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嫁京圈大佬,前夫气疯了 第314节
  他派去榕城一院进修的学生,刚刚发来了第一手消息。
  “初步生命体征出现微弱好转。”
  王振国放下手机,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景象。他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但捏着茶杯的手指,却不自觉地收紧了。
  这个姓许的丫头,难道真要捅破天不成?
  观察室里的欢呼声尚未完全平息,icu病房内,尖锐的警报声毫无征兆地划破了短暂的喜悦。
  “滴!滴滴滴!”
  所有人的心脏都跟着那急促的声音猛地一揪。
  屏幕上,刚刚爬升到86%的血氧饱和度,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直线坠落,心率也开始出现紊乱的恶性波
  动。更可怕的是,体温监测仪上的数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攀升。
  “高烧!体温39。8度!”
  “肾功能指数快速下降!”
  “多器官出现衰竭加速迹象!”
  一连串的坏消息如同冰雹,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瞬间被扑灭,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绝望。前一秒还沉浸在激动中的专家们,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变得惨白。
  这急转直下的病情,比之前的持续恶化更令人恐惧。
  它像一记无情的耳光,狠狠抽在许知意脸上,宣告着她那场惊世骇俗的手术,非但没有成功,反而可能加速了死神的降临。
  孩子的父母隔着玻璃,看到里面乱成一团的景象,女人双腿一软,直接瘫倒在地,男人通红着双眼,一拳砸在墙上,发出沉闷的响声,绝望的呜咽从喉咙里挤出来。
  消息如插上翅膀,瞬间飞回了京州。
  王振国主任的办公室里,几位科室的骨干正在汇报工作。
  他那位在榕城进修的学生发来一条详尽的信息,描述了小患者从微弱好转到急剧恶化的全过程。
  王振国看完,将手机放在桌上,端起茶杯,神情没有丝毫变化,只是语气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看,我就说,医学是门严谨的科学,不是异想天开。把一个绝症患儿当成理论的试验品,还是太草率了。”
  榕城一院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走廊里,曾经对许知意投来敬佩目光的同事,如今眼神躲闪,或同情,或质疑,或幸灾乐祸。那些窃窃私语像针一样,扎在许知意团队每个人的心上。
  院长办公室的门紧闭着,能听到里面传来他压抑着怒气的咆哮和拍桌子的声音。他承受的压力,比任何人都要大。
  四面楚歌,千夫所指。
  她没有回头,也没有辩解,只是转身,大步走向自己的实验室。
  叶均和其他几个团队成员立刻跟了上去。
  “知意,我们……”叶均想说些安慰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
  “把患儿从入院到现在的,每一份,每一秒的监测数据、生物样本分析报告,全部重新调出来,进行交叉比对。”许知意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静,“问题一定出在某个我们忽略的细节上。”
  压力越大,她的头脑反而越清醒。放弃?这个词从未出现在她的字典里。
  整个团队被她的镇定所感染,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
  实验室里,灯火通明,键盘的敲击声和仪器的低鸣声交织在一起。许知意把自己关在数据分析室,墙上的巨大屏幕被无数条曲线和数据流占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
  许知意几乎没合眼,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她一遍又一遍地回溯着所有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小数点。
  就在所有人都快要被海量的信息淹没时,许知意忽然指着屏幕上三条看似毫不相干的曲线,对叶均说:“把这三个生物标记物的波动放大,和基因沉默后的细胞因子释放曲线做叠加分析。”
  叶均一愣,这三个标记物在常规检测中几乎没有临床意义,波动也极其微弱,很容易被当成仪器误差而忽略。
  但他还是立刻照做了。
  当几条曲线叠加在一起时,一个诡异的、极具规律性的同步波动模式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这个模式,与许知意发表的论文中,一个关于极端压力下基因表达的代偿性漂移的理论猜想,惊人地吻合。那只是一个纯理论的推导,因为缺乏实验条件,从未被验证过。
  “难道是……”许知意心中一道闪电划过。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关棋。没有多余的问候,只有一行字:“楼下,有你需要的东西。”
  许知意快步走到窗边,看到一辆巨大的黑色集装箱卡车,在安保人员的护卫下,正缓缓驶入医院。卡车的车身上,印着一个全球顶级精密仪器制造商的logo。
  第428章 突破
  几分钟后,院长亲自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震惊:“知意,关先生……他从紧急空运了一台超高精度活体细胞扫描仪过来,说是能帮你,这东西,全世界只有三台!”
  许知意的心猛地一暖。
  这个男人,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以最雷霆万钧的方式,给她送来最强大的武器。
  半小时后,那台充满科幻感的庞大仪器被紧急安装调试完毕。
  它能实现对活体内部进行微观细胞层面的实时扫描和动态分析。
  许知意毫不犹豫,立刻申请了对患儿进行扫描。
  在仪器的超高倍率下,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进入了男孩的微观世界。
  当扫描探针聚焦到脑干区域时,屏幕上出现了令人头皮发麻的一幕。
  在那些被基因沉默技术抑制住的神经元周围,潜伏着一种极其微小的、形态从未见过的病毒。
  这种病毒,正利用c4基因簇被沉默后产生的细胞环境变化,疯狂复制,并与那些本应凋亡的异常细胞产生了一种诡异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毒性更强的复合攻击体,绕过了许知意之前设定的所有治疗路径,对全身器官发起了毁灭性的攻击。
  “原来是这样……”许知意看着屏幕,喃喃自语。
  真相大白。
  “立刻准备复合治疗方案!”许知意猛地转身,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方案一,高速靶向清除病毒;方案二,同步进行二次基因修复与神经元激活。双轨并行!”
  她迅速在白板上写下全新的治疗方案,逻辑之严密,构想之大胆,让在场的所有团队成员都看呆了。
  “马上召集所有专家,紧急会诊!连接京州协和,我要让王振国主任也旁听!”
  许知意拿起电话,直接打给了院长,语气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十五分钟后,紧急会诊在榕城一院最大的会议室召开,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京州协和会议室的实时画面。
  王振国坐在正中央,脸上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许知意走上台,没有半句废话,直接将超高精度扫描仪捕捉到的微观影像,投射到大屏幕上。
  当那清晰无比的、病毒与异常细胞协同攻击的动态画面出现时,整个会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专家,包括屏幕另一头的王振国,都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这就是患儿病情急剧恶化的真相。”
  许知意平静地陈述着,“一种未知的变异病毒,利用了我们治疗后产生的短暂免疫真空,与基因缺陷形成了协同效应。所以,我制定了全新的复合治疗体系。”
  她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新方案,从病毒的分子结构,到双轨治疗的协同机制,再到每一步的风险预估和应对预案。数据详实,逻辑闭环,无懈可击。
  之前那些质疑她、反对她的保守派专家,此刻一个个张着嘴,像是第一次认识她一样。
  他们引以为傲的经验,在许知意这种深入到微观粒子层面的洞察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京州,协和医院。
  王振国死死盯着屏幕,他办公室里名贵的紫砂茶杯,不知何时从他手中滑落,啪的一声摔在地上,四分五裂。他却浑然不觉。
  他从未想过,一个看似清晰的病例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生物学黑幕。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揭开这个黑幕,并瞬间拿出解决方案的,竟然是这个被他断言为纸上谈兵的年轻丫头。
  这已经不是医术的差距,这是维度的碾压。
  会议室里,长久的沉默后,榕城一院那位最资深、也最保守的老教授站了起来,对着许知意,深深地鞠了一躬。
  “许主任,我为我之前的浅薄和质疑,向你道歉,请你立刻开始治疗吧!拜托了!”
  “拜托了!”
  会场内,所有的专家,无论资历深浅,都自发地站了起来,向许知意投去了混杂着敬畏、愧疚和希望的目光。
  院长拿起话筒,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我代表院方宣布,全力支持许知意主任的全新治疗方案,不计任何代价!”
  许知意点了点头,目光穿越屏幕,与面色
  铁青的王振国对视了一秒,然后转身,大步走向手术室的方向。
  第二次治疗,即将开始。
  这一次,她将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面那潜藏在生命最深处的黑暗。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而又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许知意走出手术室,脱下被汗水浸透的无菌服,只觉得每一根骨头缝里都透着疲惫。
  连续十二个小时的高强度手术,让她的大脑和身体都濒临极限。
  走廊的白炽灯光刺得她眼睛发酸,她靠在墙上,缓了好一会儿,才迈开灌了铅似的双腿走向停车场。
  车子驶入熟悉的地下车库,家里那扇窗户透出的暖黄色灯光,是她唯一的慰藉。
  打开门,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驱散了满身的消毒水味。关棋正系着围裙,将最后一道汤端上桌。
  他没有问她累不累,只是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包,递上一杯温度刚好的水。
  “回来了?饭菜刚热好,快去洗手。”
  许知意看着餐桌上四菜一汤,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松了下来,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内疚。“又让你等到这么晚。”
  “等你,是我的工作。”
  关棋解下围裙,给她盛了碗汤,“你的工作是救人,我的工作是照顾好救人的你。分工明确,别有心理负担。快吃吧,不然一会儿又该被叫回去了。”
  他话里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调侃,许知意紧绷的脸终于露出一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