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52节
  而在二楼则是两间卧室,还设计了一个书房。这设计当时还让村里的人笑话呢,说葛丹都没有读什么书,还搞书房干啥。瞎子打灯笼?
  不过葛丹却是振振有词:“我没有读什么书,难道我的孩子就不要读了?以后咱们农村的孩子就要没文化的一代代下去?”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也很提气。
  而到了三楼,则是设计了两个大主卧和起居室。
  而老丈母娘对老伴说道:“你觉得这房子怎么样?”
  “还……不错。”这样的房子,老丈人没有办法说这个房子不好。
  而丈母娘继续道:“你知道这个村子才发展了几年?”
  “嗯?”
  “才十几年!”
  第一百四十四章 也许没有错
  “才十几年?”老丈人
  老丈人站在三楼的窗口,看见了彭家村的大半个面貌。
  整个彭家村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算得上是很不错了。
  已经有了元时空后世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的很好的农村的感觉了。
  网咖带来的技术发展和红利,在中国的这个小乡村也能见一般了。
  整个村子现在已经是近两千的人口了。
  除了这些年出生的婴幼儿之外,还有一些外乡嫁过来的女性。还有一些从外面来投奔彭家村的人。
  这一千多快两千人的村子已经显得很有些繁华了。
  四横四纵的水泥路组成了主要的乡村道路,虽然都不宽,有的狭窄的路只有一辆车那么宽。
  但是却都是水泥路。这不要说是在中国的农村了,在苏联的农村都是很少见的。
  彭家村现在能在全国的新闻上当做致富先进村来宣传,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们确实是发展的好,而且彭学武的眼光和手段也确实是强。
  当然也是因为现在的政策也确实是好。
  现在经济这块,主要负责的就是李锐。他多次公开讲话阐明态度:
  共产主义不是穷,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共同贫困。我们现阶段的贫穷是因为我们过去历史的沉重包袱。导致了我们的生产力低下,所以才导致了中国人民的贫穷。
  中国人民需要做的是富裕起来,每个人都富裕起来。每个村子也都该富裕起来。
  大家都富裕,这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在这彭家村也是能窥见发展的一角。
  农忙的时节已经过了,现在入秋收割了庄家,但是村里的人却并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感觉。这里好像没有农闲。
  因为在村落的外围,养猪场和养兔场还在工作,三轮摩托车不仅仅用来运送货物,在这个时候也会拉着村里的人去更远一点的地方上工。
  有砖窑、瓦窑的工作,也有去电线厂去工作的。
  每个人看着都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
  今天是工作日,早上七点半的时候村里的喇叭准时到响了起来,开始播放早间新闻。
  中学生们早就去到了学校,而一些小学生们则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上学。
  卓雅父母看着那些孩子们带着红邻巾,开始邀朋结伴的一起前往两公里外的学校。他们的步伐有些赶,因为要是走的慢了的话,就有可能刚好赶不上第一节课了。
  “这里才发展了十几年啊。”卓雅的妈妈说道:“从前这个地方,很穷很穷的。你能想象吗?我昨天和这里的女人们聊天(通过翻译),她们告诉我这里从前有多么的贫困。”
  “那个葛丹,从前在村子里连一口饭都吃不饱。而现在他能盖这样的一栋楼。”
  卓雅爹哼哧了半天,憋出一句:“那是因为他去苏联打工,赚了钱。”
  卓雅妈也不生气,微笑的说道:“是啊,他去苏联打工赚了钱不假。但是这不也是他努力来的吗?他会焊接,能看懂建筑图纸,现在会中文和俄语。难道他不算一个优秀合格的工人吗?”
  “就像是这个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他们从前都是穷的每天只能吃土豆和红薯,而且还吃不饱。你再看看他们现在吃什么。”
  卓雅老爹想到了昨晚的那顿丰盛的宴席,吃的确实是好。
  但是他还是道:“所以,你和我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你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情。这个小村子,你不觉得很像是中国的缩影吗?现在这里发展了,也代表着中国的发展。你也许该收一收你的优越感,也许有天葛丹这里会发展的比列宁格勒更好呢。”
  卓雅爹是个讲求实事求是的人,因为当兵打仗,尤其是打从前战斗力超强的纳粹精锐的时候,你不实事求是是会死的。
  所以他没法直接说某些武断的话,直接说中国如何如何,葛丹以后也不会有出息之类的。
  所以这老丈人憋住了,没话可说了。
  而卓雅老妈则呵呵一笑的继续说道:“而且有一点,我觉得葛丹很好。”
  “嗯?”卓雅老爹看向自己的老婆。
  “你猜这一早,葛丹去干嘛了?”
  “他去干嘛了?”
  “和卓雅一起,跟你去买早餐去了。还顺便要买菜,还会做饭。他可不像你,昨天晚上他可是和卓雅一起收拾家庭卫生的。你每次回家可是往沙发上一座,什么都不干。”
  说道这,卓雅老妈还真的是开始各种碎碎念了。
  因为自己的老伴什么都还行,就是从来不干家务活。这一点显然比不上自己的这个女婿。
  而等到葛丹和卓雅回来之后,葛丹不仅仅是带回来了早餐。
  还真的和卓雅老妈说的一样。在家里和卓雅一起操持起了家务。
  并且信心十足的要给卓雅一家做顿饭。
  卓雅一边摘菜,一边好奇道:“丹,你真的会做菜吗?”
  “会!那可会了!从前我穷,没东西吃的时候偷人家的东西吃。那都是我偷偷回家自己烧的。”葛丹话语中有一种对过去生活的释怀和开朗。
  那些曾经折磨的他痛不欲生的经历,他现在已经可以当成奇闻异事一般和即将成婚的妻子说。
  包括他少年时期怎么从国民党的部队里偷大米,逃跑的时候差点被枪打死。
  还有他制作地笼下河抓鱼。有时候还会和隔壁村的孩子因为抓鱼归属地问题打起来。那时候隔壁村的孩子大,他打不过,就会晚上偷袭打回来。
  还说着说有一次自己因为太饿了,把树根当猪蹄啃着吃,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咬的满嘴是血了。
  说这些的时候,葛丹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真的把这些当成有趣的童年回忆了。
  卓雅却听的入神。
  卓雅的老爹坐在客厅里假装在看电视,实际上耳朵一直在听着葛丹的话。
  他又看看了这间明亮的小楼,还有窗外那整齐的村落。这位老同志第一次感觉,也许自己女儿的选择真的没有错。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为了醋而包饺子
  彭学武其实是葛丹结婚这件事里最忙的人了。比葛丹本人还要忙。
  因为他要帮着葛丹跑一跑民政局,搞清楚跨国婚姻该怎么搞。
  该怎么说呢?反正葛丹的大爷在临死前托孤给了彭学武之后,彭学武就真的成了葛丹的叔了。
  从前在村里,葛丹就是个混不吝。到今天,葛丹也算是成材了。彭学武也算是把一根歪七扭八的木头给捋直了。了
  以后葛丹就算是成家了,彭学武觉得自己也不愧对葛丹大爷死前最后的遗愿了。
  葛丹这次的跨国婚姻意义重大,考虑到了以后中国会加强对外的交流,不说苏联了。就说中日朝三国一体化这个李锐一直在推进的进程吧。
  以后中日、中朝之间的民间交流肯定增多,民间嫁娶也会增多。现在就有一些苗头了,一些前往日本或朝鲜地方工作的外派人员,有些已经在当地谈上了恋爱了。
  所以跨国婚姻的法案也顺势推出,方便以后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等到彭学武把事情都问好了之后。他就带着葛丹和卓娅去民政局跑流程登记。
  等到中国这边的跑完了之后,他们还要在苏联也要跑一遍类似的流程。
  而卓娅的父母,尤其是卓娅的老爹现在并不怎么抗拒自己的女儿和葛丹结婚了。
  自己的这个女婿还行。也是有些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虽然比不上自己当年打纳粹那么英勇。但是在他经受过那么多生活的毒打之后,还能如此积极的面对生活,并且扭转自己的命运,这样的女婿是不会太差的。
  而且北京真的拍了记者来彭家村来报道了这场跨国婚姻。
  不过比较意外的是,诺玛·简也来了。而且她不光是来了,还带来了一直摄影队呢。
  诺玛·简现在可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最火热的大明星之一。不说她从西柏林逃亡的传奇故事吧。也不说她之前拍摄的关于犹太人的电影。
  就说她现在拍摄的长篇电影,《简的大冒险》就已经让她足够的火了。这个系列的电影是脱胎于《诺玛·简在中国》。
  原本是让简用轻喜剧电影的方式来介绍中国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碰撞的。
  但是拍着拍着,大家发现之前拍摄的格局小了。应该拍摄的更加大一点。
  所以把系列的名字改成了《简的大冒险》。地点也不局限在中国,而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可能会去。
  之前就拍摄几部关于日本和朝鲜题材的电影。
  而且还准备前往苏联,拍摄关于苏联题材的电影。
  其实《简的大冒险》这种电影的套路很简单,因为电影里给简安排了一个万能机灵鬼的设定,学什么干什么都很快。就成为了一个万能特派员,去各个需要的地方当超级临时工。
  目前诺玛·简已经尝试在海军当了一艘炮艇的舰长,去工厂当了一把工程师,还去电网当了一把高空作业员等等。
  虽然套路简单,但是观众还挺吃这一套的。因为每次都是不一样的职业,面对不一样的挑战。可以给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
  这次拍摄的主题则是诺玛·简在中国城市、县城、农村给主持婚礼而闹出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
  诺玛·简也沉浸其中。这样的电影比她在好莱坞当大花瓶好多了。因为每一部都是她作为绝对主角而存在,而不是当好莱坞电影里一个需要被主角拯救的金丝雀。
  现在,电影厂想要规划一个新的一部电影。就从中苏的这个跨国婚姻开始。
  还真别说,彭家村的村们还真的是欢迎诺玛·简来拍摄。因为诺玛·简这次在电影里刚好扮演婚礼主持人啊。
  葛丹的婚礼这次可是能上电影啊!全村都老少指不定都能在电影或电视上露个面呢。
  葛丹和卓娅自然也是很开心。能让诺玛·简当他们的婚礼主持人,那可是太有面子了。尤其是卓娅一家都很喜欢看《简的大冒险》。
  当诺玛·简的真人笑盈盈的站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卓娅他们都觉得差点被她美的睁不开眼了。三十八岁的诺玛·简,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什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