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271节
  内侍慌忙伸手接过去。
  薛理从提到塞堪称一气呵成十分顺手,陪老皇帝下棋的八王爷看呆了。
  老皇帝没好气地瞪眼看着薛理。
  薛理弯腰见礼。
  老皇帝哼一声才用拐杖指着旁边的圆凳子。
  薛理坐下。
  老皇帝慢慢问他来做什么。
  薛理笑着回答:“无事。”看一眼才出来的朝阳, “用饭了吗?怎么一大早来御花园?冷不冷?”
  内侍替老皇帝回答:“陛下才用过饭,走过来的,不冷。这个时节秋高气爽,陛下不喜欢待在殿内。”
  老皇帝瞪一眼内侍,就你话多!
  薛理:“太极殿繁忙,若是皇帝有所疏忽,您别一个人生闷气,尽管告诉臣,缺什么少了什么,微臣令人为您寻来。”
  老皇帝忍不住开口:“猫哭耗子!”
  八王爷不禁朝薛理看去。
  八王爷一直对他很是好奇。可惜他年少,不被允许参与朝议,私下里又同薛理毫无交集,以至于今日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薛理。
  薛理果然和传言一样,只是长相就担得起“探花”二字。联想到他在扬州干的事,一日砍了两淮盐商官吏几十人,不怪他在朝中有个别名———玉面阎王!
  不是判官,因为判官要听阎王的。薛理同阎王一样,叫你三更死,你找皇帝求情也活不到五更天!
  只看薛理的做派便可知晓的他的秉性和宽厚温顺毫不相干。八王爷心想说,他会拂袖离去吧。
  薛理一动不动,笑容愈发灿烂,“陛下糊涂了不成?哪有人说自己是耗子。”
  八王爷险些惊呼出声。他不解释也罢,怎么还敢调侃父皇!
  老皇帝毫不意外:“你探望朕,有愧!”
  薛理:“您这话说的,不知真相的人还以为微臣是乱臣贼子。”
  老皇帝:“你是!”
  八王爷呼吸一顿,后悔故意留下观察薛通明此人。
  好奇心害死猫!
  古人诚不欺我啊。
  现在走还来得及吗?
  八王爷犹豫不决。
  薛理慢悠悠问:“您是指去年皇帝登基那日发生的事吗?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江山社稷为重啊。若非臣请皇帝即日登基,待藩王集体发难再匆忙登基,给西北的胡人和东北的契丹筹谋的机会,恐怕这御花园早已被烧成灰烬。哪还有什么秋高气爽。”扫一眼御花园的景色,转向老皇帝,“一年多过去了,您还没放下?”
  老皇帝放不下。
  他还活着,京城将士不会兴兵作乱,不会出现生灵涂炭。当日薛理扯什么胡人,不过是因为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慌了神才被他哄骗过去。被哄的人自然也包括老皇帝自己。
  老皇帝越发清醒越想收拾薛理,论大做文章,文武百官之中,他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若非薛理当机立断,太极殿的不孝子想坐稳江山最少要吃苦受罪挨骂半年!
  老皇帝一想到不孝子非但没有挨骂,不知真相的文臣武将还在他面前盛赞皇帝孝顺,为了江山稳定老皇帝又不能说他逼宫,憋屈只能往肚子里咽,别提心里多堵!
  老皇帝抄起拐杖要敲他。
  薛理起身躲开:“您看您,怎么听不得半点真话啊。微臣知道忠言逆耳,可是利于行啊。”朝老皇帝的双腿看去。
  老皇帝把拐杖塞给内侍,朝薛理看去。
  内侍后悔才把十二王爷还给太妃双手空出来。
  内侍拿着拐杖哭笑不得:“陛下,薛大人乃大理寺少卿,奴婢可不敢殴打朝廷命官。薛大人,您还没用早饭就来探望陛下,就是为了气陛下?”
  薛理坐回去:“陛下,您为何不骂皇帝呢?因为您心里也承认他做得对!您说您的这些儿子,除了他还有谁能令百官俯首称臣?”朝八王爷看去,“八王吗?”
  八王爷满脸惊恐,你们君臣打机锋,扯我做什么:“小王愚笨。父皇,儿臣都分不清五谷,如何能处理好朝政。皇兄是您亲自教养的太子,除了他无人能担得起祖宗家业。”
  薛理:“陛下,听见了吧?这就是百姓的心声!”
  老皇帝气笑了。
  薛理故意说:“笑了就好了,笑了就不气了。”
  皇帝冲内侍伸手,内侍赶忙把拐杖递过去。老皇帝又想敲薛理,他哪只眼睛看到自己气消了。
  薛理抬手攥住拐杖:“陛下,您歇会儿,臣跟您说件事。”
  老皇帝放下拐杖,瞪着眼睛等他胡扯。
  薛理:“要说乱臣贼子,朝中确有其人。您有心思同微臣和陛下赌气,不如养精蓄锐打的他从今往后不敢踏进皇宫一步。”
  薛理不提老皇帝都忘了,因为此人从去年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从未探望过老皇帝。
  老皇帝用拐杖挥两下,薛理起身告退。
  八王爷听糊涂了,他俩说谁呢?难怪不叫他退下!
  老皇帝指着棋盘示意儿子继续。
  薛理出了皇宫往西,在西市用了早饭才去大理寺,只因他在宫中逗留近半个时辰,大理寺的早饭早凉了。
  晚上回到家,薛理就叫林知了耐心等消息。
  饭后,小薛林不困,林知了牵着大花,薛理扯着绑在儿子身上的布条,在坊内闲逛。
  坊内的王公贵族隔三差五就能看到薛大人遛儿子,可是两三个月了,他们仍然不习惯。
  前往丰庆楼的大驸马到薛理身边停下:“薛大人,您这样不成体统。”
  薛理:“人小跑得快,一眼没看见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不得不牵着。您这是去哪儿?”
  驸马想起同友人约好了:“我也出去消食。”说完就上马。
  薛理不禁啧一声。
  林知了:“得罪过你?”
  “羡慕他。富贵闲人啊。”薛理感叹。
  林知了对着夜空翻个白眼,故意问:“这几年赚的钱足够我们后半辈子用的,你辞官回乡?反正我也过够了京师的寒冷!”
  薛理脱口反对。感受到揶揄的神色,薛理的脸色不自然:“我寒窗苦读多年,朝廷将我养大,我总要回报几年,否则和忘恩负义之徒有何不同?”
  “您可真会——”林知了不经意间瞥到双膝跪地的儿子, “林林,抓什么呢?”
  薛理赶忙上前提起儿子,小薛林手里有一块石头。薛理拿走扔掉,用自己的衣角给儿子擦擦手:“你属乞丐的吗?什么东西都捡。我是缺你吃缺你喝把你养的这么眼皮子浅?”
  小孩被训很不高兴,伸手要娘。
  林知了把大花的狗绳给薛理,单手接过儿子。小孩趴在她肩上装委屈。林知了故意说:“回家吧。”指着来时路。
  小孩瞬间站直,指着坊外灯火通明处。
  林知了抱着他朝坊外走去。
  到坊外,林知了把孩子给薛理。夫妻二人轮流抱着小孩,又叫他下来走一会,约莫半个时辰才到灯火如昼的平康坊。
  小薛林早已哈欠连连。林知了和薛理见状就没进去,又轮流抱孩子回去。
  到家小孩早睡着了。
  林知了抱着孩子,薛理给儿子洗洗脸和手脚,又给他擦擦身上的汗,就放在大床旁边的小床上。
  先前林知了把奶娘辞了就给儿子买个小床。因为小孩一觉到天亮,林知了像早年照顾弟弟一样叫儿子睡在她旁边。
  起初小孩哭闹。林知了把他抱到床上,睡着后把他放小床上。
  有几次给他洗好澡把他放小床上,小薛林想翻身翻身想起来起来,意识到一个人睡很自由,便不再哭闹。
  又一次朝会,退朝前,皇帝把他舅他岳父等朝廷重臣留给议事。但不包括薛理。
  大理寺卿同薛理一起出宫,边走边问:“近日你是不是又说了不该说的话惹陛下不快?”
  薛理:“大人何出此言?”
  大理寺卿:“方才陛下为何不叫你留下旁听?你可是有从龙之功。以前陛下未入主太极殿,隔三差五叫人请你。如今可以正大光明用你反而不用?”忽然想起什么,“是不是因为你经常去探望太上皇?” 薛理见他开始阴谋论,不得不出言打断, “颜大人!”
  大理寺卿恍然大悟:“陛下担心你俩打起来?”
  薛理没有回答。
  大理寺卿认为自己猜对了:“先前听说你和他是针尖对麦芒,王不见王。原来真到了这种地步。颜大人比你年长几十岁,又是陛下的亲舅舅,不如你退一步,别叫陛下左右为难。”
  薛理:“你才说他比卑职年长。卑职熬就能熬死他,为何要委屈自己?”
  言之有理!大理寺卿还是噎了一下,拍拍他的肩:“你的性子,摊上的帝王幸好是太上皇和陛下。但凡你早出生三十年摊上先帝,别想三十来岁官至四品!”
  薛理:“卑职遇到的陛下若是先帝,卑职会选择从军!”
  大理寺卿张张口,竟然发现无言以对。
  薛理的骑射功夫不如中郎将王慕卿,可是加上他的脑子,先帝定会把他带在身边,同如今一样是天子近臣。
  薛理冲大理寺卿笑笑就去牵马。
  大理寺卿无奈地摇摇头,翻身上马,率先前往大理寺。
  翌日没有朝会,薛理在家用过早饭又陪儿子玩一会才去大理寺。
  此时马路上人极少,路上没耽搁,不到两炷香,薛理就到大理寺。
  进门他看到门房和打扫院子的婆子在一块嘀咕什么,薛理没放在心上。本想回办公室,发现评事等人也挤在一起聊什么,薛理转身朝他们走去,进屋才发现右少卿也在:“聊什么?”
  大理寺右少卿一把拉过他:“通明,你我相识多年——”
  “别来这招,有事说事!”薛理一听他拿同僚之谊说事直觉事不小。
  右少卿噎了一下。
  薛理转向经常出去核实证据的评事:“出什么事了?”
  “听少卿的意思,您还不知道?”大理寺评事感到不可思议。
  薛理:“我应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