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薛太太看着女儿L沉静如水的面容,忽然有些心疼。宝钗从小就懂事,从不让她操心。可有时候,她宁愿女儿L能像别的姑娘那样,撒撒娇,闹闹脾气。
  "你呀..."薛太太叹了口气,"妈知道你心里有数。不过这事咱们也得抓紧。明日我去找你姨妈再商量商量,总得有个准信儿L。"
  宝钗点点头,重新拿起绣绷。针线在她手中穿梭,一朵盛开的牡丹渐渐成形。就像她的心思,层层叠叠,无人能窥全貌。
  黛玉定了亲...宁国公府确实是一门好亲事。宝钗的针脚微微一顿。不过,贾琤那个人,她曾在诗会上见过一面,虽然家世显赫,但为人有些倨傲,未必是良配。
  而宝玉...宝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虽然有些痴性,可心地纯善,又是荣国公府的嫡子。更重要的是,姨妈属意于她。只要抓住这个机会...
  针尖刺入锦缎,发出一声轻响。宝钗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的手指被扎出了血。她不动声色地将手指含入口中,铁锈味在舌尖蔓延。
  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姻缘?重要的是抓住能抓住的。她薛宝钗,绝不会让自己沦落到任人挑选的地步。
  辗转几日,薛太太想去寻姐姐,可王氏忙的脚不沾地,哪里有空和妹妹闲聊。府里自打王熙凤小产后卧床修养,老太太年纪大了不管事,大太太邢氏又不顶用,只得让二太太王氏举起了大旗。
  府上早已入不敷出,王熙凤贴补了不少嫁妆进去,王氏可不傻,她可不会把自己的私房贴进去,账上没钱了就卖铺子宅子,或是卖田卖庄子。拿出一部分入了公账,还能私下赚一笔,填补自己的私房。公中的东西可不是自己的,但入了自己的私房就不一样了。
  荣国公府的动静自然引起了宁国公府的关注,嘉悦郡主让管事盯紧了,只要铺子庄子地段好,买过来就是。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荣国公府变卖产业的消息自然瞒不过襄宁大长公主。
  静康院里,五月的晨光透过的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襄宁大长公主倚在紫檀木的罗汉榻上,手中握着一卷《贞观政要》,却久久未曾翻动一页。她已年过七旬,满头银丝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细密的纹路,却未曾减损她眉宇间的威严。
  "公主。"映雪轻手轻脚地走进内室,手中捧着一盏新沏的君山银针,"荣国公府那边传来消息了。"
  襄宁大长公主抬起眼帘,那双历经沧桑却依然锐利的眼睛望向映雪:"说吧。"
  映雪将茶盏轻轻放在榻边的小几上,低声道:"前些时日顺王谋逆,京中乱了好一阵子。荣国公府被残兵冲击,琏二奶奶不知自己有孕在身,忙着操持府中上下,结果..."她顿了顿,"劳累过度,小产了。"
  "哦?"襄宁大长公主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卷边缘,"可请了大夫?"
  "当时外面太乱,没人敢去请大夫。"映雪摇头,"等到第二天才请了大夫来,说是疲累过度,又受了惊吓,这才小产的。如今琏二奶奶卧床休养,府上事务暂由二太太操持。"
  襄宁大长公主轻哼一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荣国公府这些年,越发不像样子了。"
  窗外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院中芍药的芬芳。静康院的花木总是修剪得宜,一草一木都透着精心打理的痕迹。相比之下,荣国公府的花园据说已有多处荒芜,连最基础的花草养护都难以维持。
  "听说荣国公府变卖了不少铺子和田庄?"襄宁大长公主放下茶盏,目光投向窗外。
  映雪点头:"正是。自去年起,荣府就入不敷出,先后变卖了几处产业。如今琏二奶奶这一病,府中开支更大,只怕还要继续变卖家产。"
  襄宁大长公主沉默片刻,忽然轻笑一声:"荣国公府这些人,没一个能顶事的。贾赦整日沉迷酒色,贾政虽有些小聪明,却太过迂腐。琏儿L媳妇倒是精明,可终究是个妇人,又太过要强。"她摇摇头,"更可笑的是,都到了这般田地,还不知节流,依旧肆意挥霍。前几日不是还听说,他们府上又办了一场赏花宴?"
  "公主明鉴。"映雪附和道,"荣府这般下去,只怕离败落不远了。"
  阳光渐渐强烈起来,照在襄宁大长公主银白的发髻上,映出耀眼的光芒。她虽已年迈,但通身的气派丝毫不减当年下嫁宁国公时的风华。宁国公府在她的打理下,不仅保住了祖业,还在城南添置了几处新产业。
  "说起来,咱们府上这个月收成如何?"襄宁大长公主忽然问道。
  映雪脸上露出笑容:"回公主,上月丝绸铺子的收益比往年同期多了三成,田庄的租子也都按时收齐了。账房先生说,若照这个势头,年底还能再添一处庄子。"
  襄宁大长公主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宁国公府能有今日,靠的不是祖上余荫,而是精打细算。那些人,总以为富贵是天生的,却不知持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映雪机灵地接话:"公主说得极是。若非公主这些年的精心打理,宁国公府哪能有今日的兴盛?奴婢常听外面人说,满京城里,就数咱们宁国公府最是体面,连宫里的娘娘们都常夸赞呢。"
  这番恭维显然说到了襄宁公主心坎里。她嘴角微微上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岁月可以带走她的青春,却带不走她与生俱来的高贵与骄傲。
  "荣国公府与宁国公府本是同宗,当年分家时,荣国公府与宁国公府各得五成。"襄宁大长公主回忆道,"可如今不过三代人光景,两府的境遇已是天壤之别。"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静康院外,仆人们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远处传来朗朗读书声,那是她的孙儿L们在学堂用功。一切都在昭示着宁国公府的繁荣与秩序。
  "映雪,去告诉厨房,今日午膳加一道蟹粉狮子头。"襄宁大长公主忽然道,"再让人去库房取两匹上好的云锦,包一些补品药材给荣国公府送去,就说是给琏儿L媳妇养身子用的。"
  映雪愣了一下:"公主这是..."
  襄宁大长公主微微一笑:"到底是亲戚,该有的体面还是要给的。况且..."她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衰败,也是件有趣的事。"
  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投下变幻的光影。襄宁大长公主站在光与影的交界处,满头银发熠熠生辉,宛如一尊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的雕像。
  而在京城的另一端,荣国公府内,王熙凤正躺在病榻上,望着帐顶发呆,想起时常陪伴自己,乖巧懂事的女儿L。她终究是将婶婶的话听了进去,压下心中撕裂般的痛,开始考虑起纳平儿L为妾的事。
  五月的风轻轻吹过宁荣两府,带着芍药的芬芳,也带着命运无情的嘲弄。
  第200章
  晨光熹微,宁国公府的后院已是一片忙碌。嘉悦郡主由贴身丫鬟扶着,缓步穿过回廊,向襄宁大长公主的静康院行去。她今日特意穿了一身湖蓝色织金缎裙,发间只簪一支点翠凤钗,既显贵气又不失端庄。
  "郡主今日气色真好。"大丫鬟青鹦轻声说道。
  嘉悦郡主唇角微扬:"昨夜睡得安稳,今早又得了好消息,自然精神爽利。"
  静康院前,早有婆子候着。见郡主到了,连忙打起帘子:"郡主来得正好,公主刚用过早点,正在西厢房里听书呢。"
  西厢房内,襄宁大长公主端坐在紫檀木雕花椅上,虽已年迈,却仍保持着皇家公主的威仪。见儿媳进来,她微微颔首:"坐吧,今日怎么来得这样早?"
  嘉悦郡主行过礼,在婆母下首的绣墩上坐了半边身子,这才笑道:"儿媳有件事想禀告母亲,所以来得早些。"
  "哦?"襄宁大长公主放下手中的账册,示意丫鬟上茶,"什么事这样着急?"
  丫鬟奉上茶后退下,嘉悦郡主这才压低声音道:"母亲可听说了?荣国公府又在变卖产业了,这次连城南那处丝绸庄子都要出手。"
  襄宁大长公主眉头微挑,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史氏和王氏那两个蠢妇,终于把家底败光了?"
  "可不是么。"嘉悦郡主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儿媳让府上的管事暗中跟着,遇到合适的产业就买下来。那丝绸庄子位置极好,年产上等丝绸千匹,若能低价购入,对我们府上又是一笔进项。"
  襄宁大长公主放下茶盏,指尖在案几上轻敲:"你做得对。我们府上两代人经营,产业越做越大,他们倒好,堂堂国公府第,竟到了变卖家产的地步。"
  "儿媳实在不明白,"嘉悦郡主摇头道,"荣国公夫人出身保龄侯府,王氏也是金陵大家,怎么就能把家业经营得入不敷出?前几日儿媳去赴宴,见那王氏头上戴的还是京中珍翠阁的贵重首饰,身边伺候的丫鬟也不少。"
  暖阁内一时静默,只有铜炉中炭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襄宁大长公主目光深远,似在回忆什么,半晌才道:"当年先荣国公在世时,府上何等风光。可惜子孙不肖,娶的媳妇又都是些眼皮子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