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449节
但是您猜现在怎么着?嘿!他们还真的就是闲的慌,所以才干这些事儿了。
六年没有回来,葛丹一家人也真实的见证了整个彭家镇的大变样了。
第二十三章 新变化
来接葛丹他们的车,就是镇上的面包车。相比于北京和其他城市里受到广大市民喜欢的北斗星微型车。
在农村这里,还是面包车更受欢迎。尤其是那种可以坐七个人的面包车。那在农村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
需要坐人的时候可以把座位塞回去坐人,不需要坐人的时候就把座椅拆出来。里面就空出一个很大的空间。
可以拉很多的农产品和家具之类的。这种面包车,怎么着都比拖拉机和三轮车坐的舒服。
如果要运人的话,有时候农村里面可不止坐七个人。
交通规则和交警警力也在完善。只不过想要纠正乡村交通规范,却是是需要大力气,现阶段还没办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这面包车就拉着葛丹一家回他们在彭家镇的家。
从前的彭家镇,虽然说是镇,但其实主要是以从前彭家村为主体的一个农村联合体。是把周围几个大的村子全都合并起来,在吸纳小的村庄组成。本质上还是一个大农村。
也就是镇政府所在的那条大马路还有点样子。那条几百米长的路上有学校有卫生所,派出所、消防站、政府大楼等等。
当时那条大路也是整个镇的商业中心。各种供销社、杂货铺全都开在这里。
其实当时就觉得很不错了,因为在苏联的乡下还未必有这种规模的农村集镇。
但是现在,整个彭家镇看起来似乎是更加的有活力了。
刚进镇外的时候,就已经看见了连片的大棚。
大棚这东西,在元时空后世看起来好像不起眼,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元时空的七十年代,农村想弄点透明塑料布当窗户都要到处去求人。因为这种材料并不易得。
即便是元时空的七十年后,在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国家,他们都无法生产透明塑料布。透光率达标,并且抗拉扯能力也达标的塑料大棚膜那更能生产的就更少了。
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就能看得出这个国家是不是有能力。
彭家镇有了连片的大棚,不仅仅是提现了他们现在农业实力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提现了国内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而眺望更远的地方,则是一片新的工厂。
来拉葛丹一家的人,也算是葛丹的熟人了。就是许大有,葛丹坐在副驾驶那直接对许大有问到:“大有哥,那边的工厂是啥啊?”
“那边啊,是食品深加工厂。咱们这边的蔬菜、鱼类,都会在那片进行深加工。然后在运出去买。”许大有脸上笑呵呵的说着。
“其实啊,彭书记早就想要你回来了,之前给你发了几次电报。你舍不得苏联的高工资。但是我和你说吧,现在在咱们这,工资也是可以的。你脑子活,比我厉害。要是早点回来,说不定现在都是个厂长、主任啥的了。”
“咱们这边的蔬菜除了供应周边县市之外,就是运输进去深加工了。那工厂建起来的时候,咱们村里的老人还不信呢,说蔬菜有啥好加工的。”
“嘿嘿,他们是没见过啊。原来蔬菜还能脱水做成蔬菜干。还可以高温消杀之后做成能长期保存的罐头。还有一些玩意儿啊,你想都想不到。有的蔬菜它是直接在里面就做成了菜了。”许大有献宝一样的说着。
这倒是让葛丹听着新鲜:“怎么说?还直接做成菜?”
“是啊,里面有一个专门的加工厂。比如说茄子吧。这玩意儿直接在工厂里加工成了鱼香茄子。成为了一种快餐软罐头。直接卖去了日本、朝鲜。那俩国家地方小啊,种菜的地方不够。而且还有那个啥……”
许大有想了想后才想起来道:“哦,书记说的工业化,尤其是日本的工业现代化很快。书记说他们日本城市里工作的人,忙起来根本没时间做饭。这种做好的菜,他们热一热,自己弄点米饭就能直接吃了。”
“那能好吃吗?而且这样做的能吃吗?”葛丹半信半疑。
“当然好吃了。”许大有直接驳斥道:“口味都是专门研发的。当然好吃了。而且要啥不能吃的。你吃肉罐头,吃香肠,咋就不能吃鱼香茄子罐头了?无非就是咱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呗。”
“我和你说,这些厂子建立起来之后,得益的可不光是我们。周边十里八乡的农民同志都收益了。之前种菜,就怕卖不出不去。蔬菜不像是粮食,保质期短。现在好了,工厂一开,直接开收。各大队各互助社在满足国家需求之后,都把多的蔬菜往咱们这送。工厂直接收了,然后做成罐头。在卖出去,多好啊。”
葛丹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五岁的葛诗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她的小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看到牛会挥手:“你好啊,小牛。”
看到马儿会挥手:“你好啊,小马。”
当然,看到小朋友也会挥手:“你好啊,小朋友。”
她转过头来看向葛丹:“爸爸,你以后就是在那些工厂里上班吗?”
葛丹看着远处的工厂,他不确定道:“大概吧。”
而当车辆进入到镇子内部,现在整个镇子都发展的大变样了。从前就一条主要马路,还有很多砂石乡道。但是现在马路铺设的四通八达。
从前只有一条主干道,现在却有了好几条。而且葛丹分明看见了在一条道上还有一个小区,小区里面都是五层的单元楼。
“咱们镇上也开始盖单元楼了?”他惊讶道。
“那当然啊,你看看咱们现在有砖瓦厂,电线厂,有食品深加工厂。这些厂子多少工人啊,而且彭书记去年正式成立了一个彭家镇集体农垦公司,把村民的土地都集中了起来租赁。”(注: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是发到农民手上的,农田一直是私有制的,本书也强调过很多次了。)
“然后把很多农民都直接变成农业工人了。去田里干活,那不是干农活,是上班去了。你说咱这还能不变样吗?”
许大有聊着天就把葛丹送到了家门口。而村里很多和葛丹有交情,也去苏联打过工的年轻人们早就在这等他了。
等他和一家人刚下车,就直接拉动了花炮。花屑飞了满天。大家都在欢迎葛丹回来,开启他的新生活。
第二十四章 近乡
“葛丹,你是终于回来了。十几年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不走了,不走了三大爷。”
“好好好,这是你闺女?来来来,三爷爷准备了红包,来叫声三太爷,太爷给你红包。”
“太爷爷~~”
“哎呀!这小姑娘声音咋这甜。红包,来来两个红包都给你。哎呀,真招人稀罕的小家伙。咋长的这么灵呢。”
“嗨呀葛丹,回来就好了。李婶和江姑姑昨天就给你把房子都收拾干净了。上上下下一点灰尘都没有了。床上用品也给你们安置好了,今天直接就可以睡。”
“哎呀!那可真的是太谢谢婶子和姑姑了!这房子,收拾起来辛苦了!”
“嗨,说哪的话啊。你婶子我现在都退休了。都不在养兔厂里工作了,每个月还能领一笔养老金。闲着也是闲着,帮你这后生收拾一下房子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啊,是咱们村最后一个在苏联打工没回来的。当年大有和他们在外面打工的都说了,你帮了他们很多忙。你在外国,咱们也帮不上你的忙。现在你要回国了,一点卫生还能不帮你搞?”
“就是。姑姑我啊,也不是帮你。你瞧瞧你这拖家带口的,还有这么水灵一个小姑娘。还有你的老丈人老丈母娘。你要拉着他们给你搞一天卫生啊。哎呀,小姑娘真好看,来给姑奶奶抱抱。哎呀,小宝贝儿,你叫什么啊。”
“姑奶奶~,我叫葛诗,诗歌的诗。”
“哎呀,真好。该上小学了吧。等会儿我让我家的小孙子给你认识认识。他上小学三年级了。以后你在镇小学读书,让他和哥哥们护着你,保证没人敢欺负你。”
“哇~!太好了!谢谢姑奶奶!”
“哎哟,招人稀罕的小宝贝诶~姑奶奶亲亲。”
在葛丹的家门口,村里关系好的人都来了。虽然说葛丹是孤儿,父母在战争时期就死了。但是他能活到这么大,也是因为村里的长辈们都想着给他一口饭吃。
虽然说长成少年的时候,他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没少做。但是现在想一想,一个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那胃口多大啊。就靠大家接济的那点粮食,他就算是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也不够填饱肚子的。
彭家村的老乡们不是圣人,被他偷吃了兔子、鸡,那也是恨不得把他吊起来打。但是彭家村的老乡们也不是坏人,如果真的要看着葛丹饿死,他们也是于心不忍的。
人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矛盾的生物。不过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的充沛,彭家村老乡们不需要在为了一口饭而奔波到死。
现在大家都说了,干啥能没有一口饭吃?反正饿不死。
现在大家的追求是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了。
现在也就没有人在意当初葛丹偷鸡摸狗的事情了。反而将其当成一桩笑谈,成为一种闲聊的谈资。
就像是几个女性拉着卓雅讲起葛丹当年偷兔子吃的事情的时候,她们都笑的很开心。完全想象不出,二十年前葛丹偷了她们家兔子吃时,她们那种就像是天塌了的表情了。
不过葛丹听到她们的话,总归是有点不得劲,所以开口道:“老几位。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也就不要提了。今天中午我请大家伙吃饭,烤兔子管够!”
葛丹此话一出,周围的彭家村的村民笑的更大声了,许大有更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到:“就吃烤兔子?太不够意思了。我们这兔子多便宜啊,还没鱼贵呢。你请大家伙吃烤鱼都比吃烤兔子强啊。”
“啊?烤兔子还不行了啊?大有,你们是飘了啊!”
“嗨,不是我们飘了。二十年前,书记在咱们村最先引入安哥拉长毛兔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二十年了,咱们彭家镇可是全安徽数一数二的安哥拉长毛兔养殖基地了。每年淘汰下来不能在产毛的兔子都会被杀了吃肉。这兔肉价格,在咱们这不贵。大街上卖的手撕兔肉,还有从四川学来的麻辣兔头到处都是。”
许大有如此说道。彭家镇的居民真的是兔肉吃的够够的了。因为安哥拉长毛兔的最大经济价值就是长毛。
在它们的养殖中,取毛的利益已经完全覆盖掉它们的养殖成本了,还有的赚头。等到兔子老了,还要杀了连毛带皮的一起取。
可以说,皮毛的利润早就够了。最后的一身兔肉反而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杀的都是老兔子,肉柴的很。口味口感其实很一般。所以在彭家镇这里,兔子肉是真的便宜。
也因为如此,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购买兔肉来当打牙祭的肉食。只不过兔肉没什么脂肪,吃起来不香。再加上老兔子的肉又柴又硬还塞牙,所以很多村民都吃的够够的了。
只有把兔肉做的口味足够重,大家伙才能吃得下去。
“你啊,要是真的想要请大家伙吃饭,还是等你工作安稳了。然后去隔壁镇上弄些烤鳗鱼来给在咱们吃吧。今天啊,咱们是每家拿出两道菜,直接在你吃饭了。”许大有哈哈的笑着说道。
原来他们隔壁镇上看着彭家镇的发展,也想着搞出一条致富的路。他们开启了鳗鱼养殖,并且建立了一个鳗鱼深加工厂。活鳗鱼想要运输到全国各地很难,但是加工成烤鳗鱼就方便多了。
刚好日本那边也喜欢吃烤鳗鱼,他们也派人过来一起搞,建成了一个加工蒲烧鳗的加工厂。咸甜咸甜的烤鳗鱼,吃起来很肥美。就是价格有些贵。
而在简单又热闹的迎接仪式之后,许大有也是喝的半醉。他搂着葛丹的肩膀说道:“当初当啊,你建房子留的那些位置,可是太他妈的对了!放冰箱的位置,我当时就没考虑。现在咱买得起冰箱了,厨房没地方放,只能放客厅了。
“还有客厅留几个电插孔,用来以后装大电视或者音响啥的。咱也没装!现在只能从别处拖一个长长的拖线板过来。哎呀,我老后悔了。当初就该和你一样的搞房子。”
许大有后悔,当初房子的设计太保守了。当初村里人都说葛丹的房子设计的太没用了。村里人那里买得起什么电器啊。现在才六七年呢,很多人家已经买得起电视和冰箱了。
这样一来,当初没有预留的插电孔,没有预留放家电的位置,全部都成了痛点。导致现在有的人家明明自建房不小,但是房间里面却乱七八糟的。电器一放,很多东西都要挪位置。
葛丹听了许大有的话,倒是听感慨的,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不然今天也是乱糟糟的。
不过这午饭吃了一半的时候,许久未见的彭学武出现了。他看见葛丹之后,直接招招手:“葛丹,卓雅,你们来一下。”
第二十五章 村通网
彭学武是许久未见了,现在的彭学武威严比从前更重了。难怪许大有之前说老书记现在是越来越有派头了。
不过也是了,现在彭家镇的人口都数万了。彭学武要管着几万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要放在封建古代,那至少是一个县令。那可是百里之侯。
尤其是刚刚在喝酒的时候听许大有说,最近两三年,彭书记在镇上狠狠的抓了一波贪污腐败的风纪。
电线厂和食品厂,以及镇政府里面几个蛀虫被他给弄下马了。还有人吃了子弹。
镇里面的人对彭学武也是越加的敬重了。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的制度比较好,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在国有大厂在搞。就连彭家镇这样的农村集体企业也在搞。
这也是因为彭学武有着想把这几个乡村集体企业做大,甚至做成国有大企业的想法,所以才会搞的这么认真。
因为国家对于乡村小集体企业的管理没有国有大企业那么严格(主要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行政资源去监管全国各个乡镇的集体小企业)。
所以有的集体企业会搞“一长制”,这也不是说乡村集体企业要和中央唱反调。主要是鞍钢制太复杂,很多乡镇集体企业根本玩不转。
这也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制在现实推广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彭学武在搞乡镇集体企业的时候也遇到过了。
六年没有回来,葛丹一家人也真实的见证了整个彭家镇的大变样了。
第二十三章 新变化
来接葛丹他们的车,就是镇上的面包车。相比于北京和其他城市里受到广大市民喜欢的北斗星微型车。
在农村这里,还是面包车更受欢迎。尤其是那种可以坐七个人的面包车。那在农村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
需要坐人的时候可以把座位塞回去坐人,不需要坐人的时候就把座椅拆出来。里面就空出一个很大的空间。
可以拉很多的农产品和家具之类的。这种面包车,怎么着都比拖拉机和三轮车坐的舒服。
如果要运人的话,有时候农村里面可不止坐七个人。
交通规则和交警警力也在完善。只不过想要纠正乡村交通规范,却是是需要大力气,现阶段还没办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这面包车就拉着葛丹一家回他们在彭家镇的家。
从前的彭家镇,虽然说是镇,但其实主要是以从前彭家村为主体的一个农村联合体。是把周围几个大的村子全都合并起来,在吸纳小的村庄组成。本质上还是一个大农村。
也就是镇政府所在的那条大马路还有点样子。那条几百米长的路上有学校有卫生所,派出所、消防站、政府大楼等等。
当时那条大路也是整个镇的商业中心。各种供销社、杂货铺全都开在这里。
其实当时就觉得很不错了,因为在苏联的乡下还未必有这种规模的农村集镇。
但是现在,整个彭家镇看起来似乎是更加的有活力了。
刚进镇外的时候,就已经看见了连片的大棚。
大棚这东西,在元时空后世看起来好像不起眼,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元时空的七十年代,农村想弄点透明塑料布当窗户都要到处去求人。因为这种材料并不易得。
即便是元时空的七十年后,在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国家,他们都无法生产透明塑料布。透光率达标,并且抗拉扯能力也达标的塑料大棚膜那更能生产的就更少了。
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就能看得出这个国家是不是有能力。
彭家镇有了连片的大棚,不仅仅是提现了他们现在农业实力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提现了国内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而眺望更远的地方,则是一片新的工厂。
来拉葛丹一家的人,也算是葛丹的熟人了。就是许大有,葛丹坐在副驾驶那直接对许大有问到:“大有哥,那边的工厂是啥啊?”
“那边啊,是食品深加工厂。咱们这边的蔬菜、鱼类,都会在那片进行深加工。然后在运出去买。”许大有脸上笑呵呵的说着。
“其实啊,彭书记早就想要你回来了,之前给你发了几次电报。你舍不得苏联的高工资。但是我和你说吧,现在在咱们这,工资也是可以的。你脑子活,比我厉害。要是早点回来,说不定现在都是个厂长、主任啥的了。”
“咱们这边的蔬菜除了供应周边县市之外,就是运输进去深加工了。那工厂建起来的时候,咱们村里的老人还不信呢,说蔬菜有啥好加工的。”
“嘿嘿,他们是没见过啊。原来蔬菜还能脱水做成蔬菜干。还可以高温消杀之后做成能长期保存的罐头。还有一些玩意儿啊,你想都想不到。有的蔬菜它是直接在里面就做成了菜了。”许大有献宝一样的说着。
这倒是让葛丹听着新鲜:“怎么说?还直接做成菜?”
“是啊,里面有一个专门的加工厂。比如说茄子吧。这玩意儿直接在工厂里加工成了鱼香茄子。成为了一种快餐软罐头。直接卖去了日本、朝鲜。那俩国家地方小啊,种菜的地方不够。而且还有那个啥……”
许大有想了想后才想起来道:“哦,书记说的工业化,尤其是日本的工业现代化很快。书记说他们日本城市里工作的人,忙起来根本没时间做饭。这种做好的菜,他们热一热,自己弄点米饭就能直接吃了。”
“那能好吃吗?而且这样做的能吃吗?”葛丹半信半疑。
“当然好吃了。”许大有直接驳斥道:“口味都是专门研发的。当然好吃了。而且要啥不能吃的。你吃肉罐头,吃香肠,咋就不能吃鱼香茄子罐头了?无非就是咱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呗。”
“我和你说,这些厂子建立起来之后,得益的可不光是我们。周边十里八乡的农民同志都收益了。之前种菜,就怕卖不出不去。蔬菜不像是粮食,保质期短。现在好了,工厂一开,直接开收。各大队各互助社在满足国家需求之后,都把多的蔬菜往咱们这送。工厂直接收了,然后做成罐头。在卖出去,多好啊。”
葛丹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五岁的葛诗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她的小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看到牛会挥手:“你好啊,小牛。”
看到马儿会挥手:“你好啊,小马。”
当然,看到小朋友也会挥手:“你好啊,小朋友。”
她转过头来看向葛丹:“爸爸,你以后就是在那些工厂里上班吗?”
葛丹看着远处的工厂,他不确定道:“大概吧。”
而当车辆进入到镇子内部,现在整个镇子都发展的大变样了。从前就一条主要马路,还有很多砂石乡道。但是现在马路铺设的四通八达。
从前只有一条主干道,现在却有了好几条。而且葛丹分明看见了在一条道上还有一个小区,小区里面都是五层的单元楼。
“咱们镇上也开始盖单元楼了?”他惊讶道。
“那当然啊,你看看咱们现在有砖瓦厂,电线厂,有食品深加工厂。这些厂子多少工人啊,而且彭书记去年正式成立了一个彭家镇集体农垦公司,把村民的土地都集中了起来租赁。”(注: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是发到农民手上的,农田一直是私有制的,本书也强调过很多次了。)
“然后把很多农民都直接变成农业工人了。去田里干活,那不是干农活,是上班去了。你说咱这还能不变样吗?”
许大有聊着天就把葛丹送到了家门口。而村里很多和葛丹有交情,也去苏联打过工的年轻人们早就在这等他了。
等他和一家人刚下车,就直接拉动了花炮。花屑飞了满天。大家都在欢迎葛丹回来,开启他的新生活。
第二十四章 近乡
“葛丹,你是终于回来了。十几年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不走了,不走了三大爷。”
“好好好,这是你闺女?来来来,三爷爷准备了红包,来叫声三太爷,太爷给你红包。”
“太爷爷~~”
“哎呀!这小姑娘声音咋这甜。红包,来来两个红包都给你。哎呀,真招人稀罕的小家伙。咋长的这么灵呢。”
“嗨呀葛丹,回来就好了。李婶和江姑姑昨天就给你把房子都收拾干净了。上上下下一点灰尘都没有了。床上用品也给你们安置好了,今天直接就可以睡。”
“哎呀!那可真的是太谢谢婶子和姑姑了!这房子,收拾起来辛苦了!”
“嗨,说哪的话啊。你婶子我现在都退休了。都不在养兔厂里工作了,每个月还能领一笔养老金。闲着也是闲着,帮你这后生收拾一下房子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啊,是咱们村最后一个在苏联打工没回来的。当年大有和他们在外面打工的都说了,你帮了他们很多忙。你在外国,咱们也帮不上你的忙。现在你要回国了,一点卫生还能不帮你搞?”
“就是。姑姑我啊,也不是帮你。你瞧瞧你这拖家带口的,还有这么水灵一个小姑娘。还有你的老丈人老丈母娘。你要拉着他们给你搞一天卫生啊。哎呀,小姑娘真好看,来给姑奶奶抱抱。哎呀,小宝贝儿,你叫什么啊。”
“姑奶奶~,我叫葛诗,诗歌的诗。”
“哎呀,真好。该上小学了吧。等会儿我让我家的小孙子给你认识认识。他上小学三年级了。以后你在镇小学读书,让他和哥哥们护着你,保证没人敢欺负你。”
“哇~!太好了!谢谢姑奶奶!”
“哎哟,招人稀罕的小宝贝诶~姑奶奶亲亲。”
在葛丹的家门口,村里关系好的人都来了。虽然说葛丹是孤儿,父母在战争时期就死了。但是他能活到这么大,也是因为村里的长辈们都想着给他一口饭吃。
虽然说长成少年的时候,他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没少做。但是现在想一想,一个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那胃口多大啊。就靠大家接济的那点粮食,他就算是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也不够填饱肚子的。
彭家村的老乡们不是圣人,被他偷吃了兔子、鸡,那也是恨不得把他吊起来打。但是彭家村的老乡们也不是坏人,如果真的要看着葛丹饿死,他们也是于心不忍的。
人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矛盾的生物。不过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的充沛,彭家村老乡们不需要在为了一口饭而奔波到死。
现在大家都说了,干啥能没有一口饭吃?反正饿不死。
现在大家的追求是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了。
现在也就没有人在意当初葛丹偷鸡摸狗的事情了。反而将其当成一桩笑谈,成为一种闲聊的谈资。
就像是几个女性拉着卓雅讲起葛丹当年偷兔子吃的事情的时候,她们都笑的很开心。完全想象不出,二十年前葛丹偷了她们家兔子吃时,她们那种就像是天塌了的表情了。
不过葛丹听到她们的话,总归是有点不得劲,所以开口道:“老几位。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也就不要提了。今天中午我请大家伙吃饭,烤兔子管够!”
葛丹此话一出,周围的彭家村的村民笑的更大声了,许大有更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到:“就吃烤兔子?太不够意思了。我们这兔子多便宜啊,还没鱼贵呢。你请大家伙吃烤鱼都比吃烤兔子强啊。”
“啊?烤兔子还不行了啊?大有,你们是飘了啊!”
“嗨,不是我们飘了。二十年前,书记在咱们村最先引入安哥拉长毛兔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二十年了,咱们彭家镇可是全安徽数一数二的安哥拉长毛兔养殖基地了。每年淘汰下来不能在产毛的兔子都会被杀了吃肉。这兔肉价格,在咱们这不贵。大街上卖的手撕兔肉,还有从四川学来的麻辣兔头到处都是。”
许大有如此说道。彭家镇的居民真的是兔肉吃的够够的了。因为安哥拉长毛兔的最大经济价值就是长毛。
在它们的养殖中,取毛的利益已经完全覆盖掉它们的养殖成本了,还有的赚头。等到兔子老了,还要杀了连毛带皮的一起取。
可以说,皮毛的利润早就够了。最后的一身兔肉反而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杀的都是老兔子,肉柴的很。口味口感其实很一般。所以在彭家镇这里,兔子肉是真的便宜。
也因为如此,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购买兔肉来当打牙祭的肉食。只不过兔肉没什么脂肪,吃起来不香。再加上老兔子的肉又柴又硬还塞牙,所以很多村民都吃的够够的了。
只有把兔肉做的口味足够重,大家伙才能吃得下去。
“你啊,要是真的想要请大家伙吃饭,还是等你工作安稳了。然后去隔壁镇上弄些烤鳗鱼来给在咱们吃吧。今天啊,咱们是每家拿出两道菜,直接在你吃饭了。”许大有哈哈的笑着说道。
原来他们隔壁镇上看着彭家镇的发展,也想着搞出一条致富的路。他们开启了鳗鱼养殖,并且建立了一个鳗鱼深加工厂。活鳗鱼想要运输到全国各地很难,但是加工成烤鳗鱼就方便多了。
刚好日本那边也喜欢吃烤鳗鱼,他们也派人过来一起搞,建成了一个加工蒲烧鳗的加工厂。咸甜咸甜的烤鳗鱼,吃起来很肥美。就是价格有些贵。
而在简单又热闹的迎接仪式之后,许大有也是喝的半醉。他搂着葛丹的肩膀说道:“当初当啊,你建房子留的那些位置,可是太他妈的对了!放冰箱的位置,我当时就没考虑。现在咱买得起冰箱了,厨房没地方放,只能放客厅了。
“还有客厅留几个电插孔,用来以后装大电视或者音响啥的。咱也没装!现在只能从别处拖一个长长的拖线板过来。哎呀,我老后悔了。当初就该和你一样的搞房子。”
许大有后悔,当初房子的设计太保守了。当初村里人都说葛丹的房子设计的太没用了。村里人那里买得起什么电器啊。现在才六七年呢,很多人家已经买得起电视和冰箱了。
这样一来,当初没有预留的插电孔,没有预留放家电的位置,全部都成了痛点。导致现在有的人家明明自建房不小,但是房间里面却乱七八糟的。电器一放,很多东西都要挪位置。
葛丹听了许大有的话,倒是听感慨的,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不然今天也是乱糟糟的。
不过这午饭吃了一半的时候,许久未见的彭学武出现了。他看见葛丹之后,直接招招手:“葛丹,卓雅,你们来一下。”
第二十五章 村通网
彭学武是许久未见了,现在的彭学武威严比从前更重了。难怪许大有之前说老书记现在是越来越有派头了。
不过也是了,现在彭家镇的人口都数万了。彭学武要管着几万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要放在封建古代,那至少是一个县令。那可是百里之侯。
尤其是刚刚在喝酒的时候听许大有说,最近两三年,彭书记在镇上狠狠的抓了一波贪污腐败的风纪。
电线厂和食品厂,以及镇政府里面几个蛀虫被他给弄下马了。还有人吃了子弹。
镇里面的人对彭学武也是越加的敬重了。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的制度比较好,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在国有大厂在搞。就连彭家镇这样的农村集体企业也在搞。
这也是因为彭学武有着想把这几个乡村集体企业做大,甚至做成国有大企业的想法,所以才会搞的这么认真。
因为国家对于乡村小集体企业的管理没有国有大企业那么严格(主要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行政资源去监管全国各个乡镇的集体小企业)。
所以有的集体企业会搞“一长制”,这也不是说乡村集体企业要和中央唱反调。主要是鞍钢制太复杂,很多乡镇集体企业根本玩不转。
这也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制在现实推广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彭学武在搞乡镇集体企业的时候也遇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