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66节
这是很不容易的,云贵川的少民和山民很多。
很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区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所以他们对那些不说他们山里土话,也没有和他们一样生活习惯的解放军是很抗拒的。
不过剿匪之后,山民们对解放军更信赖了,这样对后续的工作开展也更好了。
毛岸英继续说道:“爸,我去了云贵川的山区和农村才知道,原来农村和农村也有巨大的差距啊。”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问:“哦,你看见了什么不同?”
“爸,我们家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我小时候就在想,大抵上所谓的农村大概就是我们家那样的。”
毛岸英说道这自嘲的笑了笑:“我觉得湖南的农村已经很穷了。后来少年时代虽然过了一些苦日子,但是你把我送去了苏联读书,实际那时候日子好了不少。虽然后面和苏联人一起打仗,但吃穿总是不缺的。”
毛岸英这话说的其实还是谦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能够给战士们提供的食品是很有限的。
苏联人给士兵们吃的黑色大列巴,那可不是后世那种为了健康搞出来的纯燕麦面包之类的东西。
那种黑色大列巴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颜色,那是因为在面粉里面掺了大量的木屑。
以此来提高士兵们的耐饥饿程度。当然,这种掺入木屑的大列巴伙食还是胜过当时中国军队伙食的,尤其是国军同期的伙食。
毛岸英继续道:“我一直以为,湖南那种农村差不多便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了。其他地方的农村比它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太多去。”
“但是去了云贵川之后我才知道,湖南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毛岸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要缓一缓。
“我在贵州亲眼看见,一家父母为了两百斤大米就让十四岁的女儿嫁给隔壁村瘸腿的老光棍。”
“我也见到了一家五口人,就只有一条可以穿的裤子。”
“国家给分了地,但是有的村子地碎的根本没法看,三亩地要跑七个地方去种。就这样,这么穷的村子。我们去剿匪,他们还要杀鸡给我们吃。我们怎么吃得下啊!”
毛岸英说道这里不断的叹息。
毛主席也感慨道:“你出去的这趟没有白出去,涨了自己的见识,让你认识到这个国家真正的样子了。我们的几亿农民,其中大多数还生活在十七世纪。”
“你看了这些,有什么想法吗?”面对毛主席的疑问,毛岸英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最好是能把山区里的山民都迁移出来。这样一来是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点,二来是减少行政成本。
第三则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里,很多山民的凶悍和野蛮会让他们以后和这个世界越发的格格不入。”
看起来在来的路上毛岸英已经就这个问题思考了许久,并且有自己的答案。
但是毛主席没有直接回应毛岸英的问题,也没有说他的想法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
而是说道:“这是个办法。但估计是个见效很慢,而且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以及大量财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毛主席这话说的没错,因为在历史上中,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搞吊庄移民和集村并寨。
从八十年代搞到2022年,搞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才勉强搞出一些成果。
这其中有多少挫折,投入多少钱财,出了多少问题。
许多人只看见了2020年后的开始井喷的成果,却没有看见之前四十年为这个伟大事业而奉献牺牲了多少人。
“你说的是个办法,但是具体能不能搞,怎么搞。需要人去亲自试地调研才行。尤其是关于农民用地怎么解决的问题。将村庄并入到一起的话,需要解决的基层矛盾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省行政成本。”
毛主席对中国的农民了解是很深刻的。
中国农民最要紧的东西是什么?是土地,村与村之间与邻为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个村子如果周围三平方公里内都没有其他村子,他们天然的会把这三平方公里土地视为自己村的所有物。
别和他们说什么土地全部由国家分配这样的话。
他们只会尽可能的多生孩子,然后想办法把这些土地占下来。造成既定事实。
如果觉得这片土地是空的,然后迁移一个村子过来,把这些土地分给这个新来的村子。
那么很大的结果是新来的村子和老村子之间必有一战。
这一战到底有多惨烈那就不好说了。但是不流血,不死一些人是挺不了手的。
老村子会觉得新来的村子占了本该是他们的土地。
这个时候如果强行套主意套国家政策,罔顾现实问题。
那多半有些“抛开事实不谈”的味道了。
农民有农民的诚实,农民也有农民自己的狡猾。
这些看上去奸猾的农民在国家号召动员他们为国出力的时候,不少人也是舍生忘死。
淮海战役的支前小推车如此,抗美援朝家家户户拿出面粉炒面也是如此。
所以人都是复杂的。毛主席从来不会简单的将人理想化。
所以他对毛岸英的提议没有更多的说什么,而是说这件事需要有人去实地调研。
而且吊庄移民工程先期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再加上每个村子都有每个村子的问题。
所以早期付出的行政成本也是巨大的。
毛主席可以用自己的威望号召农民们吊庄移民,但是却不能让农民们不心生怨恨。
怨恨要是多了,那威望也就没了。所以吊庄移民、集村并寨,在历史上搞了四十多年才有成果,在这个时空即便是以最乐观的态度去看,估计也要十几二十年。
不过这件事要不要搞?毛主席认为还是要搞的。只是现在国家没那么多钱,只能是慢慢来。
国家千头万绪,需要搞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毛岸英今天留在毛主席这边和毛主席一起吃饭。
晚饭依旧是很简单的菜色,干锅土豆、粉丝汤、辣椒炒油渣。
看上去毛主席并没有因为毛岸英的到来而特别加菜。
在饭桌上,毛主席将粉丝汤里为数不多的肉片夹起来放到毛岸英碗里:“你瘦了很多。”
“没有,我是精壮了。之前在厂里坐办公室养的肥肉都掉了。”毛岸英笑着说。
“你妈妈要是看见你现在这样,可能要怪我没养好你。”毛主席把肉片都夹完了,也都放在了毛岸英的碗里。
毛岸英却道:“爸,够了,够了。这么多肉我吃不了的。”
毛岸英碗里的肉片并不多,粉丝汤里的肉片加起来也就不到二两罢了。
说着,毛岸英将自己碗里的肉分了一半给毛主席。
“我不用吃太多肉。”毛主席把碗拿开挡着毛岸英的筷子:“现在一天天的坐在办公室里养肥膘,再吃猪肉,自己就成猪咯。”
“这些肉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养猪才养出来的啊。但是还有多少农民没吃过肉呢。我们是人民供养的。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都要时时刻刻的想着人民啊。”
“哎呀,饭桌上不说这些咯。”毛主席似乎是觉得饭桌上说这些有些煞风景,他摆摆手到:“你多吃点。”
毛岸英沉默的点点头:“嗯!”
父子俩的单独饭局往往都是比较沉默的。
普通老百姓如此,毛主席家也是如此。
许多时候是因为父子两人之间有代沟,无法交流,亦或者是长辈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
有的话就往往是说不出口的。
饭吃到一半,毛岸英却突然开口:“爸。”
“嗯?”
“你知道吗?我有的时候特别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道:“你还在怪我没有好好陪你陪你母亲吗?”
毛岸英摇摇头:“不。而是我觉得,你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了。反而我们作为你的亲人却分不到多少爱了。”
毛主席把嘴里的猪油渣慢慢嚼完后沉默的放下筷子。
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是对不起你和你母亲,还有你们几个兄弟。我不算一个好爸爸。估计以后也改不了,当不了一个好爸爸。”
“别人的爸爸总是想着给子孙留下点遗产。农村人都晓得想尽办法给子孙留下三间大瓦房。”
“你小时候我没好好陪过你们兄弟。大了,你参军还要隐姓埋名。以后我死了,估计也没有多少遗产留给你们兄弟。你们也过不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你会怨恨我吗?”
毛岸英摇摇头:“就算是到了那一天,你的遗产不是留给我们兄弟的。而是留给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的。”
“爸,我会为你而感到骄傲!”毛主席看着毛岸英,他突然笑了,笑的眼角都带着泪水。
他伸手摸了摸毛岸英的头:“你那时候还那么小,只到你妈妈膝盖那么高。抱着我的腿,和我说想要骑大马。我让你骑在我的肩膀上,你弟弟看着也要骑。
你们兄弟一边一个坐在我肩膀上。你妈妈吓得大呼小叫。一转眼,我的肩膀已经扛不动你了。”
毛岸英默默的看着毛主席,他的眼神有柔情。
父子俩的这顿饭吃了半个小时,当毛岸英要离开时,毛主席说道:“去帮你的吧,没事不要老往我这里跑。”毛岸英点点头转身离去。
一直到离开这里之前,毛岸英回望这里。
他眼神中的柔情逐渐化为坚毅与不屈。
“你老了,你的肩膀扛不动我了。现在换我来扛你了。”
“有一天,你会对我说【儿子,我为你感到骄傲!】”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洋攻略一起
如果说毛主席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爱的非常深沉的话。
那么在南洋等地,那里的华人则是爱着这个国家又恨着这个国家。
南洋,一个中国人形容南中国海以南诸国的称呼。
一句南洋包含着:菲律宾、马来、印尼、泰国等等国家。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南洋讨生活的?
这大概要从几百年前开始说起了。明朝建立后以户籍划分三六九等,万恶的户籍制度开始了。
就连满清入关后,他们都自认为废掉明朝的户籍制度是救了天下人。
甚至很多汉人也同意这个观点。
户籍制度大概是明朝最没有人性的一种制度,唯一的好处便是方便统治阶级更有方便的统治和剥削人民罢了。
就像是明朝时期的疍家人,被勒令终身不许上岸。入了疍家籍,那一生就只能漂泊于海上了。
有的疍家人心一狠,下南洋闯自己的事业去了。从那时候开始,中国人向东南亚自主移民的风潮就没停过。
很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区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所以他们对那些不说他们山里土话,也没有和他们一样生活习惯的解放军是很抗拒的。
不过剿匪之后,山民们对解放军更信赖了,这样对后续的工作开展也更好了。
毛岸英继续说道:“爸,我去了云贵川的山区和农村才知道,原来农村和农村也有巨大的差距啊。”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问:“哦,你看见了什么不同?”
“爸,我们家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我小时候就在想,大抵上所谓的农村大概就是我们家那样的。”
毛岸英说道这自嘲的笑了笑:“我觉得湖南的农村已经很穷了。后来少年时代虽然过了一些苦日子,但是你把我送去了苏联读书,实际那时候日子好了不少。虽然后面和苏联人一起打仗,但吃穿总是不缺的。”
毛岸英这话说的其实还是谦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能够给战士们提供的食品是很有限的。
苏联人给士兵们吃的黑色大列巴,那可不是后世那种为了健康搞出来的纯燕麦面包之类的东西。
那种黑色大列巴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颜色,那是因为在面粉里面掺了大量的木屑。
以此来提高士兵们的耐饥饿程度。当然,这种掺入木屑的大列巴伙食还是胜过当时中国军队伙食的,尤其是国军同期的伙食。
毛岸英继续道:“我一直以为,湖南那种农村差不多便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了。其他地方的农村比它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太多去。”
“但是去了云贵川之后我才知道,湖南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毛岸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要缓一缓。
“我在贵州亲眼看见,一家父母为了两百斤大米就让十四岁的女儿嫁给隔壁村瘸腿的老光棍。”
“我也见到了一家五口人,就只有一条可以穿的裤子。”
“国家给分了地,但是有的村子地碎的根本没法看,三亩地要跑七个地方去种。就这样,这么穷的村子。我们去剿匪,他们还要杀鸡给我们吃。我们怎么吃得下啊!”
毛岸英说道这里不断的叹息。
毛主席也感慨道:“你出去的这趟没有白出去,涨了自己的见识,让你认识到这个国家真正的样子了。我们的几亿农民,其中大多数还生活在十七世纪。”
“你看了这些,有什么想法吗?”面对毛主席的疑问,毛岸英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最好是能把山区里的山民都迁移出来。这样一来是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点,二来是减少行政成本。
第三则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里,很多山民的凶悍和野蛮会让他们以后和这个世界越发的格格不入。”
看起来在来的路上毛岸英已经就这个问题思考了许久,并且有自己的答案。
但是毛主席没有直接回应毛岸英的问题,也没有说他的想法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
而是说道:“这是个办法。但估计是个见效很慢,而且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以及大量财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毛主席这话说的没错,因为在历史上中,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搞吊庄移民和集村并寨。
从八十年代搞到2022年,搞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才勉强搞出一些成果。
这其中有多少挫折,投入多少钱财,出了多少问题。
许多人只看见了2020年后的开始井喷的成果,却没有看见之前四十年为这个伟大事业而奉献牺牲了多少人。
“你说的是个办法,但是具体能不能搞,怎么搞。需要人去亲自试地调研才行。尤其是关于农民用地怎么解决的问题。将村庄并入到一起的话,需要解决的基层矛盾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省行政成本。”
毛主席对中国的农民了解是很深刻的。
中国农民最要紧的东西是什么?是土地,村与村之间与邻为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个村子如果周围三平方公里内都没有其他村子,他们天然的会把这三平方公里土地视为自己村的所有物。
别和他们说什么土地全部由国家分配这样的话。
他们只会尽可能的多生孩子,然后想办法把这些土地占下来。造成既定事实。
如果觉得这片土地是空的,然后迁移一个村子过来,把这些土地分给这个新来的村子。
那么很大的结果是新来的村子和老村子之间必有一战。
这一战到底有多惨烈那就不好说了。但是不流血,不死一些人是挺不了手的。
老村子会觉得新来的村子占了本该是他们的土地。
这个时候如果强行套主意套国家政策,罔顾现实问题。
那多半有些“抛开事实不谈”的味道了。
农民有农民的诚实,农民也有农民自己的狡猾。
这些看上去奸猾的农民在国家号召动员他们为国出力的时候,不少人也是舍生忘死。
淮海战役的支前小推车如此,抗美援朝家家户户拿出面粉炒面也是如此。
所以人都是复杂的。毛主席从来不会简单的将人理想化。
所以他对毛岸英的提议没有更多的说什么,而是说这件事需要有人去实地调研。
而且吊庄移民工程先期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再加上每个村子都有每个村子的问题。
所以早期付出的行政成本也是巨大的。
毛主席可以用自己的威望号召农民们吊庄移民,但是却不能让农民们不心生怨恨。
怨恨要是多了,那威望也就没了。所以吊庄移民、集村并寨,在历史上搞了四十多年才有成果,在这个时空即便是以最乐观的态度去看,估计也要十几二十年。
不过这件事要不要搞?毛主席认为还是要搞的。只是现在国家没那么多钱,只能是慢慢来。
国家千头万绪,需要搞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毛岸英今天留在毛主席这边和毛主席一起吃饭。
晚饭依旧是很简单的菜色,干锅土豆、粉丝汤、辣椒炒油渣。
看上去毛主席并没有因为毛岸英的到来而特别加菜。
在饭桌上,毛主席将粉丝汤里为数不多的肉片夹起来放到毛岸英碗里:“你瘦了很多。”
“没有,我是精壮了。之前在厂里坐办公室养的肥肉都掉了。”毛岸英笑着说。
“你妈妈要是看见你现在这样,可能要怪我没养好你。”毛主席把肉片都夹完了,也都放在了毛岸英的碗里。
毛岸英却道:“爸,够了,够了。这么多肉我吃不了的。”
毛岸英碗里的肉片并不多,粉丝汤里的肉片加起来也就不到二两罢了。
说着,毛岸英将自己碗里的肉分了一半给毛主席。
“我不用吃太多肉。”毛主席把碗拿开挡着毛岸英的筷子:“现在一天天的坐在办公室里养肥膘,再吃猪肉,自己就成猪咯。”
“这些肉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养猪才养出来的啊。但是还有多少农民没吃过肉呢。我们是人民供养的。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都要时时刻刻的想着人民啊。”
“哎呀,饭桌上不说这些咯。”毛主席似乎是觉得饭桌上说这些有些煞风景,他摆摆手到:“你多吃点。”
毛岸英沉默的点点头:“嗯!”
父子俩的单独饭局往往都是比较沉默的。
普通老百姓如此,毛主席家也是如此。
许多时候是因为父子两人之间有代沟,无法交流,亦或者是长辈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
有的话就往往是说不出口的。
饭吃到一半,毛岸英却突然开口:“爸。”
“嗯?”
“你知道吗?我有的时候特别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道:“你还在怪我没有好好陪你陪你母亲吗?”
毛岸英摇摇头:“不。而是我觉得,你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了。反而我们作为你的亲人却分不到多少爱了。”
毛主席把嘴里的猪油渣慢慢嚼完后沉默的放下筷子。
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是对不起你和你母亲,还有你们几个兄弟。我不算一个好爸爸。估计以后也改不了,当不了一个好爸爸。”
“别人的爸爸总是想着给子孙留下点遗产。农村人都晓得想尽办法给子孙留下三间大瓦房。”
“你小时候我没好好陪过你们兄弟。大了,你参军还要隐姓埋名。以后我死了,估计也没有多少遗产留给你们兄弟。你们也过不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你会怨恨我吗?”
毛岸英摇摇头:“就算是到了那一天,你的遗产不是留给我们兄弟的。而是留给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的。”
“爸,我会为你而感到骄傲!”毛主席看着毛岸英,他突然笑了,笑的眼角都带着泪水。
他伸手摸了摸毛岸英的头:“你那时候还那么小,只到你妈妈膝盖那么高。抱着我的腿,和我说想要骑大马。我让你骑在我的肩膀上,你弟弟看着也要骑。
你们兄弟一边一个坐在我肩膀上。你妈妈吓得大呼小叫。一转眼,我的肩膀已经扛不动你了。”
毛岸英默默的看着毛主席,他的眼神有柔情。
父子俩的这顿饭吃了半个小时,当毛岸英要离开时,毛主席说道:“去帮你的吧,没事不要老往我这里跑。”毛岸英点点头转身离去。
一直到离开这里之前,毛岸英回望这里。
他眼神中的柔情逐渐化为坚毅与不屈。
“你老了,你的肩膀扛不动我了。现在换我来扛你了。”
“有一天,你会对我说【儿子,我为你感到骄傲!】”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洋攻略一起
如果说毛主席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爱的非常深沉的话。
那么在南洋等地,那里的华人则是爱着这个国家又恨着这个国家。
南洋,一个中国人形容南中国海以南诸国的称呼。
一句南洋包含着:菲律宾、马来、印尼、泰国等等国家。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南洋讨生活的?
这大概要从几百年前开始说起了。明朝建立后以户籍划分三六九等,万恶的户籍制度开始了。
就连满清入关后,他们都自认为废掉明朝的户籍制度是救了天下人。
甚至很多汉人也同意这个观点。
户籍制度大概是明朝最没有人性的一种制度,唯一的好处便是方便统治阶级更有方便的统治和剥削人民罢了。
就像是明朝时期的疍家人,被勒令终身不许上岸。入了疍家籍,那一生就只能漂泊于海上了。
有的疍家人心一狠,下南洋闯自己的事业去了。从那时候开始,中国人向东南亚自主移民的风潮就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