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只见五皇子定王被一剑穿心,七皇子恭王被砍断左腿,十一皇子瑞王为保护两个同胞弟弟十四皇子祁王十六皇子闵王,而身中数刀。鲜血染红了金砖地面,惨叫声不绝于耳。
  "住手!都给朕住手!"隆兴帝目眦欲裂,声音嘶哑。
  隆兴帝踉跄后退,撞翻了九龙金樽。御酒泼洒在龙袍上,将明黄染成暗红。他望着满地狼藉,忽然大笑:"好!好一个景王!连亲兄弟都不放过!"
  景王依旧虚伪狡猾:"父皇教导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转向银甲将军,"还不动手?"
  那持弓的将军突然摘下面具,露出一张刚毅的面孔——竟是镇守边关的安平侯!他拉满手中从长弓,箭尖却对准了景王:"景王殿下,你漏算了一点。"
  他侧身朝着隆曲靖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隆兴帝一愣:"安平侯?你不是在西北戍边?"
  安平侯沉声道之意,明面上接受了景王拉拢,实则潜伏景王府多时,
  隆兴帝对安平侯的话不置可否,眼下不是追究的时候,佳时机,当即击掌三声。一众女眷中站起十余位"侍女",她们褪去外衫,露出里面的飞鱼骑!
  信号弹,耀眼的红色烟花在夜空中乍现,十分显眼。
  隆兴帝见信号弹发出,心中压力稍缓了些。
  "朕执掌大乾五十多年,真当朕是摆设?"隆兴帝看着景王冷笑。他伸手朝案桌方向,轻轻一拧,一柄三寸长的细剑落在他手中,"老八,朕待你不薄,你就是这么报答朕的?"
  景王面色终于变了。他急退数步,却被安平侯的箭矢封住去路。场中局势再度逆转,幸存的皇子王爷们互相搀扶着站起,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仇恨的火焰。
  隆兴帝望着这一切,忽然剧烈咳嗽起来。鲜血从他指缝渗出,落在龙袍前襟的五爪金龙上。隆兴帝颓然坐回龙椅,喃喃自语:"这就是朕的万寿节..."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队精锐士兵涌入,为首的是一位身着甲胄的男子,正是宣城侯徐晟。
  "臣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宣城侯行礼道。
  隆兴帝疲惫地摆摆手:"免礼。"
  景王见大势已去,突然狂笑:"好一个安平侯!我竟被你骗了这么多年!"说罢便要拔剑自刎,却被安平侯一箭射中手腕,兵器落地。
  宣城侯示意士兵将景王拿下,然后指挥清理现场,护送受伤的皇子大臣们去太医院。
  隆兴帝站在一片狼藉的大殿中,看着信王和甄贵妃的尸体被抬走,看着地上尚未干涸的血迹,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他扶住龙椅,强撑着不让自己倒下。
  "父皇。"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旁传来。雍王缓步走近,右臂缠着绷带,脸上还有一道血痕,"儿臣来迟,让父皇受惊了。"
  隆兴帝凝视着这个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的儿子,突然发现他的眼神如此深邃,仿佛早已看透一切。
  "你的伤..."
  "不碍事。"雍王微微一笑,"儿臣只是在躲闪时手臂擦伤了,好在父皇无事。"
  隆兴帝却忽然用不可置疑的语气说道:“安平侯是你的人!"
  "父皇洪福齐天,自有神明庇佑。"雍王恭敬道,"儿臣只是尽了本分。"
  隆兴帝看着这个儿子,突然问道:"你早就知道信王和景王要谋反?"
  雍王沉默片刻,轻声道:"儿臣只是猜测。信王近年广结党羽,景王暗中招兵买马,都不是秘密。儿臣不敢妄言,只能暗中防备。"
  隆兴帝点点头,突然感到一阵疲惫袭来。他挥了挥手:"如今宫里混乱,皇室宗亲和朝臣们需要安抚,你去安排吧,朕要去歇一歇。"
  雍王躬身应是,目送隆兴帝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夜色降临,紫禁城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万寿节,将永远改变大乾王朝的权力格局。
  宫墙内的厮杀声渐渐平息,但空气中仍弥漫着血腥与硝烟的味道。襄宁长公主立于大殿外的汉白玉台阶上,银发在夜风中微微飘动,手中龙头拐杖稳稳地拄在地上,仿佛这根隆兴帝御赐的紫檀木杖是她此刻唯一的倚仗。
  "母亲,叛军已经退了。"嘉悦郡主扶着襄宁长公主的手臂,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她华美的翟衣上沾着尘土,发髻微乱,却仍保持着国公夫人的端庄仪态。
  明月郡主站在长公主另一侧,纤细的手指紧紧攥着祖母的衣袖。她尚且年轻,不过花信年华,此刻脸色苍白如纸,只有那双杏眼亮得惊人。"祖母,我们快去寻皇祖母吧,这里...这里..."她环顾四周横七竖八的尸首,喉头滚动,强忍着作呕的冲动。
  襄宁长公主拍了拍明月郡主的手背,转头对身后众人道:"老二家的,你带着妯娌几个照看好其他女眷,先去偏殿安置。嘉悦、明月,你们随我去见皇后。"
  二儿媳荀氏福身应是,她素来沉稳,此刻拢着女儿贾玥,虽眼中含泪,却已开始低声安抚几位惊魂未定的年轻媳妇。襄宁长公主满意地点头,这才在儿媳和孙媳的搀扶下,缓步向大殿行去。
  宫灯半数熄灭,台阶上的血迹还未清理干净。嘉悦小心地为襄宁长公主提着裙摆,避开那些暗红色的痕迹。明月郡主则警惕地环视四周,生怕从哪里又窜出叛军余孽。
  "别怕,"襄宁长公主察觉到两人的紧张,声音沉稳如古井,"禁军已经控制住了局面。我活了七十多年,历经两朝,什么风浪没见过?这点乱子,伤不了大乾的根基。"
  大殿门前,侍卫见是襄宁长公主,连忙行礼让路。殿内灯火通明,皇后正忙着安抚几位受惊的妃嫔,见襄宁长公主进来,立刻迎上前。
  "襄宁!"皇后执起襄宁长公主的手,眼中是真切的关切,"你没事吧?我正准备派人去寻你.……"
  襄宁长公主微微一笑:"皇嫂莫要担心,本宫这把老骨头还经得起折腾。倒是皇嫂,可有惊着?"
  皇后摇头,“本宫没事。”目光却越过襄宁长公主,落在明月郡主身上。她快步上前,握住明月郡主的手:"好孩子,你没事吧?"语气中的关切远胜方才对襄宁长公主的问候。
  明月郡主眼眶一红,低声道:"皇祖母,明月无碍。"
  皇后仔细打量她,确认她确实没有受伤,这才长舒一口气,虽早安排了人暗中护着,但心中还是担忧。
  “宫里乱糟糟的,不见到你,本宫如何放心?"她说着,轻轻抚过明月郡主微微隆起却刻意用披风遮掩的腹部,眼中闪过只有二人才懂的深意。
  襄宁长公主看在眼里,心中了然。她早察觉明月郡主近日体态有异,只是这孩子倔强,不肯明言。如今看来是有了身孕,皇后也是知情的。
  "皇嫂,"襄宁长公主适时开口,"本宫想问问,攸儿他们..."
  皇后会意,安抚道:"襄宁别急。宁国公他们一切安好,我已派人去传话,让他们直接去西暖阁寻你们。"她转向身旁的宫女,"春桃,你带长公主和宁国公府女眷去西暖阁休息,备上热茶点心,再请太医去给长公主和各位夫人看看。"
  襄宁长公主谢过皇后,带着嘉悦郡主、明月郡主随宫女离开。走出大殿时,她回头望了一眼,只见皇后已重新投入到安抚众命妇的工作中,那挺直的背影在混乱中显得格外坚毅。
  "母亲,您累了吧?"嘉悦郡主担忧地问。她注意到襄宁长公主的脚步比平日迟缓许多。
  襄宁长公主没有否认:"是有些乏了。老了,不中用了。"
  "祖母哪里老!"明月郡主急忙道,"方才在宴席上,若不是祖母当机立断,护着我们聚在一起..."她声音低下去,想起那些冲进宴席四处砍杀的叛军,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襄宁长公主拍拍她的手:"都过去了。记住,你是皇室郡主,流着大乾皇室的血脉,无论遇到什么,都要挺直腰杆。"她说着,自己也不由得挺了挺背,"珍儿他们很快就会来寻我们,到时候……"
  第188章
  宣平侯徐晟踏入偏殿时,宁国公贾攸才松开了紧握的拳头,掌心四道深深的月牙形血痕无声地诉说着方才的惊心动魄。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五兄弟脸上未褪的惊惶,一众子侄们四处戒备。贾攸作为当家人,强自镇定地整了整被扯破的锦袍袖口,那上好的云纹苏绣此刻沾满了不知是谁的血迹。
  "大哥,刚刚有宫女来传话,母亲和嫂嫂她们被安排在了西暖阁!"五弟贾牧的声音带着颤抖,他左颊上一道细长的伤口仍在渗血。
  贾攸没有回答,只是大步流星地向西对面走去,四位弟弟和一众子侄紧随其后。穿过回廊时,随处可见倒伏的侍卫尸体和散落的兵器,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火油混合的刺鼻气味。贾攸的胃部一阵抽搐,却不敢有丝毫停顿。
  西暖阁外,十余名侍卫持刀而立,见到宁国公一行到来,纷纷行礼。贾攸一眼认出那是父亲生前的副将之子,心中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