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不过夫妻哪有不吵嘴的?以大公子和少夫人平日的感情,兴许过几日便会和好。是以,丫鬟们也没偷偷去禀告大夫人,只留心着别让少夫人回娘家。
  八月初八,晏启正的外祖母与表妹终于抵达梁京。马车停在晏府正门口,晏夫人提前得了信,领着一大家子到门口迎接。
  晏启正今日告假,和卫子嫣达成无言的默契,夫妻一体出现,共迎外祖母。卫子嫣同他并肩站在一众人里,同其他人一样翘首以盼。
  老太太已是一头银发,由于长途奔波,苍老的面容显得有些憔悴。不过,也掩不住激动与高兴,眼神里透露几分神采。
  晏夫人亲自将母亲搀扶进门,一家人在前厅里落座,热热闹闹地挤满了屋子。
  老人家要一个个认晚辈,最上心的便是看外孙媳妇儿。晏启正听到外祖母的话,携卫子嫣上前磕头敬茶。
  “外祖母。”卫子嫣温婉地叫了一声。
  “卫家丫头长大了,瞧着比以前愈发俊俏,也端庄贤淑了。”
  外祖高兴地接过茶,拉着她的手左看右看。
  “就是瘦了些,下巴都尖了。”
  卫子嫣被瞧得不好意思,晏夫人笑着打圆场:“可不是,母亲上一回在这儿见子嫣,怕有两年半了。”
  “是啊,我也走了两年半,都没来得及看着你俩拜堂。”老太太说起这件遗憾又不免叹气起来。
  “无妨,外祖母。”晏启正安抚道,“以后天天见,就怕您老人家见烦了。”
  这话让老太太一下乐起来,指着她的乖孙嗔笑:“两年不见,你也学会贫嘴了!”
  厅内一片笑声,老太太想起她带来的外孙女。
  “来,玉环,认认你大表哥。”
  从头到尾安静站在老太太身后的小姑娘,听到召唤,怯生生地上前一步行礼。
  “大表哥好。”
  老太太告诉晏启正:“这是你姨母的小女儿,叫玉环。”
  “玉环表妹。”晏启正回礼。
  晏夫人亲热地拉过妹妹的女儿:“多少年没见玉环了,如今长得亭亭玉立。这回可得在姨母这儿多住一阵子,亲近些才好。”
  玉环顺从地点头应声:“好。”
  “老太太,”慧姨娘与如姨娘一同起身走上前,“慧娘、如娘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一路辛苦了。”
  老太太被这一打岔,想起还有几个晚辈没见,连忙全都叫到跟前,也让玉环一一认人。
  二表哥晏启宽,表弟晏启风,没看到启珠,老太太奇了怪:“启珠不在府中?”
  早预料至此,慧姨娘看了眼晏夫人,回话道:“那丫头前些日子犯了错,正关禁闭。”
  听了这话,老太太更想弄个明白。
  “她犯了什么错?”
  “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晏夫人出声接话,“母亲,您长途跋涉也累了,先去房中歇息,启珠的事回头慢慢同您说。”
  老太太确实疲了,没坐片刻便由着晏夫人带去别院安置休息。
  卫子嫣和晏启正一道同其余人散去,一并走回福禧堂,又分道扬镳。她回屋里午休,他回他的书房。晚间,再一并出席晚宴。
  晏老爷也回府了,一大家子围坐在一处用晚膳。上次这番光景,还是卫子嫣过门后的家宴……
  晃神中,一碗鸡汤忽地搁在她面前。卫子嫣微微侧目往旁看去,晏启正若无其事地收了手,什么话也没说。
  一时间,她想不到两人共膳时他为她盛汤的体贴,只想到那次家宴他假装恩爱的惺惺作态,鼻子一酸,连忙低下头去。
  “子嫣,多吃点,你太瘦啦!”老太太就坐在对面,将外孙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
  晏夫人也察觉了:“瞧着是瘦了许多,可是最近胃口不好?”
  “没有……”
  “是。”
  卫子嫣与晏启正异口同声,意思却截然不同。在座的,不止老太太晏夫人,连晏老爷都关注过来。
  “是儿子最近疏忽,没上心。”晏启正嗓音沉沉。
  晏夫人不客气地道:“确实没上心,我们都看出来了。”
  老太太自是维护外孙:“你若公务忙,就让下面的人多上点心。”
  “孙儿明白。”
  卫子嫣喉间苦涩,不敢开口。默默听着席间的话,轻咬下唇,一勺一勺地舀着汤往嘴里送,好压下喉咙里不适。
  好在老太太及时将话头转移,落到她头上的关注才散了去。
  “我们在这儿一家人吃团圆饭,启珠那丫头一个人关在房里,怪可怜的!”老太太已听说了启珠的事。
  “既然她已认了错,决心改过,也不必拘于一时。眼下离中秋也没几日了,先让那丫头来吃饭吧。”
  这话对着一家之主的晏老爷说的。若非与晏夫人商量过,老太太不会擅自插手姨娘的事。晏老爷心知肚明,没有二话,转头对慧姨娘道:“让她来吧。”
  “好。”慧姨娘一脸喜色,忙让身边丫鬟去请大小姐。
  女儿已主动向她认了错,称不会再妄想嫁给鱼苏功,她自然希望女儿早日免去受罚。
  老太太忽然想起来问:“启珠与玉环谁大?”
  慧姨娘回道:“启珠上月末满了十五。”
  “哦,那玉环大四个月,一会儿得叫启珠表妹。”
  坐在老太太旁边的玉环轻轻应了声:“是。”
  慧姨娘这会儿心中高兴,说话也少了些顾忌:“不知家中可有为玉环选好人家?”
  “不曾。她娘的意思,想在京城选户人家。”
  “哪有何难?老爷认识不少达官显贵。”
  老太太微微皱了皱眉头:“达官显贵也不好,我们只想给玉环找个老实人家,小富即安。”
  慧姨娘还想接话,晏夫人开口道:“慧姨娘先把启珠的事定了,玉环不急。我这个姨母自会替她考虑。”
  慧姨娘这下意识到自己多嘴,笑着自罚两杯赔了个不是。
  晚饭吃了一个多时辰,卫子嫣又累又乏。因明日一早还得去向老太太请安,回去后便歇息了。
  以前晏夫人不要晚辈晨昏定省,但如今老太太来了,规矩还得讲究。卫子嫣比平日早了一个时辰起床,梳妆打扮。这两日她也没注意,如今看着镜子里的脸,不仅消瘦了一圈,气色亦不佳。
  梳头时,瓶儿奉上热茶,一并端来粥和小菜,说是大公子的吩咐。
  “放着吧。”
  卫子嫣目光一扫而过,只抿了两口茶,其余一概不动。
  “先用点早膳。”
  不一会儿,身后响起一道声音,晏启正出现在她铜镜里,与她目光相接。卫子嫣别开眼去,淡声道:“太早了,吃不下。”
  她看不见晏启正何种反应,只感觉到他在身后站了片刻,尔后默默走开。
  “少夫人,大公子在哄你呢!”
  杜鹃唯恐她看不出。且不论真假,即便是真,凭什么他想摆脸色的时候就摆给她看,他想缓关系她就得配合?
  凭什么?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梳妆妥当,卫子嫣由秋落陪着出了屋子。晏启正等在院门口,看见秋落便道:“我陪少夫人一道去就好。”
  秋落不敢应,看着少夫人。
  时辰已经不早,第一日请安若迟了怕节外生枝,卫子嫣朝秋落点了点,迈开步子继续往外走。
  “今日辽王进京,我恐怕回来很晚。”行至半道,一直缄默的晏启正忽然开口。
  “哦。”
  隔了一小会儿,他又道:“你……好好吃饭。”
  卫子嫣眼眶不争气地一热,谁要你现在来充好人?她竭力咬住嘴唇,方咽下不受控涌上的酸楚。
  “你放心,我才不会为了旁人委屈自己。”
  旁边的“旁人”不再言语,一路沉默着到了别院。
  老太太早起了,玉环和晏夫人陪在她身边。慧姨娘带着晏启珠姐弟已先一步到,正坐在里头和老太太说话。
  卫子嫣同晏启正向老太太请过安,也在另一边坐下。刚挨到椅子,如姨娘和晏启宽也来了。
  老太太让人煮了甜汤,吩咐端上来,一人一碗。
  卫子嫣喜甜,很快喝完。刚拿手帕擦拭嘴角,一旁晏启正将他那碗推了过来。卫子嫣又给他推回去。
  老太太见状,以为他俩互相谦让,忙道:“我让人再去盛一碗来。”
  “不用了,外祖母忘了孙儿不爱甜食。”
  说着,晏启正再把碗推过去,起身朝外祖母行礼:“今日事多,孙儿得走了。”
  目送外孙离开,老太太朝晏夫人无奈笑着摇头:“瞧我这记性,真忘了他不爱甜酸,和玉环一样挑嘴。”
  “玉环也挑嘴?”
  方才站立中央的人身形挺拔,仪表堂堂,玉环一时看怔了神,没留意老太太提起她,这回听到姨母发问才回过神来。
  “姨母见笑了。”
  “无妨。”晏夫人宽厚地笑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在姨母这儿不必拘着,尽管告诉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