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459节
  拉多克没有想到,他最不看好的东西反而是最先卖掉的。
  他这才刚卖了两套呢,接下来又有人过来想询问:“海明威的新书套有吗?”
  “有有有,要几套?我们货有的是!”作为黑手党家族的一员,今天拉多克感觉自己要化身书商人了。
  第四十章 寻找出路
  拉多克都没有想到,现在卖的最好的商品,居然是海明威新出的文集。
  这个穿着大黄衬衫和喇叭裤的家伙,有时候夸张的和小丑一样。对他来说看的最多的书就是各种色情杂志。
  没有裸女的书,他都不知道看起来有什么意义。
  尤其是这些全都是文字,没有一点插图的东西。到底是谁要看啊!那些人是真的有病啊。
  不过拉多克很有职业素养,他可从来都不会批评自己的客户需要什么。只要客户有需要,那么拉多克就来帮您满足。
  这是来自西西里岛的职业道德。自己作为意大利移民,这是自己能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基本素质。
  拉多克的面包车里,现在装的最多的货物就是海明威的文集了。这一个单品,他每天差不多能出一百套。
  销售价格是每套十美元(精装版十美元,平装版五美元)。每卖出一套就有三美元的纯收益,自己和家族是三七开,自己能分到差不多一美元。
  光一个书籍,每天就能纯赚一百美元。还没什么风险。拉多克觉得很棒。
  “我觉得我们可以多弄一些货。”拉多克在结束了一天的销售之后,回到了家族老大德拉纳的别墅。
  他兴致勃勃的介绍着今天的销售:“今天光是卖书就纯赚了三百美元。还有其他的商品,加在一起,一天能赚一千美元。这可比卖毒品还核算。”
  “毕竟卖毒品这事情想要摆平那些警察可是很难的。可是卖这些,就不难了。”拉多克兴奋的说道。
  他说的是很现实的情况,美国的警察你要说全都不收黑钱,那是不太可能。他们中很多人其实是愿意当黑帮保护伞的。要不然像是黑手党家族这样的组织也不能在美国泛滥。
  但是在警察群体之中,也是有很多人有正义感的。比如说都是做犯罪活动,卖走私商品和卖毒品。那些有一定正义感的警察可能会看在钱的份上对走私商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毒品却没什么容忍。
  这也是拉多克觉得可以多搞一些这种东西来卖的原因。
  现在德拉纳家族在洛杉矶这边有七十多个直属成员。是洛杉矶最大的黑手党组织。
  七十多直属成员,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实际上已经很多了。真正的有组织黑社会犯罪,并不是元时空香港电影《古惑仔》里面那种。一下就叫来几百上千个。真的一次性能叫几百上千个人出来不要命的打群架,哪怕是冷兵器对决。那也不是警察部门来处理问题,而是军队出动了。
  真正的有组织的犯罪团伙里面,能有几个敢拿刀子和枪杀人的家伙,就已经是很不得了了。
  人多势众的外围成员的主要目的是分销以及站台助威罢了。
  在一个城市里,有七十个敢拿枪杀人的黑帮。已经是足以让当地警察忌惮的存在了。
  而要养活这一群敢打敢杀的家伙,德拉纳家族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钱,不然人就散了。
  他们散了,德拉纳家族就会更加没钱,然后就会陷入一个负面的死循环。
  现在司法部在大力打击毒品,德拉纳家族的生意少了很多。
  但是听着拉多克说的,一个卖走私货的小面包车,一天都能赚来一千多美元。那么德拉纳家族的老大很快就有了计较。
  “那就多搞一些。目前在洛杉矶,我们是最大的分销商。”家族老大没有说这些走私货品是哪里来的,下面的人也默契的没有问。只要能赚钱就好了,英雄不问出处,钞票不问来路。
  “既然毒品生意越发严格,那就把这种流动贩卖的小面包车给我多搞一些。拉多克,你有经验。现在我给你五万块,给我搞十几个这样的流动贩卖货品的面包车出来。在洛杉矶各个适合的地点销售。如果生意可以,那就给我搞更多的。”
  家族老大给了拉多克更多的权力,要组建流动面包车小队了。因为生意是真的好啊。
  拉多克组建了小面包车队,队十几台面包车在洛杉矶到处窜,当真是哪里的人民有需要,他们就去哪里。
  包括黑人社区!
  这帮意大利人虽然说也有歧视黑人的行为,但是他们不会和钱过不去。
  黑人掏钱了,他们就可以享受到咱们的商品。钞票不问来路嘛。
  而就这样,德拉纳家族很快成为了西海岸最大同时也是最有实力的黑手党家族。拉多克的小面包车队也是越做越大,遍布西海岸各大城市。
  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流动黑市。
  海明威的书籍在美国依旧是被禁的。准确来说是没有拿到出版许可。现在的文化产品审核权,都是在fbi的手上.
  fbi的最大老大赫克托尔对共产主义的态度,那是全美国都知道的。他反共都反魔怔了。fbi的局长自然是不会触赫克托尔霉头。
  所以即便是海明威在书里故意把中国、美国、苏联的名字全都隐匿掉,用一个个虚构的国家来写类似于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
  但是他的书依旧是不能在美国上市。但是也是多亏了他们不能在美国上市,所以海明威的书在美国卖的特别好!
  不说别的了,就德拉纳家族在西海岸的走私生意,他们在整个西海岸的几个大城市这边就已经卖了小十万套文集了。赚的比他们卖毒品赚的还多还轻松。
  更不要说,全美国还有其他帮着分销走私商品的黑帮家族了。至于他们的走私商品是哪里来的?不可说,不可说,那可是碰也不能碰的滑梯。
  所以,海明威的文集才上市了一个月吧,在美国已经卖出了十多万套了。卖的可好了,日本那边必须要加印,不断的加印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而在欧洲那边,卖的也是相当的好。因为距离上次海明威小说的发表,也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很多人都想要看看他的新书是什么样子的。
  也因为海明威小说的发布,对于很多欧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在看了海明威的小说之中,心中的想法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思变的想法了。
  ……
  北京。
  李锐难得的休息,他在和自己的双胞胎儿女李宇、李怡在客厅里玩积木。
  不过太久没搭积木了,他有些手笨。把积木碰倒了一次。在上幼儿园的两个小家伙开始嘲笑爸爸太笨了。
  李锐对此也只能是尴尬的笑了笑。
  冯媛结束了她对纺织机械和上下产业机械的全面改造工程,也终于能休息一段时间了。
  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上拿着一本海明威的新书看着。听到孩子们吵闹的声音,她抬眼看过去,嘴角露出笑容:“你们别吵爸爸了,你们自己玩积木吧。别让爸爸又把你们的积木碰倒了。”
  李锐站起身,让两个小家伙自己玩。他坐到沙发里。冯媛顺势半依在他身上道:“海明威先生的新书还真的不错。你之前说这书会对欧美的年轻人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冲击?”
  “对。”李锐点头。
  “为什么啊,我觉得这些书写的……嗯,也不是多么宣传马列主义啊。”
  “嗨,文化思想的影响,从来不是明刀明枪的。都是春风细雨的才最有用。这三本书,其实是海明威先生这十几年来自己思想转变的历程。看了他的书的人,多多少少也会走一遍海明威先生的心路历程。不能说全部都体验吧,但是能有个一二成也不少了。”李锐道。
  “而且,最重要的是此一时彼一时。已经十几年了,我们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并没有和我们拉开差距,反而是和我们越来越近了。他们的优越感越来越少了。就会有人开始反思了,为什么会这样。”
  “当有人开始思考,那么他们就会为自己的思想找一个出路了。”
  第四十一章 出去看看
  人会自己思考,然后去寻找一个出路吗?
  会的。
  从人类经历过的历史上就有无数次的证明。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一条路走到死,或者是即将走到死的时候,就会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这条出路到底是怎样?没人知道,但是总归是要走走看,去探索探索,思考思考。
  也如李锐所说的一样,最近这些年欧美国家在取得进步,但是取得的进步并不像是元时空那样,能在一部分领域直接把苏联拉爆那种。
  毕竟元时空之中,苏联在重工业领域并没有被欧美拉爆,拉爆的多是民生领域。让苏联人民长期属于低质量生活之中。这才有了苏联人民怨声载道的事情。
  毕竟钢铁和坦克可没办法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香肠和浴室里的洗发水。想要让苏联老百姓骄傲的挺起胸膛,那至少也要让苏联老百姓能每天能买得到肉制品、奶制品吧。
  而对元时空之中的中国来说也是一样。元时空的新中国太苦了,建国时期全中国的资源都处于绝对稀缺的状态。这种资源可不仅仅是说生产资料,同时还包括教育资源、生产技术,乃至于精神娱乐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处于绝对稀缺的状态的。
  就像是元时空后世,有人吐槽六七十年代的样板戏,其实样板戏的问题是样板戏本身吗?如果认真来说,肯定不是。样板戏的很多艺术价值很高,放在七十年后去看都是值得大家鼓掌的。
  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是数量!数量太少了!
  各种资源的绝对稀缺,导致了各种问题和各种诟病。
  而同时又不能指望所有的小老百姓都能和钱学森之类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一样,能知道资源绝对稀缺的情况下的困难。很多人只会想到困难的。
  而在元时空之中,中国一直到八十年代,才算是从资源绝对稀缺,转成了资源相对稀缺。
  本时空之中,这个速度显然是加快了二十年。李锐带来的网咖技术和后世的黑箱生产能力解决了很多事情。
  资源不再是绝对稀缺,也不是相对稀缺。而是变成了在部分领域的相对稀缺。
  这其中的差别很大很大。本时空之中的国内老百姓真的是能感受到一日千里的感觉。
  就像是远在西海固的李水娃结婚时候,他的大爷感慨着他前半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八大碗的婚宴,他也能吃到了。那从前都是拥有土地几百晌的大地主才能享受的。那个老人还突然想到,每隔几天就能吃个大荤菜,肉丸子什么的。
  最近五年吃肉丸子之类大荤菜的量,比他从前五十年吃肉的总量加起来还要多。最近两年更是越来越多了。
  一如北京南门菜市场门口的小摊位,卖各种食物的小摊贩越来越多。天南海北的东西都出现了。
  从前北京的老百姓吃个肉包子算是过节了。现在可就不至于了,吃个肉包子最多算是解馋,不能算是过节了。几个包子做的好的国营饭店的面点窗口,总是有老百姓再买肉包子。干什么工作的都有,有的人更是每天都会买一两个。
  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老百姓是能感受得到的。
  所以现在的新中国,在李锐主管的新闻媒体和国家电视台也是慢慢的开始放开对欧美国家的情况不断的放开。
  元时空不敢放开,可以理解,因为国家之间的差距天差之别。也只有那些坚定的革命战士敢肯定中国一定会追上他们,并超越。但是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这个觉悟的。很多人是会害怕被吓到的。尤其是冷战时期,欧美的技术和产业其实是迎来了一波腾飞的。中国和他们的差距也被拉的越来越大。
  不过本时空之中,这种情况显然是被改写的。中国的技术和产业腾飞的速度太快了。这种大踏步的前进,让更多老百姓,尤其是那些五十岁以下的青壮年一辈对国家发展和个人命运都充满了希望。
  因为进步是可视化的,生活的进步也是可视化的。很多人都是从每天勉强填饱肚子,到现在经常能吃肉。
  从过年都不一定买得起新衣服,到现在每次换季都能置办一两身新行头。
  从走路基本靠腿,到自行车、摩托车都能有,汽车多存钱也不是不能够着。
  现在的中央电视台也开始放一些美国和欧洲的纪录片、旅行片,介绍他们的风光和政体结构。
  要说欧美的现在的发达程度,那平均来说肯定是比中国好的。但是在本时空之中却几乎没什么精外。
  因为每当有人说外国发达的时候,就很快会有人跳出来:咱们过些年也能这样,到时候比他们还好。
  这高速发展带来的自信。而且因为发展速度是大家切实能感受到受的。
  所以也不太好反驳什么。
  再加上这些年,新中国的对外输出很多。所以,很多外国的人也能看到新中国的发展。
  从一穷二白,慢慢的发展到什么都开始有了。
  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可比元时空之中的小多了。
  唯一不太好的可能是现在的新中国很多城市都像大工地。
  而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再加上现在海明威的书籍开始在全球发售。在欧美国家的销售热潮引发了各种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