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他如今是小,身体小,力气小,可赵怀良总有老去的一日,到那时,赵怀良就掐不了他的脖子了。
赵江俨沉下眸子,打定主意,去了西北后要好好活着,他要为姨娘……报仇雪恨!
这个狠毒的男人,活该众叛亲离!
第89章 这穿了和没穿有何区别?……
时值七月末,未到团圆日,赵家却久违地设了家宴,除大房和冯氏以外,来得还有永宁侯府的人。
赵怀淑牵着萧文吟先进府,见到她们,老夫人刚哭过的脸重新扬起笑容,这些年她虽与儿子们住在一起,但也时常盼着女儿来看她,论细致贴心,儿子始终不及女儿。
就连外孙女也笑嘻嘻的,亲热地挽住她的胳膊,“外祖母,文吟好想你呀。”
“外祖母也想你。”老夫人被她轻快活泼的语气逗得开怀,慈爱地摸摸她毛茸茸的小脑袋,“一段时日不见,文吟瞧着长高不少,再多两年就要出落成大姑娘了。”
赵怀淑母女是特意来陪老夫人的,母女俩一左一右搀扶老夫人上座。
老夫人刚坐下就问,“对了,怎么不见寒玉与温仪?”
冯氏也抻长脖子朝门口看去,格外想念出嫁的女儿。
稍顷,两道昳丽的身影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下出现了,竟是萧寒玉亲自扶着赵温仪过来,冷峻的面容挂上几分紧张,很是罕见。
“这……”赵老夫人当下挑眉,看了眼赵怀淑。
赵怀淑抿唇忍笑,示意她看向赵温仪的肚子。
老夫人恍然,“温仪这是……有喜了?”得到肯定的答复,又忙追问什么时候的事。
“上月诊出的喜脉,不过日子还浅,本想等胎象稳固了再回赵家报喜的。”
赵家气氛顿时热络起来,冯氏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好几回张开嘴欲言又止,最后竟是落下泪来。
她与丈夫离心多年,分家后冯氏虽与孟氏亲近许多,心里惦记的还是出嫁的赵温仪,可惜温仪才嫁人不久,不好时常回来探望,她也怕侯府去得频繁了会给对方带去不便,便生生忍着,没想到一段时日不见,温仪居然有孕了。
再看萧寒玉扶着妻子,紧张兮兮的模样,冯氏破涕为笑。
这会儿是彻底安心了,因为她家温仪嫁了个好夫婿。
一家人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关心赵温仪的肚子,时不时传出阵阵打趣的笑声。
赵清仪暗自惊叹,满打满算,这二人成婚还不到三个月,这么快就传出喜讯了。
她又想到张婉琰,回来这几日总是不得空闲,还没去乔家坐坐,不知婉琰的肚子里是不是也揣上孩子了?
此前赵清仪很忌讳怀孕,但看堂妹与萧寒玉站在一处,二人脸上皆洋溢着甜蜜的笑,又莫名失落。
打从楚元河知道她服用避子汤后,二人行房都很小心,生怕一个不慎……
如今,赵清仪居然隐隐羡慕起二堂妹了,两辈子,她都没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她下意识摸摸平坦的小腹,难以想象自己怀上楚元河的孩子会是何等模样。
她的动作很是隐秘,并未引起旁人注意。
赵怀义与孟氏也没注意,彼此面上只有和煦欣慰的笑,赵家,已经很多年不曾有过这般和睦的气氛了。
孟氏当即让华锦姑姑去库房取来一对玉如意,给赵温仪添些喜气。
就连与赵温仪不算亲近的赵澜俨也凑了过去,只是他不好意思问二姐姐,便拽了拽萧寒玉,好奇地问,“二姐夫,有喜是什么意思?”
萧寒玉被他问懵了,红着脸挠挠后脑勺,这……要怎么说?
有喜了就是有喜了呀,还能是什么意思?
几个长辈则是被逗得咯咯笑,萧文吟蹦蹦跳跳窜出来,冲赵澜俨吐吐舌头,“大表哥你好笨,有喜的意思就是你很快要有小外甥了,而我也有小外甥……啊不对,是小侄子?”
萧文吟掰着小手指,看了眼表姐赵温仪,又看了眼哥哥萧寒玉,一时间分不清他们的生孩子到底是自己的外甥还是侄子,又引来一阵善意的欢笑。
但赵澜俨听明白了,原来是这个意思。
他也立在一旁掰手指,“我有骄儿那个大外甥了,那二姐姐肚子里这个就是我的二外甥,那三外甥……”
数着数着,赵澜俨忽然屁颠屁颠跑到赵清仪跟前,一双眼眸亮晶晶的,“姐,要不你快给弟弟我生个三外甥?外甥女也行的。”
赵清仪正用着晚膳,闻言险些呛到。
方才围着赵温仪嘘寒问暖的一帮人正好落座,听到这句话,顿时又来了精神,朝赵清仪投去揶揄的目光。
还是冯氏打圆场,“嗨呀,你这孩子……你姐姐还没出嫁呢。”
立后的圣旨须经内阁,再广而告之,中间需得几日功夫,之后再有钦天监卜算良辰吉日,女方也得筹备嫁妆……
如此诸多繁琐的流程下来,二人成婚最快也得半年后,这期间为女方清誉着想,实在不宜闹出孩子。
虽然家里人对她们的关系早就有数,但明面上,该装的傻得装,就赵澜俨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说话心直口快的。
萧寒玉在妻子的眼神示意下,赶紧把这位大舅哥拉到别处去探讨武考的事,赵澜俨今年通过了武考,再过三年,等他十六便能参加武举。
武道方面,二人颇有共鸣,很快在家宴角落里聊得热火朝天。
在座长辈们暗暗松了口气。
赵清仪轻咳一声,另起了话头,“方才能说起骄儿,我想起来,玉袖应该生了吧?”
孟氏很快接过话茬,说玉袖前段时日便生了,是个女儿,赵家看在李骄的面子上特意派人去照顾,满月时也送了贺礼。
赵清仪听罢点点头,如此也好,有一儿一女傍身,玉袖也算圆满。
一家人其乐融融,倒没有秉持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只图舒心,一家人说了许多体己话,老夫人偶尔问起父女俩在浙江发生的事。
本以为这场家宴到处为止,末了老夫人像是想起什*么,“我怎么听说今日西域使臣即将入京,还来了一位公主?”
事关朝政,赵怀义的消息最是敏锐,立即承认确有此事,来的是西域一个名唤月翎的小国,当初楚元河征战西北时,月翎国曾出手相帮,此番派使臣入京是向大梁借兵的,意在一统西域。
这也是楚元河近日忙碌的缘由之一,除了料理王家以及浙江官场外,还得谨慎对待与月翎国的谈判,毕竟西域一统对大梁来说有利有弊,须得权衡。
若西域集中兵力攻打大梁,边境又起战事,劳民伤财,但若月翎国自愿成为大梁的附属,则能互通商贸,又于民生有利,但这其中有何条件,还得详谈。
老夫人直觉不妙,“若谈正事,他们怎会派一位公主前来?我还听说,那公主年芳十六,云英未嫁,又生得貌美……”
赵怀义神色尴尬了一瞬,下意识去看赵清仪的脸色。
赵清仪后知后觉回过味来,“……什么公主?”
“锦衣卫提前查过,那公主是来和亲的。”赵怀义说这话时有些心虚,“不过,大梁未娶妻的皇孙贵胄多得是,再不济还有不少出身高门的世家公子,如何也轮不到陛下。”
看着父亲闪躲的眼神,赵清仪明白了,淡淡“哦”了声,继续低头吃菜。
席上静了一瞬,孟氏用胳膊肘撞了他一下,埋怨自家丈夫哪壶不开提哪壶。
老夫人忧心之处便在这里。
平常她关心朝政,却不会在意各家嫁娶联姻之事,但一听说西域送来一位和亲公主,她就觉得有必要提前知会孙女一声。
“清仪,你如今是陛下钦定的皇后,此事,你得留心。”
当初楚元河承诺的永不纳妾,只有赵清仪知晓,这些话她从未告知家人,老夫人的提醒意在让她权衡利弊。
毕竟她是要做皇后的人,与陛下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情爱,这当中必然会掺杂朝政与多方势力的纠葛,今日来一个西域公主,明日或许还会是哪家的高门贵女……
若赵清仪想不开,不仅徒增烦恼,兴许还会影响朝局,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老夫人希望她选前者,若西域公主要嫁天子,来日真进了宫,赵清仪一面要提防,一面也得顾全两方的颜面,不可苛待对方。
赵清仪明白老夫人的意思,笑了笑没说话,只是送到嘴里的饭菜忽然就没了滋味。
是啊,楚元河是皇帝,又岂能真的永不纳妾?
单一个赵家为朝廷效力远远不够。
世家贵女楚元河可以拒绝,但邻国公主呢?若处理不妥,势必影响两国邦交。
倒不是大梁忌惮一个弹丸小国,只是能以纳妃的手段解决问题,又何必大兴兵事?
所以当初那些承诺,赵清仪不敢太当真,她知道这一日早晚会来,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她还没与楚元河成婚,和亲公主就要来了。
还生得十分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