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她还能如何,只能依言再继续坐月子。
在榻上休养的日子百无聊赖,让她分外想念上朝下朝的日子。虽有时候公务繁多,忙起来也很累,但好歹充实啊,且还能与同僚们说说笑笑畅谈理想,偶尔下朝时还能与沈砚等人小聚一番,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自有孕至如今,她憋在宫里也有近一年光景了,能不憋得慌?
所以这日他过来时,她就迫不及待的问他,是不是过完这个月就能去上朝了。
少说得等十月。皇儿的登基大典定在十月初八,你怎么也得等登基大典过后,再去上朝。
面对她不解的目光,他解释说,新君登基大殿,自然要百官跪拜,万民臣服。我身为摄政王爷,当然可不必跪拜,而你微挑凤眸上下打量她一眼,似笑非笑,三品官而已,难道大典那日,你要直挺挺的站那不动?
陈今昭明了,便不再坚持。
母跪子,难免会折子孙的福,她当然不能如此。
姬寅礼抱着皇儿在怀里摇着拨浪鼓逗着,看着小小的人儿小巧的鼻翼随呼吸轻轻翕动,黑曜石般的凤眸随拨浪鼓而动,还蜷缩着小肉手要去抓握,那样招人喜欢的小模样,让他忍不住嘴角上扬,漾起了满足而慈和的笑容。
我的儿,以后可就是九族至尊了,要当圣上喽。
他又摇了摇手里的拨浪鼓,看着粉雕玉琢的皇儿,越看越觉得生的跟仙童一般,就忍不住与陈今昭道,还是皇儿厉害,净挑了你我长处来长。
陈今昭正忧愁的拿着镜子左看右看,自己的面部线条愈发柔和了,此时她正发愁到时候上朝前,得擦上个什么粉来遮一遮。
听到他的话,她就凑了过来,往他怀里看看。
孩子的五官除了那双凤眸,其他的都像极了她。但轮廓却像他多一点,稍微显出几分英气来。
伸出手指触了触孩子蜷着的小肉手,她笑说,我觉得殿下你的面相更华丽些,孩子要是再多像你些,会更好看。
别听你娘的话,她懂什么。姬寅礼抬手轻捂了捂皇儿的小耳朵,柔声道,咱家的皇儿生的最好,是世无其二。等长大了,那定也是郎艳独绝的少年帝王。
陈今昭狠拧他腰,正要反唇相讥两句,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
不对,不对啊!
新君生的像她,这要让朝臣们要怎么想?
为什么摄政王的孩子,长得却像极了陈侍郎!
陈今昭眼前一黑,捂额哀叹。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到时候流言蜚语会传成什么样。
她的老天爷啊一一
昭熙元年十月初八。
新君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大典盛况空前,规模恢弘壮观,前所未有之盛大。
宣治殿前的宫门层层洞开,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目迎着踩着蟠龙织锦地毯,抱着新君缓步走来的摄政王。
旌旗猎猎,五彩的绸布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迎风招展在和风中,似在迎接国朝新的时代。
进了宣治殿,摄政王抱着新君一步步登上了九层高阶,然后将其小心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御座上。之后他步步后退,步步退下高阶,直至阶下。
他带领百官参拜新君。
御座周围,刘顺以及桂香、巧云等宫人片刻不离眼的护着,双手无不小心翼翼的捧着扶着,用刘顺后来的话来说,那真是如捧龙蛋。
山呼万岁的声音传到了殿外,传到了紫禁城的上空。
而离宣治殿不远的一处楼宇里,陈今昭在一个视野极佳的角度望着这一切,有一种说不出的激荡情绪在心间悄然蔓延。
她站起了身,隔窗眺望远处的天际。
此时一轮红日自东方升起,光芒明亮,普照着大地。
初升的朝日,势不可挡,将九州天地,染成了金色。
第151章
景明六年好似还是昨日的事,转眼就到了昭熙六年。
又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夏,皇宫的驰道两旁绿树成荫,夏风徐来,蝉鸣一片,给尽显皇家气派的巍峨宫苑增添了份热闹。
出了昭明殿,陈今昭疾步匆匆的奔向马车,身后有小小的人在急追,双脚舞得宛如风火轮,边追还边急招手。
侍郎,侍郎大人哟,你等等我啊一一
陈今昭捂着耳朵跑的更快,待甫一靠近马车就几乎连滚带爬的上去,冲着长庚急喊:走,快走!
长庚熟练的一甩长鞭,下一刻马车嗖的蹿了出去。
小圣上连忙捣腾着两腿,追得更急,呼声也更疾,陈侍郎你停下!我,朕要与你商议正事,正事!
身后刘顺等人也在疾呼:圣上慢些!别摔着啊
没几个呼吸,马车奔向了驰道,转眼消失不见。
眼见没希望追上了,小圣上只得停了下来,叉腰喘气,头上的翼善冠都随着颤动。刘顺带着人呼哧带喘的跟了上来,见状就赶忙上前替小圣上抚背顺气。
工部尚书快要致仕了,现在工部的大半公务近乎都压在侍郎大人身上,她忙着呢。刘顺安慰着,待忙完这阵,肯定就有时间来陪您了。
小圣上一手叉腰一手抚胸,摇头嗟叹,忙,世人谁人不忙呢。侍郎大人,这分明就是烦了朕呐。说着,她仰首环顾昭明殿,抬手在朱墙碧瓦的气派宫殿上一指,龙袍精致的袖口滑下寸许,露出小小手腕上佩戴着的雕龙金镯。
这座冰冷冷的昭明殿,是半点人情味都没有啊。
她一唱三叹,抑扬顿挫,雕龙小金镯在盛阳下熠熠生辉,金辉映着她那唇红齿白的精致小脸,显得那般苦大仇深。
昭明殿的殿门方向传来动静,刘顺余光瞥见,赶忙给小圣上打眼色示意。而后者则机警的嗖的下将手收回,规矩的收放在身体两侧,转过身往殿门处小心掀眼皮一瞧,那立在殿前的高大身影不是她父王又是哪个。
去上书房,那里人情味浓。
姬寅礼面上无甚表情,看着小圣上,声音也甚是平静,你的沈太傅正在那等着你过去,大概会等你一刻钟时间。
话音刚落,小圣上已经急三火四的急令人驱车,让人赶紧拉她去上书房。容不得她不急啊,因为沈太傅打起人手板子来,是真狠呐。那专门为她订制的手板子,一寸宽三分厚,啪啪打起来,手心那是钻心的痛啊,是真痛。
不免又深切的怀念起她的公孙太傅来。
公孙太傅多好啊,怎么父王就不让他继续教她了呢。
要姬寅礼知她内心所想,怕不得冷笑两声。公孙桓看着她就忍不住溺爱,偏她鬼精鬼精的,那小嘴跟抹蜜似的,三两句就能哄得对方找不到北,若让文佑再续教导她,他都怕来日要养出个混账圣上来。
起码现在的沈太傅,心性坚定,可不吃她那套。
待马车离开,姬寅礼也转身回了殿里。
不由摇头,这混不吝的模样也不知像谁了。反正不像他,他小时候可非是这般模样。
此时正往四司衙门去的陈今昭,摸下额上的汗,长舒口气。
她现在真是一听小圣上说话的腔调就心跳加速,脑门也都噌噌作响。更何况那还是个话篓子,逮着人能从天亮一直说到天黑,比她爹还粘人,陈今昭简直都受不了她。
马车轰轰的往前直奔,速度快如奔雷。
陈今昭一手抓紧车窗,另手掀开车帘冲外头大喊:都出宫了,你还驾车那般快做什么!
长庚回答的理所应当:驾车手艺要常练,方能娴熟。
不是,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在纠结这个事情。陈今昭苦口婆心,长庚,你驾车技艺够好了,真的,不必再练了。
少爷又在骗我,我不信。
真的长庚,你要信我啊,我此生从未见过驾车技艺像你这般娴熟之人。
少爷每当骗人的时候,就会夸大其词。
长庚一甩长鞭,马车轰隆而去。
陈今昭坐着颠簸至极的快车,仰面哀叹。
她算是发现了,围绕在她周围的就没个正常人,也当真是命苦。
下值归家时,恰见到提着两条鱼回来的幺娘。
景明五年幺娘因功被破格擢拔进东厂,成了史上第一位女锦衣卫,自此就在南下的卫所效力,直至昭四年才被调往京中,入昭狱履职,如今专管刑讯。
曾经总是脸抬不起来,低眉顺眼面对旁人的柔弱女子,如今一身飞鱼服腰胯绣春刀,面对人时先笑三分,说不出的爽利。
当然这是陈今昭的视角,在旁人的视角里,连嘴角的每分弧度都带着血腥气的女罗刹,简直能让人退避三舍,躲之都唯恐不及。
现在京中谁人不知,陈家这位杀人如麻的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