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千禧适时问潘晴,“你为何那么怕打仗?”
又问刘湘,“若真打仗,你该如何处理你手头的牛?”
潘晴道,“打仗真说不准,我和我哥原本生活得好好的,达鲁人突然就打过来了,我们家那房子是存了好多年的钱才买到的,以为终于不用漂泊无依……”
潘晴说着,眼泪珠子大颗大颗地落,刘湘原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但真听她说起,心里也跟着难受起来,“我家世代养牛的,要打仗的时候,官府早早就让我们将牛转移了,我们最早知道消息,早卖了牛背井离乡,所以就没受打仗的苦……”
潘晴道,“养牛还有这样的好处?能早些知道消息?”
“嗯,牛对官府很重要,官府总归会多关照些。”
潘晴若有所思,“我都不知道你们养牛的还有这些优待,照你这么说,多养些牛,官府便多看中一些。”
刘湘也道,“你担忧的也对,也要看什么样的官府,有些当官的遇着事情就跑了,谁管底下如何了,留些现钱在手里也好。”
揪到更深层的恐惧与渴望,二人对彼此了解更深,便少了些气焰,千禧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光谈一个买牛,就谈了半个时辰,虽然最终没谈出一个准确的结果,但千禧觉着他们对谈话似乎起了某种兴趣,以至于后面在谈及婚事,父母,孩子的问题时,都更坦诚的。
千禧越发轻松起来,时不时地发问,有些问题悬而不决也好像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沟通问题的方法,姿态,深度,宽度,广度。
怎么花钱谈完了,千禧又问刘湘,“你分家这事分得如何?在我们岚县,结婚是一定要与父母分家的,你父母如何看此事?”
刘湘道,“我与爹娘商量过了,我家虽是两户,但现在只盖了一户人家的房子,若是此时要成亲,还得和爹娘住一段时日,等他们房子盖好了,会搬出去住。”
“钱和牛我们已经商量过了,买牛他们出了大头,那三十头牛归他们,二十头归我,活儿是我和爹一起做的,每月出入按牛的比例分。”
千禧问潘晴,“你听明白了么?嫁过去什么归你,哪些是父母的,你要做些什么,这些都得听清楚。”
潘晴点头,“那以后我去牛棚干活,我的钱怎么分呢?”
“这个……得和我爹商量。”刘湘没考虑到这点,有些羞愧低下头。
千禧道,“没关系,这种事慢慢商量,且不必立马做决定,潘晴以后到底会做哪些活儿也可以慢慢摸索。”
“但是你们的商量,别忘了你娘,她虽然不管牛棚,但给你们做饭洗衣裳的,也很累,一个家谁也缺不了。”
“今日让你们商量的,就是你们婚后一定会遇到的事儿,会吵架没关系,商量不下来也没关系,但冷静下来后,一定要坐下来,像今天一样平心静气商量。”
二人点头,慢慢滋长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信心。
这婚事来来回回又商量了好几多天,在金玉署说媒,可不只为成亲,还要教会人如何在婚姻里经营,过得自如美满。
千禧两家奔走,虽然累却是欣喜的,也不知她娘以前那几千桩婚事怎么说出来的,名媒之路还很长啊。
下聘前,高粱声特意为这门亲事找到千禧,语重心长地对她讲,“你要认真斟酌这第一门亲事的所有仪制,有了第一户,以后每一户皆会以此为标准,攀比之风会逐渐形成,慢慢的水涨船高,到最后莲花村的人能不能成亲,都看你了!”
高粱声说完,哈哈笑着走了,留千禧一个人挠头。
芙蕖夫人之前,厚嫁丰娶这事在岚县是有前车之鉴的,那时候穷人几乎没有成亲的权利,便不再信任婚姻,只讲求搭伙过日子,但没有婚姻的保证,男人提起裤子就跑了,几乎处处是没有爹的野孩子,偷鸡摸狗扰乱治安,又可怜。女人为生育所累,名声所缚,早死的比比皆是,更可怜。
千禧要在保证双方满意的情况下,控制婚礼的排场支出,总之,这几乎就是为莲花村制定一套风俗,要简约,要尊重,还要办得喜庆漂亮。
这让千禧头疼不已,她想了一个法子,将谈好的聘礼写好,装进信封送予潘晴家过目,嫁妆也全部装箱,所有的事情都保密。连婚事的排场也得计算,鼓乐班,花轿,衣裳,妆发,宴席,通通控制在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就这些个规矩,还得经过金玉署层层审批,反反复复讨论,最终敲定。
婚事敲定在三个月后。
鼓乐班和花轿是最费钱的,城里的人有一套标准,这价钱就高得厉害,且这个行当已有规矩。
千禧想在这个环节省钱,她又想了个法子,她拉着村里那几户没有爹娘管的小孩,把人全送去了高长生家里,让病恹恹的高长生教这群小孩学敲锣打鼓说吉祥话。这样一来,孩子们不收工钱,只收喜钱,既没破坏行当规矩,也将事儿给办了。
高长生看着窗前十个娃娃,硬是从床上蹦起来,大骂千禧不厚道,他都快死了!
千禧说,“就是趁着你没死,我说的婚事,你必须出一份力。”
高长生无奈,在后来的某一日,临终之际,他总觉着,孩子们还在他身边敲锣打鼓,唱着吉祥话,“一拜天地喜洋洋,二拜高堂福满堂!
花烛红红照新房,夫妻恩爱万年长!”
万事商定完,来到了重头戏。
那日,千禧上门宣讲,郑重其事地道,“什么叫妇人共济金呢?”
“这是官府为了防止女子在生育孩子时,得不到妥善的照顾而让身体落下病根,特设的保障金。”
“听不懂。”众人摇头。
千禧点头,“没关系,我慢慢给你们讲。先说怎么买,每人仅限买一份,三年为一期,满期返利,每月缴纳,一共三等,分别是六十文,一百文,一百五十文。”
“譬如潘姑娘打算三年后生孩子,那就可以从现在起,每个月缴纳个六十一百或一百五,假设潘姑娘选择缴一百文,那一年就是一千二百文,三年则是三千六百文,三年期满,妇人义诊堂为你返利一成,则是三千九百六十文,头三年买的,官府给你凑整,共反你四两银子。”
千禧说到此处,觉得怪怪的,这个凑整一定是江祈安想出来的。
两家人掰着指头算,“返利一成?还挺多的。”
千禧笑得狡黠,“还不止呢!”
“我方才只说了潘晴姑娘一个人缴的情况,这个政策最大的惠利是夫妻二人共同购买,假设刘牛倌也缴这每月一百文,三年后,两人则可得到七千九百二十文,义诊堂在此基础上,再返您一成利,一共得八千二百八十文。若两方缴纳的等级不一样,则加的一成利,则按低的那方来算。”
“这样算下来,利息足足有一千零八十文,足足一两银子的利呢!”
两家人听得脑子转不过来,“哦哟,脑子都听晕了,为何要男女分开买呢?买两份?”
千禧头一回听的时候也晕,绕了好久才绕明白,她只能慢慢解释,“总之,买一得一,买二得三,夫妻二人同买,是因为岚县有很多工坊,男工女工皆推荐缴纳,对工坊来说,这钱一半是给义诊堂,另一半则是留在工坊,工坊有更多钱周转,也愿意吸纳更多正值生育年纪的男女。”
“对一户农人来说,夫妻分开买,一来提醒男人责任,二来提醒妇人,在婚姻中当有自己的钱袋子,你们说是不?”
千禧给他们计算的时间后,又继续道,“除了有利可返,这妇人共济金还有太多好处,从怀孕开始,就可以在义诊堂买定价的安胎药,这可比外面的药便宜多了,在义诊堂大夫看诊也只收六成价格,从义诊堂请稳婆,也是六成价格。”
“这可好!”刘湘的娘亲忽然道,“大好事啊!”
千禧点头,“其二,这妇人共济金,只有女方可以领,从怀孕到生产,需要媒氏担保证明,确保不出现骗取共济金的行为。”
“只有女方可领是什么意思?”
“就是这钱交进去,就属于女方,男人不能擅自取来用,除非买满三年没有生孩子的打算,或是特殊情况,在媒氏担保下,可以取出,但不取每年还是有六十文的利。”
“喔~意思这共济金,基本就是为了生孩子存在的。男人就是个凑数的?”
千禧好笑道,“防的就是那种不管不顾的男人!本就是保证生妇人生产的利益,假设哪家姑娘遇人不淑,怀孩子了男人不管不顾,那这个钱就是那姑娘和孩子的保命钱,确保这三年积攒的钱和利,全用在女人和孩子身上。”
“若没人管,生产的妇人可以向媒氏说明,媒氏查实后,妇人便可以在就近的义诊堂领到最便宜的家禽蔬菜鸡蛋。”
问题很多,千禧挨个解释,折腾了大半日,确保他们都懂了后,千禧问,“你们成婚后要缴纳这妇人共济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