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嘉悦郡主见婆母神色,知道她想起了旧事,便顺着话头道:"母亲说得是。不过儿媳听说,荣国公府大房的庶女贾迎春,如今在东宫颇为得宠?"
  提到这个,襄宁大长公主神色微动:"你说贾迎春?那丫头倒是个有造化的。本是雍王世子的庶妃,如今世子成了太子,她也跟着水涨船高,封了承徽。"
  "正是。"嘉悦郡主点头,"儿媳听闻太子对她颇为宠爱,若是她能生下子嗣..."
  "那荣国公府就还有翻身的机会。"襄宁大长公主接过话头,眼中精光一闪,"别看他们现在败落,只要迎春在东宫站稳脚跟,日后太子登基,她至少是个嫔位。若再有个一儿半女..."
  嘉悦郡主会意:"母亲的意思是,我们既要趁现在低价收购他们的产业,又不能把事情做绝,免得将来..."
  "正是此理。"襄宁大长公主满意地看了儿媳一眼,"你比史氏王氏那两个蠢妇强多了。记住,在朝堂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嘉悦郡主恭敬应是,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如何调整策略。她忽然想起一事:"母亲,下月是太后寿辰,荣国公府的老太太必定会入宫贺寿,届时承徽应该也会出席。儿媳想着..."
  襄宁大长公主了然道,"若是见到迎春,打个照面便是。记住,要亲切,但不可过分热络。她现在身份敏感,我们不宜显得太过巴结。"
  "儿媳明白。"嘉悦郡主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说起来,我们府上的几个小的今年也到了议亲的年纪..."
  婆媳二人相视一笑,暖阁内的气氛顿时活络起来。窗外,朝阳已经完全升起,将宁国公府的琉璃瓦照得闪闪发亮,与远处荣国公府略显陈旧的屋脊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月转瞬即逝,眨眼间到了太后的寿诞。这是先帝驾崩、新帝登基后的头等大事,如今出了国丧,京中热闹了许多。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各家各户门前都挂起了红灯笼,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喜庆的气息。
  荣国公府内,邢氏站在廊下,看着王氏一身五品宜人的朝服,那湖蓝色的缎子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衣襟上绣着精致的云纹,腰间系着象牙白的玉带,整个人显得端庄大方。邢氏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手中的帕子,指节都泛了白。
  "弟妹今日真是光彩照人。"邢氏强挤出一丝笑容,声音却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钗,闻言回头浅浅一笑:"嫂子说笑了,不过是按制着装罢了旧的藕荷色褙子,眼中闪过一丝怜悯,"可惜嫂子不能一同前往,不然咱们荣国"
  邢氏胸口一阵发闷,像是荣国公府多年,却因嫁妆不丰,不得丈夫看重,至今连个诰命都没捞着。每次宫中大宴,别人风光。
  "二太太,时辰不早丫鬟琉璃走过来催促道。
  史氏从正屋出来,一身超品国公夫人的朝服雍容华贵,绛紫色的袍子上用金线绣着繁复的牡丹花纹,发髻上的金凤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扫了一眼院中的两个媳妇,目光在邢氏身上停留片刻,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
  淡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
  王氏连忙上前搀扶,邢氏站在原地,看着婆媳二人离去的背影,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
  荣国公府门前,一辆朱轮华盖的马车早已备好。史氏踩着脚凳上车时,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她转头望去,只见宁国公府门前停了足足五辆马车,襄宁大长公主正被一群媳妇、孙媳簇拥着走出来。
  襄宁大长公主虽已年过七旬,却精神矍铄,一身正红色朝服衬得她气度非凡。她身边的长媳嘉悦郡主更是光彩夺目,那身孔雀蓝的郡主朝服上缀满了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宁国公府的女眷们个个盛装打扮,笑语盈盈,远远望去如同一片锦绣云霞。
  史氏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她收回目光,冷冷地对车夫道:"还愣着做什么?走啊!"
  马车缓缓驶向皇宫,车厢内一片沉寂。史氏闭目养神,王氏则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婆婆的脸色,不敢出声。
  "你看看人家宁国公府,"史氏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气,"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再看看咱们,就我们两个,像什么样子!"
  王氏低下头:"是媳妇无能,没能为荣国公府开枝散叶..."
  "我不是怪你,"史氏叹了口气,"只是..."她的话没说完,但王氏明白婆婆的意思。荣国公府子嗣单薄,贾赦虽有一嫡子一庶子,却都不成器;贾政虽在朝为官,但至今只是个五品小官。比起宁国公府的人丁兴旺,确实相形见绌。
  马车在宫门前停下。史氏整理了一下衣冠,昂首挺胸地走下车。宫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各府命妇们依次接受检查入宫。
  就在这时,宁国公府的车队也到了。襄宁大长公主一下车,立刻有太监上前行礼:"给大长公主请安!太后娘娘特意吩咐了,让奴才在此恭候大长公主。"
  襄宁大长公主笑着点头。
  那太监又转向嘉悦郡主:"郡主娘娘安好,太后娘娘昨儿还念叨您呢,说您上次进献的绣屏她喜欢得紧。"
  嘉悦郡主温婉一笑:"能得太后喜欢,是我的福气。"
  史氏站在一旁,看着宁国公府众人被众星捧月般迎进宫门,而她和王氏却要老老实实排队等候,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涩难言。
  "荣国公夫人到——"终于轮到她们时,唱名的太监声音平淡,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进入宫门后,宁国公府的女眷们早已不见踪影,想必是被引去了更好的位置。史氏和王氏跟着引路的小太监,穿过重重宫阙,来到了设宴的万寿宫。
  万寿宫内已经坐了不少命妇,衣香鬓影,笑语喧哗。史氏的目光扫过全场,很快在靠近主位的位置发现了宁国公府众人。襄宁大长公主正与几位王妃谈笑风生,嘉悦郡主则被一群年轻贵妇围着,不知说了什么,引得众人掩口轻笑。
  "荣国公夫人,您的位置在这里。"小太监引着她们来到一处偏远的席位。
  史氏看着那距离主位足有十几丈远的座位,脸色顿时变得铁青。她强压着怒火问道:"这是谁安排的座次?"
  小太监低头答道:"回夫人的话,是内务府按制安排的。"
  王氏轻轻拉了拉史氏的袖子:"母亲,咱们先坐下吧,这么多人看着呢..."
  史氏深吸一口气,勉强维持着体面坐下,但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她看着远处风光无限的宁国公府女眷,再看看自己这边冷冷清清的席位,心中翻江倒海。
  "母亲,您喝口茶消消气。"王氏斟了一杯茶递过来。
  史氏接过茶盏,却因为手抖得厉害,茶水洒了几滴在衣袖上。她猛地将茶盏重重放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响,引得附近几位夫人侧目而视。
  "你看看她们,"史氏压低声音,咬牙切齿道,"不就是仗着襄宁大长公主的身份吗?嘉悦郡主也不过是个郡主,凭什么..."
  "母亲慎言,"王氏紧张地环顾四周,"这里人多耳杂。"
  史氏冷哼一声,不再说话,但眼中的嫉妒与不甘却愈发浓烈。她看着自己精心准备的贺礼——一对翡翠手镯,原本觉得足够体面,现在却担心比起宁国公府的礼物会相形见绌。
  宴会正式开始前,太后在一群宫女太监的簇拥下驾到。众命妇纷纷起身行礼。太后一眼就看到了襄宁大长公主,笑着招手:"襄宁,到哀家身边来。"
  襄宁大长公主带着嘉悦郡主上前,太后拉着她们的手说了好一会儿话,惹得在场众人羡慕不已。
  史氏站在人群中,只觉得胸口发闷。她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是京城有名的美人,嫁入荣国公府时何等风光。如今不过几十年光景,荣国公府竟沦落至此...
  "太后娘娘有旨,赐襄宁大长公主御酒一壶,嘉悦郡主玉如意一柄。"太监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
  众人纷纷赞叹,史氏却觉得那声音刺耳至极。她看着太后对宁国公府的特殊恩宠,再看看自己这边无人问津的冷清,一股前所未有的屈辱感涌上心头。
  宴会正式开始后,一道道精致的菜肴被端上来,歌舞表演轮番上场。但史氏却食不知味,她的目光始终无法从宁国公府那边移开。
  "母亲,您尝尝这个燕窝羹,"王氏试图缓和气氛,"听说这是御厨的拿手菜。"
  史氏机械地舀了一勺送入口中,却尝不出任何滋味。她的脑海中全是宁国公府的风光和自己府上的冷落,这种对比如同一把尖刀,狠狠刺入她的自尊。
  "总有一天,"史氏在心中暗暗发誓,"荣国公府一定要压过宁国公府,我一定要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第201章
  就在这时,一名宫女匆匆走来,在史氏面前福了福身:"荣国公夫人,太后娘娘传召。"
  史氏心头一跳,面上却不显,只对王氏道:"你且在此等候。"这才跟着宫女往宫内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