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谈笑间两人便定下了此事,之后倒也未曾冷场,皇后久居深宫,对宫外之事不甚了解,襄宁长公主虽深入简出,但府中收获的消息可是一点不少的。襄宁长公主此时提起宫外的传闻轶事,倒是对上了皇后的兴趣,两人继续说说笑笑。
转眼间一炷香的功夫过去了,襄宁长公主瞧着也坐了许久了,皇后掌着宫权,宫中事务繁忙,倒是不好一直打扰,便起身告辞了。
出了凤仪宫,襄宁长公主原是想着去紫宸殿见一见隆兴帝的,只是不巧如今隆兴帝正同前朝大臣们在商议国事,也不好打扰。只能托了紫宸殿的大太监夏守忠,给隆兴帝问个安,便乘着轿撵缓缓出宫了。
顾念着时辰,一路上也没耽搁,回了府上便歇了一阵,一大早入宫倒是折腾的有些累了,不比年轻的时候,得缓一缓。
用过午膳后,襄宁长公主这才让人寻了大房的嘉悦郡主和二太太荀氏三太太沈氏,待到三人都到了之后,这才说起小辈们的婚事来。
嘉悦郡主和荀氏沈氏端坐在下首,等着婆母襄宁长公主发话,心中俱是困惑不已,不知缘何寻了她们三人,可是有何吩咐
只是三人默默瞅着襄宁长公主高深莫测的表情,相顾无言,静静等候襄宁长公主吩咐。
她们心中的想法襄宁长公主倒是不知,她只是在想,如何去给三个儿媳说大选的事情,临到了了,倒是开始踌躇起来,“好叫你们知道,本宫让你们来,是为了今日进宫一事,本宫今日进宫是因为府上瑾儿瑄儿他们的婚事。”
这话倒是让嘉悦郡主和二太太荀氏闻之一震,她们早先便寻婆母说了此事,心里倒是有所准备,想着莫不是婆母已经定下了儿子的婚事,进宫请陛下赐婚了
嘉悦郡主和弟妹荀氏面面相觑,终是嘉悦郡主更急切一些,按耐不住问了出来:“母亲莫不是已经有了人选?”
襄宁长公主奇怪的看了嘉悦郡主一眼,不知她怎会这样想,不过倒是也没怪罪于她,反而耐心解释起来:“并非如此,京中合适的姑娘,本宫让素梅打探过了,并没有符合要求的。而且明年便是大选,许多姑娘都在等明年的好时机,一时间倒是没有定下人选。不过本宫想着明年大选,届时群英荟萃,也好定下孙媳的人选,故而特地进宫走了一趟,托付了皇后娘娘,这件事也算是有了安排。”
说罢又想起二儿媳荀氏看中的人选,去查探消息的人已经回来了,念及此事,不忘与荀氏说起来,“老二家的,颜家姑娘那里暂时不用再关注了,她已经同母家表兄定下了亲事。至于孔家姑娘,也不太合适。瑄儿的亲事本宫一并拜托皇后在大选中择一佳妇。”
说完又瞧了瞧儿媳们的神色,面带愧瑄儿他们,要等到明年亲事才能定下来。”这一字一句,,似是试探,又仿佛不是……
嘉悦郡主顾不得其它,闻言立刻安抚道:“母亲何出此言,都说成家立业,瑾儿他们也才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又哪里晚了。况且咱们府上瑾儿瑄儿他们在京中一众同龄公子中,个个都是拔尖的,哪里比别人差了!”在嘉悦郡主眼中,自家儿子和侄子们都是极好的,能进士及第的人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荀氏也接着话赶话,“是呀,母亲,妻者,齐也。他们娶的是原配嫡妻,日后的当家主母,自该慎之又慎,如何能将就,便是再等上一等又何妨”
三太太沈氏之前倒是未曾与婆母襄宁长公主提过三房长子贾琤的婚事,此时想起自家长子也是到了可以成亲的时候了。
“只是琤儿自打中了举人之后,便在潜心研读,等待之后的春闱,此时提心中有所顾虑,
襄宁长,然而她也有自己的顾虑,“你说的本宫也知道,只是准备先相看起来,毕竟是大选,能选上的自是有其出结束之后,这京中怕是要热闹好些时候了,不论有没有赐婚,这些姑娘铮儿春闱之后,一时间怕是寻不到合适的姑娘,故看起来,可以先定亲,至于婚礼可以再等等,敏仪你看如何?”
此,自己倒是思虑不周,羞愧的回道:“母亲思虑周全,敏仪自愧不如,一”
襄宁长公主见三儿媳沈氏也赞同了自己的看法,倒是也放心下来,虽说自己是婆母,大乾的长公主,可以强制专行。但沈氏是自家母后的侄孙女,舅舅的孙女,御封的敏仪县主,不看僧面看佛面,也是要多顾虑一二的,如今便是皆大欢喜!
襄宁长公主满意的点了点头,“嗯,那就等明年大选吧,若是你们有看中的人选,也可以提前说与本宫,本宫会着人去打听打听,再做定夺!”
荀氏除了之前看中的两家姑娘,倒是也没有了其他人选,如今两家姑娘都不合适,一时间倒是没了目标。想了想回道:“儿媳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此事只能让人再去打听,怕是要劳烦母亲多多费心了。”
襄宁长公主若有所思,“本宫心里有数,你且放心吧。不过这大选即将来临,京中来自各地参选的姑娘也多起来了,瑾儿瑄儿那边,你们也多叮嘱些,可切莫在这个关头坏了事!”
襄宁长公主见儿媳们似是听了进去,但也没有太过在意,想来是对自己儿子十分自信的。见状只能严肃起来,字字叮嘱:“此时必须细细叮嘱瑾儿他们,虽说他们自来守礼,但若是有人有心算计,可不是一句守礼能解释清楚的。往年这些肮脏事可不少,事后知晓中了算计又能如何?英雄难过美人关呐!”
襄宁长公主字字珠玑,且态度如此严肃,倒是让嘉悦郡主她们反思起来,又因襄宁长公主的话,不自觉联想起来,也不知想到了什么,一个个脸色都严肃起来,似是下定了决心。
瞧见儿媳们严肃的脸色与反应,襄宁长公主知道她们这下是将此事放在心上了,也放下心来,脸色都缓和了几分。
正欲打发她们几人离去,临走前还不忘再次叮嘱,这番下来让几位太太们彻底无法忽视,回了各房的院子后,便在晚间给自家儿子都反复强调了此事,嘉悦郡主更是恨不得安排上一群小厮跟在大房的两个儿子,贾瑾贾瑜身边,生怕他们中了算计。
府中小辈们对于自家母亲的叮嘱,自然只能应和,哪里敢反驳。只是私下里谈论起来,不免觉得母亲有些太过小心了,不过到底是记在了心里,也正是因为这份小心,才让他们在后面避过了一劫!
第118章
紫宸殿外,随着三三两两的大臣们纷纷离去。
殿内倒是一时间安静下来,夏守忠趁机禀报了襄宁长公主来请安一事。说完便静静守在一旁伺候着。
隆兴帝听到襄宁长公主来请安,倒是问询起来:“襄宁今日递了帖子进宫,那倒是不巧,近日前朝事多,也没见上一面。”想着倒是有些失望。
“自打母后去世,襄宁进宫就少了,今日进宫除了朕这紫宸殿,就是去了皇后的凤仪宫吧!”
夏守忠恭敬的笑着称赞:“陛下料事如神,襄宁长公主递了帖子去拜访了皇后娘娘,在凤仪宫坐了好一阵呢。”
“嗯……”隆兴帝不知想到了什么,面上晦暗如深,吩咐道:“摆驾凤仪宫。”
凤仪宫内,红烛燃起,虽天色渐暗,但诸多烛光照耀下,倒是十分亮堂。
皇后恭顺的坐在一旁,心中猜测着陛下的来意。
在静悄悄的宫殿内,隆兴帝的声音响起:“皇后,听说襄宁今日进宫了”
听着隆兴帝的问询,皇后心中松了一口气,却也暗暗对襄宁长公主更加重视起来。心中略思索着,回道:“陛下,今日襄宁妹妹确实来了臣妾的凤仪宫,说来也是为了小辈们,襄宁妹妹府上的孙辈们到了成亲的年纪,明年正是大选之年,想着为孙辈们选一位好姑娘。”
听到是为了小辈们,隆兴帝倒是有了兴趣,“宁国公府的小辈,朕记得大的几个都考取了功名,入朝为官了吧!”
这话皇后倒是正好能接上,得了襄宁长公主的嘱托,自然不能敷衍了事,特地朝襄宁长公主打听了府上几个小辈们的情况,好保上一门好亲事。
“是的,陛下。得了襄宁妹妹的托付,臣妾今日里特地向襄宁妹妹了解了一番。襄宁妹妹府上,长房宁国公和嘉悦郡主同胞的嫡长子嫡次子,俱已入朝为官,长子即宁国公世子在兵部,次子在刑部。二房嫡出的长子在翰林院当值,嫡出的次子有着秀才功名,性子略活泼些,听说于数算一道颇为精通,宁国公府恩荫的名额尚在,襄宁妹妹想求个恩典。”说罢暗暗观察。
见隆兴帝脸色未变,这才继续补充:“三房嫡长子也是举人,尚在读书,为了明年春闱在家苦读。其他小辈们尚且还小,倒是不急。”皇后缓缓道出了自襄宁长公主处打听到的消息,给出了隆兴帝想要的结果。
对于宁国公府,隆兴帝是十分看重的,当即对着皇后道:“襄宁府上的小辈们朕自有安排,二房的嫡次子,朕记得那小子是叫贾珍吧?”
隆兴帝想起往事,倒是带了两分笑意,“那小子打小就不爱读书,对习武也不感兴趣,挨了不少训。不过那小子嘴甜,长相在宁荣二府当中算是数一数二,襄宁对这小子有几分偏爱,故而每次都会去找襄宁求救,倒也颇为机灵。既然对数算感兴趣,那边去户部吧!”
转眼间一炷香的功夫过去了,襄宁长公主瞧着也坐了许久了,皇后掌着宫权,宫中事务繁忙,倒是不好一直打扰,便起身告辞了。
出了凤仪宫,襄宁长公主原是想着去紫宸殿见一见隆兴帝的,只是不巧如今隆兴帝正同前朝大臣们在商议国事,也不好打扰。只能托了紫宸殿的大太监夏守忠,给隆兴帝问个安,便乘着轿撵缓缓出宫了。
顾念着时辰,一路上也没耽搁,回了府上便歇了一阵,一大早入宫倒是折腾的有些累了,不比年轻的时候,得缓一缓。
用过午膳后,襄宁长公主这才让人寻了大房的嘉悦郡主和二太太荀氏三太太沈氏,待到三人都到了之后,这才说起小辈们的婚事来。
嘉悦郡主和荀氏沈氏端坐在下首,等着婆母襄宁长公主发话,心中俱是困惑不已,不知缘何寻了她们三人,可是有何吩咐
只是三人默默瞅着襄宁长公主高深莫测的表情,相顾无言,静静等候襄宁长公主吩咐。
她们心中的想法襄宁长公主倒是不知,她只是在想,如何去给三个儿媳说大选的事情,临到了了,倒是开始踌躇起来,“好叫你们知道,本宫让你们来,是为了今日进宫一事,本宫今日进宫是因为府上瑾儿瑄儿他们的婚事。”
这话倒是让嘉悦郡主和二太太荀氏闻之一震,她们早先便寻婆母说了此事,心里倒是有所准备,想着莫不是婆母已经定下了儿子的婚事,进宫请陛下赐婚了
嘉悦郡主和弟妹荀氏面面相觑,终是嘉悦郡主更急切一些,按耐不住问了出来:“母亲莫不是已经有了人选?”
襄宁长公主奇怪的看了嘉悦郡主一眼,不知她怎会这样想,不过倒是也没怪罪于她,反而耐心解释起来:“并非如此,京中合适的姑娘,本宫让素梅打探过了,并没有符合要求的。而且明年便是大选,许多姑娘都在等明年的好时机,一时间倒是没有定下人选。不过本宫想着明年大选,届时群英荟萃,也好定下孙媳的人选,故而特地进宫走了一趟,托付了皇后娘娘,这件事也算是有了安排。”
说罢又想起二儿媳荀氏看中的人选,去查探消息的人已经回来了,念及此事,不忘与荀氏说起来,“老二家的,颜家姑娘那里暂时不用再关注了,她已经同母家表兄定下了亲事。至于孔家姑娘,也不太合适。瑄儿的亲事本宫一并拜托皇后在大选中择一佳妇。”
说完又瞧了瞧儿媳们的神色,面带愧瑄儿他们,要等到明年亲事才能定下来。”这一字一句,,似是试探,又仿佛不是……
嘉悦郡主顾不得其它,闻言立刻安抚道:“母亲何出此言,都说成家立业,瑾儿他们也才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又哪里晚了。况且咱们府上瑾儿瑄儿他们在京中一众同龄公子中,个个都是拔尖的,哪里比别人差了!”在嘉悦郡主眼中,自家儿子和侄子们都是极好的,能进士及第的人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荀氏也接着话赶话,“是呀,母亲,妻者,齐也。他们娶的是原配嫡妻,日后的当家主母,自该慎之又慎,如何能将就,便是再等上一等又何妨”
三太太沈氏之前倒是未曾与婆母襄宁长公主提过三房长子贾琤的婚事,此时想起自家长子也是到了可以成亲的时候了。
“只是琤儿自打中了举人之后,便在潜心研读,等待之后的春闱,此时提心中有所顾虑,
襄宁长,然而她也有自己的顾虑,“你说的本宫也知道,只是准备先相看起来,毕竟是大选,能选上的自是有其出结束之后,这京中怕是要热闹好些时候了,不论有没有赐婚,这些姑娘铮儿春闱之后,一时间怕是寻不到合适的姑娘,故看起来,可以先定亲,至于婚礼可以再等等,敏仪你看如何?”
此,自己倒是思虑不周,羞愧的回道:“母亲思虑周全,敏仪自愧不如,一”
襄宁长公主见三儿媳沈氏也赞同了自己的看法,倒是也放心下来,虽说自己是婆母,大乾的长公主,可以强制专行。但沈氏是自家母后的侄孙女,舅舅的孙女,御封的敏仪县主,不看僧面看佛面,也是要多顾虑一二的,如今便是皆大欢喜!
襄宁长公主满意的点了点头,“嗯,那就等明年大选吧,若是你们有看中的人选,也可以提前说与本宫,本宫会着人去打听打听,再做定夺!”
荀氏除了之前看中的两家姑娘,倒是也没有了其他人选,如今两家姑娘都不合适,一时间倒是没了目标。想了想回道:“儿媳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此事只能让人再去打听,怕是要劳烦母亲多多费心了。”
襄宁长公主若有所思,“本宫心里有数,你且放心吧。不过这大选即将来临,京中来自各地参选的姑娘也多起来了,瑾儿瑄儿那边,你们也多叮嘱些,可切莫在这个关头坏了事!”
襄宁长公主见儿媳们似是听了进去,但也没有太过在意,想来是对自己儿子十分自信的。见状只能严肃起来,字字叮嘱:“此时必须细细叮嘱瑾儿他们,虽说他们自来守礼,但若是有人有心算计,可不是一句守礼能解释清楚的。往年这些肮脏事可不少,事后知晓中了算计又能如何?英雄难过美人关呐!”
襄宁长公主字字珠玑,且态度如此严肃,倒是让嘉悦郡主她们反思起来,又因襄宁长公主的话,不自觉联想起来,也不知想到了什么,一个个脸色都严肃起来,似是下定了决心。
瞧见儿媳们严肃的脸色与反应,襄宁长公主知道她们这下是将此事放在心上了,也放下心来,脸色都缓和了几分。
正欲打发她们几人离去,临走前还不忘再次叮嘱,这番下来让几位太太们彻底无法忽视,回了各房的院子后,便在晚间给自家儿子都反复强调了此事,嘉悦郡主更是恨不得安排上一群小厮跟在大房的两个儿子,贾瑾贾瑜身边,生怕他们中了算计。
府中小辈们对于自家母亲的叮嘱,自然只能应和,哪里敢反驳。只是私下里谈论起来,不免觉得母亲有些太过小心了,不过到底是记在了心里,也正是因为这份小心,才让他们在后面避过了一劫!
第118章
紫宸殿外,随着三三两两的大臣们纷纷离去。
殿内倒是一时间安静下来,夏守忠趁机禀报了襄宁长公主来请安一事。说完便静静守在一旁伺候着。
隆兴帝听到襄宁长公主来请安,倒是问询起来:“襄宁今日递了帖子进宫,那倒是不巧,近日前朝事多,也没见上一面。”想着倒是有些失望。
“自打母后去世,襄宁进宫就少了,今日进宫除了朕这紫宸殿,就是去了皇后的凤仪宫吧!”
夏守忠恭敬的笑着称赞:“陛下料事如神,襄宁长公主递了帖子去拜访了皇后娘娘,在凤仪宫坐了好一阵呢。”
“嗯……”隆兴帝不知想到了什么,面上晦暗如深,吩咐道:“摆驾凤仪宫。”
凤仪宫内,红烛燃起,虽天色渐暗,但诸多烛光照耀下,倒是十分亮堂。
皇后恭顺的坐在一旁,心中猜测着陛下的来意。
在静悄悄的宫殿内,隆兴帝的声音响起:“皇后,听说襄宁今日进宫了”
听着隆兴帝的问询,皇后心中松了一口气,却也暗暗对襄宁长公主更加重视起来。心中略思索着,回道:“陛下,今日襄宁妹妹确实来了臣妾的凤仪宫,说来也是为了小辈们,襄宁妹妹府上的孙辈们到了成亲的年纪,明年正是大选之年,想着为孙辈们选一位好姑娘。”
听到是为了小辈们,隆兴帝倒是有了兴趣,“宁国公府的小辈,朕记得大的几个都考取了功名,入朝为官了吧!”
这话皇后倒是正好能接上,得了襄宁长公主的嘱托,自然不能敷衍了事,特地朝襄宁长公主打听了府上几个小辈们的情况,好保上一门好亲事。
“是的,陛下。得了襄宁妹妹的托付,臣妾今日里特地向襄宁妹妹了解了一番。襄宁妹妹府上,长房宁国公和嘉悦郡主同胞的嫡长子嫡次子,俱已入朝为官,长子即宁国公世子在兵部,次子在刑部。二房嫡出的长子在翰林院当值,嫡出的次子有着秀才功名,性子略活泼些,听说于数算一道颇为精通,宁国公府恩荫的名额尚在,襄宁妹妹想求个恩典。”说罢暗暗观察。
见隆兴帝脸色未变,这才继续补充:“三房嫡长子也是举人,尚在读书,为了明年春闱在家苦读。其他小辈们尚且还小,倒是不急。”皇后缓缓道出了自襄宁长公主处打听到的消息,给出了隆兴帝想要的结果。
对于宁国公府,隆兴帝是十分看重的,当即对着皇后道:“襄宁府上的小辈们朕自有安排,二房的嫡次子,朕记得那小子是叫贾珍吧?”
隆兴帝想起往事,倒是带了两分笑意,“那小子打小就不爱读书,对习武也不感兴趣,挨了不少训。不过那小子嘴甜,长相在宁荣二府当中算是数一数二,襄宁对这小子有几分偏爱,故而每次都会去找襄宁求救,倒也颇为机灵。既然对数算感兴趣,那边去户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