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下官参见平远将军,不知平远将军凌晨赶回,是有什么急事吗?”
意识到扰人清梦了,林平夏不好意思的一笑,“暂时没事,我听管家说你到了,一时激动,忘了时辰,你在府中住着可还习惯,来了镇国府就把镇国公府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与管家说。”
“下官多谢平远将军了,管家安排得当,下官住的很习惯。”
钱书林被林平夏的热情弄得很是不自在,他说白了就是一个军师,哪需要平远将军如此热情对待。
可现在的钱书林想不了这么多,他连续赶了十八天的路,吃不好睡不好,到了镇国公府,疲惫不堪的他只想好好睡一觉。
钱书林撑不住打了个哈欠,林平夏见状往门外退了一步,“书林你继续休息,明日上午我不用去军中,其余的事我们明日再谈。”
送走林平夏,关上房门,钱书林躺回床上,心中无语的紧,忍不住吐槽刚才林平夏的行径,没有任何急事,凌晨将人吵醒,如果对方不是平远将军,他一定会发火骂人的。
与钱书林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管家,他很少见自家将军有此行为,看得出,将军对来人是真的高兴和喜欢,心中思索,那人到底有什么过人本事,能让将军另眼相待。
林平夏心情很好,回到住的院里,蹑手蹑脚的摸进房中。
钱书林被吵醒不敢骂林平夏,将军夫人欧阳玲却不一样,管家在门口听到夫人的骂声,不一会儿,只见穿着整齐的林平夏从屋内出来,黑着一张脸,冷声道:“抱床被子去隔壁书房,今晚我在书房睡。”
管家憋着笑跟在林平夏身后,将军也是不长记性,总喜欢半夜溜回房中,可哪次没有被夫人骂,却依旧不改,好像还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他这未成婚的人的确无法理解。
第214章 军中事
林平夏早早的醒了,脸皮厚的溜进正堂与欧阳玲用早膳。
欧阳玲不理他,他自顾自的说道:“夫人,你见过昨日来的年轻人了吗?”
欧阳玲知晓林平夏打的主意,毫不犹豫的拒绝道:“见过,不合适,那人比媛媛大了七岁,怎么可能?而且我已经在给媛媛看人家了,媛媛的性格不适合回宁州城,就在林家军中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二人志趣相投,媛媛也能一直留在我们身边,何乐而不为,早些歇了你的心思。”
欧阳玲知道林平夏欣赏新来的军师,前年回来时便提过,后来各种原因不了了之了,可昨日那年轻人到了,丈夫心中熄灭的火苗又燃起来了,又想着撮合女儿和那军师。
欧阳玲心中有股无名怒火,他劝母亲时头头是道,到了自己身上,就凭着喜好来,一厢情愿,不先问问俩人的意见,不是大战在即,她真的想揍他一顿出气。
林平夏不敢违背妻子的意见,同时觉得妻子说的不无道理,女儿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又想着留人不一定要靠婚姻,林平夏瞬间又来了干劲。三两下吃完早饭,去东跨院找钱书林。
钱书林正在用早膳,见着林平夏来了,欲放下筷子行礼,林平夏按下钱书林饿身子,“你继续吃,我等你去一同去军中。”
钱书林总觉得林平夏看他的眼神很炙热,钱书林想到了曾经林平夏打过的主意,暗自叹了口气,难道平远将军还没放弃?真是执着啊。
想到此,钱书林放下筷子,装作无意的说道:“晋州的饮食习惯与北漠的相似,与宁州城的倒是有很大差距。”
林平夏听后问道:“晋州与东夏和北漠相邻,饮食习惯大差不离,书林用不惯吗?”
“没有没有,下官去过很多地方,对吃的不挑,只是用了镇国公府的吃食,微臣想到了家中的夫人,我们路过北漠时,她很喜欢北漠的美食,如果此次她与微臣一同来晋州,想来一定会喜欢晋州美食的。”
钱书林故意加重了‘夫人’二字。
果然,钱书林话音刚落,林平夏惊讶的道:“书林何时娶亲的,我怎么不知道。”
“大半年了,在游历途中认识,家中父亲和兄嫂都同意了,过了礼,合了生辰八字了,等战事结束,下官回宁州城,便把婚事办了,一家人在宁州城团团圆圆的,也是家中亲人的期盼。”
钱书林一番话告诉林平夏,他不止有了婚约,而且不会留在军中,战事结束,他会走的。
林平夏听懂了钱书林话中的含义,失落又惋惜,却也知凡事强求过甚,会适得其反,林平夏自此收起了所有心思。
虽然军中有弟弟坐镇,但作为主帅,林平夏也不敢离开太久,用完午膳,带上钱书林,立刻赶往军营。
军营驻扎在距离晋州城墙外十里地的地方,骑马不过两刻钟的事,来到军营,林平夏瞬间换了个样,坐个主位上,与营帐中的人介绍了钱书林后,便招来斥候询问打探来的消息。
得知北漠和东夏的军队依旧不动,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安静,林平夏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两方战士分别在二十日前和十日前打了一仗,都是定安胜利了,北漠和东夏的驻军往后退了五里地,但两次交战,对方派出的士兵实力一般,肯定不是东夏和北漠的精锐力量。
林平夏沙场宿将,一眼就能猜出前两次交战对方肯定另有所图,所以在得胜后,不敢乘胜追击,一旦落入对方的圈套,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僵持了十余天,对方依旧没有任何反应,下一次又会派出多少人。
继续这么拖下去不是办法,越拖得久,军中士兵越会掉以轻心,到了关键时刻,真的打起来了,士兵聚不齐精气神,在交战中是大忌。
林平夏迅速做出决定,让各军将领,把驻扎地当训练场,按照平时训练那样,训练所有士兵,不允许半刻松懈。
钱书林在一旁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适时插嘴问道:“两次交战北漠和东夏共派出了多少人?”
林平夏回道:“共八百人不到,而且死伤大半。”
钱书林眉头紧皱,“不对,不像东夏和北漠的风格。”
后宫目前主要人物关系:
曲簌
小仪——顺仪——充华——修仪——贵仪——昭仪——俪良妃——俪贵妃
丫鬟:白芷、半夏、碧霞(叛主,福阳宫)、碧翠、碧彩(太医院、改名辛夷)
太监:小忠子、小柜子、高福
父亲:曲济仁
祖父:曲生堂
大哥:曲笠(22岁)大嫂:云静(21岁)
小弟:曲筑(4多)
母亲:钱淑琴
外祖父:钱昇长孙:钱远恒
三舅舅:钱书林(27岁)
大舅舅:钱书盛(50岁)大舅母:狄佩芸长子:钱文义(长子:钱子恒9岁/次子:钱子洄4岁)次子(三表哥17岁):钱文智
二舅舅:钱书达(44岁)儿子:钱文礼(总排行2)
皇后纪惠贤
28岁
父亲:纪鸿(右相)
二叔:纪海
二弟:纪钰
三妹:纪惠语丈夫:齐桓(二等侍卫)
四妹:纪惠星(亡)
敏贤妃王只悦
28岁
身边嬷嬷:贺嬷嬷(温懿皇后宫中的二宫女)
丫鬟:筱蝶
育大皇子:肖敬
王妃——王德妃——王贤妃
父亲:户部侍郎王修杰
母亲:武郡王武觉的嫡长女,和淑县主
舅舅:禁军副统领兼兵部侍郎
陈淑妃陈楠
育二皇子:肖明
父亲:豫县县令(流放)继母当家
二皇子,政历三年二月初七,五岁零十个月,肖明
三皇子,政历六年八月初四,两岁一个月,肖忠
四皇子,政历六年冬月十五,一岁零十个月,肖康
五皇子,政历七年六月三十,一岁零两个月,肖义
大公主,政历三年六月初五,六岁四个月,肖乐
大皇子,登基前两月生的,腊月二十五,八岁九个月,肖敬
肉肉,政历四年生的,十一月初八,四岁十个月
第215章 耶律阳
林平夏认同钱书林的说法,“挑起矛盾到现在,战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了,以前打仗中从未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时我真想不出应对之策。”
林平夏又望向帐中的人,“左右前锋可有应对之策?”
武煊和林平胜同时摇头,打仗布局他们在行,但出谋划策、猜测人心他们确实差强人意。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钱书林缓缓的说道:“将军,下官说的不是交战上的不对劲,而是东夏和北漠两国的结盟不对劲。”
林平夏没理解钱书林话里的意思,皱着眉头问道:“两国结盟有什么不对劲,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将军口中的利益的确没错,结盟的初始肯定是利益,但将军想过没有,多大的利益能让北漠听命于东夏,过大的利益东夏又怎能愿意分与北漠。”钱书林说完这话停顿了一下,望向林平夏,等待他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