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声冷笑后,身旁的侍卫听见他如折下花枝般轻飘飘的语气。
  “……将那个侍卫杀了沃肥。”
  **
  青城山脚。
  碧桃花影,临风落英。
  青城内新开了一家茶室,魏危送还乔长生袍子时,乔长生与她提了一下。
  “那边的点茶很好,点心也好吃。”
  “夏天快到了,那边还有应季的杨梅冰饮,可惜我脾胃弱,不好吃太多。”
  魏危到茶室时,茶室中已三三两两坐了人,可见在青城中已小有名气。
  茶室风雅,除了堂口放着的木桌长凳,还有用竹帘分隔出的小室,桌上插花。
  从里头往外面看,正是绰绰约约的人影摇曳如梦,一帘之隔,就仿佛隔开了青城的车水马龙,闹市深山,很是美丽。
  价钱也挺美丽。
  茶室来往的除了小厮,都是身着宽袖长袍青色衣衫的侍女,温温柔柔,莺声燕语。
  若是寻常公子来这儿,听得耳酥心软,指不定为搏小娘子一笑,将单子上的东西全点了。
  “乔长生来过这里,你们还记得他是怎么点的么?”魏危不大想仔细看,就合上单子,说,“一模一样,给我来一份。”
  侍女应声退去。
  为了客人私隐,四下都挂着帘子。但魏危不大在乎这个,她将临街的那侧竹帘卷起,拿竿子支起,通风进来。
  卷帘时,魏危感觉坐在隔壁小室的人目光越过看了她一眼,魏危也不由抬头看去,却见一双水墨般剔透的眼睛。
  “……”
  似乎有些懊恼自己这么快就被发觉了,那眼睛的主人很快垂下去,欲盖弥彰地喝了一口茶。
  是孔成玉。
  她依旧是男子的打扮,又俊俏又文雅,干论相貌,也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
  只是和她第一次见面魏危就发现,这位年轻的尚贤峰主总喜欢偷瞧自己。
  从前魏危以为是孔成玉警惕心比较高,喜欢在暗处观察别人,后来她发现孔成玉好像从不观察陆临渊。
  “……”
  身段如岸芷汀兰般侍女端着木盘进来,打断了魏危的思绪。
  这就是乔长生推荐的点茶了。
  炙茶、捣茶、碾茶、磨茶、罗茶……侍女手中运筅环回击拂,分批添注,手腕用巧劲,平稳地一遍一遍加水点茶,茶汤如云沫起,偏偏一点也洒不出来。
  这样细碎又磨人的功夫在百越是不曾有的,魏危看得稀奇,等到侍女将茶筅放下,稳稳当当将雪沫乳花茶盏抬起,给魏危细观,魏危不由轻轻“啊”了一声,想起百越的规矩,将一点碎银子塞到了侍女衣袖里。
  百越打赏从来豪迈,多的是人直接塞东西到人家衣襟里,也是调情的一种法子。当然,若是对方无意,少不得要挨一巴掌。
  侍女猝不及防,一时间耳朵尖有点红,抬起眼飞快瞟了一眼魏危,轻声道谢。
  接着调膏在雪沫上作画,白纸青山,巍巍然。
  侍女低头:“‘晴窗细乳戏分茶’,女公子慢用。”
  大约是怕有的客人吃不惯,茶室还准备了蜂蜜与细密的白糖。
  魏危是吃得了苦的,况且这茶闻起来很香,有些像百越那边的奶泡子,但是没有那么甜腻。
  一口下去,舌齿清香,配上冰糕,正好冲散那一点苦味。
  中原人果然很会吃。
  几口下去,魏危觉得舒坦了,正享受着这清闲的时刻,却不防茶室堂口几桌子文人模样的人聚在一块,传出一声高一声的应和来。
  一个扰人清闲的王八蛋已够煞风景了,可恨的是一群王八蛋聚在一块。
  这时候魏危就想到陆临渊的好处来,起码坐忘峰很安静。
  文人聊天,总是说天说地、漫无目的。
  魏危听着他们先是从点茶聊起,聊到茶叶,茶马古道,异域交易……再聊开了,聊到百越。
  谈起百越,总不免谈一谈那位“百越妖女”。
  一个书生扇着折扇,朗声道,“我父亲在兖州做私下一些贩卖云窑子、药材之类小生意,他和我说,他曾经远远见过那百越妖女一面。”
  书生见吊起在座所有人的胃口,语气更加自信:“其实那妖女有返老还童之术!”
  魏危挑起眉毛:嗯?
  书生道:“百越擅妖术,百越巫祝就是当中最大的妖异。诸位以为为什么这么多年那妖女依旧美艳动人?只因为她修炼了邪术,要食美人肉以维持自己的容颜,每隔十年就会返回到幼童的样子,长生不老!”
  底下传来一阵惊叹声,竟然无一人觉得离谱。
  百越妖女在中原大约有两个路数,一类是吸人精气的狐狸精,一类是活剖肝胆的母夜叉。魏危已经习惯了。
  提起百越妖女,书生间聊起一些百越荒诞的秘闻,话题接着转到两年前去百越下战帖的陆临渊,而提到陆临渊,又自然地提到了儒宗。
  一个身着灰色衣衫的书生忽然冷笑一声:“儒宗根本就是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否则三教九流,何以就儒宗独大!”
  这些书生中毕竟有受儒宗教诲的,不由瞪大了眼睛:“你敢诋毁儒宗孔圣!”
  灰色衣衫的书生嗤笑:“有什么说不得的,你还当真以为孔老儿成了仙?一介凡人称圣,本就是笑话。”
  一名身着道袍的书生不服:“子非孔圣,成仙之时你我皆不可知。但如今儒宗为天下第一宗门,就连圣人也在齐物殿上香敬祷。天下学子群英荟萃之地,如何能由你在这里摇唇鼓舌?”
  另一位紫棠色衣衫的书生语气平静,言辞却犀利:“欲为其国,必伐其聚。儒宗所以兴盛,前朝董国相揣摩官意功不可没,如何能一言蔽之?”
  因这惊世骇俗的言论,茶室顿时热闹起来。
  面对诸多反驳之声,灰衫书生愈战愈勇,到最后却是冷笑一声:“数千年来你们就学这么几本经史,不觉得恶心吗?圣人言也成了老生谈,珍珠也成了鱼目,而你们一个个穷酸饿醋,皆麒麟楦耳!”
  “我观诸君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大道难成!若真到了战场上,指望着你们的朽木笔头扶大厦将倾吗?不过累累狂奔,如丧家之犬!”
  辩驳的书生被气得七窍生烟:“匹夫何知……”
  除此之外,那位紫棠色衣衫的书生尤为伶牙俐齿,虽不如灰衫书生那般尖酸刻薄,但博学广知,来一个他怼一个,来一群他怼一群,自成一派。
  “……”
  魏危忽然想起陆临渊所说的《四书改错》作者,好像就是这样的杠杆成精。
  ——伶牙俐齿,喜好雄辩高谈,偏生学问很好,一般人都辩不过他。
  乱声中,只听得紫棠衣衫书生朗声道:“比如儒宗孔氏。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
  “当年靺鞨事后,孔氏若是真想让贤,大可一走了之,何必惺惺作态,还有当峰主的机会!”
  魏危闻言抬起眼睛,看了一眼静静坐在那的孔成玉。
  她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要参与争论辩驳的意思。
  沸反盈天的的辩论声中,孔成玉的脸掩在竹帘后昏蒙蒙的灯光里,遥望青城街景。
  她眼眸微垂,拢着阴影,面如冠玉,无悲无喜。
  过了片刻,似乎觉得实在吵闹,孔成玉起身,预备离开这里。
  那灰色衣衫的书生却越说越激动:“要我说,君子帖其实也是假的。”
  孔成玉就要跨过茶室门槛的脚步顿住了。
  书生犹嫌不足,大声道:“诸位有谁真的见过君子帖?不过朝廷要一封高义的帖子安抚人心,要一个大义的人做千古榜样。谁知道孔子昕与郭郡是不是只是死在流矢下的倒霉鬼,被推出来做金像的泥塑!”
  “……”
  孔成玉收起脚步,回头冷声开口。
  “你说什么?”
  她这样冷不丁出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逐渐落在了她的脸上。
  茶室内辩驳声渐不闻,逐渐安静下来。
  第22章 不见大雪满埃尘
  孔成玉生得极好的骨相,端方的仪态更是自小培养而出的。
  她年纪轻轻就能做一峰之主,又当得儒宗的先生,靠的可不全是孔氏的荫庇。
  有些人,就是一站在那里,就会让人知道此人非尘土间人。
  孔成玉今日独行出门,浑身上下只戴了一根木质簪子,那紫棠衣衫书生打量她半晌,迟疑开口问道:“你是儒宗……孔氏的人?”
  节庆时节儒宗会开坛讲学,讲一些寓教于乐的故事,孔成玉也在其中,许多人见过她的面孔。
  紫棠衣衫的书生低头沉吟,思索孔成玉的身份,灰衫书生却以为他怯懦,瞪他一眼。
  “知道他是孔氏的人,你就怕了?”
  他朗声:“你怕他,我却不怕。”
  文人要博出一个名声来,有个有声名在身的倒霉蛋当垫脚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