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庆幸,他是运气最好的那个,至少,他平安身退,没走到抄家灭门地步。
纪鸿看肖政的同时,肖政也在看纪鸿,外祖父、陆胜、眼前纪鸿,三人为他登上皇位立下汗马功劳,纪鸿甚至算得上他的半个老师,他对这三人的宽容程度,远超其他臣子,可惜,如曲小七说的,权势会迷了大多数人的眼睛,最终,君臣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此时此刻,肖政心中也多了份沉重,缓缓开口道:“纪大人保重,康禄,送纪大人出去。”
“臣告退。”
今日阳光很好,清河殿外的地面被阳光照得斑驳陆离,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
纪鸿迈着沉重的步伐缓慢的走出清和殿的书房,但在走进阳光中时加快了脚步,有一瞬间,仿佛与这温暖的光芒融为一体。
走下清和殿外的台阶,纪鸿站定,抬起头,目光投向远处。
阳光洒在庄重威严的皇宫之上,给这座宏伟的宫殿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使其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如此美丽的景象,以往忙着其他事情,居然一次从认真欣赏过,今日无事了,竟成了最后一次见。
八月底,大朝会上,纪鸿当着百官的面以身患急症为由辞去丞相之位,回巢州安养,肖政思虑片刻后同意了,然后,一切按书房中所说的进行。
但令纪鸿意外的是,他请辞后,丞相府邸按例收回,但皇上另赐了一所府邸给纪钰居住,同时,肖政还赐予纪鸿六盒名贵药材补养身子,纪鸿在大殿上感激不尽。
一场半真半假的戏按既定的结局落幕,外面皆在传着当今皇上仁善。
——
纪鸿事毕,江南一带也传回好消息,由于负责赈灾的官员尽心尽力,水患结束,灾民得到妥善安置,秩序稳定,未出现民不聊生、流民四起的问题,受灾地区已经陆续恢复正常生活。
肖政为此重赏了赈灾官员。
从赈灾官员奏折中可知,此次水患能快速解决,新粮食红薯在其间起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户部秋税统计完毕,司农卿蔡丰关于红薯的种植和丰收情况也写成奏折,准备在九月的第一个大朝会上呈上来。
肖政知道,曲簌怀孕的事是时候公之于众了。
第162章 封赏
九月初三,清明殿,大朝会。
秋税征收结束,户部已经将各州县收上来的税银统计完毕,齐靖作为户部尚书,在大朝会上汇报。
“启禀皇上,臣携户部官员,对定安十七州税予以统计,商税、人头税、杂税等与去年相较无太多变化,唯土地税中的田租税与去年相比增加三成,总税收约为七千八百万贯,具体各州县税收臣已在奏折中一一写明,请皇上批阅。”
定安的税收田租税为二十五税一,这是肖政登基后重新定的,相当于每二十斤粮食,要上交官府一斤,与先帝在位时的十五税一轻松许多,每年在霜降之后统计,往年总税收都在四千五万贯到六千万贯之间,今年增加到七千八百万贯,不止肖政被吓了一跳,连清明殿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都惊讶不已,增加几十几百万两还正常,为何会一下增加如此多。(一贯钱约为0.6至0.8两银子。)
税收方式不变,只能证明收成增加了,作为皇上,肖政怎会不高兴,嘉奖户部官员。
齐靖谢恩退下后,司农卿蔡丰站了出来,“臣有奏。”
蔡丰今日会站出来,为了何事,肖政早已知道,但肖政还是说道:“爱卿请讲。”
“臣作为司农卿,负责监管天下农商水利,臣在此位十余年,未见明显成果,臣始终觉得愧对皇上,愧对百姓,去年,臣得一新粮食种类,名叫红薯,推于各州县种植,一念间,红薯收成占了粮食总收成的一半之上。
而且,红薯种植条件简单,在土地贫瘠之地亦能种植,耐储存、饱腹感强、方便运输,臣在收到各州县的汇报中得知,南方先收获的州县,红薯不止成为了百姓的重要粮食之一,也成为了家养牲畜的食物,据臣所知,吃了红薯的猪和鸡鸭都要长得快许多,三四个月便能上餐桌了呢。”
蔡丰后一句话说的很粗俗易懂,在朝的有几个大臣低头忍笑,却也不是嘲笑,他们大多知道司农卿蔡大人是一个把粮食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经常带着手下的官员穿梭在农田之间,尽职尽责这一点,是以往任何一个司农卿无法比拟的。
朝中大臣很多吃上了蔡丰口中的红薯,甚至还吃上红薯再加工后的其余美食,却如蔡丰所说,是一样好粮食。
一样新粮食,天下赋税增加三成,蔡大人可谓是居功甚伟啊,就在众大臣以为蔡丰是在请功,皇上会厚赏蔡丰之时。
蔡丰接着说道:“红薯的发现和种植,利国利民,但是,臣不是发现和种植的第一人,此物乃皇上后宫曲昭仪和钱家三少爷钱书林从千里之外的地方带回定安的,第一个种植之人亦是曲昭仪,种植方法也是曲昭仪通过皇上之手交予臣的,因此,臣不敢一人居功,要论功行赏,曲昭仪和钱书林当居首功。”
蔡丰的话音刚落,朝堂上就像是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满脸震惊,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有点面露怀疑之相,还有的人则眉头紧皱,若有所思,不知在思考什么。整个朝堂上一片嘈杂,原本肃穆的气氛被彻底打破。
“咳咳……”肖政假意咳嗽了两声,朝臣们才安静下来。
然而,还是有不知死活的人站出来质疑,“蔡大人,曲昭仪是后宫嫔妃,从何知道红薯,而且还会种植的。”
说此话的是明义侯冯伦,也是后宫冯婉华的父亲,他知晓女儿失宠的原因,把仇记在了曲簌头上,最不愿意见着曲簌晋位的人,他是其一。
肖政瞬间脸色阴沉,未等肖政开口,齐靖对冯伦说道:“蔡大人所言属实,当时臣在现场,臣可以为蔡大人作证。”
九月镇国公世子林平夏回宁州城述职,大朝会他当然在,齐靖说完后,林平夏也说道:“冯侯爷,此事我也知道,蔡大人所言非虚。”
户部尚书和镇国公世子都为蔡丰作证,冯伦不好再说怀疑的话,但是冯伦觉得面子上下不去,一时话不过脑,口不择言的道:“后宫不可干政,齐大人和蔡大人也在现场,曲昭仪是后妃,难道不该避嫌吗?”
冯伦的话同时得罪三个人。
“冯侯爷慎言。”蔡丰和林平夏同时道。
齐靖脾气不好,更是直接开口骂道:“冯侯爷,你自己把儿子教成了一个草包,你以为谁都和你那个草包儿子一样,不学无术、不通诗书,天下奇书如此多,你没看见不代表别人没有看到,你莫不是因为你儿子没发现红薯这样的好物,被曲昭仪一个女子发现了,过于嫉妒不满以致于头脑不清胡言乱语了。
冯侯爷,听我一劝,与其在这里怀疑别人,不如回去好好教育儿子,看你儿子有朝一日也能不能立功,否则,再过两年,你家怕是没人可以站在朝堂上了。”
齐靖的话不可谓不狠,冯伦子嗣艰难,到他这一代只有一儿一女,儿子不争气,妄想把女儿送进宫争宠,奈何女儿也不得宠。
明义侯的爵位来自祖父老明义侯,到他这代,刚好三代,三代始降,明义侯的儿子袭爵,只能是伯爵了,侯爵以下无上朝资格,除非像齐靖一样还有其他官职在身,可是冯伦那个儿子文不成武不就,秀才都未考过,怎能挣得一官半职。
“你……”冯伦被齐靖的一番嘲笑躁得满面通红,想反驳回去,但是齐靖的话句句属实,冯伦牙齿咬了又咬,别过头去,不看齐靖。
可是,在冯伦别过头之际,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的皇上在看向他时,眼神中全是厌恶,冯林吓得腿软的跪在了地上,对刚才所说的话后悔不已,“皇……皇上……,臣知错,臣口不择言,臣知错,求皇上饶恕。”
肖政没立刻罚冯伦,但也没理会跪着的他,毫无表情的继续刚才被冯伦打断的事。
“红薯是曲昭仪和钱书林发现的,曲昭仪和钱书林该当重赏,但在推广过种植过程中,蔡丰和司农卿属众官员也功不可没,亦该重赏,如何封赏,待朕与内阁和吏部商议后,再做决定。”
第163章 俪
下朝后,肖政没回清和殿,直接让康禄将奏折带着去了昭纯宫。
肖政已经五日未进后宫,很少这么长时间未见,曲簌真的有点想他了,所以在肖政刚踏入昭纯宫时,守在一旁的半夏扶都来不及,只见曲簌利索的从秋千上下来,小跑着向肖政奔去。
“皇上,你来了。”
曲簌的一番操作,把肖政吓了一大跳,顾不得其它,加快步伐,小心的把奔过来的曲簌接住,上下打量了一下,确认她没事,才黑着脸说道:“小心些,都是要当母妃的人,如此急急燥燥的作甚,摔了怎么办。”
“放心,我不会摔的,我身体好的很,肚子里的孩子也很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