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贾瑄对于周姑娘喜欢绘画倒也十分赞赏,自己一路科举,君子六艺自是修习过的,因其眼光独到,于绘画一道倒也有些心得。两人恰好能说到一起去,就着桃园的景色讨论起来,说到独到的绘画技巧,更是令周姑娘心动不已,恨不得立刻将自己的画具搬来,直接在桃园中执笔。
借着绘画技巧和心得,贾瑄和周姑娘相谈甚欢,对周姑娘也更了解了。一番交流后,贾瑄通过绘画延展到其它方面,周姑娘都能很自然的接上,贾瑄对周姑娘更加欣赏了,可见周姑娘的眼界十分广泛,对此自是十分满意。
两人走到桃园深处,一条浅浅的溪流划过眼前,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漫天飞舞的桃花瓣偶尔有一些飘落水中,随着溪流去到远方……
贾瑄心中对周姑娘很是欣赏,想更进一步,自然要表态,也不知周姑娘对自己印象如何?
虽说自己家世尚可,平日里还算上进,如今在朝为官也不是庸碌之辈,但周姑娘论起家世才华也是顶尖的。
对于心仪的姑娘,贾瑄顾虑颇多,担,难免心有戚戚,只是踌躇之下,想着自己是男子,总不能等着周家妹妹主动,倒是忍不家妹妹,倒是贾瑄唐突了,瑄可有幸得知妹妹芳名”
大乾朝文风开放,对于年轻男女倒也未曾拘束,贾瑄问不算唐突。
周姑娘听贾瑄问起自己的名字,想着今日对贾家公子也是十分满意,这门亲事倒是极好的,当即也不再扭捏,“贾家哥哥哪里的话,小女闺名静萱,贾家哥哥若是愿意也可唤我静萱。”
“静萱妹妹好,没缘,我名贾瑄,名字中倒也带了一个‘瑄’字,妹妹若是不嫌弃,也周姑娘的名字,静萱,人如其名,静女其姝,名字,想来对自己也是不排斥的,极好!
“瑄哥哥好……”周静萱略有些羞怯的唤了声贾瑄,瞧瞧抬起头朝着贾瑄望去,两人的目光不期而遇,暧昧的情愫萦然而生。
家姑娘和贾瑄,两人才打破这幅美好的画面,对视一笑,一起走回客院。
襄宁长公主和梁王太妃见两人回来,且气氛融洽,小儿女间不时互相瞧上一眼,目光缠绵,便知晓这桩亲事稳了。
想起长房两个孙儿的亲事怕是得等大选结束,两个孙媳都是大选秀女,皇兄想来会圣旨赐婚,珍儿那小子尚四皇子府上嫡出的郡主,也会有圣旨赐婚,那瑄儿这个二房长子若是被撇在一旁,倒是不好。
罢了,过两日递帖子进宫拜访皇后,谢过她这个媒人,再寻皇兄一同赐婚吧!
“本宫见着静萱格外欢喜,倒是羡慕太妃,有这样的好姑娘陪在身边。”
太妃也是满意的笑了,娘家侄孙女这桩亲事不错,给静萱这孩子找个好人家,也算对得起娘家兄长的托付了!
“若是公主喜欢,便让静萱这孩子日后多陪伴公主可好。”
襄宁长公主眼带笑意:“那自是极好的,本宫欢喜极了。”
梁王太妃同襄宁长公主相视一笑,“那就这般说定了。”
坐在下方的嘉悦郡主和二太太荀氏见贾瑄亲事定了下来,也是欢喜不已。
贾瑄朝着周静萱望去,眼中满满的都是笑意。
这桩亲事双方都满意,自是皆大欢喜。
眼见着时候不早了,梁王太妃率先提出告辞,带着周静萱离开了。
贾瑄一路护送着梁王太妃和周静萱坐上马车离去,才回到襄宁长公主身边。
“瑄儿,静萱丫头回去了”襄宁长公主瞧着贾瑄不舍的模样,忍不住打趣自家孙子。
贾瑄面对家中几位长辈倒是难得红了脸,“祖母,静萱妹妹已经离去了,孙儿护送她们上了马车,等马车出发后回来的。”
“平日里倒是难得见你这般模样,莫急,这个孙媳妇本宫定下了,过几日本宫进宫一趟,求皇兄赐婚,也好增添一份荣光。”
贾瑄听见了襄宁长公主的许诺,开心不已,能得陛下赐婚,这桩亲事自是喜上加喜,忙感激的道:“多谢祖母!”
众人喜气洋洋的踏上了回府之路。
在府中歇了三日,襄宁长公主让府中备了一份厚礼,便递了帖子准备进宫,孙儿贾瑄的亲事定下来,可不能忘了皇后这位大媒人。
翌日,皇后的凤仪宫迎来了襄宁长公主这位贵客。
皇后身边的女官早早在宫门外迎接,远远见着襄宁长公主便迎了上来,行礼后引着襄宁长公主进了凤仪宫,皇后正坐在凤椅上等着襄宁长公主。
皇后昨日已经得知襄宁长公主同梁王太妃一起约在慈溪寺相看,此时见襄宁长公主面带喜色,想来对这桩亲事是满意的,喜意也渐渐涌上心头。
这桩亲事一成,汝南周氏同皇族的联姻就更紧密了,不仅不用担心明月丫头的妯娌关系,有了襄宁长公主和宁国公府的支持,自己的后位也更稳了。
日后,老四的机会也更大一些……
第132章
“说起来还得多谢皇嫂,给瑄儿说了一门好亲事,静萱那孩子本宫很是喜欢。”
襄宁长公主向皇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眉眼间的笑意,便能看出对周静萱的喜爱与满意。
皇后自是感受到了,这桩亲事定下来,汝南周氏同宁国公府结亲,对母族和自己来说都是好事,也是欢喜不已。
皇后当即笑着回道,“公主客气了,本宫也只是牵了个线,小辈们能看对眼,想来也是缘分使然。”
襄宁长公主点了点头,“自是有缘的,不过皇嫂这个媒人可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本宫今日特地备了一份谢媒礼,来感谢皇嫂。”
见皇后有意婉拒,襄宁长公主当即说道:“皇嫂可千万别推辞!”
“公主这般说,这份谢媒礼本宫就收下了,等静萱那孩子成亲,本宫再给添上一份嫁妆,也算是本宫的一份心意。”
皇后也不扭捏,便收下了,等贾瑄和静萱成婚,再赏赐下去。
好处都让自家占了,襄宁长公主自无不可。
略坐了一阵后,又同皇后聊起了贾珍和明月郡主这对未婚小夫妻,亲事是陛下亲自定下的,虽说还未曾见到赐婚圣旨,但陛下已经让四皇子雍王考校贾珍,且以隆兴帝和襄宁长公主的关系,这桩亲事自是板上钉钉的,两人一时间倒是聊的起了兴。
许久之后,襄宁长公主见在凤仪宫坐了许久,想着还要去拜见隆兴帝,便朝着皇后告辞了。
“今日本宫叨扰皇嫂许久,便不打扰皇嫂了,本宫还要去紫宸殿给皇兄请安,先告退了。”
皇后见襄宁长公主还要去紫宸殿面见陛下,也不再挽留,让身边伺候的掌事姑姑送襄宁长公主出了凤仪宫。
襄宁长公主离开凤仪宫,朝着紫宸殿走去。
紫宸殿内,隆兴帝正在御案前批阅奏折,夏守忠上前禀告,“陛下,襄宁长公主已经出了凤仪宫,如今朝着紫宸殿来了。”
隆兴帝听到襄宁长公主来了,放下了手中的奏折,“襄宁来了夏守忠你亲自去殿外迎一迎,来了便直接进来吧,别让襄宁在殿外等着了。”
夏守忠当即应了声,轻轻踱着步子去殿外守着*。
不多时,襄宁长公主来到了紫宸殿前,夏守忠迎上前来,“奴才给长公主殿下请安。”
襄宁长公主抬手道:“夏公公请起,皇兄此时可得空”
夏守忠恭敬的回话,“长公主殿下,陛下得知您来了,正等着您呢!”
襄宁长公主听了也不在紫宸殿外停留,随着夏守忠朝紫宸殿内走去。
紫宸殿内,隆兴帝拿起一旁的茶盏,用了口茶。想着批阅奏折坐了许久,身子骨都有些僵硬了,起身在御案前走动,活动活动筋骨。
等夏守忠引着襄宁长公主进殿后,殿内的小太监就搬来了椅子,隆兴帝阻止了襄宁长公主请安的动作,“快坐下吧,别多礼了。”
夏守忠示意小太监放下椅子,退下去,在远处侯着。
襄宁长公主这一路走来,身子骨也活动了一番,此时停下脚步倒是感觉有些疲惫,也不推辞,径直坐下了。
隆兴帝倒是许久不见襄宁长公主了,语气十分严肃的道,“襄宁,朕倒是许久未曾见到你了,莫不是朕这紫宸殿这般难找,都进宫了,却几个月不来一趟。”
襄宁长公主听到后,倒是不曾被隆兴帝严肃的语气吓到,她一听就知道,皇兄这是吃味了,想来是自己之前几趟进宫,拜见了皇后却没有拜见皇兄,皇兄心里不舒坦了。
只是不曾想皇兄这般年纪,竟也还吃味,倒是跟个老小孩似的,令襄宁长公主有些哭笑不得。
襄宁长公主忍不住打趣道,“皇兄怎地还吃味了呢!谁让皇兄政务繁忙,我也不好打扰,进宫几回都没碰上好时机,只好先去拜见了皇嫂。这不,一从皇嫂那出来,想着皇兄也该得闲了,就立刻来紫宸殿拜见皇兄来了。”
“这话朕听着倒还算顺耳。”隆兴帝似是满意的说了句。
襄宁长公主可经不住隆兴帝这般吃味的模样,十分无奈的笑了。
借着绘画技巧和心得,贾瑄和周姑娘相谈甚欢,对周姑娘也更了解了。一番交流后,贾瑄通过绘画延展到其它方面,周姑娘都能很自然的接上,贾瑄对周姑娘更加欣赏了,可见周姑娘的眼界十分广泛,对此自是十分满意。
两人走到桃园深处,一条浅浅的溪流划过眼前,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漫天飞舞的桃花瓣偶尔有一些飘落水中,随着溪流去到远方……
贾瑄心中对周姑娘很是欣赏,想更进一步,自然要表态,也不知周姑娘对自己印象如何?
虽说自己家世尚可,平日里还算上进,如今在朝为官也不是庸碌之辈,但周姑娘论起家世才华也是顶尖的。
对于心仪的姑娘,贾瑄顾虑颇多,担,难免心有戚戚,只是踌躇之下,想着自己是男子,总不能等着周家妹妹主动,倒是忍不家妹妹,倒是贾瑄唐突了,瑄可有幸得知妹妹芳名”
大乾朝文风开放,对于年轻男女倒也未曾拘束,贾瑄问不算唐突。
周姑娘听贾瑄问起自己的名字,想着今日对贾家公子也是十分满意,这门亲事倒是极好的,当即也不再扭捏,“贾家哥哥哪里的话,小女闺名静萱,贾家哥哥若是愿意也可唤我静萱。”
“静萱妹妹好,没缘,我名贾瑄,名字中倒也带了一个‘瑄’字,妹妹若是不嫌弃,也周姑娘的名字,静萱,人如其名,静女其姝,名字,想来对自己也是不排斥的,极好!
“瑄哥哥好……”周静萱略有些羞怯的唤了声贾瑄,瞧瞧抬起头朝着贾瑄望去,两人的目光不期而遇,暧昧的情愫萦然而生。
家姑娘和贾瑄,两人才打破这幅美好的画面,对视一笑,一起走回客院。
襄宁长公主和梁王太妃见两人回来,且气氛融洽,小儿女间不时互相瞧上一眼,目光缠绵,便知晓这桩亲事稳了。
想起长房两个孙儿的亲事怕是得等大选结束,两个孙媳都是大选秀女,皇兄想来会圣旨赐婚,珍儿那小子尚四皇子府上嫡出的郡主,也会有圣旨赐婚,那瑄儿这个二房长子若是被撇在一旁,倒是不好。
罢了,过两日递帖子进宫拜访皇后,谢过她这个媒人,再寻皇兄一同赐婚吧!
“本宫见着静萱格外欢喜,倒是羡慕太妃,有这样的好姑娘陪在身边。”
太妃也是满意的笑了,娘家侄孙女这桩亲事不错,给静萱这孩子找个好人家,也算对得起娘家兄长的托付了!
“若是公主喜欢,便让静萱这孩子日后多陪伴公主可好。”
襄宁长公主眼带笑意:“那自是极好的,本宫欢喜极了。”
梁王太妃同襄宁长公主相视一笑,“那就这般说定了。”
坐在下方的嘉悦郡主和二太太荀氏见贾瑄亲事定了下来,也是欢喜不已。
贾瑄朝着周静萱望去,眼中满满的都是笑意。
这桩亲事双方都满意,自是皆大欢喜。
眼见着时候不早了,梁王太妃率先提出告辞,带着周静萱离开了。
贾瑄一路护送着梁王太妃和周静萱坐上马车离去,才回到襄宁长公主身边。
“瑄儿,静萱丫头回去了”襄宁长公主瞧着贾瑄不舍的模样,忍不住打趣自家孙子。
贾瑄面对家中几位长辈倒是难得红了脸,“祖母,静萱妹妹已经离去了,孙儿护送她们上了马车,等马车出发后回来的。”
“平日里倒是难得见你这般模样,莫急,这个孙媳妇本宫定下了,过几日本宫进宫一趟,求皇兄赐婚,也好增添一份荣光。”
贾瑄听见了襄宁长公主的许诺,开心不已,能得陛下赐婚,这桩亲事自是喜上加喜,忙感激的道:“多谢祖母!”
众人喜气洋洋的踏上了回府之路。
在府中歇了三日,襄宁长公主让府中备了一份厚礼,便递了帖子准备进宫,孙儿贾瑄的亲事定下来,可不能忘了皇后这位大媒人。
翌日,皇后的凤仪宫迎来了襄宁长公主这位贵客。
皇后身边的女官早早在宫门外迎接,远远见着襄宁长公主便迎了上来,行礼后引着襄宁长公主进了凤仪宫,皇后正坐在凤椅上等着襄宁长公主。
皇后昨日已经得知襄宁长公主同梁王太妃一起约在慈溪寺相看,此时见襄宁长公主面带喜色,想来对这桩亲事是满意的,喜意也渐渐涌上心头。
这桩亲事一成,汝南周氏同皇族的联姻就更紧密了,不仅不用担心明月丫头的妯娌关系,有了襄宁长公主和宁国公府的支持,自己的后位也更稳了。
日后,老四的机会也更大一些……
第132章
“说起来还得多谢皇嫂,给瑄儿说了一门好亲事,静萱那孩子本宫很是喜欢。”
襄宁长公主向皇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眉眼间的笑意,便能看出对周静萱的喜爱与满意。
皇后自是感受到了,这桩亲事定下来,汝南周氏同宁国公府结亲,对母族和自己来说都是好事,也是欢喜不已。
皇后当即笑着回道,“公主客气了,本宫也只是牵了个线,小辈们能看对眼,想来也是缘分使然。”
襄宁长公主点了点头,“自是有缘的,不过皇嫂这个媒人可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本宫今日特地备了一份谢媒礼,来感谢皇嫂。”
见皇后有意婉拒,襄宁长公主当即说道:“皇嫂可千万别推辞!”
“公主这般说,这份谢媒礼本宫就收下了,等静萱那孩子成亲,本宫再给添上一份嫁妆,也算是本宫的一份心意。”
皇后也不扭捏,便收下了,等贾瑄和静萱成婚,再赏赐下去。
好处都让自家占了,襄宁长公主自无不可。
略坐了一阵后,又同皇后聊起了贾珍和明月郡主这对未婚小夫妻,亲事是陛下亲自定下的,虽说还未曾见到赐婚圣旨,但陛下已经让四皇子雍王考校贾珍,且以隆兴帝和襄宁长公主的关系,这桩亲事自是板上钉钉的,两人一时间倒是聊的起了兴。
许久之后,襄宁长公主见在凤仪宫坐了许久,想着还要去拜见隆兴帝,便朝着皇后告辞了。
“今日本宫叨扰皇嫂许久,便不打扰皇嫂了,本宫还要去紫宸殿给皇兄请安,先告退了。”
皇后见襄宁长公主还要去紫宸殿面见陛下,也不再挽留,让身边伺候的掌事姑姑送襄宁长公主出了凤仪宫。
襄宁长公主离开凤仪宫,朝着紫宸殿走去。
紫宸殿内,隆兴帝正在御案前批阅奏折,夏守忠上前禀告,“陛下,襄宁长公主已经出了凤仪宫,如今朝着紫宸殿来了。”
隆兴帝听到襄宁长公主来了,放下了手中的奏折,“襄宁来了夏守忠你亲自去殿外迎一迎,来了便直接进来吧,别让襄宁在殿外等着了。”
夏守忠当即应了声,轻轻踱着步子去殿外守着*。
不多时,襄宁长公主来到了紫宸殿前,夏守忠迎上前来,“奴才给长公主殿下请安。”
襄宁长公主抬手道:“夏公公请起,皇兄此时可得空”
夏守忠恭敬的回话,“长公主殿下,陛下得知您来了,正等着您呢!”
襄宁长公主听了也不在紫宸殿外停留,随着夏守忠朝紫宸殿内走去。
紫宸殿内,隆兴帝拿起一旁的茶盏,用了口茶。想着批阅奏折坐了许久,身子骨都有些僵硬了,起身在御案前走动,活动活动筋骨。
等夏守忠引着襄宁长公主进殿后,殿内的小太监就搬来了椅子,隆兴帝阻止了襄宁长公主请安的动作,“快坐下吧,别多礼了。”
夏守忠示意小太监放下椅子,退下去,在远处侯着。
襄宁长公主这一路走来,身子骨也活动了一番,此时停下脚步倒是感觉有些疲惫,也不推辞,径直坐下了。
隆兴帝倒是许久不见襄宁长公主了,语气十分严肃的道,“襄宁,朕倒是许久未曾见到你了,莫不是朕这紫宸殿这般难找,都进宫了,却几个月不来一趟。”
襄宁长公主听到后,倒是不曾被隆兴帝严肃的语气吓到,她一听就知道,皇兄这是吃味了,想来是自己之前几趟进宫,拜见了皇后却没有拜见皇兄,皇兄心里不舒坦了。
只是不曾想皇兄这般年纪,竟也还吃味,倒是跟个老小孩似的,令襄宁长公主有些哭笑不得。
襄宁长公主忍不住打趣道,“皇兄怎地还吃味了呢!谁让皇兄政务繁忙,我也不好打扰,进宫几回都没碰上好时机,只好先去拜见了皇嫂。这不,一从皇嫂那出来,想着皇兄也该得闲了,就立刻来紫宸殿拜见皇兄来了。”
“这话朕听着倒还算顺耳。”隆兴帝似是满意的说了句。
襄宁长公主可经不住隆兴帝这般吃味的模样,十分无奈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