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王熙凤心头一颤,刚要开口辩解,史太君却重重拍了下案几:"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她凌厉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公中还有多少银子?"
王熙凤迅速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谨慎地回答:"回老太太,公中现银不足三万两。"
"什么?"贾赦猛地站起来,脸上的肥肉抖动着,"府里就这么点钱了?"
贾政眉头紧锁,沉声道:"大哥稍安勿躁。这些年府上开支无度,入不敷出已久。凤丫头能维持到今日,已是不易。"
邢氏闻言,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她一直不满王熙凤掌家,此刻却不好发作,只得低头掩饰眼中的不满。
史太君长叹一声:"公中拿两万里出来,我这里有八万两体己,可以拿出来应急。"
王氏一听不妙,老太君的私房一向被她看做宝玉的囊中之物,立刻反驳道:"老太太,那可是您的养老钱啊!"
"闭嘴!"史太君厉声喝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这些?"她转向贾赦,"老大,你出五万两。"
贾赦脸色顿时变得煞白:"母亲,儿子哪来那么多银子?"
"放屁!"史太君怒目圆睁,"你那些古董字画,随便卖几件就够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头置办的私产!"
贾赦被骂得缩了缩脖子,不情不愿的应下了。
这时,贾政站起身来,拱手道:"母亲,儿子愿出五万两。"
王氏猛地抬头,眼中射出刀子般的光芒。她死死盯着丈夫的后背,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二房哪有什么积蓄?这分明是要动她的嫁妆!
史太君欣慰地点点头:"还是政儿懂事。"她环视众人,"这样加起来有二十万两,还差三十万两。"
堂内再次陷入沉默。王熙凤感到无数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如芒在背。她知道众人期待什么——她王家的嫁妆。可那些值钱的物件早已变卖,剩下的不过是些不值钱的日常用品。
"凤丫头,"邢氏心疼大房出的五万两,见不得王熙凤一文钱不出,阴阳怪气地开口,"你嫁进来时带的那些好东西呢?"
王熙凤强忍怒气,恭敬道:"回太太的话,前些年府里周转不开时,已经..."
"已经什么?"邢氏不依不饶,"都贴补进去了?谁信啊!"
"够了!"史太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凤丫头这些年为府里操碎了心,你们还要怎样?"她失望地看了眼王熙凤,又扫过在座众人,"今日先到这里,各自回去想想办法。三日后若还凑不齐,就别怪我老太太不讲情面了!"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王氏走在最后,趁人不注意狠狠掐了贾政一把,低声骂道:"你这个败家的!五万两说拿就拿,当我是开钱庄的吗?"
贾政吃痛,却不敢声张,只低声道:"太太,这是为了全家..."
"为了全家?"王氏冷笑,"我看你是为了你那点面子!"说完甩袖而去。
王熙凤独自站在廊下,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心中一片冰凉。微风卷起落叶,在她脚边打着旋儿。她摸了摸腕上仅剩的一只玉镯,那是母亲留给她的最后一件值钱物件。
"二奶奶,"平儿匆匆走来,她一直陪在王熙凤身边,自然知道府里的境况,低声道,"府上可要如何是好?"
王熙凤苦笑一声:"除非能变出三十万两银子,否则..."她没再说下去,转身走向自己的院子,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单薄。
荣国公府的危机才刚刚开始,而人心,已经在这五十万两的重压下,开始分崩离析。
第211章
荣国公府里海棠花开得正盛,王氏从荣禧堂出来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她拢了拢身上的藕荷色对襟褙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绣的缠枝莲纹。方才在堂上议的事,让她心头沉甸甸的。
"太太,小心台阶。"周瑞家的搀了她一把,王氏这才发觉自己险些踩空。她定了定神,目光扫过廊下几个探头探脑的小丫鬟,那些丫头立刻如惊雀般散去了。
"都听见了?"王氏压低声音问道。
周瑞家的点点头:"风声已经传开了。老太君发了好大的火,连茶盏都摔了两个。"
王氏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朝堂追缴欠款的旨意发出已有一段时日,荣国公府在朝堂上无人,消息也不够灵通,硬生生拖到陛下下旨限期归还,才开始急急忙忙商议。
今日史太君召集府中众人商议,老太太打头出了八万两,公中挤出两万里,大老爷贾赦推说手头紧,被老太太逼着出了五万两;她丈夫贾政倒是会做好人,主动出了五万两,可二房账上没钱,还不是要从她嫁妆里出,这些年扣下来的油水,还不及贾政一次挥霍的,一想到这里王氏就恨得咬牙切齿。
凤丫头也是个蠢的,把嫁妆都贴了府里,连一万两现银都拿不出来。那倒霉催的李纨更不用说了,嫁妆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遇事就缩着,更指望不上。
如今哪怕府里众人凑一凑,也还差着整整三十万两的窟窿。
"老太太那边可有其他消息?"王氏脚步不停,穿过垂花门时,一片海棠花瓣落在她肩头。
"老太君说..."周瑞家的欲言又止,"说让各房再想想办法,去各家亲戚中借一借,实在不行...只能变卖家产和嫁妆了。"
王氏猛地停住脚步。如今各家都在还朝廷的银子,又能借多少?况且三十万两可不是个小数目。至于变卖家产和嫁妆?在王氏看来那可都是宝玉的!当年贾敏在世时,每年给府里送的节礼都是十分丰厚的,更不用说送给老太太的东西,均是价值不菲。这些年府里上下谁不知道,老太太的箱笼里压着多少贵重的珍宝,王氏想想都眼红。
"去梨香院。"王氏突然转了方向,周瑞家的愣了一瞬,立刻会意地跟上。
梨香院里,薛太太正在教宝钗理账。见姐姐突然造访,薛太太忙让座看茶。宝钗行礼后识趣地退下,临走时那双杏眼在王氏脸上轻轻一扫,似已猜到来意。
"妹妹,我也不绕弯子了。"王氏接过茶却不饮,直接搁在几上,"府里如今的情况,想必你也听说了。"
薛太太叹了口气:"之前凤丫头来过,说还差三十万两。姐姐是为这个来的?"
"正是。"王氏直视妹妹的眼睛,"这些年因老太太不松口,金玉良缘的事一直拖着。如今黛玉嫁入了宁国公府,宝钗年纪也大了..."她故意顿了顿,"府里现在这个境况,若还不上银子,怕是爵位都保不住。"
薛太太手中的茶盖"叮"地碰在杯沿上。她何尝不明白姐姐的暗示?自打宝钗及笄,这桩婚事就因老太君不赞同而搁置。如今黛玉嫁了让,荣国公府又缺钱,确实是天赐良机。
"姐姐的意思是..."
"三十万两。"王氏伸出三根手指,"只要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定下来,这钱就算宝钗的嫁妆。"
薛太太倒吸一口凉气。三十万两!这几乎是薛家现存现银的大半。但转念一想,女儿年已十九,若再耽搁下去,只怕要误了终身。更何况攀上荣国公府这门亲,对日渐式微的薛家百利无害。
"容我与蟠儿商议..."薛太太话音未落,外间传来薛蟠醉醺醺的叫嚷声。王氏嘴角微不可察地抽了抽。
"妹妹,机不可失。"王氏压低声音,"老太太现在骑虎难下。若你应了,三日后就是黄道吉日。"
薛太太望向窗外。暮色中,宝钗正站在海棠树下,月光为她镀上一层银边。那端庄的侧影让薛姨妈想起亡夫临终嘱托——定要为宝钗寻个好归宿。
"好。"薛太太重重点头,"但我要亲眼见到婚书。"
王氏脸上终于露出真切的笑容。离开梨香院时,她特意绕道。怡红院里灯火通明,隐约传来宝玉的说笑声。王氏驻足听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次日清晨,王氏早早候在荣禧堂好,眼下泛着青黑。
"媳妇后直奔主题,"薛家愿意出三十万两,条件是..."
"笑一声,手中佛珠转得飞快,"我早该料到。"
王氏垂首不语。堂内静得可怕,只许久,史太.."
"媳妇已经安排人送她回史侯府了。"王氏早有准备,"说是她叔父身子不适,接她回去侍疾。"
史太君闭了闭眼。她何尝不明白,这是王氏与薛太太联手做的局。但眼下府里确实拿不出银子,她的体己钱又实在舍不得动。想到那些陪嫁的田产地契,史太君心尖都在发颤。
"罢了。"史太君摆摆手,"你去操办吧。只是..."她突然睁开眼,目光如刀,"宝丫头进门后,若让我知道有半点委屈了宝玉..."
"老太太放心。"王氏连忙保证,"宝钗那孩子最是懂事。"
从荣禧堂出来,王氏径直去了王熙凤院里。不过半个时辰,荣国公府上下都知道了宝二爷要娶亲的消息。下人们忙着张灯结彩时,王氏独自站在库房前,看着一箱箱银子被抬出来。
"太太,薛家送来的银子成色极好。"周瑞家的喜滋滋地禀报,"户部的人已经清点完了。"
王熙凤迅速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谨慎地回答:"回老太太,公中现银不足三万两。"
"什么?"贾赦猛地站起来,脸上的肥肉抖动着,"府里就这么点钱了?"
贾政眉头紧锁,沉声道:"大哥稍安勿躁。这些年府上开支无度,入不敷出已久。凤丫头能维持到今日,已是不易。"
邢氏闻言,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她一直不满王熙凤掌家,此刻却不好发作,只得低头掩饰眼中的不满。
史太君长叹一声:"公中拿两万里出来,我这里有八万两体己,可以拿出来应急。"
王氏一听不妙,老太君的私房一向被她看做宝玉的囊中之物,立刻反驳道:"老太太,那可是您的养老钱啊!"
"闭嘴!"史太君厉声喝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这些?"她转向贾赦,"老大,你出五万两。"
贾赦脸色顿时变得煞白:"母亲,儿子哪来那么多银子?"
"放屁!"史太君怒目圆睁,"你那些古董字画,随便卖几件就够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头置办的私产!"
贾赦被骂得缩了缩脖子,不情不愿的应下了。
这时,贾政站起身来,拱手道:"母亲,儿子愿出五万两。"
王氏猛地抬头,眼中射出刀子般的光芒。她死死盯着丈夫的后背,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二房哪有什么积蓄?这分明是要动她的嫁妆!
史太君欣慰地点点头:"还是政儿懂事。"她环视众人,"这样加起来有二十万两,还差三十万两。"
堂内再次陷入沉默。王熙凤感到无数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如芒在背。她知道众人期待什么——她王家的嫁妆。可那些值钱的物件早已变卖,剩下的不过是些不值钱的日常用品。
"凤丫头,"邢氏心疼大房出的五万两,见不得王熙凤一文钱不出,阴阳怪气地开口,"你嫁进来时带的那些好东西呢?"
王熙凤强忍怒气,恭敬道:"回太太的话,前些年府里周转不开时,已经..."
"已经什么?"邢氏不依不饶,"都贴补进去了?谁信啊!"
"够了!"史太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凤丫头这些年为府里操碎了心,你们还要怎样?"她失望地看了眼王熙凤,又扫过在座众人,"今日先到这里,各自回去想想办法。三日后若还凑不齐,就别怪我老太太不讲情面了!"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王氏走在最后,趁人不注意狠狠掐了贾政一把,低声骂道:"你这个败家的!五万两说拿就拿,当我是开钱庄的吗?"
贾政吃痛,却不敢声张,只低声道:"太太,这是为了全家..."
"为了全家?"王氏冷笑,"我看你是为了你那点面子!"说完甩袖而去。
王熙凤独自站在廊下,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心中一片冰凉。微风卷起落叶,在她脚边打着旋儿。她摸了摸腕上仅剩的一只玉镯,那是母亲留给她的最后一件值钱物件。
"二奶奶,"平儿匆匆走来,她一直陪在王熙凤身边,自然知道府里的境况,低声道,"府上可要如何是好?"
王熙凤苦笑一声:"除非能变出三十万两银子,否则..."她没再说下去,转身走向自己的院子,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单薄。
荣国公府的危机才刚刚开始,而人心,已经在这五十万两的重压下,开始分崩离析。
第211章
荣国公府里海棠花开得正盛,王氏从荣禧堂出来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她拢了拢身上的藕荷色对襟褙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绣的缠枝莲纹。方才在堂上议的事,让她心头沉甸甸的。
"太太,小心台阶。"周瑞家的搀了她一把,王氏这才发觉自己险些踩空。她定了定神,目光扫过廊下几个探头探脑的小丫鬟,那些丫头立刻如惊雀般散去了。
"都听见了?"王氏压低声音问道。
周瑞家的点点头:"风声已经传开了。老太君发了好大的火,连茶盏都摔了两个。"
王氏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朝堂追缴欠款的旨意发出已有一段时日,荣国公府在朝堂上无人,消息也不够灵通,硬生生拖到陛下下旨限期归还,才开始急急忙忙商议。
今日史太君召集府中众人商议,老太太打头出了八万两,公中挤出两万里,大老爷贾赦推说手头紧,被老太太逼着出了五万两;她丈夫贾政倒是会做好人,主动出了五万两,可二房账上没钱,还不是要从她嫁妆里出,这些年扣下来的油水,还不及贾政一次挥霍的,一想到这里王氏就恨得咬牙切齿。
凤丫头也是个蠢的,把嫁妆都贴了府里,连一万两现银都拿不出来。那倒霉催的李纨更不用说了,嫁妆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遇事就缩着,更指望不上。
如今哪怕府里众人凑一凑,也还差着整整三十万两的窟窿。
"老太太那边可有其他消息?"王氏脚步不停,穿过垂花门时,一片海棠花瓣落在她肩头。
"老太君说..."周瑞家的欲言又止,"说让各房再想想办法,去各家亲戚中借一借,实在不行...只能变卖家产和嫁妆了。"
王氏猛地停住脚步。如今各家都在还朝廷的银子,又能借多少?况且三十万两可不是个小数目。至于变卖家产和嫁妆?在王氏看来那可都是宝玉的!当年贾敏在世时,每年给府里送的节礼都是十分丰厚的,更不用说送给老太太的东西,均是价值不菲。这些年府里上下谁不知道,老太太的箱笼里压着多少贵重的珍宝,王氏想想都眼红。
"去梨香院。"王氏突然转了方向,周瑞家的愣了一瞬,立刻会意地跟上。
梨香院里,薛太太正在教宝钗理账。见姐姐突然造访,薛太太忙让座看茶。宝钗行礼后识趣地退下,临走时那双杏眼在王氏脸上轻轻一扫,似已猜到来意。
"妹妹,我也不绕弯子了。"王氏接过茶却不饮,直接搁在几上,"府里如今的情况,想必你也听说了。"
薛太太叹了口气:"之前凤丫头来过,说还差三十万两。姐姐是为这个来的?"
"正是。"王氏直视妹妹的眼睛,"这些年因老太太不松口,金玉良缘的事一直拖着。如今黛玉嫁入了宁国公府,宝钗年纪也大了..."她故意顿了顿,"府里现在这个境况,若还不上银子,怕是爵位都保不住。"
薛太太手中的茶盖"叮"地碰在杯沿上。她何尝不明白姐姐的暗示?自打宝钗及笄,这桩婚事就因老太君不赞同而搁置。如今黛玉嫁了让,荣国公府又缺钱,确实是天赐良机。
"姐姐的意思是..."
"三十万两。"王氏伸出三根手指,"只要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定下来,这钱就算宝钗的嫁妆。"
薛太太倒吸一口凉气。三十万两!这几乎是薛家现存现银的大半。但转念一想,女儿年已十九,若再耽搁下去,只怕要误了终身。更何况攀上荣国公府这门亲,对日渐式微的薛家百利无害。
"容我与蟠儿商议..."薛太太话音未落,外间传来薛蟠醉醺醺的叫嚷声。王氏嘴角微不可察地抽了抽。
"妹妹,机不可失。"王氏压低声音,"老太太现在骑虎难下。若你应了,三日后就是黄道吉日。"
薛太太望向窗外。暮色中,宝钗正站在海棠树下,月光为她镀上一层银边。那端庄的侧影让薛姨妈想起亡夫临终嘱托——定要为宝钗寻个好归宿。
"好。"薛太太重重点头,"但我要亲眼见到婚书。"
王氏脸上终于露出真切的笑容。离开梨香院时,她特意绕道。怡红院里灯火通明,隐约传来宝玉的说笑声。王氏驻足听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次日清晨,王氏早早候在荣禧堂好,眼下泛着青黑。
"媳妇后直奔主题,"薛家愿意出三十万两,条件是..."
"笑一声,手中佛珠转得飞快,"我早该料到。"
王氏垂首不语。堂内静得可怕,只许久,史太.."
"媳妇已经安排人送她回史侯府了。"王氏早有准备,"说是她叔父身子不适,接她回去侍疾。"
史太君闭了闭眼。她何尝不明白,这是王氏与薛太太联手做的局。但眼下府里确实拿不出银子,她的体己钱又实在舍不得动。想到那些陪嫁的田产地契,史太君心尖都在发颤。
"罢了。"史太君摆摆手,"你去操办吧。只是..."她突然睁开眼,目光如刀,"宝丫头进门后,若让我知道有半点委屈了宝玉..."
"老太太放心。"王氏连忙保证,"宝钗那孩子最是懂事。"
从荣禧堂出来,王氏径直去了王熙凤院里。不过半个时辰,荣国公府上下都知道了宝二爷要娶亲的消息。下人们忙着张灯结彩时,王氏独自站在库房前,看着一箱箱银子被抬出来。
"太太,薛家送来的银子成色极好。"周瑞家的喜滋滋地禀报,"户部的人已经清点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