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那丫鬟心领神会,回去便添油加醋学了一遍。王氏捻着佛珠的手顿了顿,淡淡道:"孩子们的事,原不该我们多嘴。"可当晚就赏了宝钗两匹上好的云锦。
  消息传到史氏耳中,史氏正和凤姐摸牌。琥珀看见凤姐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果然史氏只笑道:"林丫头这两日咳嗽,叫厨房多炖些梨汤。"转头却吩咐鸳鸯:"把我那对翡翠镯子找出来。"
  府里哪个不是人精?不过三两日功夫,主子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迎春和探春约着一道去潇湘院,远远就听见一阵咳嗽声。进了门,却见黛玉正在临帖,一笔一划力透纸背,哪有半分病态?
  "林妹妹..."迎春刚开口,黛玉就抬起头来。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显得那笑容格外不真实:"二姐姐、三姐姐来得正好,我刚得了些新茶。"
  探春见她避而不谈,索性挑明:"那些闲话妹妹不必放在心上..."
  "什么闲话?"黛玉搁下笔,袖口沾了墨渍也浑然不觉,"是说我不如宝姐姐温柔可亲?还是说我尖酸刻薄?"她突然笑起来,眼角却闪着光,"管她什么金玉良缘,与我何干?我自做好自己便是了。"
  迎春被噎得说不出话,探春还要再劝,紫鹃已经端着茶进来:"姑娘该吃药了。"分明是逐客令。姐妹俩只得告辞,走出老远还听见黛玉撕纸的声音,哗啦啦像下了一场雪。
  当晚潇湘院的灯亮到三更。紫鹃半夜起来,看见黛玉抱着膝盖坐在廊下,单薄的背影仿佛随时会化进月光里。她刚要上前,却听黛玉轻声念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紫鹃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她知道,姑娘又在想扬州的老宅了。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荣国府的走廊上,将朱漆栏杆映得发亮。几只麻雀在庭院里的海棠枝头跳跃,叽叽喳喳地叫着,却盖不过廊下几个小丫头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
  "听钏儿说,宝姑娘比林姑娘强多了,知书达理,又会持家..."
  "嘘——小声些!这话可不敢乱传。不过我倒是听周瑞家的提过,说是什么'金玉良缘',宝姑娘的金锁正配得上宝二爷的通灵宝玉呢!"
  两个小丫头正说得兴起,忽见鸳鸯从抄手游廊那头走来,连忙噤声行礼,两人顿时噤若寒蝉,
  "这些没规矩的蹄子..."鸳鸯皱了皱眉,转身往老太君的上房走去。她心里明白,这些闲话绝非空穴来风,必是有人刻意散布。
  史太君正倚在罗汉榻上,让琥珀捶着腿。见鸳鸯进来,便招手道:"来得正好,我正想问问你,这几日府里可有什么新鲜事?"
  鸳鸯犹豫了一下,还,近日府中有些闲言碎语,说林姑娘不如宝姑娘懂事,还提起什么'金玉良缘'..."
  史太君闻言,手中捻动的佛珠突然一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出来的?"
  "奴婢打听过了,最初是从二太太屋里传出的。"鸳鸯低声道,"周瑞家的这几日频频往梨香院跑。"
  史太君冷笑一声:"好个'金玉良缘'!王氏这是要跟我打擂台啊。"她将佛珠重重拍在几案上,"我还没死呢,就急着安排宝玉的婚事了?还拿玉儿作伐子!"
  琥珀吓得手上一抖,连忙跪下。史太君挥挥手:"不干你的事,起来吧。"她沉吟片刻,忽然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她这么喜欢张罗,那就让她好好张罗张罗。"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二太太王氏就被金钏儿叫醒:"太太,老太君那边传话过来,说今儿要请林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并薛姨妈、宝姑娘都到荣禧堂用早膳,让太太和大太太早些过去。"
  王氏心头一跳,强自镇定道:"知道了,这就过去。"她匆匆梳洗完毕,带着金钏儿往荣禧堂赶去。路上正巧遇见邢氏,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不安。
  荣禧堂内,史太君已端坐在正位上,黛玉和迎春分坐两侧,薛太太和宝钗也被请到了上座。见王氏和邢氏进来,史太君和颜悦色道:"你们来了?正好,今儿我想换换口味,你们伺候我用膳吧。"
  王氏脸色一白,却不敢违抗,只得上前为老太君布菜。邢氏也只得跟着伺候。一顿早膳下来,王氏的手臂都酸了,却还要强颜欢笑,不时询问老太君是否满意。
  "很好,很好。"史太君笑眯眯地点头,"明儿还这样安排。玉儿身子弱,宝丫头又初来乍到,都该多补补。你们做长辈的,多操操心也是应该的。"
  一连七日,史太君都如此安排。黛玉、迎春、宝钗和薛太太每日在荣禧堂享用丰盛膳食,而王氏和邢氏则要站在一旁伺候,晨昏定省,问安视膳,连坐下歇息的空当都没有。
  到了第七日傍晚,邢氏回到东院,一进门就瘫在椅子上,连声叫道:"王善保家的!快给我捏捏肩膀,这老腰都要断了!"
  王善保家的连忙上前,熟练地为邢氏揉捏肩颈。"太太这几日辛苦了。"
  "辛苦?"邢氏冷笑一声,"还不是那王氏惹的祸!自己作死,非要跟老太太打擂台,说什么'金玉良缘',连累我也跟着受罪!"她越说越气,"她以为自己是谁?老太太还在呢,就敢打宝玉婚事的主意!"
  王善保家的附和道:"太太说得是。这二太太也太心急了。"
  "哼!"邢氏重重拍了下桌子,"她不就是仗着自己生了宝玉吗?可宝玉是老太太的心头肉,婚事哪轮得到她做主?这下好了,老太太明摆着是在敲打她,却连我也捎带上!"她揉了揉酸痛的膝盖,"我这把老骨头,天天站着伺候,腿都要断了!"
  王善保家的连忙道:"太太别气坏了身子。老太君这是做给二太太看的,您不过是陪衬。明儿我给您熬些参汤补补。"
  邢氏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不过话说回来,老太太这招真是高明。王氏好面子,让王氏每日在这些小辈面前端茶倒水,颜面尽失,比直接训斥她还难受。"她忽然幸灾乐祸地笑了,"看她那张脸,强装笑容的样子,真是解气!"
  与此同时,潇湘馆内,黛玉正倚在窗边出神。紫鹃端了茶来,轻声道:"姑娘这几日气色好多了。老太君特意吩咐厨房给您炖的燕窝,可还合口味?"
  黛玉轻叹一声:"外祖母疼我,我是知道的。只是..."她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这几日的阵仗,怕是让大舅母二舅母难堪了。"
  紫鹃低声道:"姑娘别多想。那些说姑娘不如宝姑娘的闲话,分明是有人故意散布。老太君这是在为您撑腰呢。"
  黛玉眼中泛起泪光:"我本是投奔外祖家来的,如今却成了是非源头。宝姐姐待我也算亲厚,如今这般局面,她心里不知怎么想呢..."
  而在梨香院中,宝钗正劝慰着满面愁容的薛太太:"妈别太忧心。老太君不过是借题发挥,并非真的有意针对我们。"
  薛太太叹道:"我何尝不知?只是你姨妈这次做得太明显,惹恼了老太君。我们夹在中问,左右为难。"
  宝钗平静地穿针引线,绣着一方帕子:"妈放心,我们只管做好本分。这事我们不要强出头,老太君是明白人,知道这事与我们无关。"她顿了顿,"倒是林妹妹...这几日看她的样子,怕是心里不好受。"
  薛太太摇头道:"林丫头心思太重。老太君这般维护她,她该高兴才是。"
  宝钗微微一笑:"林妹妹不是那等幸灾乐祸之人。她心性高洁,最不愿见人因她受委屈,哪怕是曾经说过她闲话的人。"
  夜色渐深,荣国府各院的灯一盏盏熄灭,但这场由"金玉良缘"引发的暗流,却远未平息。
  第152章
  荣国府的晨钟刚敲过五下,二太太王氏便已穿戴整齐,带着金钏儿往老太太院里去。春日的晨风还带着几分凉意,吹得她额前碎发微微颤动。她抿着唇,眼角细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深刻。
  "太太,您慢些。"金钏儿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老太君昨儿睡得晚,未必这么早就起了。"
  王氏冷笑一声:"她睡不睡得晚,与我何干?横竖是要我卯时初刻就到,晚一刻便是'不孝'。"她刻意咬重最后两个字,声音却压得极低,只有身边的心腹丫鬟能听见。
  老太君院里的丫鬟们早已候在廊下,见王氏来了,忙不迭地打起帘子。琥珀迎上来福了福:"二太太来得正好,老太君刚醒,正说要传早膳呢。"
  王氏深吸一口气,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迈步进了内室。史太君歪在榻上,鸳鸯正给她捶着背。见王氏进来,史太君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淡淡道:"来了?"
  "给老太太请安。"王氏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又上前替史太君掖了掖被角,"夜里可睡得好?"
  史太君这才抬眼,目光在王氏脸上扫了一圈:"睡得倒好,就是梦见我那苦命的敏儿了。"她叹了口气,"若是敏儿还在,何至于要我老婆子这般操心。"
  王氏脸上的笑容僵了僵。贾敏——她那早逝的小姑子,黛玉的母亲,永远是老太太心头的一根刺,也是悬在她头上的一把刀。每次老太太提起贾敏,都是在提醒她这个媳妇永远比不上贾敏,以及贾敏当初对她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