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出书版) 第21节
“而且,宗教信仰是需要尊重的,可不能用这个骗人。”
“那你有什么办法?”
“你保持你的风格,我也保持我的风格。”顾红星说,“既然怀疑是生育有问题的人作案,那么我们就从这个线索慢慢查。刚才说了,凶手可能就是马甸镇的人,而马甸镇只有一家综合性医院——青山区二院。如果她曾经去医院就诊,那么最可能去的就是这一家医院。所以,我们去调查这家医院的妇产科,把1986年8月到1988年8月之间所有曾因不孕、流产而就诊的病人进行一个梳理。”
“初步甄别的依据是鞋印,进一步甄别的依据是指纹。”冯凯补充道。
“这个工作,就交给你了!”顾红星向冯凯投去信任的目光。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数字化档案的概念,但是综合性医院的病历资料保管,却已经相当规范了。每家医院都会有病案室,所有病人的住院病历都会分门别类、编号保存。公安人员只需要拿着介绍信,就可以进入病案室,查阅档案。但是,因为当时复印机还是个稀罕物件,所以想单独留存一份医院的病案资料,就需要靠公安人员手抄。
这项工作,冯凯之前看卢俊亮做过。为了对伤者的伤情进行鉴定,卢俊亮经常会带着介绍信去某医院,调出伤者的病案资料,然后誊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而誊抄在笔记本上的这些信息,就是进行伤情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不打草惊蛇,冯凯决定用“法医抄病历”的借口来进行一次清查。为了保证专业性,冯凯思虑再三,还是要求顾红星呈报市局支队,调卢俊亮前来帮忙。
这一举动实在是很英明,因为让冯凯没有想到的是,区区一家二级医院,每年来诊治不孕症或者流产的患者就有数百人。除去主动来医院做人流、药流的患者,这两年里,诊治不孕症或者先兆流产、难免流产的也有上百人。
很显然,这是一项比较庞杂的工作。
但有了学医的卢俊亮帮忙,工作效率就大大提升了。因为他不仅能从这么多病例中很快找出哪些是符合他们排查要求的,还能从患者的首次病程录中发现哪些人是之前没有生育过的,哪些人是反复流产的。
有了卢俊亮的甄别,排查范围迅速缩小。经过两天的工作后,最后符合“想要孩子却一直没有孩子”的,只剩下几个人了。
而在这几个人中,卢俊亮挑出了一份病历,认为这应该就是嫌疑最大的人。
“为什么会是她?”冯凯翻着病历,大量看不懂的医学术语和认不清的医生笔迹让他一阵头晕。
“你看看医生首次病程录里关于患者体格检查的描述。”卢俊亮指着这摞手写病历中第一张开头的部分,说,“‘患者神清、精神萎靡,焦虑面容,营养中等,发育正常。’这一句话,就透露出了患者身体其实还好,但存在心理问题。而其他几个人,都是‘神清、精神可’。”
“幸亏你来了,否则我都不知道医生写的是什么。”
“第二方面,这个人的户籍是马甸镇周围的农村的,而她以前也看过病,但都是在诊所里看的。”卢俊亮翻到第二页,说,“你看,‘既往史:自述因多次流产到乡卫生院就诊,诊断为生化妊娠’。”
“什么意思?”冯凯问。
“生化妊娠就是指精卵结合成功,但没有成功到子宫着床,随着月经一起流产。”卢俊亮说,“有可能在当地卫生院检验完hcg,认为自己有可能是怀孕了,但因为受精卵质量等问题,最终流产了。”
“哦,如果每次以为自己怀上孕了,却又很快流产了,那么对那些特别想要孩子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精神折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冯凯说,“这种生化什么的,是不是因为女人体内激素的问题啊?”
“也有可能是男人精子质量的问题。”卢俊亮说,“不能孕育不一定是女人的问题。”
“但在农村,很多人都会归结为是女人的问题。”冯凯说,“为什么她以前都在诊所、卫生院看,这一次却来医院住院了?”
“因为这一次不是生化妊娠。”卢俊亮说,“从病历来看,这一次应该是成功着床了,可惜怀孕3个多月就自然流产了。她也去卫生院看了,但当地的医生认为她反复流血、腹痛,是难免流产,需要清宫,而当地卫生院没有妇产科,就让她来区二院了。”
“她这是……”冯凯把病历翻回第一页,看了看,说,“1988年3月27日入院。这是案发前五个月。”
“从病程录看,其实清宫手术做得很成功,术后也就没有流血、腹痛的情况了。”卢俊亮翻到了病历的后半部分,说,“但查房医生的描述里说,她在住院期间有多次说‘呓语’的现象,经常‘失眠’‘多梦’,怀疑是‘癔症’,建议家属带其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哦。”冯凯若有所悟。
卢俊亮说:“我们清查了这两百份病历,有和她病情差不多的,但病历记录的患者精神状况都很好。只有这个人,是精神和心理方面有问题。我记得你们也分析过,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人,很有可能是精神和心理存在问题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最重点的嫌疑人。”
“看病历就能破案,你真行。”冯凯拍了拍卢俊亮的肩膀,说,“从病历里,能看出这个人脚多大吗?”
“医生给人家清宫,管她脚多大干啥?”卢俊亮笑着说。
“不要紧,这样,记下她的名字和住址,我们去探一下就知道了。”冯凯说。
这名患者叫石霞,今年27岁,是马甸镇马王乡人。马王乡就在马甸镇镇中心的旁边,距离镇子非常近,所以乡里的人来镇子上购物、就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冯凯和卢俊亮先来到了派出所,了解这个石霞的情况。从户籍资料上看,她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她1984年从隔壁乡嫁给了马王乡的一名青年马青,随即就把户籍迁到了马王乡,至今没有孩子。但石霞是个什么样的人,派出所民警是完全没有印象的。
于是,派出所就叫来了乡镇干部,找他了解石霞的情况。
经过了解,这个石霞还真是疑点重重。虽然乡镇干部反映这两口子的感情还不错,没有因为什么吵过嘴、打过架,但石霞本人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她经常会一个人自言自语,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尤其是看到有人怀抱婴儿的时候,她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人家的孩子。最关键的是,她经常会把枕头塞在自己的衣服里,让自己看上去像是一个孕妇的模样。
但这些,都是她偶尔会出现的反常迹象,大多数情况下,她看上去和一个正常人并没两样。
在冯凯询问乡镇干部这个石霞的脚有多大的时候,乡镇干部有些为难,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准确鞋码,但印象中,她的脚确实比一般姑娘要大些。
嫌疑已经确认了,现在就看指纹能不能对上了。要密取一个人的指纹,其实非常简单。冯凯让乡镇干部找石霞来村委会谈话,并且用洗刷干净的玻璃杯给她泡一杯茶。等她右手拿起杯子,确定拇指和食指都接触杯壁之后,取回这个玻璃杯就可以了。
所以这个密取的工作,只用了十分钟就完成了。然后冯凯就带着玻璃杯,充满希望地回到了分局。
分局办公楼里,顾红星已经拉开架势等着冯凯了。杯子一拿来,顾红星立即亲自刷粉、贴胶带、制作指纹卡、拍照,然后用马蹄镜看了起来。
虽然顾红星是伏在桌子上看指纹,但冯凯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的脸颊由白转红,然后涨得通红。
“在一起这么多年了,我看你脸就知道,比对上了。”冯凯笑着说道。
“没想到这就要破案了。”顾红星靠到了椅背上,如释重负。
“是啊,我还专门问了乡镇干部,这个石霞在镇子上并没有亲戚和熟人。”冯凯补充说。
“我接到你刚才打的电话后,就安排派出所民警去找了于飞。于飞确定自己和妻子朱丽丽绝对不认识石霞这个人。”顾红星说。
“是啊,两个毫无交集的人,一个人的指纹却出现在另一个人的家里,这本身就是有证明力的。”冯凯说,“至少她解释不了为什么会去朱丽丽家。”
“作案时间是不是不好确定?”顾红星问,“毕竟两年前的事情,没人记得清楚。”
“这个我也了解了。”冯凯说,“乡镇干部可以确定,从1987年开始,石霞的丈夫马青每年5月至11月在外打工,是不回来的。而石霞、马青夫妇平时是自己居住的。也就是说,案发的8月,石霞应该是一个人在家,她有足够的作案时间。”
“那就办手续抓人?”顾红星问道。
“我还有个担心的事。”冯凯说,“无论从病历还是从乡镇干部的描述来看,这个石霞可能存在间歇性精神障碍,如果抓回来她语无伦次,无法正常交流,会打击审讯侦查员的信心。而且,我们只有这一枚汗液指纹,也不能完全证明她杀人的行为。这个案子证据链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她的口供了,所以得想办法一鼓作气拿下口供。”
“有什么办法吗?”顾红星问道。
“不知道,投石问路吧。”冯凯看了一眼窗外明亮的天,说道,“等天黑了再说。”
连顾红星都觉得冯凯的“投石问路”有些缺德,但仔细一想,如果对方不是犯罪分子,那这个行为便是无害的。
冯凯利用下午的时间,去商场买了一个洋娃娃。天黑后,冯凯回到了石霞家附近。按照乡镇干部的所述,现在是10月底,马青应该在外打工,石霞是一个人居住的。冯凯见天已经黑了,而石霞家的大门还是锁着的,知道她应该又出去溜达了。于是冯凯把洋娃娃放在了石霞家大门口,然后在暗处等着她出现。
很快,石霞一个人溜达回来了。看到门口洋娃娃的那一刻,她的肢体行为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惊讶,而是激动。她全身发抖,蹲在门边,把脸藏在自己的臂弯里。过了好一会儿,她才重新站了起来,把洋娃娃拿了起来,但没有开门回家,而是向屋后的小山走去。
石霞带着洋娃娃来到了小山坡的脚下,用树枝开始挖土。过了好一会儿,石霞挖了一个小坑,把洋娃娃放了进去,又埋了起来。
至此,冯凯对石霞就是犯罪分子已经确信无疑。
不过,在石霞离开后,冯凯并没有离开。他走到了石霞埋娃娃的地方,发现她为了埋这个娃娃,还专门堆了一个像是坟墓一样的小土堆。不仅如此,这个刚刚堆起来的小土堆旁边,居然还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年月的小土堆。
冯凯很是兴奋,他强行抑制住自己想挖的冲动,骑着车跑回了派出所,借来一台相机,对土堆先进行了拍照,然后才开始挖掘。
这个土堆里埋着的,是一套婴儿的衣物,上面还有斑斑血迹。无论从样式、花色还是质地来看,都和朱丽丽家五斗橱第二个抽屉里剩下的那些婴儿衣服没两样。
“真没想到,试探了一下,居然还找出了证据链的另一个环节。”冯凯小心翼翼地把婴儿衣服提取出来,装在了物证袋里。后期,只要通过对衣物进行鉴定、调查,并对上面的血迹进行血型检验,就能明确这些衣服是从朱丽丽家里偷拿出来的。结合五斗橱上的指纹和阳台的指纹,证据链比以前要完整多了。
在派出所里,冯凯一边嘱咐民警把胶卷冲洗出来,一边通过电话向顾红星汇报了自己的意外发现。而顾红星也在电话里告诉冯凯,拘留的手续马上就办好,让冯凯在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马上拘留石霞,并带回分局审讯。
不知道是因为洋娃娃的刺激,还是石霞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预料。她打开大门,见敲门的是警察之后,似乎没有任何慌张,而是乖乖地跟着警察走了。
回到分局后,还没等民警询问,石霞就供述了全部的作案过程。
“嫁到马家,就是我噩梦的开始。”石霞说,“不过,我说的不是马青。平心而论,马青对我是很不错的,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马青是家里的独子,要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但是很可惜,我不能生。我们试了很多次,都流了。所以,他们都在我们背后嚼舌根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我听得耳朵都麻了。公公婆婆每次见到马青都会念叨,他们家的亲戚也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些我都知道。马青能不告诉我就不告诉我,但我知道他也是左右为难。我提出过离婚,让他去找一个能给他生孩子的女人,但是他不同意。我们看过很多中医,吃过很多药,但是每次怀上不到两个月就流产了。所以,我又期待怀孕,又害怕怀孕。每次医院说我怀上了,我就开始做噩梦,梦见孩子从我的肚子里爬出去,我抓都抓不住……公公婆婆还专门陪我去上海的医院做检查,可也没检查出什么毛病。”
“那你老公检查过吗?”卢俊亮问。
石霞摇了摇头,说:“生不出孩子,就是女人的问题。”
“谁说的?”卢俊亮说。
冯凯示意卢俊亮先不要打断石霞。
石霞神色麻木地接着说:“那年元旦前,我又怀孕了,和之前一样,我充满了惊恐。他们说,过了三个月就安全了,所以当我提心吊胆挨到三月之后,我觉得已经安全了。我欣喜若狂,甚至都迫不及待地为孩子准备小衣服、小鞋子了。可是没想到,一件衣服还没做好,就又流血了,还是流产了,而且还要住院刮宫。这件事之后,我睡不着觉,噩梦做得更多了,也没有食欲,一个月里瘦了10斤。我把医生刮下来的宝宝带回了家,找了个地方埋了。虽然他没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但那毕竟是我的宝宝,我想让他下次投胎的时候能找到家。可能真的有用吧,后来,我经常听见耳边有小孩子的声音,就算流产了,我还会经常恶心呕吐,就好像宝宝还在我的肚子里一样。我就知道,我的宝宝一直在等着我把他生出来呢。”
“所以,你平时就一直把枕头塞在自己的衣服底下,让自己看起来好像是怀孕的样子?”卢俊亮问。
“什么枕头……那就是我的宝宝……”石霞两眼茫茫地说。
“说说你和你杀死的那个孕妇,是怎么认识的吧。”冯凯拉回了话题。
“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石霞恍惚地说,“那天,我在街上溜达,摸着肚子里的宝宝,觉得很不舒服,就靠在电线杆旁边呕吐起来,吐到胆汁都出来了。那个女人也挺着一个大肚子,她看我吐得难受,就过来安抚我,让我喝点热水什么的。可是,大街上也没有热水,她就很热情地说她家就在附近不远处,我要是不舒服也可以去她家歇一下。当时我确实很难受,也想找个地方坐着休息休息,就跟着她去了。她到家后,给我倒了杯水,然后就和我聊起天来,交流怀孕的心得。她说她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了,所以孩子的用品都准备好了。说着,她还拉开橱子给我看她准备好的小衣服、小鞋子。就在这个时候,她突然靠到了床上,一脸喜悦地说孩子在踢她,甚至还撩起衣服给我看她的肚皮。”
“所以你嫉妒了?”冯凯问。
“不是,没有。”石霞情绪忽然有些焦躁,说,“当时我看到她的肚皮上一块凸起来、一块凹下去,然后那一块又凹下去,另一块又凸了起来。太可怕了!你们见过吗?”
冯凯茫然地看着顾红星,顾红星说:“胎动啊,很正常,怎么了?”
“不,不正常!”石霞眼中露出一丝怪异的神采,说,“那一刻,我就知道了,是因为她肚子里的孩子想出来!他为什么想出来?只有一种可能!那不是她的孩子,而是我的宝宝!我的孩子天天在我耳边念叨,原来是投胎到她肚子里了!宝宝看见了妈妈,当然要出来找我!这不是天意吗?”
这一番话,把冯凯和顾红星说得面面相觑。
石霞越说越兴奋,接着道:“我当时就喊‘宝宝别怕!妈妈来救你!’,然后去抠她的肚皮。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被吓到了,一边呵斥我,一边把我推开。我好不容易找到我的宝宝,我怎么都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为了救我的宝宝,我把她压在了床上,掐到她不会动了。然后,我就去客厅找了一把刀,我要划开她的肚皮,把宝宝抱出来!”
卢俊亮在一边也惊得合不上嘴巴。
石霞回味着当时的场景,说:“我很快就剖开了她的肚子,切断了脐带,我的宝宝在朝我笑呢。可他皱皱巴巴的,像只小老鼠,身上都是血污,很腥很臭。于是,我就顺手从开着的橱子抽屉里拿出一件衣服,把他裹起来,带他去找水清洗。出了卧室,我就看见那边的阳台上有水池,可洗了一会儿,宝宝不动了。无论我怎么弄,他都不动。我忽然觉得好难过,我的宝宝又不理我了。他的魂都跑了,那这个身体也没用了,于是我又给他揣回那个肚子里了。”
顾红星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那你包裹孩子的衣服呢?”
“衣服?哦,我当时洗完孩子回来,用它擦了手还擦干了孩子,顺手就揣到口袋里了。”石霞一副惋惜落寞的样子,说,“回家后,我才发现那衣服。宝宝活过来的那几分钟里,他短暂地穿过这件衣服,我想,那就留下做个纪念吧。于是,我把它埋到了宝宝的坟墓里。”
“你说她带你回家,给你倒了水喝,杯子呢?”顾红星问。
石霞想了想,漠然地说:“当时我喝完水,杯子就还给她了,她好像放其他杯子中间了。”
“那个装有婴儿用品的抽屉,一直是开着的吗?”
“我洗完宝宝回来后,好像顺手就给关上了。”
可以说,整个审讯的过程中,冯凯都是汗毛倒立的。他根本无法判断这个女的究竟是不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算不算精神病患者作案,还得有关部门来进行鉴定。”顾红星说,“你之前说过,精神病患者作案应该没有社会功利性。她这个,算有社会功利性吗?”
“我也不敢确定。”冯凯说,“虽然她的思维逻辑是清楚的,但行为模式和杀人起因实在不像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这案子因为凶手的精神不太正常,也着实是走了弯路。”顾红星说。
“走弯路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冯凯说,“有很多巧合在其中干扰了破案。比如,她确实去了小阳台洗婴儿,但因为用衣服包裹了,就没有在次卧留下滴落状的血迹。又如,她作案后手上沾了大量的血,却没有接触任何地方,清洗完孩子后回来关上了抽屉,所以留下的不是血指纹;而她把孩子重新塞回母体,手上再次黏附了血液,她离开现场之后才会遗留下一滴滴落状血迹。还有,如果石霞到朱丽丽家喝水,杯子没有被重新放回去,那破案也就很简单了。”
“不管怎么说,她的供述和现场的情况一致。有些判断是我们之前都没有做出过的,所以更加有证明力。”顾红星说,“证据链完整、可靠。”
“在科技还没有质的飞跃的情况下,就能侦破命案积案,你还是很牛的。”冯凯朝顾红星竖了竖大拇指。
顾红星想了想,招手让冯凯靠近自己,然后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条直线,又在直线下方画了一条向上扬起的曲线,说:“你看,这条直线就是物证,它一直存在着,所以是直线。而这条曲线是科技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必然会发展,所以它是曲线。有些案子现在可能破不了,是因为科技水平不足,但当曲线和直线相交的时候,就是破案的时候。科技发展得越快,它上扬的角度就越大,就会越快和直线相交。”
“嚯!你这是把侦破命案积案的经验都总结成数学题了?”冯凯笑着说。
“不。”顾红星说,“靠耐心守护好物证,有信心等待科技的发展,用勇气推动科技的运用,便是我们的信念啊!”
冯凯被顾红星说得愣住了,低下头思考着。
“这就是时间的意义啊!”顾红星笑着对冯凯说,“你还会认为,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负能量吗?”
“那你有什么办法?”
“你保持你的风格,我也保持我的风格。”顾红星说,“既然怀疑是生育有问题的人作案,那么我们就从这个线索慢慢查。刚才说了,凶手可能就是马甸镇的人,而马甸镇只有一家综合性医院——青山区二院。如果她曾经去医院就诊,那么最可能去的就是这一家医院。所以,我们去调查这家医院的妇产科,把1986年8月到1988年8月之间所有曾因不孕、流产而就诊的病人进行一个梳理。”
“初步甄别的依据是鞋印,进一步甄别的依据是指纹。”冯凯补充道。
“这个工作,就交给你了!”顾红星向冯凯投去信任的目光。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数字化档案的概念,但是综合性医院的病历资料保管,却已经相当规范了。每家医院都会有病案室,所有病人的住院病历都会分门别类、编号保存。公安人员只需要拿着介绍信,就可以进入病案室,查阅档案。但是,因为当时复印机还是个稀罕物件,所以想单独留存一份医院的病案资料,就需要靠公安人员手抄。
这项工作,冯凯之前看卢俊亮做过。为了对伤者的伤情进行鉴定,卢俊亮经常会带着介绍信去某医院,调出伤者的病案资料,然后誊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而誊抄在笔记本上的这些信息,就是进行伤情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不打草惊蛇,冯凯决定用“法医抄病历”的借口来进行一次清查。为了保证专业性,冯凯思虑再三,还是要求顾红星呈报市局支队,调卢俊亮前来帮忙。
这一举动实在是很英明,因为让冯凯没有想到的是,区区一家二级医院,每年来诊治不孕症或者流产的患者就有数百人。除去主动来医院做人流、药流的患者,这两年里,诊治不孕症或者先兆流产、难免流产的也有上百人。
很显然,这是一项比较庞杂的工作。
但有了学医的卢俊亮帮忙,工作效率就大大提升了。因为他不仅能从这么多病例中很快找出哪些是符合他们排查要求的,还能从患者的首次病程录中发现哪些人是之前没有生育过的,哪些人是反复流产的。
有了卢俊亮的甄别,排查范围迅速缩小。经过两天的工作后,最后符合“想要孩子却一直没有孩子”的,只剩下几个人了。
而在这几个人中,卢俊亮挑出了一份病历,认为这应该就是嫌疑最大的人。
“为什么会是她?”冯凯翻着病历,大量看不懂的医学术语和认不清的医生笔迹让他一阵头晕。
“你看看医生首次病程录里关于患者体格检查的描述。”卢俊亮指着这摞手写病历中第一张开头的部分,说,“‘患者神清、精神萎靡,焦虑面容,营养中等,发育正常。’这一句话,就透露出了患者身体其实还好,但存在心理问题。而其他几个人,都是‘神清、精神可’。”
“幸亏你来了,否则我都不知道医生写的是什么。”
“第二方面,这个人的户籍是马甸镇周围的农村的,而她以前也看过病,但都是在诊所里看的。”卢俊亮翻到第二页,说,“你看,‘既往史:自述因多次流产到乡卫生院就诊,诊断为生化妊娠’。”
“什么意思?”冯凯问。
“生化妊娠就是指精卵结合成功,但没有成功到子宫着床,随着月经一起流产。”卢俊亮说,“有可能在当地卫生院检验完hcg,认为自己有可能是怀孕了,但因为受精卵质量等问题,最终流产了。”
“哦,如果每次以为自己怀上孕了,却又很快流产了,那么对那些特别想要孩子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精神折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冯凯说,“这种生化什么的,是不是因为女人体内激素的问题啊?”
“也有可能是男人精子质量的问题。”卢俊亮说,“不能孕育不一定是女人的问题。”
“但在农村,很多人都会归结为是女人的问题。”冯凯说,“为什么她以前都在诊所、卫生院看,这一次却来医院住院了?”
“因为这一次不是生化妊娠。”卢俊亮说,“从病历来看,这一次应该是成功着床了,可惜怀孕3个多月就自然流产了。她也去卫生院看了,但当地的医生认为她反复流血、腹痛,是难免流产,需要清宫,而当地卫生院没有妇产科,就让她来区二院了。”
“她这是……”冯凯把病历翻回第一页,看了看,说,“1988年3月27日入院。这是案发前五个月。”
“从病程录看,其实清宫手术做得很成功,术后也就没有流血、腹痛的情况了。”卢俊亮翻到了病历的后半部分,说,“但查房医生的描述里说,她在住院期间有多次说‘呓语’的现象,经常‘失眠’‘多梦’,怀疑是‘癔症’,建议家属带其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哦。”冯凯若有所悟。
卢俊亮说:“我们清查了这两百份病历,有和她病情差不多的,但病历记录的患者精神状况都很好。只有这个人,是精神和心理方面有问题。我记得你们也分析过,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人,很有可能是精神和心理存在问题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最重点的嫌疑人。”
“看病历就能破案,你真行。”冯凯拍了拍卢俊亮的肩膀,说,“从病历里,能看出这个人脚多大吗?”
“医生给人家清宫,管她脚多大干啥?”卢俊亮笑着说。
“不要紧,这样,记下她的名字和住址,我们去探一下就知道了。”冯凯说。
这名患者叫石霞,今年27岁,是马甸镇马王乡人。马王乡就在马甸镇镇中心的旁边,距离镇子非常近,所以乡里的人来镇子上购物、就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冯凯和卢俊亮先来到了派出所,了解这个石霞的情况。从户籍资料上看,她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她1984年从隔壁乡嫁给了马王乡的一名青年马青,随即就把户籍迁到了马王乡,至今没有孩子。但石霞是个什么样的人,派出所民警是完全没有印象的。
于是,派出所就叫来了乡镇干部,找他了解石霞的情况。
经过了解,这个石霞还真是疑点重重。虽然乡镇干部反映这两口子的感情还不错,没有因为什么吵过嘴、打过架,但石霞本人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她经常会一个人自言自语,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尤其是看到有人怀抱婴儿的时候,她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人家的孩子。最关键的是,她经常会把枕头塞在自己的衣服里,让自己看上去像是一个孕妇的模样。
但这些,都是她偶尔会出现的反常迹象,大多数情况下,她看上去和一个正常人并没两样。
在冯凯询问乡镇干部这个石霞的脚有多大的时候,乡镇干部有些为难,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准确鞋码,但印象中,她的脚确实比一般姑娘要大些。
嫌疑已经确认了,现在就看指纹能不能对上了。要密取一个人的指纹,其实非常简单。冯凯让乡镇干部找石霞来村委会谈话,并且用洗刷干净的玻璃杯给她泡一杯茶。等她右手拿起杯子,确定拇指和食指都接触杯壁之后,取回这个玻璃杯就可以了。
所以这个密取的工作,只用了十分钟就完成了。然后冯凯就带着玻璃杯,充满希望地回到了分局。
分局办公楼里,顾红星已经拉开架势等着冯凯了。杯子一拿来,顾红星立即亲自刷粉、贴胶带、制作指纹卡、拍照,然后用马蹄镜看了起来。
虽然顾红星是伏在桌子上看指纹,但冯凯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的脸颊由白转红,然后涨得通红。
“在一起这么多年了,我看你脸就知道,比对上了。”冯凯笑着说道。
“没想到这就要破案了。”顾红星靠到了椅背上,如释重负。
“是啊,我还专门问了乡镇干部,这个石霞在镇子上并没有亲戚和熟人。”冯凯补充说。
“我接到你刚才打的电话后,就安排派出所民警去找了于飞。于飞确定自己和妻子朱丽丽绝对不认识石霞这个人。”顾红星说。
“是啊,两个毫无交集的人,一个人的指纹却出现在另一个人的家里,这本身就是有证明力的。”冯凯说,“至少她解释不了为什么会去朱丽丽家。”
“作案时间是不是不好确定?”顾红星问,“毕竟两年前的事情,没人记得清楚。”
“这个我也了解了。”冯凯说,“乡镇干部可以确定,从1987年开始,石霞的丈夫马青每年5月至11月在外打工,是不回来的。而石霞、马青夫妇平时是自己居住的。也就是说,案发的8月,石霞应该是一个人在家,她有足够的作案时间。”
“那就办手续抓人?”顾红星问道。
“我还有个担心的事。”冯凯说,“无论从病历还是从乡镇干部的描述来看,这个石霞可能存在间歇性精神障碍,如果抓回来她语无伦次,无法正常交流,会打击审讯侦查员的信心。而且,我们只有这一枚汗液指纹,也不能完全证明她杀人的行为。这个案子证据链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她的口供了,所以得想办法一鼓作气拿下口供。”
“有什么办法吗?”顾红星问道。
“不知道,投石问路吧。”冯凯看了一眼窗外明亮的天,说道,“等天黑了再说。”
连顾红星都觉得冯凯的“投石问路”有些缺德,但仔细一想,如果对方不是犯罪分子,那这个行为便是无害的。
冯凯利用下午的时间,去商场买了一个洋娃娃。天黑后,冯凯回到了石霞家附近。按照乡镇干部的所述,现在是10月底,马青应该在外打工,石霞是一个人居住的。冯凯见天已经黑了,而石霞家的大门还是锁着的,知道她应该又出去溜达了。于是冯凯把洋娃娃放在了石霞家大门口,然后在暗处等着她出现。
很快,石霞一个人溜达回来了。看到门口洋娃娃的那一刻,她的肢体行为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惊讶,而是激动。她全身发抖,蹲在门边,把脸藏在自己的臂弯里。过了好一会儿,她才重新站了起来,把洋娃娃拿了起来,但没有开门回家,而是向屋后的小山走去。
石霞带着洋娃娃来到了小山坡的脚下,用树枝开始挖土。过了好一会儿,石霞挖了一个小坑,把洋娃娃放了进去,又埋了起来。
至此,冯凯对石霞就是犯罪分子已经确信无疑。
不过,在石霞离开后,冯凯并没有离开。他走到了石霞埋娃娃的地方,发现她为了埋这个娃娃,还专门堆了一个像是坟墓一样的小土堆。不仅如此,这个刚刚堆起来的小土堆旁边,居然还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年月的小土堆。
冯凯很是兴奋,他强行抑制住自己想挖的冲动,骑着车跑回了派出所,借来一台相机,对土堆先进行了拍照,然后才开始挖掘。
这个土堆里埋着的,是一套婴儿的衣物,上面还有斑斑血迹。无论从样式、花色还是质地来看,都和朱丽丽家五斗橱第二个抽屉里剩下的那些婴儿衣服没两样。
“真没想到,试探了一下,居然还找出了证据链的另一个环节。”冯凯小心翼翼地把婴儿衣服提取出来,装在了物证袋里。后期,只要通过对衣物进行鉴定、调查,并对上面的血迹进行血型检验,就能明确这些衣服是从朱丽丽家里偷拿出来的。结合五斗橱上的指纹和阳台的指纹,证据链比以前要完整多了。
在派出所里,冯凯一边嘱咐民警把胶卷冲洗出来,一边通过电话向顾红星汇报了自己的意外发现。而顾红星也在电话里告诉冯凯,拘留的手续马上就办好,让冯凯在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马上拘留石霞,并带回分局审讯。
不知道是因为洋娃娃的刺激,还是石霞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预料。她打开大门,见敲门的是警察之后,似乎没有任何慌张,而是乖乖地跟着警察走了。
回到分局后,还没等民警询问,石霞就供述了全部的作案过程。
“嫁到马家,就是我噩梦的开始。”石霞说,“不过,我说的不是马青。平心而论,马青对我是很不错的,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马青是家里的独子,要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但是很可惜,我不能生。我们试了很多次,都流了。所以,他们都在我们背后嚼舌根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我听得耳朵都麻了。公公婆婆每次见到马青都会念叨,他们家的亲戚也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些我都知道。马青能不告诉我就不告诉我,但我知道他也是左右为难。我提出过离婚,让他去找一个能给他生孩子的女人,但是他不同意。我们看过很多中医,吃过很多药,但是每次怀上不到两个月就流产了。所以,我又期待怀孕,又害怕怀孕。每次医院说我怀上了,我就开始做噩梦,梦见孩子从我的肚子里爬出去,我抓都抓不住……公公婆婆还专门陪我去上海的医院做检查,可也没检查出什么毛病。”
“那你老公检查过吗?”卢俊亮问。
石霞摇了摇头,说:“生不出孩子,就是女人的问题。”
“谁说的?”卢俊亮说。
冯凯示意卢俊亮先不要打断石霞。
石霞神色麻木地接着说:“那年元旦前,我又怀孕了,和之前一样,我充满了惊恐。他们说,过了三个月就安全了,所以当我提心吊胆挨到三月之后,我觉得已经安全了。我欣喜若狂,甚至都迫不及待地为孩子准备小衣服、小鞋子了。可是没想到,一件衣服还没做好,就又流血了,还是流产了,而且还要住院刮宫。这件事之后,我睡不着觉,噩梦做得更多了,也没有食欲,一个月里瘦了10斤。我把医生刮下来的宝宝带回了家,找了个地方埋了。虽然他没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但那毕竟是我的宝宝,我想让他下次投胎的时候能找到家。可能真的有用吧,后来,我经常听见耳边有小孩子的声音,就算流产了,我还会经常恶心呕吐,就好像宝宝还在我的肚子里一样。我就知道,我的宝宝一直在等着我把他生出来呢。”
“所以,你平时就一直把枕头塞在自己的衣服底下,让自己看起来好像是怀孕的样子?”卢俊亮问。
“什么枕头……那就是我的宝宝……”石霞两眼茫茫地说。
“说说你和你杀死的那个孕妇,是怎么认识的吧。”冯凯拉回了话题。
“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石霞恍惚地说,“那天,我在街上溜达,摸着肚子里的宝宝,觉得很不舒服,就靠在电线杆旁边呕吐起来,吐到胆汁都出来了。那个女人也挺着一个大肚子,她看我吐得难受,就过来安抚我,让我喝点热水什么的。可是,大街上也没有热水,她就很热情地说她家就在附近不远处,我要是不舒服也可以去她家歇一下。当时我确实很难受,也想找个地方坐着休息休息,就跟着她去了。她到家后,给我倒了杯水,然后就和我聊起天来,交流怀孕的心得。她说她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了,所以孩子的用品都准备好了。说着,她还拉开橱子给我看她准备好的小衣服、小鞋子。就在这个时候,她突然靠到了床上,一脸喜悦地说孩子在踢她,甚至还撩起衣服给我看她的肚皮。”
“所以你嫉妒了?”冯凯问。
“不是,没有。”石霞情绪忽然有些焦躁,说,“当时我看到她的肚皮上一块凸起来、一块凹下去,然后那一块又凹下去,另一块又凸了起来。太可怕了!你们见过吗?”
冯凯茫然地看着顾红星,顾红星说:“胎动啊,很正常,怎么了?”
“不,不正常!”石霞眼中露出一丝怪异的神采,说,“那一刻,我就知道了,是因为她肚子里的孩子想出来!他为什么想出来?只有一种可能!那不是她的孩子,而是我的宝宝!我的孩子天天在我耳边念叨,原来是投胎到她肚子里了!宝宝看见了妈妈,当然要出来找我!这不是天意吗?”
这一番话,把冯凯和顾红星说得面面相觑。
石霞越说越兴奋,接着道:“我当时就喊‘宝宝别怕!妈妈来救你!’,然后去抠她的肚皮。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被吓到了,一边呵斥我,一边把我推开。我好不容易找到我的宝宝,我怎么都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为了救我的宝宝,我把她压在了床上,掐到她不会动了。然后,我就去客厅找了一把刀,我要划开她的肚皮,把宝宝抱出来!”
卢俊亮在一边也惊得合不上嘴巴。
石霞回味着当时的场景,说:“我很快就剖开了她的肚子,切断了脐带,我的宝宝在朝我笑呢。可他皱皱巴巴的,像只小老鼠,身上都是血污,很腥很臭。于是,我就顺手从开着的橱子抽屉里拿出一件衣服,把他裹起来,带他去找水清洗。出了卧室,我就看见那边的阳台上有水池,可洗了一会儿,宝宝不动了。无论我怎么弄,他都不动。我忽然觉得好难过,我的宝宝又不理我了。他的魂都跑了,那这个身体也没用了,于是我又给他揣回那个肚子里了。”
顾红星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那你包裹孩子的衣服呢?”
“衣服?哦,我当时洗完孩子回来,用它擦了手还擦干了孩子,顺手就揣到口袋里了。”石霞一副惋惜落寞的样子,说,“回家后,我才发现那衣服。宝宝活过来的那几分钟里,他短暂地穿过这件衣服,我想,那就留下做个纪念吧。于是,我把它埋到了宝宝的坟墓里。”
“你说她带你回家,给你倒了水喝,杯子呢?”顾红星问。
石霞想了想,漠然地说:“当时我喝完水,杯子就还给她了,她好像放其他杯子中间了。”
“那个装有婴儿用品的抽屉,一直是开着的吗?”
“我洗完宝宝回来后,好像顺手就给关上了。”
可以说,整个审讯的过程中,冯凯都是汗毛倒立的。他根本无法判断这个女的究竟是不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算不算精神病患者作案,还得有关部门来进行鉴定。”顾红星说,“你之前说过,精神病患者作案应该没有社会功利性。她这个,算有社会功利性吗?”
“我也不敢确定。”冯凯说,“虽然她的思维逻辑是清楚的,但行为模式和杀人起因实在不像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
“这案子因为凶手的精神不太正常,也着实是走了弯路。”顾红星说。
“走弯路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冯凯说,“有很多巧合在其中干扰了破案。比如,她确实去了小阳台洗婴儿,但因为用衣服包裹了,就没有在次卧留下滴落状的血迹。又如,她作案后手上沾了大量的血,却没有接触任何地方,清洗完孩子后回来关上了抽屉,所以留下的不是血指纹;而她把孩子重新塞回母体,手上再次黏附了血液,她离开现场之后才会遗留下一滴滴落状血迹。还有,如果石霞到朱丽丽家喝水,杯子没有被重新放回去,那破案也就很简单了。”
“不管怎么说,她的供述和现场的情况一致。有些判断是我们之前都没有做出过的,所以更加有证明力。”顾红星说,“证据链完整、可靠。”
“在科技还没有质的飞跃的情况下,就能侦破命案积案,你还是很牛的。”冯凯朝顾红星竖了竖大拇指。
顾红星想了想,招手让冯凯靠近自己,然后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条直线,又在直线下方画了一条向上扬起的曲线,说:“你看,这条直线就是物证,它一直存在着,所以是直线。而这条曲线是科技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必然会发展,所以它是曲线。有些案子现在可能破不了,是因为科技水平不足,但当曲线和直线相交的时候,就是破案的时候。科技发展得越快,它上扬的角度就越大,就会越快和直线相交。”
“嚯!你这是把侦破命案积案的经验都总结成数学题了?”冯凯笑着说。
“不。”顾红星说,“靠耐心守护好物证,有信心等待科技的发展,用勇气推动科技的运用,便是我们的信念啊!”
冯凯被顾红星说得愣住了,低下头思考着。
“这就是时间的意义啊!”顾红星笑着对冯凯说,“你还会认为,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负能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