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嫁京圈大佬,前夫气疯了 第300节
许知意没有反驳,只是平静地调出另一份数据模型:“这是我根据新方案做的计算机模拟,成功率预测在92%以上。数据不会说谎,我们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她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的强迫,却带着一种基于绝对专业和海量知识储备的自信,让人无法辩驳。
刘教授将手里的文献放下,看着白板上那个精准的结构图,最终长出了一口气,对王工说:“就按许组长的方案,马上准备实验!”
实验室的灯,再次彻夜通明。
但这一次,空气中不再是沉闷和焦虑,而是被重新点燃的希望。
结果在不到三天后就出来了。
当全新的数据曲线图生成在电脑屏幕上时,整个实验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那条代表着s-3a激酶活性的曲线,平稳得像一根水平线,在72小时的观测点上,活性维持率高达98,7%!
一个质的飞跃!
“天呐!成功了!真的成功了!”王工激动地
挥舞着拳头,眼眶都红了。
所有人都望向许知意,眼神里充满了敬佩,甚至是崇拜。
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孕妇,用一次天才般的洞察,解决了困扰顶尖团队数周的死结。
她不仅仅是项目的名义负责人,更是拥有绝对权威的技术核心。
然而,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一个更严峻的挑战便接踵而至。
院长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兴奋中带着一丝凝重。
医院收到了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竞赛的正式邀请,这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最高殿堂。
院里决定,将许知意团队的项目作为今年的王牌推上去。
但提交初步成果的截止日期,是一个月后。
更要命的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在业内流传:秘密实验室也在进行同类靶向药的研发,并且据传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时间,一下子成了最宝贵的资源。
许知意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穿梭的人流,眉头紧锁。
一个月,要拿出足以在国家级竞赛上亮相、并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成果,常规的研发速度是远远不够的。
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在下午的紧急会议上,她宣布:“启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辅助筛选技术,对药物靶点进行高通量筛选和验证。”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这项技术是前沿中的前沿,虽然高效,但风险极高,对操作的精确度和生物伦理的把握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一旦出现脱靶效应,整个实验数据都可能作废,甚至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此前,因为风险过高,这个方案一直被搁置。
“许组长,这太冒险了!”
刘教授第一个表示担忧,“我们好不容易才稳定了激酶,现在上基因编辑,万一……”
“没有万一。”
许知意打断了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风险我评估过。时间不等人,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辉瑞不会等我们,竞赛的截稿日期也不会。”
关棋不知从哪里得知了竞赛的消息。
当天傍晚,当许知意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医院大楼时,看到的不仅是关棋的车,还有几辆印着蔡司和赛默飞世尔标志的货车正停在实验楼下。
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往下搬运着一台台崭新的仪器。
关棋走上前,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包,轻描淡写地说:“我让陈景尧去打听了一下,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基因测序仪和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应该能帮你们节省不少时间。另外,我联系了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几位顶级生物信息学专家,他们可以随时为你们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
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为她的冒险筑起了最坚实的壁垒。
有了顶级设备和外援的加持,许知意的基因编辑方案得以迅速推进。
但在一次内部的技术研讨会上,新的质疑声再次响起。
一位从首都协和医院请来的顾问,一位在基因领域浸淫了三十多年的老研究员,对许知意的方案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第405章 意外助力
“许博士,你的方案理论上很完美,但你忽略了随机整合的风险!”
老研究员言辞犀利,“你设计的这套引导rna,在我们的模拟库里跑出了0.01%的脱靶率。这个数字看似很小,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导致我们完全预料不到的细胞副作用。这是对科学的不负责任!”
面对前辈的当面诘难,许知意没有丝毫慌乱。她走到台前,不急不缓地打开另一份ppt。
“您说得对,常规模型下的确存在0.01%的风险。”
她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观点,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您看到的是第一代模型。这是我们团队在过去48小时内,进行了超过十万次极限压力测试后,迭代出的第三代数据模型。”
“我们引入了双重引导rna和高保真cas9蛋白进行交叉验证,请看这里,理论脱靶率已经降到了百万分之一以下。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三套应急预案,分别应对可能出现的细胞毒性、免疫原性及遗传不稳定性。”
她用详尽到无可挑剔的数据模型和周密到令人发指的风险预案,逐一回应了所有的质疑。
那位老研究员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海量数据,久久说不出话来,最终,他推了推眼镜,对着许知意点了点头,眼神里是纯粹的欣赏。
为了彻底打消团队的疑虑,许知意接下来的几天几乎是睡在了实验室。
她亲自上手,指导团队对每一个关键步骤进行多轮模拟实验,对每一个可能的风险点都进行了堪称变态的极限测试。
她的亲力亲为和一丝不苟,让所有摇摆不定的心都定了下来。
团队的凝聚力,在这次高压考验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夏未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在一个周末的下午,直接杀到了医院。
“许知意,你是打算把孩子生在培养皿里吗?”
她一边吐槽,一边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拎出一个巨大的食盒和一个人体工学靠枕,“特供营养餐,还有,你的老腰,也该歇歇了。我可听说了,最近有个选秀出来的小鲜肉塌房了,瓜特别大,我讲给你听,保准你什么烦心事都忘了!”
好友咋咋呼呼的关心和那些轻松有趣的八卦,像一阵清风,吹散了许知意连日来紧绷的神经。
她靠在柔软的靠枕上,一边喝着汤,一边听着夏未希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唇边终于露出了一丝真切的笑意。
一周后,基因编辑辅助筛选的第一批初步成果出炉。
当许知意看着那份筛选报告时,即便是她,也忍不住心跳加速。
报告显示,通过新技术,他们不仅验证了s-3a靶点的有效性,更意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潜在效率高出30%的协同作用靶点!
这个发现,足以在整个抗癌药领域掀起一场风暴。
消息传到院里,高层一片振奋。医院立刻决定,将这个双靶点协同作用作为参加国家级竞赛的核心亮点,并为此项目再次追加预算,配备最优厚的资源。
许知意和她的团队,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们手中握着足以改变未来的钥匙,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即将站在最耀眼的聚光灯下,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严苛的审视和最激烈的竞争。
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距离国家级竞赛成果提交的截止日期,仅剩最后七十二小时。
就在整个团队为双靶点协同作用这一重大发现通宵达旦、完善数据的关键时刻,一个致命的问题毫无征兆地出现了。
“不对!数据不对!”
负责数据汇总的研究员盯着屏幕,声音都在发颤,“许组长,你看这个,我们重复了三次,s-3a靶点的活性数据突然出现了严重偏差,比理论峰值低了近15%,这……这根本无法达标!”
消息像一枚炸弹在实验室引爆。
刚刚还洋溢着振奋和希望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围了过来,脸上血色尽褪。15%的偏差,在普通实验里或许可以接受,但在国家级竞赛中,这等于直接宣判了项目的死刑。
“怎么会这样?昨天的数据还是完美的!”
“仪器出问题了?还是试剂被污染了?”
恐慌和质疑声四起,团队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摇摇欲坠。
项目随时可能因数据不合格而被取消参赛资格。
许知意快步走到电脑前,孕晚期的身体让她行动有些迟缓,但她的眼神却锐利如刀。
她迅速浏览着一连串异常的曲线和数值,眉头越拧越紧。
仪器日志正常,试剂批号无误,操作流程也严格复核过,一切都指向一个最坏的可能。
“不是意外。”她冷静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这是人为的。”
她没有证据,这只是一个基于她对实验流程精确把控后得出的直觉。
但这个结论,比任何技术故障都让人心寒。
时间紧迫,她强压下孕期带来的不适和心头的怒火,立刻做出部署:“王工,带一组人,重新校准所有核心设备。刘教授,麻烦您带人检查所有试剂的封存和使用记录。其他人,跟我一起,从原始数据开始,一帧一帧地排查!”
整个团队被她不容置疑的镇定所感染,立刻分头行动。
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不熄,所有人都投入到繁琐的排查工作中,然而线索却如石沉大海,模糊不清。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绝望中流逝。
榕城另一端,关棋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实验室的变故。
他没有多问一句,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陈景尧。
电话那头的陈景尧似乎还在宿醉中,声音懒洋洋的:“关大少爷,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我这儿正忙着呢。”
“知意那边出事了,实验室数据被篡改,怀疑有内鬼。我需要你侵入医院的监控和数据日志,把那个人给我揪出来。”关棋的语气不带任何情绪,却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命令意味。
第406章 破局惊艳
“入侵医院系统?这可是违法的,而且安防级别很高……”
陈景尧话没说完,就被关棋打断。
“条件你开。”
她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的强迫,却带着一种基于绝对专业和海量知识储备的自信,让人无法辩驳。
刘教授将手里的文献放下,看着白板上那个精准的结构图,最终长出了一口气,对王工说:“就按许组长的方案,马上准备实验!”
实验室的灯,再次彻夜通明。
但这一次,空气中不再是沉闷和焦虑,而是被重新点燃的希望。
结果在不到三天后就出来了。
当全新的数据曲线图生成在电脑屏幕上时,整个实验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那条代表着s-3a激酶活性的曲线,平稳得像一根水平线,在72小时的观测点上,活性维持率高达98,7%!
一个质的飞跃!
“天呐!成功了!真的成功了!”王工激动地
挥舞着拳头,眼眶都红了。
所有人都望向许知意,眼神里充满了敬佩,甚至是崇拜。
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孕妇,用一次天才般的洞察,解决了困扰顶尖团队数周的死结。
她不仅仅是项目的名义负责人,更是拥有绝对权威的技术核心。
然而,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一个更严峻的挑战便接踵而至。
院长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兴奋中带着一丝凝重。
医院收到了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竞赛的正式邀请,这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最高殿堂。
院里决定,将许知意团队的项目作为今年的王牌推上去。
但提交初步成果的截止日期,是一个月后。
更要命的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在业内流传:秘密实验室也在进行同类靶向药的研发,并且据传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时间,一下子成了最宝贵的资源。
许知意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穿梭的人流,眉头紧锁。
一个月,要拿出足以在国家级竞赛上亮相、并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成果,常规的研发速度是远远不够的。
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在下午的紧急会议上,她宣布:“启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辅助筛选技术,对药物靶点进行高通量筛选和验证。”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这项技术是前沿中的前沿,虽然高效,但风险极高,对操作的精确度和生物伦理的把握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一旦出现脱靶效应,整个实验数据都可能作废,甚至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此前,因为风险过高,这个方案一直被搁置。
“许组长,这太冒险了!”
刘教授第一个表示担忧,“我们好不容易才稳定了激酶,现在上基因编辑,万一……”
“没有万一。”
许知意打断了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风险我评估过。时间不等人,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辉瑞不会等我们,竞赛的截稿日期也不会。”
关棋不知从哪里得知了竞赛的消息。
当天傍晚,当许知意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医院大楼时,看到的不仅是关棋的车,还有几辆印着蔡司和赛默飞世尔标志的货车正停在实验楼下。
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往下搬运着一台台崭新的仪器。
关棋走上前,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包,轻描淡写地说:“我让陈景尧去打听了一下,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基因测序仪和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应该能帮你们节省不少时间。另外,我联系了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几位顶级生物信息学专家,他们可以随时为你们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
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为她的冒险筑起了最坚实的壁垒。
有了顶级设备和外援的加持,许知意的基因编辑方案得以迅速推进。
但在一次内部的技术研讨会上,新的质疑声再次响起。
一位从首都协和医院请来的顾问,一位在基因领域浸淫了三十多年的老研究员,对许知意的方案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第405章 意外助力
“许博士,你的方案理论上很完美,但你忽略了随机整合的风险!”
老研究员言辞犀利,“你设计的这套引导rna,在我们的模拟库里跑出了0.01%的脱靶率。这个数字看似很小,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导致我们完全预料不到的细胞副作用。这是对科学的不负责任!”
面对前辈的当面诘难,许知意没有丝毫慌乱。她走到台前,不急不缓地打开另一份ppt。
“您说得对,常规模型下的确存在0.01%的风险。”
她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观点,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您看到的是第一代模型。这是我们团队在过去48小时内,进行了超过十万次极限压力测试后,迭代出的第三代数据模型。”
“我们引入了双重引导rna和高保真cas9蛋白进行交叉验证,请看这里,理论脱靶率已经降到了百万分之一以下。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三套应急预案,分别应对可能出现的细胞毒性、免疫原性及遗传不稳定性。”
她用详尽到无可挑剔的数据模型和周密到令人发指的风险预案,逐一回应了所有的质疑。
那位老研究员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海量数据,久久说不出话来,最终,他推了推眼镜,对着许知意点了点头,眼神里是纯粹的欣赏。
为了彻底打消团队的疑虑,许知意接下来的几天几乎是睡在了实验室。
她亲自上手,指导团队对每一个关键步骤进行多轮模拟实验,对每一个可能的风险点都进行了堪称变态的极限测试。
她的亲力亲为和一丝不苟,让所有摇摆不定的心都定了下来。
团队的凝聚力,在这次高压考验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夏未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在一个周末的下午,直接杀到了医院。
“许知意,你是打算把孩子生在培养皿里吗?”
她一边吐槽,一边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拎出一个巨大的食盒和一个人体工学靠枕,“特供营养餐,还有,你的老腰,也该歇歇了。我可听说了,最近有个选秀出来的小鲜肉塌房了,瓜特别大,我讲给你听,保准你什么烦心事都忘了!”
好友咋咋呼呼的关心和那些轻松有趣的八卦,像一阵清风,吹散了许知意连日来紧绷的神经。
她靠在柔软的靠枕上,一边喝着汤,一边听着夏未希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唇边终于露出了一丝真切的笑意。
一周后,基因编辑辅助筛选的第一批初步成果出炉。
当许知意看着那份筛选报告时,即便是她,也忍不住心跳加速。
报告显示,通过新技术,他们不仅验证了s-3a靶点的有效性,更意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潜在效率高出30%的协同作用靶点!
这个发现,足以在整个抗癌药领域掀起一场风暴。
消息传到院里,高层一片振奋。医院立刻决定,将这个双靶点协同作用作为参加国家级竞赛的核心亮点,并为此项目再次追加预算,配备最优厚的资源。
许知意和她的团队,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们手中握着足以改变未来的钥匙,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即将站在最耀眼的聚光灯下,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严苛的审视和最激烈的竞争。
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距离国家级竞赛成果提交的截止日期,仅剩最后七十二小时。
就在整个团队为双靶点协同作用这一重大发现通宵达旦、完善数据的关键时刻,一个致命的问题毫无征兆地出现了。
“不对!数据不对!”
负责数据汇总的研究员盯着屏幕,声音都在发颤,“许组长,你看这个,我们重复了三次,s-3a靶点的活性数据突然出现了严重偏差,比理论峰值低了近15%,这……这根本无法达标!”
消息像一枚炸弹在实验室引爆。
刚刚还洋溢着振奋和希望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围了过来,脸上血色尽褪。15%的偏差,在普通实验里或许可以接受,但在国家级竞赛中,这等于直接宣判了项目的死刑。
“怎么会这样?昨天的数据还是完美的!”
“仪器出问题了?还是试剂被污染了?”
恐慌和质疑声四起,团队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摇摇欲坠。
项目随时可能因数据不合格而被取消参赛资格。
许知意快步走到电脑前,孕晚期的身体让她行动有些迟缓,但她的眼神却锐利如刀。
她迅速浏览着一连串异常的曲线和数值,眉头越拧越紧。
仪器日志正常,试剂批号无误,操作流程也严格复核过,一切都指向一个最坏的可能。
“不是意外。”她冷静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这是人为的。”
她没有证据,这只是一个基于她对实验流程精确把控后得出的直觉。
但这个结论,比任何技术故障都让人心寒。
时间紧迫,她强压下孕期带来的不适和心头的怒火,立刻做出部署:“王工,带一组人,重新校准所有核心设备。刘教授,麻烦您带人检查所有试剂的封存和使用记录。其他人,跟我一起,从原始数据开始,一帧一帧地排查!”
整个团队被她不容置疑的镇定所感染,立刻分头行动。
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不熄,所有人都投入到繁琐的排查工作中,然而线索却如石沉大海,模糊不清。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绝望中流逝。
榕城另一端,关棋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实验室的变故。
他没有多问一句,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陈景尧。
电话那头的陈景尧似乎还在宿醉中,声音懒洋洋的:“关大少爷,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我这儿正忙着呢。”
“知意那边出事了,实验室数据被篡改,怀疑有内鬼。我需要你侵入医院的监控和数据日志,把那个人给我揪出来。”关棋的语气不带任何情绪,却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命令意味。
第406章 破局惊艳
“入侵医院系统?这可是违法的,而且安防级别很高……”
陈景尧话没说完,就被关棋打断。
“条件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