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曲簌幸灾乐祸的道:“来看你是否真的病了。”
  肖政为了装病装的像,甚至把康禄留在了昭纯宫,还以安心休养为由,下旨不让任何人探望。
  看吧,才三天,纸便包不住火了。
  肖政轻轻弹了一下曲簌的额头,“别笑我,同流合污,你也有份。”
  曲簌有恃无恐,“小满心疼我,我可以说是受你胁迫的。”
  “你以为小满傻啊。”
  曲簌和肖政你一句我一句,作为太监的康禄都看不下去了,开口提醒,“皇上,娘娘,太子殿下还在院中候着呢。”
  见或不见你俩给个准话啊,别光顾着打情骂俏。
  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二人脸上同时闪过一抹尴尬。
  肖政重新躺下,然后说道:“宣太子进来。”
  小满很快进来了,恭恭敬敬的行礼,“儿臣参见父皇、母妃。”
  “起来吧。”肖政故意压低声音,装作虚弱的样子。
  “谢父皇。”
  小满直起身子,静静的看着榻上躺着的父皇,不说话。
  小满在看肖政,曲簌在看小满。
  即将十六岁的小满,虽然年纪尚小,但身高已经与肖政相差无几。随着年龄越大,小满长相越像肖政,最少与肖政有七分相似,加之小满是由肖政一手教大的,周身气质的衬托下,更像了。
  尤其是在沉默不语的时候,曲簌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初入宫时的肖政。
  有像的地方,就肯定有不像的地方。
  如今的肖政已步入不惑之年,四十五岁的他,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印记,但这些痕迹并没有让他显出老态,反而使他褪去了年轻时的凌厉,多了一丝平和与沉稳。
  相比之下,小满则宛如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年轻气盛,朝气蓬勃,身上散发着他这个岁数该有的气息。
  曲簌细细打量着小满和肖政,再一次感受到传承和希望的力量。
  青出于蓝肯定能胜于蓝。
  肖政被看的不自在,指着榻边的凳子,“屋内没有其他人,不必拘着,小满自己找凳子坐吧。”
  小满收回眼神,平静的说道:“儿臣不坐,儿臣特意抽空来看父皇,父皇身子好些了吗?”
  小满语气太过于平静,肖政和曲簌都觉得怪怪的,又说不上了。
  肖政轻咳一声,“好多了,再休息几日便好了。”
  “太医说是什么病了吗?”
  “没什么大病,岁数大了,政事繁忙,缺少休息造成的,休息够了就没事了。”
  小满眉头紧皱,好像是在担忧。
  “太医说要休息多久?”
  “太医没给准确的日期,多休养一段时间总归是好的。”
  尝过了连续不上朝的乐趣,肖政觉得他已经不适合上朝了。
  见小满迟迟没有回应,肖政继续问:“怎么了,小满是遇上什么不能处置的事了吗?你可以多与大公主等人商量,实在不行,你也可以来找朕,朕虽生着病,看两封奏折的精神还是有的。”
  小满嘴角微微抽动,终于忍不下去了,悠悠发问:“父皇,母妃,前天晚上雅音阁的曲好听吗?”
  小满话音刚落,曲簌和肖政面面相觑,小满怎么知道他们前天晚上去雅音阁听曲的。
  时间地点都对的上,他们也没什么好装的了。
  曲簌脸上带有被拆穿的窘迫,“小满是如何知道我们在雅音阁听曲的?”
  “齐随陪着大姐去听曲,看到父皇母妃了。”
  “呵呵……”曲簌尴尬的一笑,“大公主和驸马爷也不说上来打声招呼。”
  “大姐和齐随怕打扰父皇母妃。”
  小满没说的是,大姐和驸马是故意的。
  与曲簌的心虚想比,肖政反应更镇定,慢慢坐起身子,抖了抖衣服,语重心长的道:“朕夙兴夜寐二十余年,是该逐渐放松的时候了,太子要懂得心疼朕,而且父皇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你不要让父皇失望。”
  “难道太子不愿意替朕分忧吗?”
  小满深吸一口气,压住想回怼的心。
  “儿臣愿意替父皇分忧,只是儿臣年纪尚轻,需要父皇多教导几年。”
  父皇不要以为他不知道,父皇就是想陪着母妃玩,找的借口罢了。
  “太子聪慧,朕很放心。”
  “儿臣自知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定安的重担还需父皇多担几年。”
  既然说明了,肖政也不绕弯子了,直接问道:“太子觉得多少年合适?”
  “五年,父皇是二十岁登基的,儿臣认为这个年纪正好。”
  小满怕多说几年,父皇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五年太迟了,你能和朕相比吗?朕登基时内忧外患,如今朝堂安定,你肯定能更早胜任的。”
  “父皇,儿臣……”
  “好了,别说了。”肖政打断小满的话,“朕决定了,等你大婚后,朕便禅位于你。”
  事成定局,小满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好,就按父皇说的办。”
  大婚,大姐是二十一岁才大婚,他也可以,比他预计的时间还晚一年呢。
  肖政似乎看透了小满的心中所想,好心的劝道:“小满,你想想,你越早大婚,早些生下太子,你至少能比朕早轻松五年。”
  这句话小满听进去了,他如果十八岁生下太子,等太子二十,他才三十八,仔细想想,早婚也不是不行。
  看小满放松的表情,曲簌哭笑不得,姜还是老的辣,小满这又暂时被忽悠住了。
  这时,小满的贴身太监来传,清和殿有大臣求见。
  肖政催促小满快回清和殿处理政事。
  小满认命的离开,走到门口,转身问:“父皇的身体打算何时恢复?”
  肖政已经再次躺了回去,听到小满的询问,稍作思考后回道:“三天后吧,朕明日还要陪你母妃去踏春呢。”
  语气里是没有丁点儿的愧疚。
  第277章 后记三(大公主、齐随)
  政历二十二年冬,十九岁的大公主已经进入翰林院两年多了,现已经是正五品的翰林院学士,带领侍书修撰经史典籍的工作初见成效。
  大公主更是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在了翰林院,回到懿和宫时,多数时候也是手不离书。
  如果不是九儿练武时硬拉着大公主一起,大公主能在书房一待一整天。
  大公主在翰林院如鱼得水,同时她的婚事成了朝内朝外关注的大事。
  十九岁未成婚的公主,大公主是定安有史以来的第一个。
  皇后问了两次,大公主说不急,皇后也就没问了。
  到了腊月初八,朝会结束后,御史大夫郑纯回禀完事情后,在原地踌躇,似乎有事想说,却又难以启齿的样子。
  肖政看在眼中,放下笔问:“郑大人还有何事?”
  见皇上都开口问了,郑纯鼓起勇气道:“回皇上,臣家中有一嫡幼子,名郑廉,今年十八,比大公主小一岁,与大公主同年科举的,但犬子比不过大公主,中在二甲第十名,现在湖水县当县令,在青阳书院读书时,犬子便倾慕大公主,臣……臣想替犬子求一个恩典,大公主选择驸马时,能不能考虑一下犬子。”
  御史大夫说完,紧张的脸色发白,等待着皇上的宣判。
  郑纯每说一句,肖政的脸就黑一分,但肖政没发火,只是说了一句:‘大公主的婚事全凭大公主意愿,朕不插手。’就让郑纯退下。
  郑纯听得出肖政的语气冷了许多,不敢停留,迅速的离开了。
  郑纯离开后,肖政吩咐人去请大公主来。
  虽嘴上说着‘全凭女儿意愿’,可女儿的婚事,他还是担忧的,怕她以后过得不开心。
  一刻钟,大公主到了。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安。”
  “乐儿不必多礼,坐,父皇找你来是有事想问问你的意见。”
  大公主坐下,静静等着父皇说话。
  看着长得亭亭玉立、又才华横溢的长女,肖政心中越发难受了,但该问的还是要问,“乐儿对自己的婚事有什么看法?”
  大公主微微一笑,“又有大臣在父皇耳边说什么了?”
  “不愧是朕的女儿,一猜一个准,御史大夫替他的嫡幼子来探听朕的口风了。”
  “御史大夫?”大公主稍作思考,“郑廉对吧?”
  “乐儿认识?”肖政心中越发不是滋味了,难道乐儿真的与此人相识,对这个郑廉有好感。
  “认识,他与儿臣同是青阳书院甲字班的学生,学识出众,经常得夫子夸奖。”
  听到女儿夸奖郑廉,心中咯噔一下,看来自己猜对了。
  哎,十六岁能中在二甲,算是奇才了,御史大夫正三品,家世不算太差,就是比女儿小一岁这点不好,年纪小了,懂得照顾人吗?
  可女儿喜欢,等他派人调查好郑家的事后,没问题,成全了女儿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