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出书版) 第10节
“那我也去试试。”卢俊亮站了起来。
冯凯一把又把他按回了座位上,说:“你就别试了。侦查工作,换个人照样干,我们大队有十几号人呢,谁都能替我。但你这棵法医室独苗,就别作他想了。你还是踏踏实实在这里坐着,和我说说你师父的第二个大招,是什么内容。”
“那可就多了。”小卢扬了扬手中的文件,说,“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呢。”
“具体改动有哪些?我也得学习学习。”
“师父把文件呈交给局党委后,局长就决定在全市推行,并且上报了省厅,准备在全省推行。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添加。”卢俊亮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第一个内容,就是现场通道怎么打开的问题。他说如果是宽敞的现场,要先把地面足迹圈出来,或者用遮盖物把足迹盖住,技术员沿着没有足迹的地方进入现场。如果是狭窄的现场,就用你说的那个什么踏板。”
“他还真是活学活用,但这个东西没办法买到吧?”冯凯感慨道。
“师父自己做了一个,现在局长要求各分县公安局,还有我们技术大队都自己做。”卢俊亮苦着脸说,“你说我这动手能力,难啊。”
“你动手能力可以的,自信点。”冯凯笑着推了他一把,说,“第二个呢?”
“第二个,也是你给出的主意。”
“哦?”
“师父说,每个人穿的鞋子不一样,进入现场的足迹五花八门,所以如果每个人都穿戴一双鞋套,鞋套的底面是没有花纹的,这样进入现场,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我们警察的足迹,哪些是案件当事人的了。”卢俊亮说,“这不就是看你往脚上套塑料袋,师父才有了灵感吗?唉,这种鞋套也要我们自己做,难啊,难啊!”
“你继续,你继续。第三个是什么?”冯凯点点头,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因为他终于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往脚上套塑料袋了。
“第三个,还不是和你有关?”卢俊亮揶揄道,“师父说,现在的勘查员,眼光都在一些平面上,只知道到处刷指纹,没意识到现场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所以他要求勘查员勘查现场的时候要带梯子,所有柜顶、橱顶、吊扇什么的高处的空间,也都要勘查。”
“这个还真不一定和我有关。”冯凯解释道,“你知道吗?你师父办的第一起案件是起强奸案,他就是从灯泡上找到了凶手的指纹。这个意识,你们这一代勘查员应该早就具备才对。”
卢俊亮耸了耸肩,继续说道:“好吧,那这第四个问题,就是殷俊这次没有清理现场,被通报批评了。以后的现场,说是要先静态勘查,再动态勘查。也就是先拍摄一遍,勘查完,再清理现场。不管多复杂的现场,都要清理干净。你说,这工作强度增加了多少?”
“挺好的,就是火灾现场会麻烦一点。”冯凯说,“当年,咱们办金苗案的时候,你不也一起筛灰来着?火灾现场都能清理,普通现场并不难。”
“也是。”卢俊亮说,“第五个问题就是警戒带了,这个争议比较大。师父说,要尽可能扩大警戒范围,但有些民警反对,认为警戒范围太大就会影响群众的生活。而且警戒范围越大,需要留下看守现场的民警就越多。所以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如果是平房内的现场,平房周围5米的位置围一圈。如果是楼房,整个楼道都要封,但可以允许这里的居民进出。如果是野外,就要以尸体为中心,尽可能大地扩大警戒范围。”
“这个确实应该专门提一下。”冯凯说,“你说这起爆炸案件,如果不是窗户周围没有拉警戒带,在窗户下面就能直接找到嫌疑人的足迹了,那也就不需要去找什么蹲守地点了。如果赵小三刚到李进步家附近,就恰好看到李进步家的窗户是开着的,这案子就破不了了。”
“说的也是。”卢俊亮点点头,他的情绪显然没有那么焦躁了。
“所以说,每一项看似无用的规定背后,都一定有深刻的教训。”冯凯从桌子上跳下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认真执行!”
第三章 树上的肉块
蝇群飞舞,在树冠上编织出诡异的黑纱。
暗红色肉块垂挂在枝丫间,腐肉特有的腥臭味顺着风,渗进每个人后颈的汗毛里。
1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各位观众你们好!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今天下午4点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9月22日下午,亚运会开幕了。电视里播放着北京工人体育场的盛况,由长城和太阳组成的亚运会会徽与四处可见的吉祥物熊猫盼盼,再次激起了冯凯(准确说是陶亮)的童年记忆。
这一天是星期六,在这个年代是工作日。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大小礼拜制度,逢大礼拜一周休两日,小礼拜一周休一日。1995年,改为双休日,一直延续至今。
不过,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青山区亚运安保清查小组都是要上班的。只是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顾红星给大家放了半天假,几十个人一起坐在会议室里,围在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前,观看亚运会开幕式。
“我们国家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运动会,开幕式就如此震撼,这就是大国力量。”殷俊全程都在赞叹。
“嗨,再过十几年,等我们办上奥运会的时候,开幕式一定更让你们惊掉下巴。”冯凯看着这一干人等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笑着说。
“我相信。”周满说,“不过,十几年后咱们就能申奥了吗?”
“先不说十几年后的事儿,现在啊,我只关心男足能不能夺冠。”殷俊说。
所有人都沉默了。
“你们都这么不看好男足吗?”殷俊不服气地说,“这次没进世界杯,下次肯定可以。”
还是沉默。
在《亚洲雄风》激昂的乐曲声中,亚运会的开幕式转播结束了。
顾红星关了电视,说:“开幕式看完了,现在开个会吧,把这两天的工作情况都汇报一下。”
9月21日,青山区及周边区县全面开展了炸药的清查工作。冯凯主动要求来青山区,和工作专班的29名同志一起开展炸药清查工作。顾红星将专班的30名民警分为15组,两人一组,对所有炸药库的台账进行清查,将炸药的使用情况、储存情况和每次用量的情况都造表对账,防止有丢失的炸药。
这个工作量不小,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顾红星要求每日一报,随时掌握炸药的情况。毕竟炸药的数据,是随着每天开矿而发生变化的。
等到大家都分别汇报了自己的清查数据之后,冯凯说:“顾局长,我有个意见。”
大家都看向冯凯。
冯凯说:“这两天我查来查去,发现炸药库的内部管理还是不错的,根本就查不出什么问题。”
“那是当然。”治安大队长说,“炸药管理一直是我们区治安工作的重头戏,实际上我们之前就会定期检查、抽查。这一次大规模清查,实际上就是给矿上施加更大的压力,逼着他们更加谨慎、严格地管理炸药。”
“这个看出来了,前面的工作做得好,我们做后续工作确实简单了很多。”冯凯说,“不过,如果有矿工偷偷地攒一些炸药,这样从台账上是看不出的。”
“不会啊,赵小三这个案子,如果清查台账,就是能看出的。”顾红星说。
“他毕竟一次偷了1公斤。”冯凯说,“我在清查的时候,好几个管理员都和我说,如果一次只偷一点,根本发现不了。”
“偷这个干啥?”治安大队长问。
“炸鱼啊,打猎啊,有些人家里私藏了一些自制土铳,都用得到。”冯凯说,“既然有人说到了,那么就说明这种现象曾发生过。”
冯凯记得他还是陶亮的时候,在刑警学院学过禁枪史。我国是禁枪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就明确了这一点。但是因为时代所需,即便在1981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后,依旧有很多合法的民用枪支,以及不计其数的私藏自制枪支。1996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取代了之前的管理办法,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收缴了数十万支枪支。这一次雷霆行动,让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在我国几乎销声匿迹。也是这次行动,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禁枪国家,枪案从此罕见。而回到1990年,很多人还私藏枪支,尤其是青山区这个山比较多的区域,很多人进山打猎都用自制的枪支,而这些自制的枪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使用黑火药的。
“老百姓偷一点点拿去自己炸鱼,这个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治安大队长说,“而且,炸药库好查,老百姓家怎么查?挨家挨户搜啊?根本无法实施啊。”
“老凯,你是有什么办法,能把老百姓家里的炸药都‘骗’出来吗?”顾红星问。
“嗐,老顾,我在你心里都是啥形象啊?为啥要‘骗’啊?”冯凯说,“我们得相信老百姓的觉悟,挨家挨户去宣传、普法,绝大多数人都会把炸药交出来的,而且也会有人举报那些不愿意交炸药的。”
冯凯知道,1996年的那一次禁枪行动,就是因为普法宣传做得好,又鼓励群众检举揭发,最后枪支收缴的成果才会十分显著。所以,冯凯觉得,这次完全无须走什么捷径,宣传普法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这个区,除了城镇人口,村落人也是不少的。”顾红星说,“地域面积广,人口众多,你挨家挨户去做宣传,要花不少时间和警力吧?”
“不需要,我们印一些传单,把私藏炸药的严重性说出来,顺便也把私藏枪支的严重性说出来,鼓励大家检举揭发。只需要让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把传单递到每一个村民手里,任务就完成了。毕竟,李进步校长的这件事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现在大家对收缴炸药和枪支的呼声很高。”冯凯说,“你让殷俊配合我,我们每天在几个派出所轮转,半个月的工夫就能完成了。”
“为什么是我?”本来昏昏欲睡的殷俊抬起头来,疑惑地问。
“因为你像以前的我。”冯凯哈哈一笑,说,“需要磨炼磨炼。”
“好的,其他人继续清查炸药库台账。”顾红星发号施令,“冯凯和殷俊去清查群众家里的炸药和枪支。”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冯凯带着殷俊每天辗转于青山区的各个派出所,接收那些群众自己缴上来的炸药和枪支,同时,也处理与核实一些举报的情况。
殷俊完全没有想到,这种最朴实无华的办法,却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效果。短短十多天,他们收缴了上百公斤黑火药和二十多支土铳,用冯凯的话说,打游击战的时候,这些就足够装备一个排了。
10月5日,眼看这些天收缴上来的炸药和枪支越来越少,冯凯估计绝大多数都已经缴干净了,于是他来到城南镇派出所,坐在派出所的会议室里,和殷俊聊起了天。
“凯哥,你说我像你,是指哪方面?我觉得我这脑子和你没法比啊。”殷俊笑嘻嘻地说。
“这和脑子没啥关系。”冯凯说,“我说你像我,就是你喜欢走捷径,凡事儿差不多就得了。我工作了这些年,你们顾局长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走捷径。比如我们眼前这活儿,无论你走什么捷径,最后的结果肯定没有这么好。”
“老凯,有一对姓赵的老夫妇来举报。”所长推开会议室的门,打断了冯凯和殷俊的谈话。
“嚯,都这么些天了,还没弄干净啊?”冯凯站起身说,“来活儿了,去看看。”
冯凯和殷俊下楼来到了派出所的接谈室,这里一般是处理报警或者调解矛盾的地方。这些天,他们就是在各个派出所的接谈室里,接收群众交上来的炸药和枪支。对主动上缴和检举揭发的群众,冯凯也有一套很成熟的说法,既可以鼓励群众,又可以普法释法。
推开门,冯凯正准备按照常规来一套开场白,可没想到面前的这两位老人看起来十分眼熟。
两位老人一转过头,看见冯凯,脸上的表情也明显发生了变化。
“你们是……”冯凯一边敲着脑袋,一边坐到了两位老人的对面。
这对老夫妇相互看了一眼,低下头不说话。
“感谢你们对公安工作的支持,你们的举报很有可能会减少一起案件,很有可能会挽救一条人命。”殷俊照本宣科地开口道。
“我们不举报了。”老头儿猛地站起身来。
冯凯和殷俊一脸蒙地看向老头儿。
“别啊,我们举报是为了大家,又不是为了他。”老太太拽住了老头儿的胳膊。
那一刹,冯凯记起了眼前的两个人。这对老夫妇是5年前他和顾红星在城南镇侦办的“大仙儿”横死案的犯罪嫌疑人赵林的父母。当时,为了密取已经逃到广州的赵林的指纹,冯凯冒充赵林的同学,去赵林家向老夫妇借了一本书。显然,老夫妇后来知道冯凯是警察,还骗了他们之后,自然对冯凯充满了敌意。
想到这里,冯凯顿时有些局促,他知道,赵林是为了给被辱的妻子报仇,才杀害了为祸一方的“大仙儿”,但他毕竟是杀了人,法外执法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叔叔,我想解释一下。”冯凯心怀愧疚地说。
“我们不需要你的解释。”老太太把气鼓鼓的老头儿拉回板凳旁坐下,说,“我们没什么好说的。”
“赵林现在?”冯凯试着问。
“早枪毙了。”老头儿捶了一下桌面,老太太的眼泪涌了出来。
“那你俩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冯凯心头一紧,如果换到陶亮的年代,赵林还真的不一定会被判处极刑。
“儿媳妇有时候会来照顾我们。”老太太哽咽着说。
冯凯心里舒坦了点,说:“叔叔、阿姨,虽然当时我骗了你们,但这都是破案所需。不管对方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蛋,咱们也不应该自己去做这件事。如果赵林当时来报警,结局一定完全不一样……不过,当时确实是我骗了你们,我向你们道歉。”
老太太捂着自己颤抖的嘴唇,勉强点了点头,老头儿依旧扭过脸不看冯凯。
沉默了一会儿,老太太说:“我们镇东头的曹剑,家里有好几杆枪,也有火药。大家都在上缴的时候,他不缴。昨天我家老头儿劝他响应国家号召,万一被警察搜出来就是犯罪了。可没想到,他说如果警察来,就和警察同归于尽,还威胁我们,要是我们告密,就要我们的命。希望你们能管管。”
“管,必须管。”冯凯说,“这样的人拥有这些东西,早晚会出大事。你们二老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蹒跚离开,冯凯的心里完全不是滋味。一想到老人的眼神,他的心口就像是被撒了辣椒面。
他闷闷不乐地起身,招手让殷俊跟上,又找派出所所长借了两位联防队员,向城南镇东边的曹剑家走去。
刚刚走到曹剑家门口,一行人正好撞见曹剑出门。曹剑一见穿着警服的殷俊,猛地把殷俊推开,向外逃窜。虽然此时的冯凯心事重重,但本能让他一个箭步就躲过了被推倒在地的殷俊,斜刺里冲了过去,然后一个过肩摔直接把曹剑撂倒了。
“凯哥这身手,真帅!”两名联防队员也扑了过来,把曹剑按在地上,说,“你跑什么跑?”
“你们凭什么抢老百姓家的东西?凭什么?”曹剑在地上挣扎着,不服气地嘶喊。
“我哪里抢你东西了?我们只查炸药,你这算是不打自招吗?”冯凯把地上的殷俊拉了起来,拍了拍他警服上的灰尘,带着他一起走进了曹剑的院内。
院子不大,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就只有一间小小的砖砌的平房。冯凯推门进入室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小床和一个橱子。
“他家这么小,傻子也知道东西藏在橱子里,怪不得他不敢让人家搜呢,没地儿藏啊。”冯凯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橱子边,拽了一下橱子的门。似乎是因为年久失修,橱子门不太灵光,这一下没有拽开。
冯凯两只手拽住橱子的把手,猛地一用力,拽开了橱门。虽然橱子里放着三支土铳,还有码好的不少黑火药的包装,但是此刻最吸引冯凯目光的,是一根已经被引燃的引线。原来曹剑提前在柜子里安装了一个拉发的装置,只要外人用蛮力拉开门,就会引燃引线。
冯凯拽开橱门的时候,感觉到了阻力,心里就隐隐觉得不对,此时看见迅速缩短的引线,他的瞳孔急剧缩小,赶紧转过身,一个鱼跃扑倒了身后的殷俊,把他紧紧压在自己的身体下面。
殷俊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刚刚摔了一跤的他,此时又被冯凯重重地压倒,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惊恐又疑惑的“啊”。
五秒,十秒,二十秒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冯凯一把又把他按回了座位上,说:“你就别试了。侦查工作,换个人照样干,我们大队有十几号人呢,谁都能替我。但你这棵法医室独苗,就别作他想了。你还是踏踏实实在这里坐着,和我说说你师父的第二个大招,是什么内容。”
“那可就多了。”小卢扬了扬手中的文件,说,“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呢。”
“具体改动有哪些?我也得学习学习。”
“师父把文件呈交给局党委后,局长就决定在全市推行,并且上报了省厅,准备在全省推行。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添加。”卢俊亮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第一个内容,就是现场通道怎么打开的问题。他说如果是宽敞的现场,要先把地面足迹圈出来,或者用遮盖物把足迹盖住,技术员沿着没有足迹的地方进入现场。如果是狭窄的现场,就用你说的那个什么踏板。”
“他还真是活学活用,但这个东西没办法买到吧?”冯凯感慨道。
“师父自己做了一个,现在局长要求各分县公安局,还有我们技术大队都自己做。”卢俊亮苦着脸说,“你说我这动手能力,难啊。”
“你动手能力可以的,自信点。”冯凯笑着推了他一把,说,“第二个呢?”
“第二个,也是你给出的主意。”
“哦?”
“师父说,每个人穿的鞋子不一样,进入现场的足迹五花八门,所以如果每个人都穿戴一双鞋套,鞋套的底面是没有花纹的,这样进入现场,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我们警察的足迹,哪些是案件当事人的了。”卢俊亮说,“这不就是看你往脚上套塑料袋,师父才有了灵感吗?唉,这种鞋套也要我们自己做,难啊,难啊!”
“你继续,你继续。第三个是什么?”冯凯点点头,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因为他终于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往脚上套塑料袋了。
“第三个,还不是和你有关?”卢俊亮揶揄道,“师父说,现在的勘查员,眼光都在一些平面上,只知道到处刷指纹,没意识到现场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所以他要求勘查员勘查现场的时候要带梯子,所有柜顶、橱顶、吊扇什么的高处的空间,也都要勘查。”
“这个还真不一定和我有关。”冯凯解释道,“你知道吗?你师父办的第一起案件是起强奸案,他就是从灯泡上找到了凶手的指纹。这个意识,你们这一代勘查员应该早就具备才对。”
卢俊亮耸了耸肩,继续说道:“好吧,那这第四个问题,就是殷俊这次没有清理现场,被通报批评了。以后的现场,说是要先静态勘查,再动态勘查。也就是先拍摄一遍,勘查完,再清理现场。不管多复杂的现场,都要清理干净。你说,这工作强度增加了多少?”
“挺好的,就是火灾现场会麻烦一点。”冯凯说,“当年,咱们办金苗案的时候,你不也一起筛灰来着?火灾现场都能清理,普通现场并不难。”
“也是。”卢俊亮说,“第五个问题就是警戒带了,这个争议比较大。师父说,要尽可能扩大警戒范围,但有些民警反对,认为警戒范围太大就会影响群众的生活。而且警戒范围越大,需要留下看守现场的民警就越多。所以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如果是平房内的现场,平房周围5米的位置围一圈。如果是楼房,整个楼道都要封,但可以允许这里的居民进出。如果是野外,就要以尸体为中心,尽可能大地扩大警戒范围。”
“这个确实应该专门提一下。”冯凯说,“你说这起爆炸案件,如果不是窗户周围没有拉警戒带,在窗户下面就能直接找到嫌疑人的足迹了,那也就不需要去找什么蹲守地点了。如果赵小三刚到李进步家附近,就恰好看到李进步家的窗户是开着的,这案子就破不了了。”
“说的也是。”卢俊亮点点头,他的情绪显然没有那么焦躁了。
“所以说,每一项看似无用的规定背后,都一定有深刻的教训。”冯凯从桌子上跳下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认真执行!”
第三章 树上的肉块
蝇群飞舞,在树冠上编织出诡异的黑纱。
暗红色肉块垂挂在枝丫间,腐肉特有的腥臭味顺着风,渗进每个人后颈的汗毛里。
1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各位观众你们好!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今天下午4点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9月22日下午,亚运会开幕了。电视里播放着北京工人体育场的盛况,由长城和太阳组成的亚运会会徽与四处可见的吉祥物熊猫盼盼,再次激起了冯凯(准确说是陶亮)的童年记忆。
这一天是星期六,在这个年代是工作日。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大小礼拜制度,逢大礼拜一周休两日,小礼拜一周休一日。1995年,改为双休日,一直延续至今。
不过,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青山区亚运安保清查小组都是要上班的。只是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顾红星给大家放了半天假,几十个人一起坐在会议室里,围在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前,观看亚运会开幕式。
“我们国家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运动会,开幕式就如此震撼,这就是大国力量。”殷俊全程都在赞叹。
“嗨,再过十几年,等我们办上奥运会的时候,开幕式一定更让你们惊掉下巴。”冯凯看着这一干人等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笑着说。
“我相信。”周满说,“不过,十几年后咱们就能申奥了吗?”
“先不说十几年后的事儿,现在啊,我只关心男足能不能夺冠。”殷俊说。
所有人都沉默了。
“你们都这么不看好男足吗?”殷俊不服气地说,“这次没进世界杯,下次肯定可以。”
还是沉默。
在《亚洲雄风》激昂的乐曲声中,亚运会的开幕式转播结束了。
顾红星关了电视,说:“开幕式看完了,现在开个会吧,把这两天的工作情况都汇报一下。”
9月21日,青山区及周边区县全面开展了炸药的清查工作。冯凯主动要求来青山区,和工作专班的29名同志一起开展炸药清查工作。顾红星将专班的30名民警分为15组,两人一组,对所有炸药库的台账进行清查,将炸药的使用情况、储存情况和每次用量的情况都造表对账,防止有丢失的炸药。
这个工作量不小,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顾红星要求每日一报,随时掌握炸药的情况。毕竟炸药的数据,是随着每天开矿而发生变化的。
等到大家都分别汇报了自己的清查数据之后,冯凯说:“顾局长,我有个意见。”
大家都看向冯凯。
冯凯说:“这两天我查来查去,发现炸药库的内部管理还是不错的,根本就查不出什么问题。”
“那是当然。”治安大队长说,“炸药管理一直是我们区治安工作的重头戏,实际上我们之前就会定期检查、抽查。这一次大规模清查,实际上就是给矿上施加更大的压力,逼着他们更加谨慎、严格地管理炸药。”
“这个看出来了,前面的工作做得好,我们做后续工作确实简单了很多。”冯凯说,“不过,如果有矿工偷偷地攒一些炸药,这样从台账上是看不出的。”
“不会啊,赵小三这个案子,如果清查台账,就是能看出的。”顾红星说。
“他毕竟一次偷了1公斤。”冯凯说,“我在清查的时候,好几个管理员都和我说,如果一次只偷一点,根本发现不了。”
“偷这个干啥?”治安大队长问。
“炸鱼啊,打猎啊,有些人家里私藏了一些自制土铳,都用得到。”冯凯说,“既然有人说到了,那么就说明这种现象曾发生过。”
冯凯记得他还是陶亮的时候,在刑警学院学过禁枪史。我国是禁枪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就明确了这一点。但是因为时代所需,即便在1981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后,依旧有很多合法的民用枪支,以及不计其数的私藏自制枪支。1996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取代了之前的管理办法,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收缴了数十万支枪支。这一次雷霆行动,让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在我国几乎销声匿迹。也是这次行动,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禁枪国家,枪案从此罕见。而回到1990年,很多人还私藏枪支,尤其是青山区这个山比较多的区域,很多人进山打猎都用自制的枪支,而这些自制的枪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使用黑火药的。
“老百姓偷一点点拿去自己炸鱼,这个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治安大队长说,“而且,炸药库好查,老百姓家怎么查?挨家挨户搜啊?根本无法实施啊。”
“老凯,你是有什么办法,能把老百姓家里的炸药都‘骗’出来吗?”顾红星问。
“嗐,老顾,我在你心里都是啥形象啊?为啥要‘骗’啊?”冯凯说,“我们得相信老百姓的觉悟,挨家挨户去宣传、普法,绝大多数人都会把炸药交出来的,而且也会有人举报那些不愿意交炸药的。”
冯凯知道,1996年的那一次禁枪行动,就是因为普法宣传做得好,又鼓励群众检举揭发,最后枪支收缴的成果才会十分显著。所以,冯凯觉得,这次完全无须走什么捷径,宣传普法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这个区,除了城镇人口,村落人也是不少的。”顾红星说,“地域面积广,人口众多,你挨家挨户去做宣传,要花不少时间和警力吧?”
“不需要,我们印一些传单,把私藏炸药的严重性说出来,顺便也把私藏枪支的严重性说出来,鼓励大家检举揭发。只需要让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把传单递到每一个村民手里,任务就完成了。毕竟,李进步校长的这件事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现在大家对收缴炸药和枪支的呼声很高。”冯凯说,“你让殷俊配合我,我们每天在几个派出所轮转,半个月的工夫就能完成了。”
“为什么是我?”本来昏昏欲睡的殷俊抬起头来,疑惑地问。
“因为你像以前的我。”冯凯哈哈一笑,说,“需要磨炼磨炼。”
“好的,其他人继续清查炸药库台账。”顾红星发号施令,“冯凯和殷俊去清查群众家里的炸药和枪支。”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冯凯带着殷俊每天辗转于青山区的各个派出所,接收那些群众自己缴上来的炸药和枪支,同时,也处理与核实一些举报的情况。
殷俊完全没有想到,这种最朴实无华的办法,却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效果。短短十多天,他们收缴了上百公斤黑火药和二十多支土铳,用冯凯的话说,打游击战的时候,这些就足够装备一个排了。
10月5日,眼看这些天收缴上来的炸药和枪支越来越少,冯凯估计绝大多数都已经缴干净了,于是他来到城南镇派出所,坐在派出所的会议室里,和殷俊聊起了天。
“凯哥,你说我像你,是指哪方面?我觉得我这脑子和你没法比啊。”殷俊笑嘻嘻地说。
“这和脑子没啥关系。”冯凯说,“我说你像我,就是你喜欢走捷径,凡事儿差不多就得了。我工作了这些年,你们顾局长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走捷径。比如我们眼前这活儿,无论你走什么捷径,最后的结果肯定没有这么好。”
“老凯,有一对姓赵的老夫妇来举报。”所长推开会议室的门,打断了冯凯和殷俊的谈话。
“嚯,都这么些天了,还没弄干净啊?”冯凯站起身说,“来活儿了,去看看。”
冯凯和殷俊下楼来到了派出所的接谈室,这里一般是处理报警或者调解矛盾的地方。这些天,他们就是在各个派出所的接谈室里,接收群众交上来的炸药和枪支。对主动上缴和检举揭发的群众,冯凯也有一套很成熟的说法,既可以鼓励群众,又可以普法释法。
推开门,冯凯正准备按照常规来一套开场白,可没想到面前的这两位老人看起来十分眼熟。
两位老人一转过头,看见冯凯,脸上的表情也明显发生了变化。
“你们是……”冯凯一边敲着脑袋,一边坐到了两位老人的对面。
这对老夫妇相互看了一眼,低下头不说话。
“感谢你们对公安工作的支持,你们的举报很有可能会减少一起案件,很有可能会挽救一条人命。”殷俊照本宣科地开口道。
“我们不举报了。”老头儿猛地站起身来。
冯凯和殷俊一脸蒙地看向老头儿。
“别啊,我们举报是为了大家,又不是为了他。”老太太拽住了老头儿的胳膊。
那一刹,冯凯记起了眼前的两个人。这对老夫妇是5年前他和顾红星在城南镇侦办的“大仙儿”横死案的犯罪嫌疑人赵林的父母。当时,为了密取已经逃到广州的赵林的指纹,冯凯冒充赵林的同学,去赵林家向老夫妇借了一本书。显然,老夫妇后来知道冯凯是警察,还骗了他们之后,自然对冯凯充满了敌意。
想到这里,冯凯顿时有些局促,他知道,赵林是为了给被辱的妻子报仇,才杀害了为祸一方的“大仙儿”,但他毕竟是杀了人,法外执法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叔叔,我想解释一下。”冯凯心怀愧疚地说。
“我们不需要你的解释。”老太太把气鼓鼓的老头儿拉回板凳旁坐下,说,“我们没什么好说的。”
“赵林现在?”冯凯试着问。
“早枪毙了。”老头儿捶了一下桌面,老太太的眼泪涌了出来。
“那你俩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冯凯心头一紧,如果换到陶亮的年代,赵林还真的不一定会被判处极刑。
“儿媳妇有时候会来照顾我们。”老太太哽咽着说。
冯凯心里舒坦了点,说:“叔叔、阿姨,虽然当时我骗了你们,但这都是破案所需。不管对方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蛋,咱们也不应该自己去做这件事。如果赵林当时来报警,结局一定完全不一样……不过,当时确实是我骗了你们,我向你们道歉。”
老太太捂着自己颤抖的嘴唇,勉强点了点头,老头儿依旧扭过脸不看冯凯。
沉默了一会儿,老太太说:“我们镇东头的曹剑,家里有好几杆枪,也有火药。大家都在上缴的时候,他不缴。昨天我家老头儿劝他响应国家号召,万一被警察搜出来就是犯罪了。可没想到,他说如果警察来,就和警察同归于尽,还威胁我们,要是我们告密,就要我们的命。希望你们能管管。”
“管,必须管。”冯凯说,“这样的人拥有这些东西,早晚会出大事。你们二老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蹒跚离开,冯凯的心里完全不是滋味。一想到老人的眼神,他的心口就像是被撒了辣椒面。
他闷闷不乐地起身,招手让殷俊跟上,又找派出所所长借了两位联防队员,向城南镇东边的曹剑家走去。
刚刚走到曹剑家门口,一行人正好撞见曹剑出门。曹剑一见穿着警服的殷俊,猛地把殷俊推开,向外逃窜。虽然此时的冯凯心事重重,但本能让他一个箭步就躲过了被推倒在地的殷俊,斜刺里冲了过去,然后一个过肩摔直接把曹剑撂倒了。
“凯哥这身手,真帅!”两名联防队员也扑了过来,把曹剑按在地上,说,“你跑什么跑?”
“你们凭什么抢老百姓家的东西?凭什么?”曹剑在地上挣扎着,不服气地嘶喊。
“我哪里抢你东西了?我们只查炸药,你这算是不打自招吗?”冯凯把地上的殷俊拉了起来,拍了拍他警服上的灰尘,带着他一起走进了曹剑的院内。
院子不大,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就只有一间小小的砖砌的平房。冯凯推门进入室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小床和一个橱子。
“他家这么小,傻子也知道东西藏在橱子里,怪不得他不敢让人家搜呢,没地儿藏啊。”冯凯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橱子边,拽了一下橱子的门。似乎是因为年久失修,橱子门不太灵光,这一下没有拽开。
冯凯两只手拽住橱子的把手,猛地一用力,拽开了橱门。虽然橱子里放着三支土铳,还有码好的不少黑火药的包装,但是此刻最吸引冯凯目光的,是一根已经被引燃的引线。原来曹剑提前在柜子里安装了一个拉发的装置,只要外人用蛮力拉开门,就会引燃引线。
冯凯拽开橱门的时候,感觉到了阻力,心里就隐隐觉得不对,此时看见迅速缩短的引线,他的瞳孔急剧缩小,赶紧转过身,一个鱼跃扑倒了身后的殷俊,把他紧紧压在自己的身体下面。
殷俊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刚刚摔了一跤的他,此时又被冯凯重重地压倒,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惊恐又疑惑的“啊”。
五秒,十秒,二十秒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