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李晏这才露出笑容,凑上前去亲沈念,带着些许讨好的意味。
这懂事的行为让沈念十分受用,但沈念面上仍保持着不悦,勉为其难地开口:只有这一次。
的确,只有这一次。沈念让步说这话也罢了,但李晏却也不清不楚地符合,还补充了一句让人不明所以的话,我率军离京后,嗣安切记务必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沈念一开始确实没将这话的意思听明白,直到李晏指了指殿外,她才终于明白:此事当真能行?若是出了差池,你我的性命都将不保。
李晏面带笑意:信我一回可好?
有了李晏的保证,沈念这才放松下来,没了那么多顾虑,直接躺在了李晏的怀里,有些嗔怪道:我何时没信过你了?
李晏连忙认错:是我不对,嗣安对我的信任,胜过任何人。
油嘴滑舌。沈念嘴上是这么说,其实微微翘起的嘴角便已经出卖了她,之前怎的没发现你这闷葫芦还会说出这样的话?替我更衣便是了,我又不会当真怪罪你。
纵使有了沈念这番话,李晏却仍然呆呆愣愣的站在原地不知所以,手抬了又放,放了又抬。
见此情景,沈念不由得在心里感叹李晏本质还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呆子,只能无奈的将她的手强行放在了自己的衣襟上。
待李晏将衣服褪至肩膀,沈念便一把勾住了她的脖子,让李晏整个人往自己身上靠,同时自己一只手放在床榻上支撑着自己的身体:阿晏,你就是一个臭闷葫芦和呆子。
李晏被沈念这奇怪的说法给整的一愣一愣的,但沈念这么说一定有她的道理,便也没反驳,沈念便更无语了,一边嘀咕李晏是个呆子一边凑上前亲她。
纵使李晏平日里善于忍耐和隐藏,被自己所爱之人如此诱惑,也有点招架不住了,面上和耳朵上早已布满红晕,浑身都有些燥热了起来,这反应让沈念十分满意,说不定今日便能达成她的目的了。
可不知李晏怎么想的,关键时刻竟想起身逃走,却被沈念轻而易举地察觉到,一时间被紧紧拽住,沈念不悦的声音随后传来:想去哪?
嗣安......见被拆穿,李晏只能低声求饶,怎料沈念一点也不买账,跟随狄蚺练武多日的力气使她足够将没有过多防备李晏轻易拽了回来,压倒在身下。
沈念微微皱着眉头,本想质问李晏,可话到嘴边就变得委屈了起来:你就这么不喜欢我?
从年少就开始暗暗喜欢沈念的李晏自然不可能这么想,连忙否认:不是......
那为何你如此不愿碰我?想到这里,沈念眼眶都带了一点湿润,对你来说我就这么没有吸引力吗?
李晏从来就不知道怎么应对哭了的沈念,上次是,这次也是,几乎是她刚有点委屈的时候就慌了神,连忙手忙脚乱的去哄:没有,只是我......
不说还好,李晏一开口,沈念便知道李晏肯定会否认,可又不可能会告诉她原因,于是便更委屈了。
李晏用手轻拍着沈念的后背,沈念也喜欢她,并能接受她,她自然是万分欢喜的,可沈念对她来说既是爱人,又是不可玷污的神明,能亲吻她,便已经是李晏预想中最好的结果了,她根本不能过得去自己那一关。
与其说是因为沈念是李晏的信仰,倒不如说实质上是李晏对自己的自卑与不自信。
可这一点,李晏没有察觉到,沈念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作者有话说:
我了个失踪人口回归......
第八十三章
闹别扭归闹别扭,可沈念内心终究还是放不下心的,趁李晏抱着她睡着的时间,沈念便将派遣李晏为大将出征叛军、收复失地的密诏写好了,将印玺盖好后,沈念依依不舍的看向李晏,轻吻了她一下后便将诏书放在了她整齐叠放在一旁的朝服上,而后再度躺回了李晏怀里。
镇北侯重新率军出征这件事,要让叛军兀糜和朝臣知道,却也不能大张旗鼓,否则消息众人皆知,届时何人才是隐藏在大普中的老鼠便难以寻找了,为了沈念,李晏必须已身入局,亲自演上一出大戏。
虽说沈念不送李晏出征,也有个人的原因在,毕竟自互通心意后,李晏与沈念便少有分别的时候,许久不分别,一分别便有可能是永不相见,沈念实在是无法接受那样的结局。
果不其然,早朝时朝臣见李晏迟迟不见人,很快便发出了疑问:启禀皇上,平日里李相都是第一个来上早朝的,今日却迟迟不见人,微臣担心李相在府中有什么危险,还请皇上速速派人去慰问一二啊!
若不是知道事情的经过和朝臣内心真实的想法,沈念差点就信了面前这朝臣的鬼话了,昨天李晏还在朝堂上代表武将反驳了文官和沈念的意见,今天就消失不见了,再考虑到李晏与沈念的关系之好,文官们担心的绝对不是李晏的身体情况,而是李晏是否带着密诏出征了。
无它,李晏对兀糜和叛军的支配力实在是太强了,所有人都必须考虑这一点,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自己站的队全盘皆输。
沈念似乎毫不在意,摆了摆手,一幅醉醺醺的模样:让她去吧,朕的镇北侯,好李相,权力大了,自是不会将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的,而今民间不是都说,朝中掌握实权的实则是李相,而非朕吗?朕不过一个傀儡,又如何能够决定镇北侯的去留?
皇帝与朝廷重臣有矛盾时,最好不要自作聪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在座的大臣们这么久以来一直心照不宣的一件事,毕竟前不久作死出头的,现在还在被谢景成折磨,求生求不得,求死求不得。
这样,章爱卿,你带些上好的大补之物,与范爱卿一同去探望镇北侯如何?见没人理自己,沈念眼睛一闭一睁,直接开始瞎指人去干一些容易去见谢景成的差事,朕已经命大军班师回朝,此战,我大普不打了,诸位爱卿既然担忧镇北侯今日未上朝是去边疆了,为何不亲自去镇北侯府一探究竟呢?
被沈念直接指出自己的想法,底下的朝臣纷纷默不作声,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厚脸皮和翻脸不作数了,只要今天不撞沈念的枪口上,日后他们便有几百种方法揭过此事,毕竟大普缺官,即使知道了他们干的那些事,也不能全都拖出去斩了,除非沈念疯了,根本不想让大普继续运作下去。
朝臣始终保持着沉默,沈念也不想再和这帮成天只会说一些废话的人继续耽误时间了,直接挥挥手表示退朝。
果不其然,在傍晚时,沈念便同时收到了铁西营的两封密报。
张褚衡得到准许进入御书房时,看到的便是背对着他的沈念,而桌子上,同样也摆着两封密报。
看完再和我说话。沈念连头都没转,便说了这话,张褚衡闻言,便直接拿起了桌上的密报查看了起来。
第一封密报记载着李晏快马加鞭秘密前往边境的情况以及对边境将士的安抚措施,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唯一需要注意的,可能便是李晏再一次自掏腰包为边境将士发放了军饷,及时制止了有些不怀好意之人蓄意煽动,差点引起的兵变。而第二封密报,则是记载了今日下朝后,一部分朝中大臣所露出的狐狸马脚。
镇北侯上次不就已经将家产变卖用于发放军饷了吗?那这次又是何来的家产去变卖,总不会连宅子都变卖了吧?张褚衡看完第一封密报,便感到疑惑了,没办法,李晏实在是穷的可怕,让他不得不怀疑这军饷的来源,但下一秒,张褚衡看到沈念的那一刻,便心知肚明了,不由得感慨,镇北侯上次才从边境抓了一个文帝嫡子,现在又去边境领兵了,皇上为了镇北侯,还真是用心良苦。
沈念嘴上不愿多谈这件事,但实际上心情还是不错的,对于张褚衡的调侃也没多说,便直接将话题转开:张爱卿认为,这煽动兵变的人,是哪一方的?
不正经只是一时的,归根结底张褚衡还是明白沈念是找他来聊正事的,很快便收敛了起来,认真回答道:叛军和杨家。
叛军此时处于不利地位,若是不再次打下大普边境重镇,怕是很难继续支撑下去了,正面他们不可能会动手,唯有里应外合才有机会。还未等沈念开口问为什么,张褚衡便接着解释了,至于杨家?杨孝义在经历了杨广卿和虞素华那一遭之后颜面尽失,被贬官开封,做梦都想回到京城,也只有他能做出这种事了。
沈念捂着额头,感觉头都大了:朕实在是不明白,这杨孝义怎就如此喜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朕的底线呢?为了想办法使朝臣放松警惕,朕装作与镇北侯疏远,而今他们还未知镇北侯究竟在哪,与朕的关系究竟如何,便有些蠢蠢欲动了,此刻他们连镇北侯都不怕了。朕若是再不动手,怕是再过不久,哪日朕睡醒,便发现群臣大开城门,迎接远在南越的新君正统周王沈易回来登基了!
这懂事的行为让沈念十分受用,但沈念面上仍保持着不悦,勉为其难地开口:只有这一次。
的确,只有这一次。沈念让步说这话也罢了,但李晏却也不清不楚地符合,还补充了一句让人不明所以的话,我率军离京后,嗣安切记务必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沈念一开始确实没将这话的意思听明白,直到李晏指了指殿外,她才终于明白:此事当真能行?若是出了差池,你我的性命都将不保。
李晏面带笑意:信我一回可好?
有了李晏的保证,沈念这才放松下来,没了那么多顾虑,直接躺在了李晏的怀里,有些嗔怪道:我何时没信过你了?
李晏连忙认错:是我不对,嗣安对我的信任,胜过任何人。
油嘴滑舌。沈念嘴上是这么说,其实微微翘起的嘴角便已经出卖了她,之前怎的没发现你这闷葫芦还会说出这样的话?替我更衣便是了,我又不会当真怪罪你。
纵使有了沈念这番话,李晏却仍然呆呆愣愣的站在原地不知所以,手抬了又放,放了又抬。
见此情景,沈念不由得在心里感叹李晏本质还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呆子,只能无奈的将她的手强行放在了自己的衣襟上。
待李晏将衣服褪至肩膀,沈念便一把勾住了她的脖子,让李晏整个人往自己身上靠,同时自己一只手放在床榻上支撑着自己的身体:阿晏,你就是一个臭闷葫芦和呆子。
李晏被沈念这奇怪的说法给整的一愣一愣的,但沈念这么说一定有她的道理,便也没反驳,沈念便更无语了,一边嘀咕李晏是个呆子一边凑上前亲她。
纵使李晏平日里善于忍耐和隐藏,被自己所爱之人如此诱惑,也有点招架不住了,面上和耳朵上早已布满红晕,浑身都有些燥热了起来,这反应让沈念十分满意,说不定今日便能达成她的目的了。
可不知李晏怎么想的,关键时刻竟想起身逃走,却被沈念轻而易举地察觉到,一时间被紧紧拽住,沈念不悦的声音随后传来:想去哪?
嗣安......见被拆穿,李晏只能低声求饶,怎料沈念一点也不买账,跟随狄蚺练武多日的力气使她足够将没有过多防备李晏轻易拽了回来,压倒在身下。
沈念微微皱着眉头,本想质问李晏,可话到嘴边就变得委屈了起来:你就这么不喜欢我?
从年少就开始暗暗喜欢沈念的李晏自然不可能这么想,连忙否认:不是......
那为何你如此不愿碰我?想到这里,沈念眼眶都带了一点湿润,对你来说我就这么没有吸引力吗?
李晏从来就不知道怎么应对哭了的沈念,上次是,这次也是,几乎是她刚有点委屈的时候就慌了神,连忙手忙脚乱的去哄:没有,只是我......
不说还好,李晏一开口,沈念便知道李晏肯定会否认,可又不可能会告诉她原因,于是便更委屈了。
李晏用手轻拍着沈念的后背,沈念也喜欢她,并能接受她,她自然是万分欢喜的,可沈念对她来说既是爱人,又是不可玷污的神明,能亲吻她,便已经是李晏预想中最好的结果了,她根本不能过得去自己那一关。
与其说是因为沈念是李晏的信仰,倒不如说实质上是李晏对自己的自卑与不自信。
可这一点,李晏没有察觉到,沈念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作者有话说:
我了个失踪人口回归......
第八十三章
闹别扭归闹别扭,可沈念内心终究还是放不下心的,趁李晏抱着她睡着的时间,沈念便将派遣李晏为大将出征叛军、收复失地的密诏写好了,将印玺盖好后,沈念依依不舍的看向李晏,轻吻了她一下后便将诏书放在了她整齐叠放在一旁的朝服上,而后再度躺回了李晏怀里。
镇北侯重新率军出征这件事,要让叛军兀糜和朝臣知道,却也不能大张旗鼓,否则消息众人皆知,届时何人才是隐藏在大普中的老鼠便难以寻找了,为了沈念,李晏必须已身入局,亲自演上一出大戏。
虽说沈念不送李晏出征,也有个人的原因在,毕竟自互通心意后,李晏与沈念便少有分别的时候,许久不分别,一分别便有可能是永不相见,沈念实在是无法接受那样的结局。
果不其然,早朝时朝臣见李晏迟迟不见人,很快便发出了疑问:启禀皇上,平日里李相都是第一个来上早朝的,今日却迟迟不见人,微臣担心李相在府中有什么危险,还请皇上速速派人去慰问一二啊!
若不是知道事情的经过和朝臣内心真实的想法,沈念差点就信了面前这朝臣的鬼话了,昨天李晏还在朝堂上代表武将反驳了文官和沈念的意见,今天就消失不见了,再考虑到李晏与沈念的关系之好,文官们担心的绝对不是李晏的身体情况,而是李晏是否带着密诏出征了。
无它,李晏对兀糜和叛军的支配力实在是太强了,所有人都必须考虑这一点,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自己站的队全盘皆输。
沈念似乎毫不在意,摆了摆手,一幅醉醺醺的模样:让她去吧,朕的镇北侯,好李相,权力大了,自是不会将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的,而今民间不是都说,朝中掌握实权的实则是李相,而非朕吗?朕不过一个傀儡,又如何能够决定镇北侯的去留?
皇帝与朝廷重臣有矛盾时,最好不要自作聪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在座的大臣们这么久以来一直心照不宣的一件事,毕竟前不久作死出头的,现在还在被谢景成折磨,求生求不得,求死求不得。
这样,章爱卿,你带些上好的大补之物,与范爱卿一同去探望镇北侯如何?见没人理自己,沈念眼睛一闭一睁,直接开始瞎指人去干一些容易去见谢景成的差事,朕已经命大军班师回朝,此战,我大普不打了,诸位爱卿既然担忧镇北侯今日未上朝是去边疆了,为何不亲自去镇北侯府一探究竟呢?
被沈念直接指出自己的想法,底下的朝臣纷纷默不作声,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厚脸皮和翻脸不作数了,只要今天不撞沈念的枪口上,日后他们便有几百种方法揭过此事,毕竟大普缺官,即使知道了他们干的那些事,也不能全都拖出去斩了,除非沈念疯了,根本不想让大普继续运作下去。
朝臣始终保持着沉默,沈念也不想再和这帮成天只会说一些废话的人继续耽误时间了,直接挥挥手表示退朝。
果不其然,在傍晚时,沈念便同时收到了铁西营的两封密报。
张褚衡得到准许进入御书房时,看到的便是背对着他的沈念,而桌子上,同样也摆着两封密报。
看完再和我说话。沈念连头都没转,便说了这话,张褚衡闻言,便直接拿起了桌上的密报查看了起来。
第一封密报记载着李晏快马加鞭秘密前往边境的情况以及对边境将士的安抚措施,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唯一需要注意的,可能便是李晏再一次自掏腰包为边境将士发放了军饷,及时制止了有些不怀好意之人蓄意煽动,差点引起的兵变。而第二封密报,则是记载了今日下朝后,一部分朝中大臣所露出的狐狸马脚。
镇北侯上次不就已经将家产变卖用于发放军饷了吗?那这次又是何来的家产去变卖,总不会连宅子都变卖了吧?张褚衡看完第一封密报,便感到疑惑了,没办法,李晏实在是穷的可怕,让他不得不怀疑这军饷的来源,但下一秒,张褚衡看到沈念的那一刻,便心知肚明了,不由得感慨,镇北侯上次才从边境抓了一个文帝嫡子,现在又去边境领兵了,皇上为了镇北侯,还真是用心良苦。
沈念嘴上不愿多谈这件事,但实际上心情还是不错的,对于张褚衡的调侃也没多说,便直接将话题转开:张爱卿认为,这煽动兵变的人,是哪一方的?
不正经只是一时的,归根结底张褚衡还是明白沈念是找他来聊正事的,很快便收敛了起来,认真回答道:叛军和杨家。
叛军此时处于不利地位,若是不再次打下大普边境重镇,怕是很难继续支撑下去了,正面他们不可能会动手,唯有里应外合才有机会。还未等沈念开口问为什么,张褚衡便接着解释了,至于杨家?杨孝义在经历了杨广卿和虞素华那一遭之后颜面尽失,被贬官开封,做梦都想回到京城,也只有他能做出这种事了。
沈念捂着额头,感觉头都大了:朕实在是不明白,这杨孝义怎就如此喜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朕的底线呢?为了想办法使朝臣放松警惕,朕装作与镇北侯疏远,而今他们还未知镇北侯究竟在哪,与朕的关系究竟如何,便有些蠢蠢欲动了,此刻他们连镇北侯都不怕了。朕若是再不动手,怕是再过不久,哪日朕睡醒,便发现群臣大开城门,迎接远在南越的新君正统周王沈易回来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