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果然是你。沈念望着这张无比熟悉的面孔,说道,你在此地究竟是为何物?我想总不应该是为了见父皇一面吧。
女人抬起了头,面孔的主人赫然是阿燕,阿燕笑了笑,没有回答沈念,自顾自地说:作为皇帝,此刻灵王叛乱,周王必定也不会安定,宁愿猜疑从小在京城的小儿子秦王以及忠良之后李晏也不愿对不受宠的周王有一丝防备。
沈念面色有些阴沉,看着阿燕镇定自若的模样,也不愿再与她说这些了,突然问出了一句话:你是他的人吗?
阿燕的语气没有丝毫变化,仍保持一开始的镇定:公主认为是,那便是。
虽说沈念说出这句话只是试探一下阿燕,但听见阿燕说的这话,还是愣了愣,之前李晏找她要阿燕,她以为是李晏自己需要这个人,而后面发现狄蚺身边偶尔也会出现阿燕的身影,本没有多想,现在发现阿燕跟狄蚺说的话都差不多,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沈念正想说什么,一丝冰凉的触感便贴上了她的脖子,还没等多想,熟悉的男声便传来:公主来此地是想干什么?
狄蚺语气中充满了警惕,他不确定沈念发现他把阿燕藏在宫中会造成什么即使本来阿燕就是被沈念救了下来。
沈念丝毫不敢动,生怕狄蚺一个手抖就让她的脖子多出一道刀口,小命都交代在这。
狄蚺面色冷漠,看向阿燕,等着她一发令就动手。
若是我没猜错,你应当是被李晏派来我身边的,若是对我动手,先不说父皇,你如何向李晏解释?情急之下,沈念只能说出这句话,死马当做活马医地自保。
狄蚺闻言,看了一眼阿燕,见阿燕点了点头,把刀收了回去:还请公主陛下离开,我与阿燕只是短暂歇脚,很快便会离开。
毕竟沈念还是救过阿燕的命,阿燕不介意,倒是觉得狄蚺有些过激了,连忙止住了狄蚺,说道:公主且先放心,若是真发生大家所担心的事情,李将军肯定会勤王,不过是目前单有灵王一人起兵,朝廷尚能镇压,便不得擅动,若是擅自行动,最后又没有多方响应,那麻烦便大了。
说完,阿燕又想起了之前看到的那封信,勾了勾唇角。
第二十章
阿燕和沈念的紧张气氛没有持续多久,最终以狄蚺收刀,继续保护沈念为结局退步,但是经过了这件事情后,估计沈念也不太敢放心将自己的人身安全交给他了。
沈念离开后,阿燕看向狄蚺,语气中有些不满:刚刚为何要贸然动刀?
狄蚺低头不语,摘下了面具,露出了半边近乎毁容的脸。阿燕一看,不由得惊呼:狄......
只是刚开口,阿燕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连忙住口,当年狄蚺被罢相的原因不是沈存想任用林甫,据宫人所说,狄蚺因为私人怨恨刺杀文安帝最亲近的大臣兵部尚书,刺杀过程中出了一些意外,最终兵部尚书虽然死了,但事情败露,沈存罢免狄蚺的相位后将其下狱。
怎料下狱途中有人劫押送队伍,狄蚺趁乱逃走,文安帝全国悬赏了几年也没有抓到狄蚺,以为其死于逃亡路上,便不在追查狄蚺的去处。
没想到这个突然出现投靠自己的人居然就是文安初年及太宗皇帝的两朝丞相,阿燕顿时惊讶道:果真是你吗?
狄蚺怕自己吓到阿燕,又将面具戴了回去,点了点头:侥幸逃脱。
没想到狄相还活着。阿燕将声音压低喊出狄相二字,不由得在心中感慨狄蚺的能力,但她倒是百思不得其解狄蚺为何要跟着自己,便问出口来,狄相此等人才,留在沈念和李晏那能发挥最大的能力,为何要屈身跟在我一个文安帝废妃身边?
狄蚺没有什么波动地答道:我不替朝廷卖命,若不是杀李晏不成险些死在她手里,便不可能保护沈念。
阿燕闻言,没有再说下去,便让狄蚺离开去暗中保护沈念了。
沈念一连几天都没有再见到沈泉,以至于她想跟沈泉提醒一下沈易都不行,只得到了灵王攻势愈发凶猛,利用文安帝对此事不怎么上心的机会煽动群众加入队伍,本就对文安帝有怨言的农民纷纷响应,短短几日,灵王的队伍便从一开始的三万人扩大到了五万人的消息。
最终沈泉实在没办法了,调兵权看似在他手中,实则调用精锐的权利根本不在他手中,靠京城禁卫军里的大部分镀金的皇家子弟去守城,怕是连块砖都剩不下,只能调用周边几个城池的正规军去镇压灵王。
接下来就是拼运气的时候,实在抽不出兵马去防范沈易,北方的边境的大军不知情况,没有调令,不敢擅动,沈泉心知李晏此刻要是率兵赶回京城,而沈易没有反叛,那便是沈存和朝臣砍她头的机会。
但要是沈易起兵,沈泉便只能赌能否在李晏率军勤王之前撑住,撑住了便能有惊无险地化解此次危机,但兴许还会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若是没撑住那史书上就要记录大普三代而亡的事情了。
沈泉才歇息下来,转头便听见下人禀报沈念有事找自己,没来得及喝口水便又站起来去迎接沈念。
大哥,我有一件事要与你商议。见了沈泉,沈念急急忙忙说道,近日灵王叛乱是不是迟迟无法平定?
沈泉点了点头,随即便猜到了沈念想说什么:嗣安,兄长知道,你想说二弟的事是吗?
沈念知道沈泉也是聪明人,没有否认:大哥,不如现今调兵回防,难不成真的要靠京城那堆贵族子弟守城?怕不是敌人还未到来,他们便全都散了。
大普初期,**皇帝将禁卫军由正规军全都换成了身强体壮的贵族子弟,当时贵族子弟不像现在,个个身强体壮,战斗力无比强悍,甚至可以用于做正规军,当时**皇帝即将实现统一大业,怎料遭受敌军偷袭,主力损失大半,迫不得已只能将京中禁卫军抽去补正规军遭受重创的空缺。
怎料当时禁卫军无比英勇,战意高昂,直接冲爆了敌军。
看看从前的禁卫军,再看看现在的禁卫军,不禁令人唏嘘,天天花天酒地,兵器都不知道怎么拿了,让他们上场,不过就是平添一些尸体而已。
沈泉苦笑道: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不过父皇现今不愿将大军的调兵权给我,明显是不信任我,即便是我想调用大军,大军也未必会听我的。
沈念没想到沈存会对沈泉如此不信任,便停滞了一会,正是这一会的时间,便等来了下人的惊慌报告。
太子陛下,周王反了!一名身穿甲胄的士兵慌张跑到二人跟前,此刻也丝毫比不上忌讳,直接在沈念面前说,周王率领大军从西域前来,一路上攻无不克,还有两城......不战而降,不知是何人封锁了信息,直到攻下五城消息才传来啊!
沈泉闻言,瞳孔瞬间放大:什么?
要是守城士兵拼死抵抗,那兴许可以撑到北边大军赶来,可现在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城中的富商和官员对朝廷已经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了,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是哪国的都无所谓。
沈泉咬了咬牙,低声骂道:这群怂货。
要是拼死抵抗,战死沙场,那么周王叛军不仅不会直攻京城,反而会激发军士战意,拼死抵抗,至少能抵挡一段时间,撑到大军支援足矣。但一个接一个的城池都不战而降,反倒会降低士气,每个人都想保命,叛军直抵京城不是不可能。
沈念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连忙看向沈泉,沈泉眉头紧皱,一句话也没说便匆匆离开,沈念出于担心,也匆忙跟上,沈泉并未阻拦,直奔安宁殿。
沈存果然在殿内,只是脸色比沈念上次见到他更差了,整个人都有点病怏怏的,见到沈念,难得露出了笑容:嗣安怎么来了?
沈念没有回答,只是站在沈泉旁边,沈泉面色严峻,跪了下来恳求道:父皇,儿臣恳请调动北方大军。
提到兵权,沈存自然有些不高兴,沈泉见他的反应,便明白沈存不知道沈易反叛的消息了,只能叹了口气,对着沈存说道:周王反了。
闻言,沈存愣了愣,像是不接受事实一般,随即便剧烈咳嗽起来:你你说什么?
宫内有人欺下瞒上,父皇不知此消息也正常。沈泉这一瞬间突然就平静下来了,全然失去了一开始的急躁,周王反叛,最重要的是如何抵御,凭靠禁军那一群乌合之众再加上周边城池的守军,无法抵御三十万精锐。
沈存也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了,不知哪来的力气站起身来怒道:他怎会反叛!朕早已将最好的都给了他,难不成他还要让朕把这个皇位给他坐吗!
女人抬起了头,面孔的主人赫然是阿燕,阿燕笑了笑,没有回答沈念,自顾自地说:作为皇帝,此刻灵王叛乱,周王必定也不会安定,宁愿猜疑从小在京城的小儿子秦王以及忠良之后李晏也不愿对不受宠的周王有一丝防备。
沈念面色有些阴沉,看着阿燕镇定自若的模样,也不愿再与她说这些了,突然问出了一句话:你是他的人吗?
阿燕的语气没有丝毫变化,仍保持一开始的镇定:公主认为是,那便是。
虽说沈念说出这句话只是试探一下阿燕,但听见阿燕说的这话,还是愣了愣,之前李晏找她要阿燕,她以为是李晏自己需要这个人,而后面发现狄蚺身边偶尔也会出现阿燕的身影,本没有多想,现在发现阿燕跟狄蚺说的话都差不多,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沈念正想说什么,一丝冰凉的触感便贴上了她的脖子,还没等多想,熟悉的男声便传来:公主来此地是想干什么?
狄蚺语气中充满了警惕,他不确定沈念发现他把阿燕藏在宫中会造成什么即使本来阿燕就是被沈念救了下来。
沈念丝毫不敢动,生怕狄蚺一个手抖就让她的脖子多出一道刀口,小命都交代在这。
狄蚺面色冷漠,看向阿燕,等着她一发令就动手。
若是我没猜错,你应当是被李晏派来我身边的,若是对我动手,先不说父皇,你如何向李晏解释?情急之下,沈念只能说出这句话,死马当做活马医地自保。
狄蚺闻言,看了一眼阿燕,见阿燕点了点头,把刀收了回去:还请公主陛下离开,我与阿燕只是短暂歇脚,很快便会离开。
毕竟沈念还是救过阿燕的命,阿燕不介意,倒是觉得狄蚺有些过激了,连忙止住了狄蚺,说道:公主且先放心,若是真发生大家所担心的事情,李将军肯定会勤王,不过是目前单有灵王一人起兵,朝廷尚能镇压,便不得擅动,若是擅自行动,最后又没有多方响应,那麻烦便大了。
说完,阿燕又想起了之前看到的那封信,勾了勾唇角。
第二十章
阿燕和沈念的紧张气氛没有持续多久,最终以狄蚺收刀,继续保护沈念为结局退步,但是经过了这件事情后,估计沈念也不太敢放心将自己的人身安全交给他了。
沈念离开后,阿燕看向狄蚺,语气中有些不满:刚刚为何要贸然动刀?
狄蚺低头不语,摘下了面具,露出了半边近乎毁容的脸。阿燕一看,不由得惊呼:狄......
只是刚开口,阿燕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连忙住口,当年狄蚺被罢相的原因不是沈存想任用林甫,据宫人所说,狄蚺因为私人怨恨刺杀文安帝最亲近的大臣兵部尚书,刺杀过程中出了一些意外,最终兵部尚书虽然死了,但事情败露,沈存罢免狄蚺的相位后将其下狱。
怎料下狱途中有人劫押送队伍,狄蚺趁乱逃走,文安帝全国悬赏了几年也没有抓到狄蚺,以为其死于逃亡路上,便不在追查狄蚺的去处。
没想到这个突然出现投靠自己的人居然就是文安初年及太宗皇帝的两朝丞相,阿燕顿时惊讶道:果真是你吗?
狄蚺怕自己吓到阿燕,又将面具戴了回去,点了点头:侥幸逃脱。
没想到狄相还活着。阿燕将声音压低喊出狄相二字,不由得在心中感慨狄蚺的能力,但她倒是百思不得其解狄蚺为何要跟着自己,便问出口来,狄相此等人才,留在沈念和李晏那能发挥最大的能力,为何要屈身跟在我一个文安帝废妃身边?
狄蚺没有什么波动地答道:我不替朝廷卖命,若不是杀李晏不成险些死在她手里,便不可能保护沈念。
阿燕闻言,没有再说下去,便让狄蚺离开去暗中保护沈念了。
沈念一连几天都没有再见到沈泉,以至于她想跟沈泉提醒一下沈易都不行,只得到了灵王攻势愈发凶猛,利用文安帝对此事不怎么上心的机会煽动群众加入队伍,本就对文安帝有怨言的农民纷纷响应,短短几日,灵王的队伍便从一开始的三万人扩大到了五万人的消息。
最终沈泉实在没办法了,调兵权看似在他手中,实则调用精锐的权利根本不在他手中,靠京城禁卫军里的大部分镀金的皇家子弟去守城,怕是连块砖都剩不下,只能调用周边几个城池的正规军去镇压灵王。
接下来就是拼运气的时候,实在抽不出兵马去防范沈易,北方的边境的大军不知情况,没有调令,不敢擅动,沈泉心知李晏此刻要是率兵赶回京城,而沈易没有反叛,那便是沈存和朝臣砍她头的机会。
但要是沈易起兵,沈泉便只能赌能否在李晏率军勤王之前撑住,撑住了便能有惊无险地化解此次危机,但兴许还会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若是没撑住那史书上就要记录大普三代而亡的事情了。
沈泉才歇息下来,转头便听见下人禀报沈念有事找自己,没来得及喝口水便又站起来去迎接沈念。
大哥,我有一件事要与你商议。见了沈泉,沈念急急忙忙说道,近日灵王叛乱是不是迟迟无法平定?
沈泉点了点头,随即便猜到了沈念想说什么:嗣安,兄长知道,你想说二弟的事是吗?
沈念知道沈泉也是聪明人,没有否认:大哥,不如现今调兵回防,难不成真的要靠京城那堆贵族子弟守城?怕不是敌人还未到来,他们便全都散了。
大普初期,**皇帝将禁卫军由正规军全都换成了身强体壮的贵族子弟,当时贵族子弟不像现在,个个身强体壮,战斗力无比强悍,甚至可以用于做正规军,当时**皇帝即将实现统一大业,怎料遭受敌军偷袭,主力损失大半,迫不得已只能将京中禁卫军抽去补正规军遭受重创的空缺。
怎料当时禁卫军无比英勇,战意高昂,直接冲爆了敌军。
看看从前的禁卫军,再看看现在的禁卫军,不禁令人唏嘘,天天花天酒地,兵器都不知道怎么拿了,让他们上场,不过就是平添一些尸体而已。
沈泉苦笑道: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不过父皇现今不愿将大军的调兵权给我,明显是不信任我,即便是我想调用大军,大军也未必会听我的。
沈念没想到沈存会对沈泉如此不信任,便停滞了一会,正是这一会的时间,便等来了下人的惊慌报告。
太子陛下,周王反了!一名身穿甲胄的士兵慌张跑到二人跟前,此刻也丝毫比不上忌讳,直接在沈念面前说,周王率领大军从西域前来,一路上攻无不克,还有两城......不战而降,不知是何人封锁了信息,直到攻下五城消息才传来啊!
沈泉闻言,瞳孔瞬间放大:什么?
要是守城士兵拼死抵抗,那兴许可以撑到北边大军赶来,可现在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城中的富商和官员对朝廷已经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了,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是哪国的都无所谓。
沈泉咬了咬牙,低声骂道:这群怂货。
要是拼死抵抗,战死沙场,那么周王叛军不仅不会直攻京城,反而会激发军士战意,拼死抵抗,至少能抵挡一段时间,撑到大军支援足矣。但一个接一个的城池都不战而降,反倒会降低士气,每个人都想保命,叛军直抵京城不是不可能。
沈念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连忙看向沈泉,沈泉眉头紧皱,一句话也没说便匆匆离开,沈念出于担心,也匆忙跟上,沈泉并未阻拦,直奔安宁殿。
沈存果然在殿内,只是脸色比沈念上次见到他更差了,整个人都有点病怏怏的,见到沈念,难得露出了笑容:嗣安怎么来了?
沈念没有回答,只是站在沈泉旁边,沈泉面色严峻,跪了下来恳求道:父皇,儿臣恳请调动北方大军。
提到兵权,沈存自然有些不高兴,沈泉见他的反应,便明白沈存不知道沈易反叛的消息了,只能叹了口气,对着沈存说道:周王反了。
闻言,沈存愣了愣,像是不接受事实一般,随即便剧烈咳嗽起来:你你说什么?
宫内有人欺下瞒上,父皇不知此消息也正常。沈泉这一瞬间突然就平静下来了,全然失去了一开始的急躁,周王反叛,最重要的是如何抵御,凭靠禁军那一群乌合之众再加上周边城池的守军,无法抵御三十万精锐。
沈存也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了,不知哪来的力气站起身来怒道:他怎会反叛!朕早已将最好的都给了他,难不成他还要让朕把这个皇位给他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