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文静同时也在心中默默发誓:从今往后,她不要再成为女儿的累赘和负担!她要成为女儿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成为女儿快乐和力量的源泉!
她要振作起来!
女儿的身体还需要仔细调养,才能早日实现做母亲的心愿。她要继续跟着爹学习医术,而且要学得更精、更深。她要亲手将女儿被亏空的身体,调养得健壮康泰。
这一刻,笼罩在文静心头多日的阴霾终于彻底散去。
她的眼神重新变得明亮而坚定,心中充满了目标感和对未来的希望。
那份蚀骨的自责,被对女儿深沉的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所取代,化作了支撑她重新站起来的强大力量。
随着文静心结的解开和身体的逐渐恢复,山居小木屋的宁静时光也接近尾声。
平安镇的事务、重建裕民山庄的计划,都需要赵铮和阮玲珑回去主持。徐闻道也需要下山补充一些药材。
于是,一家人收拾行装,带着山野的清新气息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重新回到了平安镇的赵家小院。
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却又有了微妙的不同。
文静不再像失忆时那样安静地待在角落,她的眼神更加明亮,行动更加利落,开始主动跟着徐闻道辨识药材、研磨药粉,学习医术的劲头比谁都足。
她看向阮玲珑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疼爱和骄傲。
就在他们回平安镇的赵家小院不久,来自京城的皇家天使,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再次抵达了平安镇。
这一次,周衡昌送来的不再是金银珠宝,而是实实在在的、用于重建裕民山庄的顶级木料、坚固的石材、上好的青瓦,以及一队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皇家御用工匠。
天使宣读了圣旨,言明皇帝感念裕民夫人功绩,特赐资材工匠,助其重建家园,规格可逾制,务必使其尽善尽美。
这份赏赐,可谓送到了心坎上,也体现了周衡昌的务实与用心。
有了之前修建山庄的经验,加上这批精良的物资和顶尖的工匠,赵铮统领起重建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进展神速。
新的裕民山庄,在众人的期待中,一日日拔地而起,规模和气度都远胜从前。
文静的身体在徐闻道的精心调理和阮玲珑木系异能的辅助下,恢复得很快。她看着女儿每日为农事、为山庄重建奔波,心疼之余,更多的是支持。
这天,文静拉着阮玲珑的手,将一个小巧却沉甸甸的紫檀木盒塞到她手里。
“玲珑,这是娘以前攒下的一些体己。不多,但买些田地还是够的。”文静眼中满是慈爱,“娘知道你心系农事,喜欢和土地打交道。这些是娘给你置办的良田,以后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娘只盼着你开心。”
阮玲珑打开木盒,里面是厚厚一叠地契,加起来足有上百亩上好的水田和旱地。
这份来自母亲的、沉甸甸的心意,让阮玲珑心中暖流涌动。
她握紧手中的地契,望向窗外阳光下正在蓬勃生长的青翠树苗,又看了看身边笑容温柔的母亲,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富足。
土地、家人、自由、以及改变这方水土的力量,她所珍视的一切,此刻都真切地握在手中。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有了这些,她无所畏惧。
89
第89章 寒瓜
◎玲珑啊,你这丫头,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与文静相认,就像是在阮玲珑原本就充实的生活画卷上,添上了一抹最温暖的底色。
在不知道自己与文静有血缘关系前,阮玲珑是真心把她当成长辈孝顺。文静是那样美好、那样善良、那样脆弱、那样值得被珍惜。
直到现在,阮玲珑依然觉得原主的身世十分狗血,比她看过的任何一本小说都要曲折。
本应是皇室掌上明珠的原主,竟然活得那样悲惨。
阮玲珑毕竟不是原主,她也没办法替原主去怨恨和责怪谁。听外公的意思,给文静和自己下蛊的人已经被周衡昌雷厉风行地处置了。
这也是阮玲珑打算和周衡昌和平共处的原因之一。
身为丈夫和父亲,他纵然有不合格的地方,可毕竟事已至此。
阮玲珑和文静心照不宣地达成了一致:暂时不和远在京城的那位帝王相认。她们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自由,更不愿轻易将其打破。
文静将所有的心力全都投入到了跟随徐闻道学习医术之中。
她那份专注和热情,甚至超过了失忆时的状态,她仿佛要将错失的时光都补回来,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医学知识,辨识药材、研习脉理、背诵方歌,进步神速。
文静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务必亲手将女儿玲珑早年亏空的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让她早日实现做母亲的心愿。
阮玲珑则将目光投向了脚下这片广袤、待开发的土地。
裕民山庄那场大火烧毁了建筑,却无损于她名下田地的庄稼和植物。那些土地,在她的精心规划播种下,正焕发着惊人的活力。
得益于她异能催化过的良种和不断摸索改进的种植方法,她名下的五十亩冬小麦迎来了令人咋舌的大丰收。
金黄的麦浪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最终,小麦的亩产达到了惊人的九石(540斤),五十亩地,总计收获了四百五十石(27000斤)饱满圆润的小麦。
看着在仓库堆积如山的麦粒,阮玲珑心中有了决断。
她留下足够自家和雇佣人工的口粮,以及来年做种的部分,然后将其余的一半:整整二百二十五石上等新麦,通过官府的渠道,运送去了京城,献给皇帝周衡昌。
自从得知他是这具身体的生父,又感念他之前的数次照拂,阮玲珑觉得,分享丰收的喜悦,是自己的一种心意。
她并未打算以此邀功或换取什么,只是单纯地想要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良种,送一份给那位血缘上的父亲。
至于他收到良种后是何感想,阮玲珑并不在意。
剩下的田地,则成了阮玲珑的“百宝园”。
红薯藤蔓铺满了地垄,硕大的块茎在土里悄然生长;玉米秆子挺拔,吐着红缨;南瓜藤蔓肆意伸展,结出形态各异的果实;番茄架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辣椒地里更是色彩斑斓,青红交映;还有耐旱的高粱,也昂首挺立,穗头饱满。
每一种作物的长势和产量,都远超平安镇其他农户的田地,成为了平安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阮玲珑对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情无比清晰:她的土地,就是大周朝最顶级的良种培育基地。
在阮玲珑的规划中,这里产出的粮食和蔬菜,品质优良,抗逆性强,是推广良种、提高全国粮食产量的关键。
除了满足自家和雇佣老百姓的需求外,一部分作为“贡品”送给皇帝以示心意,剩下的大部分,则优先卖给那些有远见、愿意尝试新种、追求更好收成的农户。
她深知,只有让更多农户手里有好种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周老百姓的生活。
与此同时,阮玲珑的目光看得更远。
老百姓手里光有良种还不够,配套的田间管理技术同样重要。她开始着手筹备一件更消耗精力的事情:开一家肥料和农药加工厂。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后世那些高效的复合肥当然无法复制。
但阮玲珑的思路非常清晰,她打算充分利用眼下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她将目光投向了各种天然有机质:动物和家禽的粪便、废弃的秸秆、用作绿肥的植物、枯枝落叶、杂草、灶膛里的草木灰、厨余的菜叶果皮、鱼鳞内脏、动物骨头毛发、河塘沟渠的淤泥、甚至老灶土和石灰……这些都是制作氮、磷、钾肥的宝贵资源!
为此,她甚至提前在裕民山庄附近新建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综合养殖场。
猪、鸡、鸭、鹅、牛、羊……各种牲畜家禽被精心饲养起来。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垫料,正是堆肥的核心原料。
有外公徐闻道这位神医坐镇,帮忙调配预防各种家禽、动物疫病的药方,让阮玲珑对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充满了信心。
阮玲珑考虑再三,决定与雇佣的老百姓签订更规范的“雇佣契书”,并引入了“绩效管理”的概念。
根据工种、出勤、完成质量和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给雇佣的工人发放不同的工钱。
有“裕民夫人”这块御赐的金字招牌在,加上阮玲珑一向待人以诚、工钱公道,被雇佣的老百姓都死心塌地,干活格外卖力。
即便有人想用重金收买,也无人愿意背叛这位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东家。
阮玲珑忙得像一只旋转的陀螺,不断穿梭在田间、养殖场、未来的肥料厂选址和家中。
赵铮同样不遑多让,他不仅要统筹指挥裕民山庄的重建工程,还要打理日益兴隆的“顺达镖局”业务,将平安镇的山货运往各地,又将外地的特产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