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二日一早贾代化便同宁国公说起了这件事,宁国公一口答应了下来,准备去老友那边打听一下,看看可能找到合适的先生来给孙子启蒙。这件事情可耽搁不得,为了孙子的未来,他得仔细打听一番,可不能让那些死板的酸腐儒生把孙子教坏了。
  就在宁国公同贾代化在外打听启蒙先生的时候,宫里传了话,太后让襄宁长公主进宫一趟,没成想这一趟进宫解决了襄宁的困扰。
  慈宁宫里太后早已在等着襄宁长公主到来,襄宁长公主步入慈宁宫内行了一礼,“我儿不必多礼。”随即吩咐宫女上茶水和点心。
  “母后召儿臣入宫,可是有事要告知儿臣”襄宁长公主疑惑的问道。
  “我儿可是在为攸儿和敬儿启蒙一事烦扰。”
  “正是,母后也知道攸儿跟敬儿已经到了启蒙的年纪,儿臣想找个好老师教导他们。”襄宁长公主对着太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间父母不外如是。
  太后素手抬起轻轻点了点襄宁长公主,笑道:“你呀你,让哀家说你什么好,到了这时候偏偏糊涂了,这天下间若论最好的先生,除了皇宫还有哪里你也不用费心再找启蒙先生了,直接将攸儿和敬儿送进宫里读书,同太子也有个伴,平日里也有哀家看顾着,你也不用担心。”
  “母后既然都这般说了,儿臣自然不会拒绝。只是我家那两个小魔星同太子之间总是闹矛盾,我担心他们在泊远斋里闹起来。”襄宁担心的说道。
  “无妨,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玩闹,泊远斋里有先生管着,他们不是大儒,便是名士,对于教导弟子最是擅长不过,不必忧心。”太后安慰着襄宁长公主,在她看来,太子和贾攸贾敬兄弟都是她的孙儿,小孩子之间闹矛盾,无甚大不了的,大些便好了,因此并不在意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襄宁长公主见状只能放下心来,因为她心里清楚,攸儿和敬儿入宫读书一事必然有着皇兄的许可,不然母后不会忽然提起此事。皇兄已经决定了,那么自己无法改变,只能尽量嘱咐好两个孩子,让他们尽量避着点太子,不要老是同他闹起来。
  叨扰了太后良久,在太后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襄宁出了皇宫,坐在晃悠悠的马车里,襄宁还在想着两个孩子入宫读书一事,他们同太子之间是相看两生厌,好在皇兄是让他们入宫读书,未曾讲让他们给太子当伴读,这样也好,尽量减少矛盾。
  回到府中的襄宁长公主迎来了贾代化的亲切问询,得知太后是为两个孩子读书一事召襄宁长公主入宫,贾代化放下的心再次提了起来。宫里泊远斋的先生最差都是进士出身,且为官多年,那一个个都是老狐狸,对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以及为官之道的教导,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教导孩子自是不差的。
  只是贾代化有些担心儿子同诸位皇子一起读书,怕同哪一位走的太近了,会掺和到下一代的皇位之争中去。
  自打先皇后去世,宫里继后杨氏位居中宫,膝下并无所出,其下刘贤妃所出的大皇子,文淑妃所出的三皇子,何德妃所出的四皇子,以及甄贵妃所出的六皇子日渐大了,加上先皇后所出行二的太子,这泊远斋日后怕是有的闹了。
  想到这里,贾代化忧心忡忡的闭上了眼睛,但心里藏着事,迟迟睡不着,直至月上中天才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贾代化同宁国公给贾攸贾敬哥俩做了个紧急辅导,细细叮嘱他们在宫中要注意言行举止,不可肆意妄为。
  之后的日子里贾攸贾敬两兄弟就过上了早起读书的生活,只是他们同太子的关系实在是一般,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隆兴帝指了隔壁荣国公府的贾赦做了太子的伴读,同他们一起读书识字。不止是贾赦,四王八公等许多老牌勋贵的孩子都成了太子伴读,背后牵扯的势力被牢牢锁在了太子身后。
  荣国公夫人担心孙儿在宫中的情况,待贾赦回府自是嘘寒问暖一番,史氏则是开始嫉妒贾赦,哪怕她再无知,她也知道成为太子伴读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可恨贾赦大了几岁,便什么好处都是他的,也是从这一刻起,史氏心中浮起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念头,并为之奋斗终生。
  自打贾赦成了太子的伴读,有着他在中间润滑着关系,太子同贾攸贾敬之间的关系总算是缓和了下来。
  混熟了以后,成日里一帮小子结伴在宫内四处捣乱,偏偏这帮孩子身份尊贵,宫里的巨头门在后面撑腰,无人敢斥责他们。使的这帮小子愈发胡来了,人生苦短,快乐的日子一去不回头,当他们步入朝堂,身后的势力会推着他们走向对立面,终有一日他们会斗个你死我活,决出胜负,毕竟皇位只有一个。
  第17章 吃醋
  时光流转,又是一年春满园,青玉姑姑手中捧着几份帖子上前,“公主,这是门房刚送过来的帖子,是北静郡王府、理国公府、齐国公府送来的,您瞧瞧,可要去散散心”
  “自打元宵之后,府里收了不知多少帖子,大都是些赏花宴的,实际是借着赏花宴的名头为儿女相看亲事。这些夫人太太们平日里闲着无事,便借着宴会的名头带着府中的适龄子女出来相看,或是闲的无聊凑在一起闲话家常,打发打发时间罢了,我不喜这些宴会,况且府中如今又没有适龄的哥儿姐儿,还不如在府中照看几个小的,便推了吧。”
  “其他的一些添丁过寿等喜事,禀了上来随些礼去,也便罢了。”襄宁长公主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
  “是,那奴婢便替您回了这几家的帖子。”青玉姑姑略微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说起来四王八公的老亲里贾攸贾敬这一辈,大都早已娶妻生子了,贾代化和贾代善因为种种原因,如今膝下子嗣尚且年幼。眼见着好友已经抱上了孙子,他们看着家中年幼的儿子,心里说不羡慕那也是假的。
  日升月落,几番轮转,窗外叽叽喳喳的知了声开始响起,这日襄宁长公主晌午刚休息了会儿,醒来后觉得浑身都酥软了,原想起身出去走一走,但看着外面高悬在空中的太阳,以及感受到的那炙热的阳光,又歇下了心思。
  无事在屋里走动走动,想起自己似是已许久未曾给孩子们做过东西了,便拿起了一旁的针线,“攸哥儿、敬哥儿已经在读书了,便绣个青竹、松柏,啟哥儿、放哥儿、牧哥儿还小,便绣个老虎、小狗、狐狸,想来他们会喜欢的吧。”
  “公主亲自做的东西自是不一样的,哥儿们必然欢喜极了。”
  “是呀,是呀,奴婢这就去取些好的绣样来。”大宫女素梅在一旁笑着回到,被指到哥儿身边伺候的碧竹青荷丹桂在一旁附和,秋瑾院中欢声笑语,几个大宫女轮番上阵,逗得襄宁长公主喜笑颜开。中间三个小的哥儿醒了过来,哭闹着要母亲,襄宁见状便让奶娘将几个孩子全都抱到正房来。房里的尖锐物件,边边角角都已经包上了,地上铺了好几层厚厚的毯子,布老虎、拨浪鼓、银铃铛等玩具满满当当的放在地上,啟哥儿坐在一角,放哥儿牧哥儿被放在了毯子上,一旁有奶娘看着,襄宁长公主在边上陪着,两个哥儿爬来爬去,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啟哥喜静,自认为是个大孩子了,自己缩在一角玩着手里的九连环,放哥儿和牧哥儿偏喜欢热闹,见啟哥儿不理他们,便从啟哥儿手里抢东西,一时间几个孩子嬉闹起来。
  傍晚一轮浅浅的斜阳挂在红霞边,晕染了半边天,喜庆的好似在办喜事一般,晚间贾代化下值回府,先是去看了看几个孩子,贾攸贾敬哥俩也已经下学回了府,一家子在宁国公的院里用着晚膳。
  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完全不曾体现在宁国公府,桌上热热闹闹的,正是宁国公喜欢的氛围,年纪大了,总是喜欢子孙环绕在身边,看着满堂的儿孙,心里十分慰藉。
  早些年府里子嗣单薄,宁国公十分忧心哪一天就断了传承,看着如今的五个孙子,对襄宁长公主这个儿媳可谓是满意极了,出身尊贵,又给他添了五个孙子,宁国公满意之后直接体现在行动上,好东西送了一茬又一茬,儿媳送了,孙子那里也不能落下,大手一挥,各色珍品如流水一般进了几个孩子的小库房。故而不同于荣国公府里史氏的寸步难行,宁国公府里没有其他女性长辈,襄宁长公主在府中直接当家做主,是说一不二的存在,这也是史氏嫉妒的原因之一。
  用过晚膳后,几个孩子早早的去休息去了,襄宁长公主窝在榻上正绣着荷包,坚韧的青竹、挺拔的松树、威武霸气的老虎、憨态可掬的小狗、狡猾灵动的狐狸,慢慢在她手中展现出来,由皇宫里最好的绣娘教导,襄宁长公主有着一手好绣活儿,穿针引线间各种动植物活灵活现。
  夜晚朦胧的烛光下,映衬着襄宁长公主越发温柔娴雅,美丽动人,贾代化洗漱完后看见的便是一副美人灯下刺绣的景象,主动走上前去,“公主这是在绣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