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仅仅几日,这奶茶已经风靡了长街,因味道好,如今店门前已经日日排队。
排都排了,又不如多点一个尝尝,反正——玲珑记只要记在菜谱上的菜品,就没有味道不好的!
“林娘子,我点一份这新品麻辣烫带走!”
林巧上前:“好咧张叔,这麻辣烫要是带走就是我家姑娘定的套餐,您看点哪个?”
她展示着小牌子后面的菜单,只见上面写着:
优惠酬宾:
招牌十荤十素35文;
轻盈三荤七素25文;
饱饱十荤四素加粉30文;
……
好家伙,一目了然都有些什么搭配。
价格很是亲民,若真跟锅子差不多味道,一点儿也不贵!
毕竟吃一次锅子,要是敞开了吃怎么也得小几百文吧?
再说面摊上吃碗肉丝儿炒面也得十几二十文呢。
客人思忖着家里的祖宗无肉不欢,便选了个饱饱套餐,有菜有肉还有粉条嗦。
林巧笑眯眯:“张叔,汤底要哪种?您吃过我家锅子,各种汤底都可以选,而且辣汤还可以挑辣度,微辣到重辣都行。”
“那当然得是辣的,给我来个中辣!”客人豪爽掏荷包付银钱。
“好嘞,您拿好这张牌子。一会儿就好!”
后面排队的,都探头看着,到底怎么个麻辣烫,怎么个立等可取?
后厨里,莫玲珑演示给霍娇看,一份麻辣烫的食材,怎么用同一个笊篱来烫。
写进套餐的涮菜,是她精心挑选的,都是几乎没有雷点的菜品。
先下难煮熟的玉米棒子和莴笋这些块茎菜,接着下菘菜菇子,需要烫酥软了才好吃的菜,最后下一烫就能熟的肉片、豆腐和粉丝。
等红薯粉丝变得透明,立刻捞起搁进大碗里。
旁边的汤头底下坐着小火,一直徐徐煨着,保证入口是热乎乎的汤,能让涮菜继续在里面熟成。
连起来,就是烫熟肉和菜,加进汤里,就成了麻辣烫。
前后不过半盏茶功夫,林巧拎着个带有竹编提手的小陶锅出来,打开盖子展示给他看:“张叔,您的麻辣烫好了,这陶锅的押金啊,已经含在刚才您付的价里了,回头您来退锅,还能退回五文钱!”
那岂不是实际的价格,还得再往下减五文?
但张叔现在注意力不在这五文钱上,他盯着麻辣烫瞧。
熟悉的玲珑记麻辣锅滋味,阵阵地往他鼻子里钻,钻得人心痒难耐,口水直流。
汤里的肉和菜多得冒尖,肉片烫得恰如其分熟而不散,素菜都烫软了
“嘿,还真快!我奶茶还没轮上呢,这麻辣烫倒是先好了。”
张叔拎着提手,满脸美滋滋。
“哎,林娘子,给我来个十荤十素,我要鸡汤底,但是……能不能给我加一勺辣汤啊?”
林巧笑着应:“当然行,我给您记一下。不过,我家姑娘新做了紫苏辣油,要不您待会儿试试加点儿?”
“那……那多不好意思,一听就稀罕……”
林巧:“别!我家姑娘说了,客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您吃得好再来,就是对咱们最大的捧场了!”
“那,那来点儿!”
有人试图插队抢先:“快快快,先收我的银子,我好快点儿吃到嘴,太饿了我改主意了,我要在这儿吃,不排队了!”
何芷还在忙茶饮点心铺分身乏术,何望兰忙带着纸本,像模像样跑到客人面前:“大娘里面请!”
梁图宁则有样学样,跑去帮林巧分担排队点麻辣烫的压力。
很快,店面的六张方桌和那长排桌子,都坐满了客人。
方桌上的客人,多数还是点菜吃,但那张长桌——不停地在翻台,翻到了令林巧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快的每盏茶换个客人,再慢也就两盏茶。
这些客人发现了了不得的一点:麻辣烫可以吃饱肚子。
里面除了粉条,可以换成莫娘子店里的手擀面。
这么一来,面馆里的面不如麻辣烫的“浇头”多,有肉有菜吃得还饱。
晚上盘账的时候,何芷的脸都快笑抽筋了。
“玲珑,今天我们卖了228杯奶茶!325个包子!”
这个数虽然还比不上荷风茶楼最火的时候,但已经远远超过了她们的预期,弥补了不少二楼雅座不能供应的缺口。
“不止呢!今天麻辣烫我们一共卖了……”林巧卖关子,故意停下看着众人。
何望兰咽了下口水:“巧姨,有没有六十碗啊?我这边记了就有十六碗。”
梁图宁也想举手,却被梁图安拉走:“走了,咱去洗脸,顺便把小白也洗了。”
“哥,我也记了十四碗啊,我得跟巧姐说吧?”
“不用,这些账东家都知道,咱们得知趣,东家做人大气没处处防着咱们俩,但不许往上凑,听懂没?”
梁图宁搂着大鹅,小声说:“哦……”
“巧姐,痛快点!”霍娇仰脖喝了口汤,“可算轮到我吃了,今天我跟
师父两个人就没停过!”
林巧:“好好好,今天我们一共卖了198碗麻辣烫,大多还是十荤十素那款!”
算起来,一天下来虽然忙进忙出,但从入账看,几乎抹平了二楼雅座修整停工的损失。
霍娇鼓掌,一脸兴奋地问:“好巧姐,那你快算算,这麻辣烫和锅子比,哪个更赚钱啊?”
这几乎是每次莫玲珑上新菜时的固定问题。
杜琛总能很快算出来,告诉她们本钱多少,利钱多少,哪个菜赚得多,给客人推荐的时候要多说几句。
一时安静。
所有人都意识到,缺了他,这竟然不是轻轻松松能算出来的数。
林巧有些黯然地划拉了一下炭笔,随即故作轻松:“嗐,没事儿,等杜大哥回来一算就知道了,我估计他快回来了!”
莫玲珑神色平静:“不如他算得精确,不过我算了个大概,虽然锅子每一台总价高,但占台也占得久,若是算上这一点,应该差不多,等以后若是生意再好一点,我们可以雇几个临工给客人送菜上门,就能挣更多了!”
只是所有人都朦朦胧胧觉得,虽然不知道杜琛去忙什么,但可能没法很快回来。
城里多了许多巡防,全是训练有素的兵丁,给店里供菜的贩子说,村里还有倭寇出没。
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处于巡防最为严密的前线核心,靠夜鸢也享受上送菜上门的贺琛,如期收到了四碗麻辣烫。
“主子,麻辣的,骨汤的,鸡汤的,菌汤的,还有莫娘子新熬制紫苏辣油的,都是十荤十素最多料的!”
为了这四碗麻辣烫,夜鸢驾马车到城外,又分两次探入军营,累得出了汗。
贺琛对鸡汤,捞了鸡汤的来吃。
先喝了两口鸡汤,倒紫苏辣油进去,独特的香辣味散发出来,
夜鸢拿了骨汤的来吃,唏哩呼噜吃面条吃个半饱,才猛然想到:“差点儿忘了,那倒霉催的韩元,又给您写信了,还有刚收到从上京回来的密信,都在这儿了。”
他掏出怀里以封泥封口的信封,并两枚铜环。
贺琛腹中已半饱,放下筷子,先拆开了铜环里的密信,看完后投进炭盆烧尽,神色中多了一丝淡笑,才拆开韩元那封厚厚的信。
一目十行看完,不出他所料,韩元虽然足够聪明猜到主上的身份,但却没猜到他祖母的渊源。
他得跟老太太谈谈了。
不过在此之前,得先把韩元支走。
贺琛拿出印有半枚主上私印的绵纸,提笔复信:
今奉主上之意邀子初北上。若子初愿意,某将安排三十范家军精锐,沿路护送。
次日,韩府。
刚解了禁足的韩元一觉醒来,看到枕头上写着子初亲启的信封。
他看了看左右,门窗皆无异常,忙打开信封。
短短一句话,重逾千斤。
他将落款的章子左看右看,突然大笑起来。
胸腔中堆积了几日的淤塞,一时全部清空——主上对他亮明身份了!
他穿戴整齐,无法顾及步态是否从容,快步走出院子,直奔城东长街而去。
玲珑记门口排着长队,铺子里时不时传出拆除的声音。
他细看才发现,隔壁的铺子门头拆了,一半装上了新的招牌,正是他见过的玲珑记荷风茶饮。
好不容易在排队的队伍中,看到眼熟的林巧,他上前一礼:“有劳林娘子,我找莫娘子有要事说。”
林巧喊来梁图宁替她,才让开一步回礼:“韩郎君!好些日子没见了,听我家姑娘说,韩郎君病了,可大安了?”
“已是大安,莫娘子……”
林巧热情一笑:“您随我来!”
穿过夹巷,她将韩元带去卢家的后院,拿了张椅子给他:“您多担待,我家铺子正在修,有些乱。”