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苏姨娘的死未曾在荣国公府激起浪花,只轻轻被带了过去。这个刚出生的哥儿被取名贾赦,史氏只一提出要将贾赦记在自己名下,荣国公夫妇思考片刻便同意了,只是记在史氏名下后,贾赦却养在了荣国公夫人苏氏跟前。
史氏只是需要抱养个儿子好保住自己的地位,对于贾赦并不在意,因为在史氏将贾赦抱给荣国公夫人之后,荣国公夫人也投桃报李将府上的中馈交给了史氏。用一个不喜欢的工具人儿子,换来了府上的中馈,史氏觉得十分划算,贾赦记在自己名下,自己便是他的母亲,日后不敢不孝顺她,否则就是大不孝。
想到这里史氏欢欢喜喜的接过了中馈,将贾赦丢在了脑后,要不是赖妈妈提醒史氏不要忘了装装样子,史氏怕是连偶尔抽空去荣国公夫人那里看一看贾赦都不会去做。荣国公夫人和史氏之间只是因为利益而暂时得以和平相处,这种平静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打破,这也为贾赦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秋瑾院中襄宁长公主听说了荣国公府发生的一切,断定了这中间是史氏耍了手段,如今的一切对史氏是极有利的,只能压下心中的不满,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第15章 子嗣
许是荣宁两府开始时来运转了,喜事接连不断,荣国公府这边刚办完贾赦和三姐儿的满月宴,襄宁长公主就在一日午膳时被诊出有了身孕。
隆兴七年八月,正值盛夏,烈日炎炎。宁国公府的亭台楼阁间充斥着孩童银铃般的笑声,细看过去,两个穿着大红色衣服的孩子正在嬉戏打闹。这正是襄宁长公主同贾代化所生的贾攸贾敬哥俩,隆兴五年生人,已经两岁多了,满了周岁后时常被襄宁长公主带进宫,太后很是喜爱这两个小外孙,便是在隆兴帝那里,对着这两个机灵可爱的外甥也是疼宠有加,在宫中的待遇不下于隆兴帝亲自抚养的太子,这也就导致了两个孩子和太子之间不对付,哪怕大人说再多,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玩不到一起去。
两个孩子玩累了,就齐齐的向着母亲跑去,想要钻进母亲的怀里,一旁伺候着两个哥儿的玉兰和雅菊见状连忙抱住了他们,“哥儿可不能这般乱撞,公主怀了小弟弟小妹妹,可经不起这般横冲直撞。”
贾攸贾敬好奇的看着母亲,“母亲,弟弟、妹妹,在哪里?”
襄宁笑着向两个孩子招手,待他们来到跟前,拉起他们的手放到自己的肚子上,“弟弟妹妹在母亲的肚子里,再等九个月他们就会出来跟你们见面了,我们攸哥儿和敬哥儿要做好榜样,当个好哥哥,好不好。”
贾攸笑着应道:“好,弟弟妹妹都要乖乖的,不能累着母亲。”
“母亲,母亲,敬哥儿是个好哥哥。”贾敬在一旁也抢着回道。
襄宁长公主笑着将两个孩子拉到自己身边,轻轻的将他们拢在怀中,温和又慈爱的同两个孩子笑闹着。
自打发现襄宁长公主有了身孕后,贾代化恨不得日日都亲自盯着,生怕襄宁累着了。因这胎孕期反应较大,打从怀孕后,那是吃什么吐什么,便是陈嬷嬷特制的小菜也起不了作用,襄宁才真正体会到了怀孕的艰难。想当初她怀攸哥儿和敬哥儿的时候,哪怕是双胎也没有这般艰难,这个孩子是个闹人的。
再一次将刚吃完的东西吐出来后,襄宁公主接过了一旁青荷递上来的茶水漱了漱口,又从一边丹桂捧着的蜜饯碟子里捏了一块蜜饯放到嘴里,压住了那股犯恶心的感觉。
就在这般艰难的孕期反应下,襄宁坚强的挺到了隆兴八年,终于在隆兴八年三月生下了她的第三个孩子,周岁后取名贾啟,指了身边的大宫女碧竹去伺候。之后的几年里荣宁二府接连添丁,宁国公和荣国公夫妇简直乐开了花,孩子多了才代表子嗣昌盛,子嗣昌盛更是一个家族繁荣的根本。
隆兴十年史氏的陪嫁丫鬟,原名琥珀的钱姨娘给贾代善生下一子,取名贾政。贾政出生时史氏同荣国公夫人苏氏的关系十分紧张,因为贾赦被荣国公夫妇养的跟史氏不亲,在她们闹矛盾的时候贾赦直接偏向了荣国公夫人。为了让自己日后不至于看他们的脸色过日子,也为了压一压他们,史氏将贾政也记在了自己膝下,养在栖梧院里。
小贾赦刚从祖母那里讨到了两样好东西,蹦蹦跳跳的来到了母亲的栖梧院,看着母亲亲切的关心起弟弟贾政的衣食住行,贾赦心里酸涩极了,母亲从来没有那般温和的对待过自己,心里羡慕极了。
刚想进屋去送上精心挑选的礼物,屋内便传出了声音,“还是养在自己膝下的孩子更贴心,瞧瞧我的政儿,多乖呀,不像那个老太婆养的小贱种,小小年纪就不知道孝顺我,整天就知道在那个老太婆面前讨好卖乖,日后必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我的政儿啊是生来就有大福气的人。”
“二哥儿这般聪慧,日后定能高中状元,给奶奶撑腰,请封诰命。”赖妈妈讨好的说道。
“不错,待政儿稍大一些,定要好好督促他用心学习,待我的政儿出息了,别人自然知道我比那老太婆会养孩子。”史氏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似已经看见了自己压苏氏一头的样子。
听着母亲对自己的不喜,和口中对祖母的咒骂,贾赦吓了一跳,两手握紧了手中的东西,直到有些锐利的边角扎的手心生疼,才反应过来,悄悄转身离去了。
这厢的史氏接着说起了贾政生母钱姨娘再次有孕的事情,“钱姨娘那贱婢倒是好运,政儿不过一岁多,他又有了身孕。”
“主子放宽心,这女子生产本就是在鬼门关前晃悠,况且钱姨娘未等身子调理好便再次有孕,这胎怕是个体弱的,养不养的大还未可知呢。”
“嗯,说的有理,不过钱姨娘不能再留了,政儿身边的奶娘告状说钱姨娘来找她了,还给政儿送了许多东西。政儿只能有我一个母亲,钱姨娘就处理了吧,但是她腹中的孩子留着我有用。”
“是,主子,奴婢会安排好送钱姨娘上路的。”
临近生产时,钱姨娘未曾发觉自己中了算计,在拼命生下了荣国公府的四小姐后便去了,只剩下细细弱弱哭着的孩子,虚弱的婴孩啼哭声中带走了满怀不甘的钱姨娘。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史氏刻意的清理下,府中积年的下人走的走,散的散,知道贾赦、贾政以及四姑娘贾敏身世的人寥寥无几,更兼着他们都被记在史氏名下,故而府中的下人都以为他们是史氏所出的嫡子嫡女,尘封的过往被历史的年轮卷走,带走了所有的秘密。
贾赦在听到史氏和赖妈妈交谈的话语后,知道了自己不是史氏所生,想要向祖母问清楚自己的生母是谁,可还没到荣僖堂,便因受了刺激,心神激荡而晕厥了过去,下人发现他时已经不知吹了多久的冷风,接连三天三夜高烧不止,好不容易烧退了下来,却遗失了过往所有的记忆,一切再次被掩埋。
襄宁长公主对于荣国公府已经没有那般关注了,需要管着偌大的宁国公府,膝下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子,整日里忙的晕头转向。史氏没有自己亲生的骨肉,如今将贾政和贾敏记在自己名下,悉心教导,希望他们能够给自己带来荣耀。
接连诞生的三个孩子牵绊住了襄宁长公主的心神,隆兴十二年襄宁长公主诞下了她的最后一双孩子,宁国公府的四子贾放和五子贾牧,又将大宫女青荷和丹桂指了过去伺候,身边只留下了原先的大宫女素梅。
如今的几个孩子还是青涩稚嫩的模样,小孩子的童年就是无忧无虑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如同时间似黄沙在指缝间随风飘逝。宁国公府有五子,贾攸、贾敬、贾啟、贾放、贾牧,荣国公府有二子四女,贾赦、贾政、大姑娘贾枚、二姑娘贾繁、三姑娘贾络、四姑娘贾敏,如今的荣宁二府摆脱了子嗣艰难的困境,正朝着繁荣兴盛的方向发展。
第16章 伴读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襄宁长公主开始头疼几个孩子的教养问题,三个小的尚且不急,但贾攸贾敬已经到了启蒙的年纪了。
夜晚,襄宁长公主同贾代化欢好后躺在床上,顺势提起了这件事,“夫君,攸儿和敬儿也到了该启蒙的时候了,平日里我也教着他们略识得了几个字,但正经的启蒙还是要找位专门的先生来教导。”襄宁侧躺在贾代化身旁,温声同贾代化谈起道。
贾代化也在想着自己的关系网,想找个合适的人选来给长子和次子启蒙,但是文人跟武将不是一个圈子里的,平日里也无甚交流,这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同襄宁长公主道:“襄儿莫急,此事明日里我同父亲商议一番,看看父亲那边可有认识的人,我再去打听打听,挑一个合适的人选来给攸儿敬儿启蒙,不会耽误的。”
“这样也好,公公交友广泛,认识的人比我们多,能挑选的范围也就大了。”
“嗯,早些睡吧,这事我记着呢。”随后贾代化拥着襄宁长公主沉沉的睡去。
史氏只是需要抱养个儿子好保住自己的地位,对于贾赦并不在意,因为在史氏将贾赦抱给荣国公夫人之后,荣国公夫人也投桃报李将府上的中馈交给了史氏。用一个不喜欢的工具人儿子,换来了府上的中馈,史氏觉得十分划算,贾赦记在自己名下,自己便是他的母亲,日后不敢不孝顺她,否则就是大不孝。
想到这里史氏欢欢喜喜的接过了中馈,将贾赦丢在了脑后,要不是赖妈妈提醒史氏不要忘了装装样子,史氏怕是连偶尔抽空去荣国公夫人那里看一看贾赦都不会去做。荣国公夫人和史氏之间只是因为利益而暂时得以和平相处,这种平静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打破,这也为贾赦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秋瑾院中襄宁长公主听说了荣国公府发生的一切,断定了这中间是史氏耍了手段,如今的一切对史氏是极有利的,只能压下心中的不满,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第15章 子嗣
许是荣宁两府开始时来运转了,喜事接连不断,荣国公府这边刚办完贾赦和三姐儿的满月宴,襄宁长公主就在一日午膳时被诊出有了身孕。
隆兴七年八月,正值盛夏,烈日炎炎。宁国公府的亭台楼阁间充斥着孩童银铃般的笑声,细看过去,两个穿着大红色衣服的孩子正在嬉戏打闹。这正是襄宁长公主同贾代化所生的贾攸贾敬哥俩,隆兴五年生人,已经两岁多了,满了周岁后时常被襄宁长公主带进宫,太后很是喜爱这两个小外孙,便是在隆兴帝那里,对着这两个机灵可爱的外甥也是疼宠有加,在宫中的待遇不下于隆兴帝亲自抚养的太子,这也就导致了两个孩子和太子之间不对付,哪怕大人说再多,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玩不到一起去。
两个孩子玩累了,就齐齐的向着母亲跑去,想要钻进母亲的怀里,一旁伺候着两个哥儿的玉兰和雅菊见状连忙抱住了他们,“哥儿可不能这般乱撞,公主怀了小弟弟小妹妹,可经不起这般横冲直撞。”
贾攸贾敬好奇的看着母亲,“母亲,弟弟、妹妹,在哪里?”
襄宁笑着向两个孩子招手,待他们来到跟前,拉起他们的手放到自己的肚子上,“弟弟妹妹在母亲的肚子里,再等九个月他们就会出来跟你们见面了,我们攸哥儿和敬哥儿要做好榜样,当个好哥哥,好不好。”
贾攸笑着应道:“好,弟弟妹妹都要乖乖的,不能累着母亲。”
“母亲,母亲,敬哥儿是个好哥哥。”贾敬在一旁也抢着回道。
襄宁长公主笑着将两个孩子拉到自己身边,轻轻的将他们拢在怀中,温和又慈爱的同两个孩子笑闹着。
自打发现襄宁长公主有了身孕后,贾代化恨不得日日都亲自盯着,生怕襄宁累着了。因这胎孕期反应较大,打从怀孕后,那是吃什么吐什么,便是陈嬷嬷特制的小菜也起不了作用,襄宁才真正体会到了怀孕的艰难。想当初她怀攸哥儿和敬哥儿的时候,哪怕是双胎也没有这般艰难,这个孩子是个闹人的。
再一次将刚吃完的东西吐出来后,襄宁公主接过了一旁青荷递上来的茶水漱了漱口,又从一边丹桂捧着的蜜饯碟子里捏了一块蜜饯放到嘴里,压住了那股犯恶心的感觉。
就在这般艰难的孕期反应下,襄宁坚强的挺到了隆兴八年,终于在隆兴八年三月生下了她的第三个孩子,周岁后取名贾啟,指了身边的大宫女碧竹去伺候。之后的几年里荣宁二府接连添丁,宁国公和荣国公夫妇简直乐开了花,孩子多了才代表子嗣昌盛,子嗣昌盛更是一个家族繁荣的根本。
隆兴十年史氏的陪嫁丫鬟,原名琥珀的钱姨娘给贾代善生下一子,取名贾政。贾政出生时史氏同荣国公夫人苏氏的关系十分紧张,因为贾赦被荣国公夫妇养的跟史氏不亲,在她们闹矛盾的时候贾赦直接偏向了荣国公夫人。为了让自己日后不至于看他们的脸色过日子,也为了压一压他们,史氏将贾政也记在了自己膝下,养在栖梧院里。
小贾赦刚从祖母那里讨到了两样好东西,蹦蹦跳跳的来到了母亲的栖梧院,看着母亲亲切的关心起弟弟贾政的衣食住行,贾赦心里酸涩极了,母亲从来没有那般温和的对待过自己,心里羡慕极了。
刚想进屋去送上精心挑选的礼物,屋内便传出了声音,“还是养在自己膝下的孩子更贴心,瞧瞧我的政儿,多乖呀,不像那个老太婆养的小贱种,小小年纪就不知道孝顺我,整天就知道在那个老太婆面前讨好卖乖,日后必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我的政儿啊是生来就有大福气的人。”
“二哥儿这般聪慧,日后定能高中状元,给奶奶撑腰,请封诰命。”赖妈妈讨好的说道。
“不错,待政儿稍大一些,定要好好督促他用心学习,待我的政儿出息了,别人自然知道我比那老太婆会养孩子。”史氏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似已经看见了自己压苏氏一头的样子。
听着母亲对自己的不喜,和口中对祖母的咒骂,贾赦吓了一跳,两手握紧了手中的东西,直到有些锐利的边角扎的手心生疼,才反应过来,悄悄转身离去了。
这厢的史氏接着说起了贾政生母钱姨娘再次有孕的事情,“钱姨娘那贱婢倒是好运,政儿不过一岁多,他又有了身孕。”
“主子放宽心,这女子生产本就是在鬼门关前晃悠,况且钱姨娘未等身子调理好便再次有孕,这胎怕是个体弱的,养不养的大还未可知呢。”
“嗯,说的有理,不过钱姨娘不能再留了,政儿身边的奶娘告状说钱姨娘来找她了,还给政儿送了许多东西。政儿只能有我一个母亲,钱姨娘就处理了吧,但是她腹中的孩子留着我有用。”
“是,主子,奴婢会安排好送钱姨娘上路的。”
临近生产时,钱姨娘未曾发觉自己中了算计,在拼命生下了荣国公府的四小姐后便去了,只剩下细细弱弱哭着的孩子,虚弱的婴孩啼哭声中带走了满怀不甘的钱姨娘。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史氏刻意的清理下,府中积年的下人走的走,散的散,知道贾赦、贾政以及四姑娘贾敏身世的人寥寥无几,更兼着他们都被记在史氏名下,故而府中的下人都以为他们是史氏所出的嫡子嫡女,尘封的过往被历史的年轮卷走,带走了所有的秘密。
贾赦在听到史氏和赖妈妈交谈的话语后,知道了自己不是史氏所生,想要向祖母问清楚自己的生母是谁,可还没到荣僖堂,便因受了刺激,心神激荡而晕厥了过去,下人发现他时已经不知吹了多久的冷风,接连三天三夜高烧不止,好不容易烧退了下来,却遗失了过往所有的记忆,一切再次被掩埋。
襄宁长公主对于荣国公府已经没有那般关注了,需要管着偌大的宁国公府,膝下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子,整日里忙的晕头转向。史氏没有自己亲生的骨肉,如今将贾政和贾敏记在自己名下,悉心教导,希望他们能够给自己带来荣耀。
接连诞生的三个孩子牵绊住了襄宁长公主的心神,隆兴十二年襄宁长公主诞下了她的最后一双孩子,宁国公府的四子贾放和五子贾牧,又将大宫女青荷和丹桂指了过去伺候,身边只留下了原先的大宫女素梅。
如今的几个孩子还是青涩稚嫩的模样,小孩子的童年就是无忧无虑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如同时间似黄沙在指缝间随风飘逝。宁国公府有五子,贾攸、贾敬、贾啟、贾放、贾牧,荣国公府有二子四女,贾赦、贾政、大姑娘贾枚、二姑娘贾繁、三姑娘贾络、四姑娘贾敏,如今的荣宁二府摆脱了子嗣艰难的困境,正朝着繁荣兴盛的方向发展。
第16章 伴读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襄宁长公主开始头疼几个孩子的教养问题,三个小的尚且不急,但贾攸贾敬已经到了启蒙的年纪了。
夜晚,襄宁长公主同贾代化欢好后躺在床上,顺势提起了这件事,“夫君,攸儿和敬儿也到了该启蒙的时候了,平日里我也教着他们略识得了几个字,但正经的启蒙还是要找位专门的先生来教导。”襄宁侧躺在贾代化身旁,温声同贾代化谈起道。
贾代化也在想着自己的关系网,想找个合适的人选来给长子和次子启蒙,但是文人跟武将不是一个圈子里的,平日里也无甚交流,这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同襄宁长公主道:“襄儿莫急,此事明日里我同父亲商议一番,看看父亲那边可有认识的人,我再去打听打听,挑一个合适的人选来给攸儿敬儿启蒙,不会耽误的。”
“这样也好,公公交友广泛,认识的人比我们多,能挑选的范围也就大了。”
“嗯,早些睡吧,这事我记着呢。”随后贾代化拥着襄宁长公主沉沉的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