋上沾着新鲜的血迹。
“程添锦不在警局。”顾安突然松手,从内袋掏出张纸条塞进林烬领口,“在霞飞路76号,我家的仓库。”他顿了顿,“再乱跑,下次捆着你送回去。”
林烬展开纸条,上面是程添锦的字迹,只有简短的三个字——“安,勿寻。”
远处,警笛声骤然尖锐起来。
顾安猛地将林烬推进一扇隐蔽的小门,自己则转身走向巷口,黑西装很快融入夜色。
林烬攥着纸条,听见顾安用日语对巡捕说了句什么,接着是皮靴远去的声响。
门后是间废弃的茶仓,霉味混着陈年的茶香。月光从气窗漏进来,照见墙角一个小木箱——上面放着程添锦的怀表,表链断了一截,像是匆忙间扯落的。
林烬慢慢蹲下身,指尖触到表盖上那道弹痕时,突然明白了顾安那句“他比你聪明”是什么意思。程添锦早就料到他会冲动,所以提前留了后路。而顾安……
他望向窗外。
月光下,顾安的身影立在巷口,像一道沉默的屏障,挡在所有可能追来的危险之前。
1931年10月的夜,上海滩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林烬借着月光,悄无声息地穿过霞飞路的小巷。顾安给的纸条被他攥在手心,汗水浸透了纸张边缘。
拐角处突然传来脚步声,林烬迅速闪进一家早已打烊的绸缎庄门廊下。
三个日本浪人提着酒瓶踉跄走过,嘴里用日语叫嚷着“支那人都是懦夫”。林烬的手指不自觉地摸向怀中的匕首,却在触到程添锦的怀表时停住了。
要冷静...
他深吸一口气,等浪人走远后才继续前行。
霞飞路76号是顾家的一处旧仓库,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林烬按照顾安纸条上的提示,在锈蚀的铁门上有节奏地敲了七下——三长两短再两长。
门开了一条缝,程添锦的脸在煤油灯的光晕中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把将林烬拽进去,力道大得让两人都踉跄了几步。
“你怎么——”程添锦的话没说完,林烬已经死死抱住了他。掌心下的绷带透着湿意,混合着药味和血腥气。
“林时和沫沫...”林烬的声音闷在程添锦肩头,“他们带着胶卷...”
程添锦的身体明显僵了一瞬。他推开林烬,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刀:“什么胶卷?”
“宣雨青给的,虹口布防图。”林烬这才注意到仓库里还有其他人——两个穿学生装的青年正在整理油印机,地上散落着《告全国同胞书》的传单。
程添锦闭了闭眼,突然拽着林烬往仓库深处走。最里间的货架上堆满茶叶箱,他移开其中一个,露出后面的暗门。
“听着。”程添锦的声音压得极低,“明天天亮前,会有人接林时他们来这儿。”他的手指抚过林烬颈侧,那里有一道被顾安掐出的红痕,“顾安的人一直在书店附近守着。”
林烬这才稍稍放心,但随即又想起什么:“你的伤...”
“子弹擦伤而已。”程添锦轻描淡写地带过,却在不经意转身时皱了眉。煤油灯下,林烬看见他白衬衫后腰处渗出的血迹已经干涸成褐色。
外面突然传来三声猫头鹰叫——是约定的警报信号。程添锦迅速吹灭油灯,在黑暗中准确无误地捂住林烬的嘴。
“巡捕查房。”他在林烬耳边轻声道,温热的呼吸扫过耳廓,“别出声。”
沉重的皮靴声由远及近,手电筒的光柱透过木板缝隙扫进来。林烬屏住呼吸,感觉程添锦的心跳透过相贴的胸膛传来,又快又重。
“...顾家的产业,查什么查!”一个醉醺醺的声音响起,带着浓重的宁波口音,“二少爷刚打过招呼...”
脚步声渐渐远去。程添锦长舒一口气,却仍保持着将林烬圈在怀里的姿势。黑暗中,他的唇无意间擦过林烬的额角。
“胶卷的事...”程添锦终于松开手,“你做得对。”
林烬摸到他的手腕,在上面轻轻划了个“安”字,程添锦低笑一声,回划了一个“心”。
货架后传来窸窣声,一个青年探头进来:“程先生,最新消息,南京那边...”
程添锦立刻恢复了往日的沉稳,拍了拍林烬的肩:“去休息会儿,里面有小床。”他转身时,白衬衫上的血迹在月光下像一幅残缺的地图。
林烬没有动。
他望着程添锦走向油印机的背影,突然想起21世纪历史书上那些模糊的黑白照片,原来所谓“抗日救亡运动”,就是由这样一个个不眠之夜组成的。
林烬上前猛地攥住程添锦的手腕,力道大得让正在整理传单的青年们都抬头望来。煤油灯的光晕里,他看见程添锦镜片上自己扭曲的倒影。
“我跟你们一起。”林烬一字一顿地说,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不是作为被保护的累赘,是作为——”
程添锦突然反手握住他的手指,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骨节:“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仓库角落的油印机突然卡住,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慌忙去修,手指被油墨染得漆黑。林烬盯着那些飞散的传单,上面“收复东北”四个大字被油墨晕染得模糊不清。
“意味着...”林烬抽出手,从怀里掏出那把刻着“宁为玉碎”的匕首,“下次你受伤时,我能挡在你前面。”
程添锦的呼吸明显一滞。
“林烬。”程添锦最终只是这样叫他,声音轻得像叹息,“你弟弟才十二岁。”
这句话像把刀,精准地扎进林烬最柔软的软肋。
他想起林时鞋垫下的胶卷,想起沫沫辫子上的血点,想起杜老咳嗽时手帕上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