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19节
  窗外的暮色里,第一代互联网的星光正在世界之东冉冉升起。
  第九十章  配合
  四区并网,这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个大事。在第一次并网测试结束之后,华北大区又和另外三大区进行了多次试验。
  十二千字节的传输速度有多快?如果是站在元时空后世的人来看,这个速度太慢太慢了。
  十二千字节每秒的传输速率连一个网页都打不开,连聊天软件都会变得极其卡顿,想要和朋友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情包大战也只会变成一场酣畅淋漓的赤石。
  但那些都是元时空后世提升了网速后,各种互联网公司和软件应用商们不断的增加额外的用户体验,所以才增加了大量的冗余。
  如果只是单纯的传送最初级的文本,十二千字节可以传送差不多一千五百个字符。也可以一秒钟的时间传递一张低质量的黑白图片。
  而这其实已经满足了最初级的网页构建的基础了。
  元时空后世的网页设计的花里胡哨,有各种特效,那确实是会花掉很多数据。
  但是如果只是在互联网建立的初期,就建设一种纯文本和基本图片构成的网站呢?
  这是可以构建,并且可以访问的了。
  最重要的是,已经可以做到远程的基本访问了。
  四大区合并网络之前,李锐就已经布局许久了。
  网咖的存在是为什么?就是为了培养大量的技术员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员都可以进入网咖的核心去学习。
  很多人是在各地的工人俱乐部学习电脑班的时候来培养。大学、大专、中专都有相关的专业。
  这都是要提前培养的。
  而这些培养也是有用的。因为这些人培养好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着各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把网页建设好,网络访问建设好。
  所以当主席和总理在六月份来到北京基地时,陈明远让主席和总理坐在一台电脑前。在简单的教了他们如何使用键盘和鼠标之后。
  他笑容满面的对着主席和总理说到:“主席,总理。现在你们可以尝试输入这些指令。就可以尝试访问了。”
  主席和总理是去过李锐的那个网咖的,其实对于网络并不稀奇。他们都在李锐的指点下尝试过沟通元时空的网络。
  但是那毕竟是另一个时空的东西,本时空的网络才是他们真正的重视的。
  所以在陈明远的指导下,主席输入了一个网址。那是上海纺织一厂的访问代码。
  “这是内部访问代码,需要内部权限和联网。从这里我们就能直接看到上海纺织一厂的内部生产量。”陈明远为主席他们介绍着。
  确实如陈明远所说,主席和总理他们直接能浏览到上海纺织一厂今日的实时产量,数据每十分钟更新一次。
  主席和总理都看的啧啧称奇。
  而李锐则是在一旁说道:“四大区的初步联网已经完成。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能实时监测联网工厂的每日产量,和库存。同时还可以查看到联网城市内的主要物资的消耗和库存。以及大型商场的消耗和库存。”
  “比如说哈尔滨的糖果厂,今日生产了二十吨糖果。我们可以监察四大区的主要百货大楼的糖果销售量。我们倒也不需要每个百货大楼都布置网点,因为我们现在的成本和技术做不到。但是可以在每个城市设立一个信息集中处理中心。由其进行反馈。”
  “以此来得知每个地区的需求。然后在根据此来调度。比如根据消费趋势,我们预测未来广州地区对糖的消耗量增加。所以我们可以对哈尔滨生产的糖进行调度,提前进入广州以备不时之需。”
  “同样的,我们还可以看到,武汉钢铁厂的煤炭消耗量与钢铁消耗量。实时监测,然后实时的与铁道部门进行计划,进行更早的铁路运输规划。这些规划甚至可以提前一个月两个月。这样能减少铁路运力的因为调度不合理而造成的运力不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阳地区未来的走势,未来一个月汉阳可能有三十吨棉纱的缺口。我们可以提前做出反应……”
  李锐对主席和总理说着这些。主席和总理也是纷纷点头。
  主席更是呵呵笑的说道:“这倒是方便了管理了嘛。”
  其实真正方便管理的还不止这些。
  为了这次并网,李锐已经筹谋多年了。很多东西才刚刚浮出水面。关于人口户籍的管理监控,对于财产的登记,对于地方部门的监控等等。
  这些是在小会上才会讲的东西。李锐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些内容说出来的。
  当然,四大区并网之后,李锐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国的华东、华中和东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了。”
  这是在主席和总理他们参观完华北主基站后,李锐在私下里提出来的问题。
  因为本时空之中,中国没有和苏联闹掰,赫鲁晓夫也没有上台当老大。更没有在苏联那边挥舞着玉米棒子对中国进行战争威慑。
  所以中国没有进行元时空那样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这对于在中国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中国没有搞三线建设,所以没有像是元时空那样,直接拉动三线的建设。毕竟当竟时产业分过去,那么铁路、道路都需要修建。还可以雇佣当地人口,解决一部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
  好处很简单,元时空之中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中国一边防备美国一边防备苏联。导致了东北中工业区,华东传统轻工业区都不敢过度发展。生怕战争一来,人家的飞机大炮坦克直接把这些工业区夷为平地。
  那样中国的战争潜力就全都丢了。
  所以三线建设、地下长城、备战备荒就都来了。
  国家必须从这些传统工业区中拆分一部分产能去相对更安全的内陆地区,乃至于山疙瘩里面进行建厂。
  比如说元时空的江西景德镇,就有从东北哈尔滨拆分来的汽车厂和直升机研究所。让这个江西的小城多了几千名东北工人在江西落了脚。元时空后世著名的昌河北斗星和武直十便是在此诞生。
  而这是发展的好的地方,毕竟景德镇是传统手工业城市,也有一定底蕴。
  另外一些直接迁入深山的工厂,在战争高压之下几乎没有正向收益。也就是说把它们安置去深山的耗费比它们在深山里能产出的受益更多。
  这也导致了后期这些厂房的大量荒废。在元时空就能看见,不管是云贵川还是在中原地区都有大量这样的厂区乃至于围绕着厂区展开的小镇被荒废。
  这从单纯的发展角度来说,是对资源的大量消耗。毕竟要分产能出去,要分产量出去,要分技术员工程师出去。
  而本时空之中,中国没有做这些。减少了这些支出,这些没有分薄的产业可以在本地发展的更好。
  再加本时空之中,中国的工业产品的销量极好,国内外的需求都拉动了。尤其是之前三年灾害前后,李锐他们拉动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劳工出国务工计划。
  当时是为了应对国内即将到来的粮慌。而现在,苏联那是真的尝到了雇佣中国工人的甜头了。
  他们雇佣着中国工人大量翻修苏联的基础设施和民生住房。甚至打算在搞一些建筑奇观之类的玩意儿出来。
  中国工人也乐意多赚一些卢布。毕竟在苏联干活比在国内更多一点。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愿意在苏联继续干活。
  再加上如彭家镇那些出国务工人员回来后的榜样作用,出国务工成为了不少人的一个选择。苏联还解决了他们用工荒的问题。
  只不过这样一来,几个工业区开始不断的发展,他们本地的青年劳动力也被吸纳的七七八八了。
  现在中国承接了大量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真的有一种成为全球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奶妈和后勤的趋势了。
  不补充劳动就业人口,那可是真的不行了。
  之前各地在搞就业岗位的时候,也不敢随意搞。更不敢盲目的产业扩张。
  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联网了。一切都有了数据。
  这些数据大模型是陈景润、华罗庚在内的一众大数学家们配合着网咖里的工程师们一起搞出来的。
  结合元时空的数据参考,在摄入本时空的变量。整个国家的产业规划也就更加清晰明确了。
  所以当康生问李锐,贵州问题需要不需要协调的时候,李锐则是哈哈一笑:“我们会搞定的。不用顾虑,该杀杀该抓抓。云贵川的地区该处理的就处理,处理完了,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四大区该处理的也不少呢。不过现在他们都已经被彻底的掌握了资料。”
  “所以不用担心他们逃跑了。先把那些中西部的问题清理一遍。我们才可以继续推行我们接下来的网络进程。”
  康生得了准信,他一拍手道:“如此说来,我就有谱了。你们贵州的扶贫项目既然不会被我干预,那我就全力施为了!”
  第九十一章  如同瘟神
  贵州,独山。
  苏大昌现在很难受,非常的难受。
  倒不是张祥打了他这事儿。毕竟他也算是敲了张祥的竹杠,要了一百五十块的赔偿呢。在这年头可不是小钱。足足是自己三个月的工资了。
  可以买不少的肉食和酒了,还能买几身不错的行头和皮鞋了。说起来还真的是不错了。
  而且自己被打了,还能正大光明的和厂里请个病假,十天半个月的没什么问题对吧。
  厂里要说自己怎么怎么的,自己在装病就是了。怎么?你们还能为难一个病号?
  这样自己这个月都不用上班,就能拿工资。这不是很好嘛~!
  如此一算,这一顿打挨的还挺值得的。
  只不过他这边才刚从医院出来呢,他就感觉到自己好像莫明明的被有些针对一样。
  实际上在医院里也有一些被针对的感觉,比如说护士给他检查的时候,他就觉得那些护士下手很重。
  不过他觉得那可能是新手护士?那么下手重一点好像也很正常。所以也就没什么可说的。只能是私底下抱怨几句罢了。
  不过出了医院之后,苏大昌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感觉周围的一些邻居,尤其是一些住在工厂附近的工友,怎么感觉是看着自己就走呢?
  今天是星期六下午,苏大昌溜达着出院。因为他其实压根就没什么事情,所以也不需要他老婆来接他。就是医院睡够了,自己就办了出院了。
  医院自然是巴不得这个家伙赶快走。免得占据床位了。
  毕竟床位始终是有些紧张的,医院又不可能无限扩张。
  所以这种没啥事的人,能早走就早走。
  苏大昌溜达溜达的就朝着自己家里走。他住的地方算是独山县的新房子比较多的地方。(1950年后建设的房子都算新房了)
  沿着路边也有不少小吃的摊子。有的是卖煎香藤粑,有的是煎土豆的。这个煎土豆和后世的狼牙土豆很像,不过就是没有波浪形,只是普通的土豆条煎一煎,然后撒点辣椒面之类的。
  当然,这些小吃都是很便宜的吃食。
  这午饭之后,晚饭之前的用来下午垫肚子的小吃之中,比较高级的还要说是煎包煎饼。这东西是前两年外面来支援独山县建设的技术人员带来的小吃。
  独山一直都算不上富裕,这种水煎包水煎饼之类的小吃是要用白面包着馅一起做的。这中小吃搞起来对从前的独山县来说可是有点奢侈。
  也就是这些年整个国家的国力都强了,国势辐射道独山这小县城里,也就具象化成了县里路边摊能有做这些相对较好的小吃(更需要细粮的小吃),以及县城里竖起的广播站和百货商店里更多的商品。
  这苏大昌溜达着准备在路边的煎饼摊上吃些煎饼喝口饮料来垫吧一下肚子。
  刚好他看见了厂里的同事老朱。老朱正在煎饼摊上吃咸菜煎饼呢。苏大昌看见他就喊了一句:“老朱,吃煎饼呢。等会儿上我那玩会儿扑克啊。”
  老朱坐在小马扎上好好的吃着咸菜煎饼呢,听到苏大昌的声音之后抬头看了眼,发现来人是苏大昌之后,他剩下的煎饼都没咬,直接一口塞进嘴巴里,三两下就吞进肚子里去了。
  “不了,不了。我还有事,还有事。你来吃煎饼吧,你慢慢吃,我先走了。”
  老朱没等苏大昌反应过来呢,直接结账走人了。
  那速度可快了,比别人初六送穷神来的都积极。
  苏大昌骂骂咧咧:“吃错药了?老板来两个肉煎包!”
  得了一百五十元的竹杠,怎么着不得吃好点。咸菜煎饼那玩意儿哪有肉煎包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