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第90节
小孩点头:“我也不疼她!阿姐,你疼我吗?”
林知了:“又想要什么?”
小孩震惊。
“我还不了解你?哪次不是趁着我们疼你得寸进尺?”
小孩扁嘴:“我是你弟弟,你是我阿姐,怎么可以说我贪心?”
林知了:“你还知道得寸进尺是贪得无厌的意思啊?我没说你贪心不足,你该高兴才是。”
小孩把碗递过去。
林知了:“汤里没肉。要不要吃大排?”
“我要吃里脊。”
林知了:“没了。”
“你给我包个小饭团?”
林知了招招手,小孩倚到她怀里,林知了摸摸他的肚子:“还吃呢?不许再吃!”指着汤,“喝完灌灌缝就饱了。”
小孩找二嫂,刘丽娘给他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小孩叹着气苦大仇深地端起碗。林知了哭笑不得:“看把你愁的。别作怪啊,大花还等着你喂它。”
小孩很怕饿着大花,闻言好好喝完就和薛瑜去后院。
刘丽娘轻声问:“你娘不会再来吧?”
林知了:“我娘脸皮薄,以前在林家除了小鸽子不敢拒绝任何人才把自己过得很辛苦。以我对她的了解不敢再来。若是有人给她撑腰,就不好说了。”
刘丽娘:“你担心她丈夫生事?他敢吗?”
林知了没有直接回答:“我娘的衣服挺好吧?又舍得买煎包或者蛋糕,想来手头宽裕。能养家糊口还有余钱的男人可不简单。”
刘丽娘很是不解:“你怎么知道你娘舍得买煎包蛋糕?”
林知了:“二嫂不妨先猜猜我娘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要说这事就要说哪些人认识林知了。书院的人认识她,宋氏不太可能认识书院的师生。宋氏讨厌林家,不会特意找林家打听林知了住哪儿。
除此之外便是食客和酒店的厨子、伙计等等。可是她不会一个人去酒店用饭。刘丽娘想起还有一群人,“咱们村卖蛋糕和煎包的那些人?”
林知了点头。
“她怎么会认识?”
林知了:“双桥村离山东村多远?”
很近很近,夏天在一条河里洗澡,冬天在一座山上挖笋。
宋氏谁都不认识,她才应该感到奇怪,“你娘现任丈夫——”这个称呼真别扭,“你继父看起来不像公门中人。就算他是官差也不敢给你添堵吧?””
林知了:“官差不敢。官差也不想管家务事。”
“难道是无赖?”刘丽娘想象一下街上的泼皮,不禁打个哆嗦。
林知了见她又要自己吓自己:“还是直说吧。她相公不是船老大就是卖海鲜的。这种人三教九流的——”
刘丽娘奇了怪了:“你怎么又知道?记得上次我们碰到他,你只跟你娘说几句话。”
林知了:“我娘身上有海腥味,又像鱼腥味。你没闻见?”
刘丽娘一直担心母女俩大吵大闹,“被你娘撞个正着,你不尴尬,还有心思在意这种细节?”
“我又不怕她。再说,抛弃我们的人是她,怕我打秋风的人也是她,她都不尴尬,我尴尬什么。”林知了喝完最后一口面汤就收拾碗筷。
刘丽娘习惯性起来,拿起筷子想起刚才还没说完,“只是船夫或者小渔民,不舍得天天穿细棉布。无论哪一行大人物都不简单。”停顿一下,叹气道:“看来又叫你猜对了。”
林知了:“也不一定。我实在想不出她来做什么。不可能给我们钱,她不用我养,也不可能跟咱们谈生意。”
刘丽娘:“跟你叙旧?”
林知了轻笑一声:“你要闲着无事,你收拾厨房,我去整理菜谱。”
从去年到如今,菜谱、主食以及酱的做法有十几种,这些日子林知了得闲就写一点,准备写好再抄到薛理为她做的记事本上。
离天黑还有一个时辰,刘丽娘慢慢慢慢收拾也用不了半个时辰,“你去吧。”
林知了到院里就提醒弟弟和小姑子,再玩两炷香。
小孩看到她阿姐进屋就撺掇薛瑜出去。
薛瑜不敢。
小孩一计不成再来一计:“鱼儿姐姐,你也是个胆小鬼。”
刘丽娘端着碗筷出来:“小鸽子,扫地!鱼儿,擦桌子!你俩不是很闲吗?都给我干活去!”
薛瑜瞪一眼小孩。
小孩牵着大花过去,刘丽娘放下碗筷拽住狗绳,“大花的尾巴一动,桌上都是狗毛,不许进去!”
小孩抬手把狗绳扔给她:“二嫂就是个言而无信的大骗子!”
“你别给我拽词。我怎么说话不算话?”
小孩理直气壮:“你刚才还说疼我。”
“你——弟妹,刚才那个词叫什么?”
林知了:“蹬鼻子上脸!”
小孩一听阿姐说话这么难听,显然有点生气,拽着扫帚往店里跑。
刘丽娘气笑了:“回头三弟回来就叫他给你布置功课。”
小孩跑出来:“姐夫回来我要去学堂,要做先生布置的功课!”
刘丽娘:“今儿怎么不去?”
“今日休沐啊。二嫂,你好笨啊。”
刘丽娘忙完了,“你给我过来!”
“就不过去!”小孩说完又跑。
薛瑜差点撞到他:“不许再跑!”
小孩自己也吓一跳,店里总算安静下来。
林知了写两炷香手指不舒服,她把写好的纸收起来放柜子里,去院里把俩小孩叫进来练字。
此刻,宋氏才到家。
宋氏不想再见林知了,回到家中就没打算提她。可是她眼睛很红,任谁随意一瞟也能看出她哭过。其夫再三追问,宋氏说出名满全城的林知了是“林娘子”。宋氏没敢提林知了嫌她厚颜无耻,只说林知了认为既然她已经改嫁,日后便桥归桥路归路,不再有牵扯。
宋氏的丈夫不想看到她操心前子女,对林知了的回答很满意,于是提醒宋氏,林知了如今是薛家媳妇,她日日去找林知了,薛家兴许会因此不快,怀疑她别有目的。
宋氏遂其所愿说出以后不去了。
话音未落,宋氏继女出现在卧室门外。
宋氏的房子跟村里薛家一样,是一处三合院。中间是厅堂,宋氏和丈夫住东间,西间放着粮食等杂物。子女住厢房。宋氏继女想问她何时做晚饭,结果先听到两人的谈话。
继女脑海里浮现出前些日子媒婆的话,问她厨艺如何。这姑娘的生母受不了丈夫日日不在家,多年前便同丈夫和离。此后这姑娘和弟弟妹妹跟着祖父母生活。两年前祖父母先后离世,家里没个长辈,林知了的外祖母不知道怎么打听到的,就撺掇宋母嫁过去。
宋母一听没有公婆堪称迫不及待。否则不会挑薛理出事那天提起。
这姑娘之前一直生活在海边,会做的菜只有海鲜。又因为她祖母很少炒菜,以至于鸡鱼肉蛋她一样不会。
宋氏的继女提出想跟林知了学厨艺。然而宋氏不想再见林知了。她丈夫见状劝她为了女儿的婚姻大事再去一趟。
宋氏希望继女嫁得好,犹豫再三,决定去一次:“什么时候过去?”
继女看看天色,今日太晚,希望明天过去。
宋氏告诉她先前卖蛋糕的人显摆过林知了早上和晌午开门卖面异常繁忙。宋氏也已经看到林知了店里多忙,不想再跟个傻子似的在外面站着等她。
林知了店里越忙说明她厨艺越好,宋氏继女闻言很是高兴,就说明日午后。
翌日申时左右,林知了正要关上店门,宋氏和其夫携女前来。
宋氏的丈夫拎着两封点心。林知了不希望街坊四邻误会她礼数不周,便请三人进店:“随便坐。”
一家三口坐一桌,林知了坐在他们隔壁桌,中间隔着过道,不算失礼,也称不上亲近。
林知了不言不语,只是用眼睛看着宋氏等她开口。
宋氏尴尴尬尬地对林知了说:“这是你孙叔,这是他女儿金花。”
林知了颔首表示知道,并没有顺着宋氏的话喊一声“孙叔”,也不曾叫“金花妹妹”。林知了直截了当地问:“此番过来就是要说这些?”
孙家父女微微皱一下眉头,眼中的不满一闪而过。若非林知了盯着几位很难发现。即便看见又如何?林知了毫不在意:“锅碗瓢盆还没洗刷,如果无事,请回吧。”
孙金花给宋氏使眼色。宋氏表明来意后希望林知了能教教她,毕竟有一手好厨艺定会得到婆家厚爱。
林知了有点意外,又觉得在意料之中,“看来娘不知道。想跟我学厨艺无需多礼。下个月初五,为期一个月的厨艺班开课,每人五百文,自带面粉和鸡蛋便可跟我学做拉面、煎包和鸡蛋糕。”
孙金花:“跟别人一起学?”
林知了反问:“不然呢?”
“可是我——”孙金花看向宋氏意有所指,“又不是外人。”
林知了问孙父:“我姓林,您姓孙,敢问我们是什么关系?”
宋氏脸色通红:“知儿——”
“娘是不是真要我拿出相公出事那天你叫我写下的字据?当日你怎么说的,可怜可怜你。你怕被我相公连累直说便是。我会怪你?”林知了冷笑,“如今知道我厨艺好,带着继女上门。过些日子我把她教会,不巧废太子惹怒陛下,陛下又把相公下狱,您是不是又要跟我断绝关系?人不能什么都要!”
被晚辈数落,哪怕没有对着孙父,他也感到颜面扫地:“不想教直说,我们还能赖着你。”
林知了呼吸一顿:“——我何时说过不教?五百文,跟别人一样。你舍不得钱就直说,何必扯这些有的没的。”
“我舍不得钱?”孙父难以置信,“我像是差五百文的人?”
林知了:“家财万贯跟一毛不拔不冲突!”
孙父噎住,气得指着她:“你——”面前突然出现个高大的阴影,孙父抬起头,对上一张棱角不甚明显,可也足够俊美的面孔,“你又是谁?”
急急忙忙赶回来的薛理气笑了:“你在我店里指着我妻子,问我是谁?”
孙金花惊呼:“薛探花?”
“不敢当!如今我只是一介白身。”薛理问宋氏,“不知泰水大人有何指教?”
林知了:“又想要什么?”
小孩震惊。
“我还不了解你?哪次不是趁着我们疼你得寸进尺?”
小孩扁嘴:“我是你弟弟,你是我阿姐,怎么可以说我贪心?”
林知了:“你还知道得寸进尺是贪得无厌的意思啊?我没说你贪心不足,你该高兴才是。”
小孩把碗递过去。
林知了:“汤里没肉。要不要吃大排?”
“我要吃里脊。”
林知了:“没了。”
“你给我包个小饭团?”
林知了招招手,小孩倚到她怀里,林知了摸摸他的肚子:“还吃呢?不许再吃!”指着汤,“喝完灌灌缝就饱了。”
小孩找二嫂,刘丽娘给他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小孩叹着气苦大仇深地端起碗。林知了哭笑不得:“看把你愁的。别作怪啊,大花还等着你喂它。”
小孩很怕饿着大花,闻言好好喝完就和薛瑜去后院。
刘丽娘轻声问:“你娘不会再来吧?”
林知了:“我娘脸皮薄,以前在林家除了小鸽子不敢拒绝任何人才把自己过得很辛苦。以我对她的了解不敢再来。若是有人给她撑腰,就不好说了。”
刘丽娘:“你担心她丈夫生事?他敢吗?”
林知了没有直接回答:“我娘的衣服挺好吧?又舍得买煎包或者蛋糕,想来手头宽裕。能养家糊口还有余钱的男人可不简单。”
刘丽娘很是不解:“你怎么知道你娘舍得买煎包蛋糕?”
林知了:“二嫂不妨先猜猜我娘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要说这事就要说哪些人认识林知了。书院的人认识她,宋氏不太可能认识书院的师生。宋氏讨厌林家,不会特意找林家打听林知了住哪儿。
除此之外便是食客和酒店的厨子、伙计等等。可是她不会一个人去酒店用饭。刘丽娘想起还有一群人,“咱们村卖蛋糕和煎包的那些人?”
林知了点头。
“她怎么会认识?”
林知了:“双桥村离山东村多远?”
很近很近,夏天在一条河里洗澡,冬天在一座山上挖笋。
宋氏谁都不认识,她才应该感到奇怪,“你娘现任丈夫——”这个称呼真别扭,“你继父看起来不像公门中人。就算他是官差也不敢给你添堵吧?””
林知了:“官差不敢。官差也不想管家务事。”
“难道是无赖?”刘丽娘想象一下街上的泼皮,不禁打个哆嗦。
林知了见她又要自己吓自己:“还是直说吧。她相公不是船老大就是卖海鲜的。这种人三教九流的——”
刘丽娘奇了怪了:“你怎么又知道?记得上次我们碰到他,你只跟你娘说几句话。”
林知了:“我娘身上有海腥味,又像鱼腥味。你没闻见?”
刘丽娘一直担心母女俩大吵大闹,“被你娘撞个正着,你不尴尬,还有心思在意这种细节?”
“我又不怕她。再说,抛弃我们的人是她,怕我打秋风的人也是她,她都不尴尬,我尴尬什么。”林知了喝完最后一口面汤就收拾碗筷。
刘丽娘习惯性起来,拿起筷子想起刚才还没说完,“只是船夫或者小渔民,不舍得天天穿细棉布。无论哪一行大人物都不简单。”停顿一下,叹气道:“看来又叫你猜对了。”
林知了:“也不一定。我实在想不出她来做什么。不可能给我们钱,她不用我养,也不可能跟咱们谈生意。”
刘丽娘:“跟你叙旧?”
林知了轻笑一声:“你要闲着无事,你收拾厨房,我去整理菜谱。”
从去年到如今,菜谱、主食以及酱的做法有十几种,这些日子林知了得闲就写一点,准备写好再抄到薛理为她做的记事本上。
离天黑还有一个时辰,刘丽娘慢慢慢慢收拾也用不了半个时辰,“你去吧。”
林知了到院里就提醒弟弟和小姑子,再玩两炷香。
小孩看到她阿姐进屋就撺掇薛瑜出去。
薛瑜不敢。
小孩一计不成再来一计:“鱼儿姐姐,你也是个胆小鬼。”
刘丽娘端着碗筷出来:“小鸽子,扫地!鱼儿,擦桌子!你俩不是很闲吗?都给我干活去!”
薛瑜瞪一眼小孩。
小孩牵着大花过去,刘丽娘放下碗筷拽住狗绳,“大花的尾巴一动,桌上都是狗毛,不许进去!”
小孩抬手把狗绳扔给她:“二嫂就是个言而无信的大骗子!”
“你别给我拽词。我怎么说话不算话?”
小孩理直气壮:“你刚才还说疼我。”
“你——弟妹,刚才那个词叫什么?”
林知了:“蹬鼻子上脸!”
小孩一听阿姐说话这么难听,显然有点生气,拽着扫帚往店里跑。
刘丽娘气笑了:“回头三弟回来就叫他给你布置功课。”
小孩跑出来:“姐夫回来我要去学堂,要做先生布置的功课!”
刘丽娘:“今儿怎么不去?”
“今日休沐啊。二嫂,你好笨啊。”
刘丽娘忙完了,“你给我过来!”
“就不过去!”小孩说完又跑。
薛瑜差点撞到他:“不许再跑!”
小孩自己也吓一跳,店里总算安静下来。
林知了写两炷香手指不舒服,她把写好的纸收起来放柜子里,去院里把俩小孩叫进来练字。
此刻,宋氏才到家。
宋氏不想再见林知了,回到家中就没打算提她。可是她眼睛很红,任谁随意一瞟也能看出她哭过。其夫再三追问,宋氏说出名满全城的林知了是“林娘子”。宋氏没敢提林知了嫌她厚颜无耻,只说林知了认为既然她已经改嫁,日后便桥归桥路归路,不再有牵扯。
宋氏的丈夫不想看到她操心前子女,对林知了的回答很满意,于是提醒宋氏,林知了如今是薛家媳妇,她日日去找林知了,薛家兴许会因此不快,怀疑她别有目的。
宋氏遂其所愿说出以后不去了。
话音未落,宋氏继女出现在卧室门外。
宋氏的房子跟村里薛家一样,是一处三合院。中间是厅堂,宋氏和丈夫住东间,西间放着粮食等杂物。子女住厢房。宋氏继女想问她何时做晚饭,结果先听到两人的谈话。
继女脑海里浮现出前些日子媒婆的话,问她厨艺如何。这姑娘的生母受不了丈夫日日不在家,多年前便同丈夫和离。此后这姑娘和弟弟妹妹跟着祖父母生活。两年前祖父母先后离世,家里没个长辈,林知了的外祖母不知道怎么打听到的,就撺掇宋母嫁过去。
宋母一听没有公婆堪称迫不及待。否则不会挑薛理出事那天提起。
这姑娘之前一直生活在海边,会做的菜只有海鲜。又因为她祖母很少炒菜,以至于鸡鱼肉蛋她一样不会。
宋氏的继女提出想跟林知了学厨艺。然而宋氏不想再见林知了。她丈夫见状劝她为了女儿的婚姻大事再去一趟。
宋氏希望继女嫁得好,犹豫再三,决定去一次:“什么时候过去?”
继女看看天色,今日太晚,希望明天过去。
宋氏告诉她先前卖蛋糕的人显摆过林知了早上和晌午开门卖面异常繁忙。宋氏也已经看到林知了店里多忙,不想再跟个傻子似的在外面站着等她。
林知了店里越忙说明她厨艺越好,宋氏继女闻言很是高兴,就说明日午后。
翌日申时左右,林知了正要关上店门,宋氏和其夫携女前来。
宋氏的丈夫拎着两封点心。林知了不希望街坊四邻误会她礼数不周,便请三人进店:“随便坐。”
一家三口坐一桌,林知了坐在他们隔壁桌,中间隔着过道,不算失礼,也称不上亲近。
林知了不言不语,只是用眼睛看着宋氏等她开口。
宋氏尴尴尬尬地对林知了说:“这是你孙叔,这是他女儿金花。”
林知了颔首表示知道,并没有顺着宋氏的话喊一声“孙叔”,也不曾叫“金花妹妹”。林知了直截了当地问:“此番过来就是要说这些?”
孙家父女微微皱一下眉头,眼中的不满一闪而过。若非林知了盯着几位很难发现。即便看见又如何?林知了毫不在意:“锅碗瓢盆还没洗刷,如果无事,请回吧。”
孙金花给宋氏使眼色。宋氏表明来意后希望林知了能教教她,毕竟有一手好厨艺定会得到婆家厚爱。
林知了有点意外,又觉得在意料之中,“看来娘不知道。想跟我学厨艺无需多礼。下个月初五,为期一个月的厨艺班开课,每人五百文,自带面粉和鸡蛋便可跟我学做拉面、煎包和鸡蛋糕。”
孙金花:“跟别人一起学?”
林知了反问:“不然呢?”
“可是我——”孙金花看向宋氏意有所指,“又不是外人。”
林知了问孙父:“我姓林,您姓孙,敢问我们是什么关系?”
宋氏脸色通红:“知儿——”
“娘是不是真要我拿出相公出事那天你叫我写下的字据?当日你怎么说的,可怜可怜你。你怕被我相公连累直说便是。我会怪你?”林知了冷笑,“如今知道我厨艺好,带着继女上门。过些日子我把她教会,不巧废太子惹怒陛下,陛下又把相公下狱,您是不是又要跟我断绝关系?人不能什么都要!”
被晚辈数落,哪怕没有对着孙父,他也感到颜面扫地:“不想教直说,我们还能赖着你。”
林知了呼吸一顿:“——我何时说过不教?五百文,跟别人一样。你舍不得钱就直说,何必扯这些有的没的。”
“我舍不得钱?”孙父难以置信,“我像是差五百文的人?”
林知了:“家财万贯跟一毛不拔不冲突!”
孙父噎住,气得指着她:“你——”面前突然出现个高大的阴影,孙父抬起头,对上一张棱角不甚明显,可也足够俊美的面孔,“你又是谁?”
急急忙忙赶回来的薛理气笑了:“你在我店里指着我妻子,问我是谁?”
孙金花惊呼:“薛探花?”
“不敢当!如今我只是一介白身。”薛理问宋氏,“不知泰水大人有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