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这天下午,夕阳的余晖将田野染成一片金黄。
阮玲珑结束了一天的巡视,从试验田返回家中。马车上,她小心翼翼地抱着两个硕大浑圆,带着深绿色花纹的“宝贝”。
那是她精心培育的西瓜!
“外公,娘,快来看看这是什么!”阮玲珑跳下马车,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喜悦和成就感,像献宝一样将两个大西瓜抱进院子。
徐闻道正坐在院中石桌旁翻看医书,文静则在晾晒刚处理好的药材。
听到阮玲珑的声音,他们都含笑看了过来。
“哟,这么大的寒瓜!”徐闻道放下书,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曾在宫廷和达官显贵府邸品尝过进贡的寒瓜,知道此物珍贵难得。
文静也走了过来,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玲珑种的寒瓜,看着就喜人。”
阮玲珑将瓜放在石桌上,拿起刀,手起刀落。
“咔嚓”一声脆响,鲜红欲滴的瓜瓤瞬间露了出来,一股清甜沁人的瓜香弥漫开来。
只见寒瓜鲜红多汁,黑亮的籽镶嵌其中,但寒瓜籽的数量明显比寻常贡瓜少得多。
“外公,娘,快尝尝看甜不甜?”阮玲珑将切好的瓜分给两人。
徐闻道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甘甜的汁水瞬间充盈口腔,那清甜爽口的滋味直透心脾,比他记忆中任何一次吃过的贡瓜都要甜美。
他忍不住连连点头,赞叹道:“不错,这瓜好!玲珑,你这寒瓜……甜得透心爽口,比宫里进贡的还要好上几分!”
文静也优雅地小口品尝着,脸上露出惊喜:“玲珑种的瓜不仅甜,而且这瓜籽很少,吃着不用频频吐籽,省事多了。更难得的是,你们看这瓜皮,薄得透光。”
说罢,她轻轻敲了敲瓜皮边缘,发出清脆的响声。
阮玲珑自己也拿起一块,心满意足地咬了一大口,感受着口腔里那久违的、属于盛夏的甜蜜。
西瓜这种好东西,在末世可是没有吃的,倒是有西瓜口味的营养液。
听到两人的评价,阮玲珑得意地笑了:“外公,娘,你们还不知道吧?这西瓜皮,也是好东西,能吃的!”
“哦?”徐闻道和文静都露出好奇的神色。
寒瓜皮也能吃?这倒是闻所未闻。
“当然!”阮玲珑兴致勃勃地开始动手处理瓜皮,“把外面这层绿皮削掉,里面这层白瓤,清炒、凉拌都好吃,爽脆着呢!”
在阮玲珑的巧手下,当天晚饭的餐桌上,果然多了两道别致的菜肴。
一盘是碧绿透亮、淋着香油和醋的凉拌西瓜皮丝,另一盘是清炒西瓜皮片,点缀着几粒鲜红的辣椒碎。
徐闻道尝了一口凉拌瓜皮,清脆爽口,带着瓜类特有的清香,拌上调料,风味独特。清炒的则保留了瓜皮的脆嫩,微辣开胃。
他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子,感慨道:“玲珑啊,你这丫头,总能化腐朽为神奇。这被人丢弃的瓜皮,经你手一弄,竟成了如此爽口的佳肴!只可惜……”
徐闻道说着,放下筷子,望向院门的方向,语气带着一丝遗憾。
“铮哥儿还没回来,这么好吃的寒瓜,这么新鲜的吃法,他还没尝到呢。也不知道他那镖局的事,几时能忙完回家。”
话语里,是对外孙赵铮满满的牵挂。
阮玲珑闻言,也望向门外,心中涌起对赵铮的思念。甜蜜的西瓜固然好,但一家人围坐分享的滋味,才是最美。
晚饭后,清甜的瓜香似乎还萦绕在唇齿间。
徐闻道放下茶杯,对阮玲珑道:“玲珑,随外公来书房一趟,有事与你商量。”
阮玲珑应了一声,跟着徐闻道走进他素雅清幽的书房。
油灯的光芒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
徐闻道在书案后坐下,神色带着一丝郑重:“铮哥儿这次押镖去北地,除了镖局的生意,我还让他给我的一位故交带了封信。”
90
第90章 愧疚
◎这份隐瞒,是为了保护文静和玲珑来之不易的平静。但是,面对周衡昌这份不动声色的关怀,徐闻道心中难免升起一丝愧疚。◎
“外公在北地也有故交?”阮玲珑有些好奇地问道。
“嗯,我早年行医,云游四方,结识了几位性情相投的朋友。”徐闻道点点头,跟阮玲珑解释道:“我托老友帮忙物色些北地健壮的良种马驹。数量不用多,但要精良。”
他看向阮玲珑,眼中闪烁着慈爱的光芒。
“我琢磨着,以后有必要在你们新建的那个大养殖场旁边,再专门圈出一块地,建个像样的马场。”
“马场?”阮玲珑闻言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外公的深意。
“没错!”徐闻道捋着胡须,面带微笑,“一来,铮哥儿的‘顺达镖局’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好脚力的马匹。北地的马,耐力强,速度快,负重好,远非我们南方这些驽马可比。等你和铮哥儿有了自己的马场,镖局的根基就更稳了。”
“二来,”他看向阮玲珑,目光中带着赞赏,“你这边的事业也越做越大。试验田、养殖场、未来的肥料厂、农药厂,还有那上百亩的田地。地里的产出要运出去,需要的东西要运进来,哪一样离得开运送?”
“光靠人力和牛车太慢。咱们要是有自己的马队,效率能提升一大截。长远来看,这是必须的投入。”
阮玲珑听完,心中暖流涌动,由衷地赞叹道:“要不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外公,您这眼光和筹划,真是给我们指了明路。咱们这个家啊,离了您可不行!”
徐闻道被外孙媳妇夸得脸上露出笑意,但随即,他神色郑重地从书案最下方一个带锁的小抽屉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紫檀木匣。
“玲珑,”他将木匣推到阮玲珑面前,打开锁扣,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厚厚一叠银票和一些成色极好的金锭、玉器,“这些,*是外公这些年攒下的家底。”
见状,阮玲珑吃了一惊:“外公,您这是……”
徐闻道抬手止住她的话,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
“这些钱,本来早该给你。只是之前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变故太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如今,是时候交给你了。”
徐闻道看着阮玲珑,眼神无比认真:“外公知道,你心气高,本事大,未必需要外公这点棺材本。但外公给你,不是施舍,是托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木匣中的财物。
“就算铮哥儿不是我的亲外孙,外公这点家当,也早就打算留给你。不为别的,就为你这份心系黎民、着眼天下的格局。”
“你建养殖场,筹办肥料厂、农药厂,桩桩件件,看似为了营生,实则都是为了提升粮食产量,让天下少些饥荒,让百姓日子好过些。这是天大的功德!”
“外公行医一辈子,救人无数,但也用毒杀过该杀之人。临到老了,也想为自己积点福德,免得日后到了九泉之下,无颜见铮哥儿他娘。”
老人的话语平静,却蕴含着沉甸甸的分量和对往昔的释然。
徐闻道将木匣又往前推了推:“收下吧,玲珑。就当是外公入股你的‘种地大业’。建马场,办肥料厂,处处都要用钱。外公这点心意,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阮玲珑看着匣子里的财物,又看着外公眼中那份豁达与期望,鼻尖微微发酸。
她深知外公的骄傲,这份钱,承载的不仅是财富,更是一位老人对后辈事业的无条件支持,和他对自己过往的救赎之心。
她不再推辞,双手郑重地接过紫檀木匣,深深一礼。
“玲珑谢过外公的信任。这钱,玲珑收下了。玲珑定不负外公所托,将它用在刀刃上,用在让这土地多产粮食、让百姓少挨饿的‘种地大业’上!”
有了徐闻道这笔丰厚的“入股金”,阮玲珑资金上的压力顿时减轻不少。
她立刻着手规划,将一部分钱用于购买紧邻养殖场的上等坡地,作为未来马场的基地;更大一部分,则投入到了肥料厂前期的土地平整,厂房搭建和基础设备的购置上。
徐闻道的雪中送炭,解了她眼下的燃眉之急。
没过多久,来自京城的皇家天使再次风尘仆仆地抵达平安镇。这一次的赏赐,规格之高,就连卢县令和平安镇富户都咋舌不已!
圣旨中,皇帝周衡昌对裕民夫人阮玲珑进献高产小麦良种之举大加褒奖,称其“心系社稷,功在千秋”。
为表嘉奖,特将平安镇西侧,毗邻裕民夫人现有田产的三座连绵山林,包括山脚下的部分缓坡地,永久赐予阮玲珑作为封赏。同时,赏赐阮玲珑黄金千两。
三座山林!外加千两黄金!
这份厚赏,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平安镇乃至整个州府都引起了巨大轰动。
“裕民夫人可谓是深得陛下的厚爱啊!”
“别的不说,裕民夫人值得!有了裕民夫人给的良种和种田之法,我家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