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426节
他们既不会做饭,住的宿舍也没开火的条件。
本来想要来南门菜市场附近看看有啥可吃的,可是一群人转了一圈,实在是没什么胃口。
“就饼子、馒头。猪肉包子早上就卖完了。有油水的煎饼也卖完了。就剩下死面饼子和杂粮馒头了。”有一人哀叹道:“难不成我们这四天就要靠杂粮馒头兑咸菜了。”
又有一人道:“卤肉店也买不着东西了,只能去搞些咸菜疙瘩了。”
还有一个带着眼镜的年轻人道:“要不然咱们去国营饭店搓一顿?去东来顺吃顿涮肉怎么样?”
“小许,你这工资刚涨个七八块,就想要去潇洒了?东来顺涮肉一盘要一块钱,就那么些。你不吃个三五盘都不顶饱的。你连吃四天,把一个月的工资都造了啊?”刚刚那个说要买馒头的青年不悦的说道:“日子真不过了?不给老家父母寄钱了?”
“要不然咱们还是去吃炒饼吧。路口的国营人民二食堂的便宜。”被怼了之后,眼镜青年到是不恼,因为想一想。这一个月就把钱都吃了,也太败家子了。
“人民二食堂的炒饼难吃死了。舍不得放油放酱。就一点盐味,一盘还收三毛五分钱。还不如吃馒头咸菜呢。”
就在众人争论该吃啥经济又实惠的时候,有个青年跑了进来道:“同志们,我刚刚发现在菜市场门口来了个新摊子。两口铁锅咕嘟咕嘟冒泡,可香了。挂着东京风味和重庆风味的牌子呢。”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群年轻人走到了刚刚支起摊子的李青面前。眼镜男打量着招牌上的字。
“师傅,怎么就东京风味,怎么就重庆风味了?”眼镜男看的稀奇。
不光是他,那些同伴也看的稀奇。因为真的没有见过啊。
李青这刚开摊,还没生意呢。食材串串还在锅子里咕嘟着。他看到这些年轻人后,立马想到了张福给他交代的话语。
他说道:“这东京风味是日本口味来的关东煮。用木鱼花和海带弄得汤底,吃的一个鲜味。这重庆风味的是麻辣烫。用花椒、辣椒、生姜、大蒜、洋葱几十种香辛料混合在一起,再用油熬出来的。”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都是没见过的玩意儿。
这年头大家一般都是吃家里或者是食堂。受限于技术传播和物料传播,很多人这一辈子就吃过那么几种东西。很多厨师一辈子也就只会一个地方的菜。
就像是这些年轻人所在的单位,他们食堂的厨子就只会北京河北一带的烹饪技法,而且还不老熟练的。算不上大厨,只能说做饭不难吃。
这种新奇的玩意儿自然是吸引了这些年轻人的注意。
“同志,怎么卖的?”
“全部都是四分钱一串。有海带、萝卜、豆腐、豆皮、花菜、千页豆腐等等。”
“到是不贵。”
年轻人合计了一下,那关东煮不提。这麻辣烫表面飘着一层红油,看着就油水足。四分钱一串不贵。毕竟人民二食堂没油没酱的炒饼也卖三毛五一份呢。
“哥几个,要不然咱们今天吃点新奇的玩意儿?”有人提议。
当即就有人让李青捞串串吃了。年轻人都是选择麻辣烫,因为麻辣烫看着有油水,这四分钱感觉花的值。
吃进肚子里,这些年轻人也被麻辣烫的热辣给呛的咳嗽。但是这种刺激是他们没吃过的。
吃了就停不下来。
一直到吃的实在是太辣了,整个人斯哈的不行了,才要了几个关东煮不辣的串串来压一下。
还有人去菜市场旁边买了几个高粱馒头,年轻人把高粱馒头当主食。再把串串当菜,一口串一口馒头。
两个馒头七八个串,年轻人们也吃了个肚皮滚圆。关键是这样的消费也不贵。加起来也不到四毛钱。比吃炒饼合算多了。毕竟这是有菜又有主食,比光吃主食舒服多了。
这一帮年轻人围在这吃串串,自然也会吸引着其他客人前来。
没多大一会儿,李青的摊子前面已经围满了人。
有和这些年轻人一样,单位放假休息,没食堂吃所以出来觅食的年轻人。
也有带着孩子出来买菜的父母,给孩子买两串尝尝新奇的。
还有谈恋爱的青年男女要了几串垫肚子,然后继续谈恋爱的。
各种人都有。
正如张福之前所说的,伴随着工资的上调,人民消费的欲望会越发的强烈。虽然说物价也会跟着涨,但是在可控范围内的适度通胀对国民经济是有益处的。
而这还仅仅是刚开始,大家还不适应。等到第一波的适度通胀开始对国内经济开始第一轮促进之后,大家才会发现市场会变得越来越繁荣,人民也会越来越敢于花钱了。
但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为开小摊子的李青已经感受到了经济上升的暖流了。
中午十二点半,他准备卖一天的食材就已经卖完了。一点都没剩下。
他下午还打算支个摊,于是趁着下午不是饭点的时候,他加急采购了一批食材,下午接着卖。
现在的老百姓,对于采购大件贵重物品还是很谨慎。但是对于这种几分钱小串串的消费,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在意了。
当整个国庆四天结束,李青才有时间好好的盘点一下自己这四天到底赚了多少钱。
刚好张福也来看他,看看自己出的这个主意能不能帮到自己的老朋友。
张福看着李青夫妻俩数钱,然后在刨掉食材、煤火等成本开支,最后李青颤颤巍巍不可置信的说道:“二十八块钱!这四天就赚了二十八块?我在工厂当搬运工一个月才五十块钱啊。就算是这个月开始涨工资,也就六十来块钱啊。这四天就赚了我半个月的工资?!”
张福却在这个时候提醒道:“李青,不能这么算。国庆节四天是特殊时期,生意好是正常的。好多单位的食堂不开火,好多住宿舍的年轻人不会做饭也没法做饭。这些天国营饭店的生意都好上许多。等到平日,一天能赚两三块钱的利润就很不错了。”
李青却已经知足了:“一天能赚两三块就很好了。这在食品厂要当上大师傅,或者是领导才有的工资呢!”
张福心道,账不能单纯的这么算。个体户的风险都要落在个体户自己身上。和单位里上班不一样。单位里上班,风险系数主要是单位承担了。只能说有利有弊。
不过现在李青和他媳妇正开心呢,这个事情就先不提了。
张福道:“那你觉得行,那就好好干。”
“嗯。”李青点了点头,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对着媳妇说道:“给我几块钱。”
李青媳妇诧异:“干嘛用?”
李青道:“去看那个被我撞断腿的老张哥,张山那里去看看。”
张福有些好奇:“你去,你不怕人埋怨你啊?”
“哎,做错事了,总要承担错误。我之前被厂里开了,也没了正经收入,想去看看张老哥都没钱买礼物。现在听说他出院了,我想要去看看,去道歉。”
听着李青这么说,张福竖起大拇指:“行,是个爷们。我骑自行车来的,我带着你去。”
第二百六十六章 合作、油旋、升级
李青揣着五块钱,张福带着他去了街道上的副食品供应社。
“同志,要两斤饼干。在拿一斤奶糖,还有罐头也给我两个……”
五块钱的购买力在现在还是很可观的。副食品供应社里的钙奶饼干是六毛钱一斤,奶糖是一块二一斤。罐头的价格根据里面的内容不同而不同。最贵的是牛肉罐头,喜悦四百五十克装的牛肉罐头一个要三块五毛钱,还经常买不到。
不过牛肉罐头对现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太奢侈了。一般情况下,大家能买些午餐肉罐头就不错了。一般含量肉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午餐肉罐头(五百克)的价格是一块五毛钱。
最便宜的是各种鱼类的罐头。
得益于现在国内一直在发展水产(海洋与淡水都有)养殖,这些年初见规模,最直接的就是很多鱼类的罐头价格下去了。
比如鲮鱼罐头一个的价格就八毛钱,和买一斤肉的价格差不多。不过鲮鱼罐头里面有油,有很多豆豉。买回来直接就可以吃了,不用自己在花煤火费和调料,算起来其实也挺合适的。是送人的好礼物。
还有一些水果罐头,现在这年头物流不发达,北方是很难吃到南方的时令水果的。还有一些水果比如黄桃,它就适合做成罐头吃。没有经过改良的黄桃纤维很粗,直接吃的口感远不如水蜜桃。
但是做成罐头就很好了,因为罐头要高温消杀,黄桃相对粗的纤维让它做成罐头后不至于高温消杀而显得太软。口感上还是非常有桃子的感觉。
两斤饼干、一斤奶糖、两个鲮鱼罐头、一个黄桃罐头,最后张福还借给李青一块钱,让他剩下的钱刚好购买两斤猪油。
一个网兜装的满满当当的,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去拜访人家是重礼了。
女婿头年回拜丈人家一般都提不了这老些东西。
张山住的地方是北京市委统一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名字就叫工人新村七村。这一整片都是保障性住房,全都是五层楼的红砖建筑矮楼。
楼里的房型一般是从套内二十五平米到七十平米不等。
二十五平米的套内面积就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格局,小是小,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般是给刚结婚的年轻夫妻准备的。
如果孩子还小,那么在这小房子里也能将就一下。
大一点的是五十平米,套内两室一厅的房型。这种房型就宽敞多了。一个卧室能有十三到十五平米大小。一些家里孩子多的人家会把两个大卧室隔成三个甚至四个小卧室。这样能住下五六口人。
最大的户型就是七十平米的了,这种是套三的户型,已经不属于保障性住房了。属于改善型住房,这就不是缴纳租金长租的方式来住了。而是需要花钱购买了。
同样,这种房子是住的最舒服的。一般都有南北双阳台,而且房子里面有三个房间。一家四个或者五口住进去也有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
听起来这些房子都不大,但是现在这个年代中国还没建筑面积和公摊的说法。阳台这些也是不计入住屋面积的。
所以一个使用面积七十平米的房子,其实相当于一个有公摊面积九十多平米的商品房差不多了。
而越小的户型越是显得有性价比,毕竟元时空后世一个建筑面积四十平米的小户型公寓,最后实用面积能不能有二十五平米都需要值得思考。毕竟越小的户型公摊的比例越大。
张山一家五口人,住在一个五十平米的住房里。这是张山前年评选上厂里先进后,刚好有这么一个大的保障性住房名额空出来,就让他家去住了。
现在的小区没有物业,基本上是居委会组织楼栋里的居民搞自治。
每个楼栋里面选出楼长,然后安排居住在里面的居民自己搞卫生。每个月都会有卫生评比,如果有的住户一直不保持楼栋和小区里的公共卫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话,房管局、居委会、单位三方查实后是可以取消这一户人家在保障性住房内的居住权力的。
毕竟都是福利性的住房,你要还不好好保持,随意破坏损毁的话。那么离开这里也是很合理的。
张山一家住在七村十二栋的一楼。从前张山一家还嫌这一楼的采光不好,一直想要看能不能要到三楼的住房。
不过现在张山的腿断了,现在倒是觉得一楼好了。
当张福和李青提着礼物来到张山家里的时候,张山正坐在外面糊纸壳子。
看到张山,李青的眼泪就要掉下来了:“老张哥,我……”
张山抬起头看见张福和李青,一看李青的模样,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小李啊,来来来,坐。你个大男人哭什么啊。”
老张哥是个敞亮人,没说任何李青搬运的时候把他腿撞断的事情。反而是招呼李青坐下。
张福眼神微微大量了一下张哥短裤下的左腿,小腿有一些变形。这是已经从医院里治好了的情况。看起来是接不好,以后有一条腿是不好用了。
一条腿使不上力气,那一个壮劳力算是废了。张山看起来三四十岁的模样,正是一个男人压力最大的时候。上有老下有下。
“张哥,我对不起你啊!”李青一下就给张山跪下了。
“你这是干啥,你干啥你。你又不是故意撞我的。起来起来。”张山想要把李青拉扯起来,但是拉了两次没拉动。
听见门口的响动,在屋里忙活卫生的张山老婆走出了门。一看门口的李青,她气不打一处来。
“李青,你还有脸来呢。我家老张都是因为你,现在腿断了,厂里工作也不能做了。你怎么还有脸来的?!”张山的老婆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委婉,直接就是直抒胸臆的开骂。
也确实是如此,张山家里就靠着张山在厂里上班一个月六十块钱。张山老婆就是在家里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偶尔从街道接一下糊纸壳的活来补贴一下家用,也赚不到几个钱。
这下张山在厂里不能工作了,家里自然是压力大了。
张福听到这话皱眉:“怎么?张山哥这是工伤,厂里不管?还把他给开了?”
本来想要来南门菜市场附近看看有啥可吃的,可是一群人转了一圈,实在是没什么胃口。
“就饼子、馒头。猪肉包子早上就卖完了。有油水的煎饼也卖完了。就剩下死面饼子和杂粮馒头了。”有一人哀叹道:“难不成我们这四天就要靠杂粮馒头兑咸菜了。”
又有一人道:“卤肉店也买不着东西了,只能去搞些咸菜疙瘩了。”
还有一个带着眼镜的年轻人道:“要不然咱们去国营饭店搓一顿?去东来顺吃顿涮肉怎么样?”
“小许,你这工资刚涨个七八块,就想要去潇洒了?东来顺涮肉一盘要一块钱,就那么些。你不吃个三五盘都不顶饱的。你连吃四天,把一个月的工资都造了啊?”刚刚那个说要买馒头的青年不悦的说道:“日子真不过了?不给老家父母寄钱了?”
“要不然咱们还是去吃炒饼吧。路口的国营人民二食堂的便宜。”被怼了之后,眼镜青年到是不恼,因为想一想。这一个月就把钱都吃了,也太败家子了。
“人民二食堂的炒饼难吃死了。舍不得放油放酱。就一点盐味,一盘还收三毛五分钱。还不如吃馒头咸菜呢。”
就在众人争论该吃啥经济又实惠的时候,有个青年跑了进来道:“同志们,我刚刚发现在菜市场门口来了个新摊子。两口铁锅咕嘟咕嘟冒泡,可香了。挂着东京风味和重庆风味的牌子呢。”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群年轻人走到了刚刚支起摊子的李青面前。眼镜男打量着招牌上的字。
“师傅,怎么就东京风味,怎么就重庆风味了?”眼镜男看的稀奇。
不光是他,那些同伴也看的稀奇。因为真的没有见过啊。
李青这刚开摊,还没生意呢。食材串串还在锅子里咕嘟着。他看到这些年轻人后,立马想到了张福给他交代的话语。
他说道:“这东京风味是日本口味来的关东煮。用木鱼花和海带弄得汤底,吃的一个鲜味。这重庆风味的是麻辣烫。用花椒、辣椒、生姜、大蒜、洋葱几十种香辛料混合在一起,再用油熬出来的。”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都是没见过的玩意儿。
这年头大家一般都是吃家里或者是食堂。受限于技术传播和物料传播,很多人这一辈子就吃过那么几种东西。很多厨师一辈子也就只会一个地方的菜。
就像是这些年轻人所在的单位,他们食堂的厨子就只会北京河北一带的烹饪技法,而且还不老熟练的。算不上大厨,只能说做饭不难吃。
这种新奇的玩意儿自然是吸引了这些年轻人的注意。
“同志,怎么卖的?”
“全部都是四分钱一串。有海带、萝卜、豆腐、豆皮、花菜、千页豆腐等等。”
“到是不贵。”
年轻人合计了一下,那关东煮不提。这麻辣烫表面飘着一层红油,看着就油水足。四分钱一串不贵。毕竟人民二食堂没油没酱的炒饼也卖三毛五一份呢。
“哥几个,要不然咱们今天吃点新奇的玩意儿?”有人提议。
当即就有人让李青捞串串吃了。年轻人都是选择麻辣烫,因为麻辣烫看着有油水,这四分钱感觉花的值。
吃进肚子里,这些年轻人也被麻辣烫的热辣给呛的咳嗽。但是这种刺激是他们没吃过的。
吃了就停不下来。
一直到吃的实在是太辣了,整个人斯哈的不行了,才要了几个关东煮不辣的串串来压一下。
还有人去菜市场旁边买了几个高粱馒头,年轻人把高粱馒头当主食。再把串串当菜,一口串一口馒头。
两个馒头七八个串,年轻人们也吃了个肚皮滚圆。关键是这样的消费也不贵。加起来也不到四毛钱。比吃炒饼合算多了。毕竟这是有菜又有主食,比光吃主食舒服多了。
这一帮年轻人围在这吃串串,自然也会吸引着其他客人前来。
没多大一会儿,李青的摊子前面已经围满了人。
有和这些年轻人一样,单位放假休息,没食堂吃所以出来觅食的年轻人。
也有带着孩子出来买菜的父母,给孩子买两串尝尝新奇的。
还有谈恋爱的青年男女要了几串垫肚子,然后继续谈恋爱的。
各种人都有。
正如张福之前所说的,伴随着工资的上调,人民消费的欲望会越发的强烈。虽然说物价也会跟着涨,但是在可控范围内的适度通胀对国民经济是有益处的。
而这还仅仅是刚开始,大家还不适应。等到第一波的适度通胀开始对国内经济开始第一轮促进之后,大家才会发现市场会变得越来越繁荣,人民也会越来越敢于花钱了。
但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为开小摊子的李青已经感受到了经济上升的暖流了。
中午十二点半,他准备卖一天的食材就已经卖完了。一点都没剩下。
他下午还打算支个摊,于是趁着下午不是饭点的时候,他加急采购了一批食材,下午接着卖。
现在的老百姓,对于采购大件贵重物品还是很谨慎。但是对于这种几分钱小串串的消费,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在意了。
当整个国庆四天结束,李青才有时间好好的盘点一下自己这四天到底赚了多少钱。
刚好张福也来看他,看看自己出的这个主意能不能帮到自己的老朋友。
张福看着李青夫妻俩数钱,然后在刨掉食材、煤火等成本开支,最后李青颤颤巍巍不可置信的说道:“二十八块钱!这四天就赚了二十八块?我在工厂当搬运工一个月才五十块钱啊。就算是这个月开始涨工资,也就六十来块钱啊。这四天就赚了我半个月的工资?!”
张福却在这个时候提醒道:“李青,不能这么算。国庆节四天是特殊时期,生意好是正常的。好多单位的食堂不开火,好多住宿舍的年轻人不会做饭也没法做饭。这些天国营饭店的生意都好上许多。等到平日,一天能赚两三块钱的利润就很不错了。”
李青却已经知足了:“一天能赚两三块就很好了。这在食品厂要当上大师傅,或者是领导才有的工资呢!”
张福心道,账不能单纯的这么算。个体户的风险都要落在个体户自己身上。和单位里上班不一样。单位里上班,风险系数主要是单位承担了。只能说有利有弊。
不过现在李青和他媳妇正开心呢,这个事情就先不提了。
张福道:“那你觉得行,那就好好干。”
“嗯。”李青点了点头,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对着媳妇说道:“给我几块钱。”
李青媳妇诧异:“干嘛用?”
李青道:“去看那个被我撞断腿的老张哥,张山那里去看看。”
张福有些好奇:“你去,你不怕人埋怨你啊?”
“哎,做错事了,总要承担错误。我之前被厂里开了,也没了正经收入,想去看看张老哥都没钱买礼物。现在听说他出院了,我想要去看看,去道歉。”
听着李青这么说,张福竖起大拇指:“行,是个爷们。我骑自行车来的,我带着你去。”
第二百六十六章 合作、油旋、升级
李青揣着五块钱,张福带着他去了街道上的副食品供应社。
“同志,要两斤饼干。在拿一斤奶糖,还有罐头也给我两个……”
五块钱的购买力在现在还是很可观的。副食品供应社里的钙奶饼干是六毛钱一斤,奶糖是一块二一斤。罐头的价格根据里面的内容不同而不同。最贵的是牛肉罐头,喜悦四百五十克装的牛肉罐头一个要三块五毛钱,还经常买不到。
不过牛肉罐头对现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太奢侈了。一般情况下,大家能买些午餐肉罐头就不错了。一般含量肉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午餐肉罐头(五百克)的价格是一块五毛钱。
最便宜的是各种鱼类的罐头。
得益于现在国内一直在发展水产(海洋与淡水都有)养殖,这些年初见规模,最直接的就是很多鱼类的罐头价格下去了。
比如鲮鱼罐头一个的价格就八毛钱,和买一斤肉的价格差不多。不过鲮鱼罐头里面有油,有很多豆豉。买回来直接就可以吃了,不用自己在花煤火费和调料,算起来其实也挺合适的。是送人的好礼物。
还有一些水果罐头,现在这年头物流不发达,北方是很难吃到南方的时令水果的。还有一些水果比如黄桃,它就适合做成罐头吃。没有经过改良的黄桃纤维很粗,直接吃的口感远不如水蜜桃。
但是做成罐头就很好了,因为罐头要高温消杀,黄桃相对粗的纤维让它做成罐头后不至于高温消杀而显得太软。口感上还是非常有桃子的感觉。
两斤饼干、一斤奶糖、两个鲮鱼罐头、一个黄桃罐头,最后张福还借给李青一块钱,让他剩下的钱刚好购买两斤猪油。
一个网兜装的满满当当的,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去拜访人家是重礼了。
女婿头年回拜丈人家一般都提不了这老些东西。
张山住的地方是北京市委统一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名字就叫工人新村七村。这一整片都是保障性住房,全都是五层楼的红砖建筑矮楼。
楼里的房型一般是从套内二十五平米到七十平米不等。
二十五平米的套内面积就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格局,小是小,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般是给刚结婚的年轻夫妻准备的。
如果孩子还小,那么在这小房子里也能将就一下。
大一点的是五十平米,套内两室一厅的房型。这种房型就宽敞多了。一个卧室能有十三到十五平米大小。一些家里孩子多的人家会把两个大卧室隔成三个甚至四个小卧室。这样能住下五六口人。
最大的户型就是七十平米的了,这种是套三的户型,已经不属于保障性住房了。属于改善型住房,这就不是缴纳租金长租的方式来住了。而是需要花钱购买了。
同样,这种房子是住的最舒服的。一般都有南北双阳台,而且房子里面有三个房间。一家四个或者五口住进去也有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
听起来这些房子都不大,但是现在这个年代中国还没建筑面积和公摊的说法。阳台这些也是不计入住屋面积的。
所以一个使用面积七十平米的房子,其实相当于一个有公摊面积九十多平米的商品房差不多了。
而越小的户型越是显得有性价比,毕竟元时空后世一个建筑面积四十平米的小户型公寓,最后实用面积能不能有二十五平米都需要值得思考。毕竟越小的户型公摊的比例越大。
张山一家五口人,住在一个五十平米的住房里。这是张山前年评选上厂里先进后,刚好有这么一个大的保障性住房名额空出来,就让他家去住了。
现在的小区没有物业,基本上是居委会组织楼栋里的居民搞自治。
每个楼栋里面选出楼长,然后安排居住在里面的居民自己搞卫生。每个月都会有卫生评比,如果有的住户一直不保持楼栋和小区里的公共卫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话,房管局、居委会、单位三方查实后是可以取消这一户人家在保障性住房内的居住权力的。
毕竟都是福利性的住房,你要还不好好保持,随意破坏损毁的话。那么离开这里也是很合理的。
张山一家住在七村十二栋的一楼。从前张山一家还嫌这一楼的采光不好,一直想要看能不能要到三楼的住房。
不过现在张山的腿断了,现在倒是觉得一楼好了。
当张福和李青提着礼物来到张山家里的时候,张山正坐在外面糊纸壳子。
看到张山,李青的眼泪就要掉下来了:“老张哥,我……”
张山抬起头看见张福和李青,一看李青的模样,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小李啊,来来来,坐。你个大男人哭什么啊。”
老张哥是个敞亮人,没说任何李青搬运的时候把他腿撞断的事情。反而是招呼李青坐下。
张福眼神微微大量了一下张哥短裤下的左腿,小腿有一些变形。这是已经从医院里治好了的情况。看起来是接不好,以后有一条腿是不好用了。
一条腿使不上力气,那一个壮劳力算是废了。张山看起来三四十岁的模样,正是一个男人压力最大的时候。上有老下有下。
“张哥,我对不起你啊!”李青一下就给张山跪下了。
“你这是干啥,你干啥你。你又不是故意撞我的。起来起来。”张山想要把李青拉扯起来,但是拉了两次没拉动。
听见门口的响动,在屋里忙活卫生的张山老婆走出了门。一看门口的李青,她气不打一处来。
“李青,你还有脸来呢。我家老张都是因为你,现在腿断了,厂里工作也不能做了。你怎么还有脸来的?!”张山的老婆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委婉,直接就是直抒胸臆的开骂。
也确实是如此,张山家里就靠着张山在厂里上班一个月六十块钱。张山老婆就是在家里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偶尔从街道接一下糊纸壳的活来补贴一下家用,也赚不到几个钱。
这下张山在厂里不能工作了,家里自然是压力大了。
张福听到这话皱眉:“怎么?张山哥这是工伤,厂里不管?还把他给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